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备考测试卷06人教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备考测试卷06人教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备考测试卷06人教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备考测试卷06人教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备考测试卷06人教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备考

测试卷(大)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8个小题,每题3分,共54分)

1.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氯气通入水中:C12+H2O=2H+cr+CIO-

2+

B.NaHCCh溶液与少量Ca(OH)2溶液反应:Ca+OH-+HCO,;=CaCO3;+H2O

C.CO2通入Na2cO3溶液:CO2+CO;+H2O=2HCO;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2H+=CO2f+H2。

【答案】C

【解析】

A.HC1O为弱酸,应写成化学式,CI2+H2O-H++CI+HCIO,故A错误;

B.少量Ca(OH)2和NaHCC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HCO:=CaCO31+2H2O+CO;,故B错误;

C.CO2通入Na2c03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CO;+CO2+H2O=2HCO;,故C正确;

+2+

D.碳酸钙难溶于水,应写成化学式,CaCO?+2H=Ca+CO2T+H2O,故D错误;

故选C。

2.向醋酸溶液中通入氨直至过量,溶液导电性发生变化,下列图示中电流⑴随氨通入量(m)的变化趋势正

确的是

【答案】D

【解析】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向醋酸溶液中通入NH3至过量,醋酸和氨气反应生成强电解质

醋酸筱,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大,D图像符合,故选: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利用胶体的性质)而减少失血;

③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A.2个B.3个C.4个D.5个

【答案】A

【解析】

①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所以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故①

正确;

②血液属于胶体,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应用了胶体聚沉

的原理,故②正确;

③氯化钠水溶液中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钠离子和氯离子,不是电流作用,故③错误;

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盐、盐和氧化物,故④错误;

⑤胶体中的胶粒能通过滤纸,胶体不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故⑤错误;故选:A。

4.NaNCh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具有致癌性。酸性KMnCh溶液与NaNC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NO;+1|—Mn2++NO.;+比0(未配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NO;被还原

B.生成lmolNaNO3需消耗0.4molKMnO4

C.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增强

D.||中的粒子是OH-

【答案】B

【分析】

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所以MnO;是氧化剂,N(二是还原剂,亚硝酸根离子中N元

素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硝酸根离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

2t

2MnO4+5NO2+6H'=2Mn+5NO3+3H2O。

【解析】

A.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5价,所以亚硝酸根离子失电子被氧化,故A错误;

B.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生成1molNaNOs需消耗KMnO’的物质的量为】molx(5-3)=。4巾。1,故B正确;

7-2

C.根据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知,口中是H+,H+参加反应导致溶液中H+浓度降低,则溶液的酸性减弱,

故C错误,

D.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Hit),则口中的粒子是H+,故D正确:

故选B

5.关于Na2cCh和NaHCCh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别Na2cCh和NaHCCh

B.NaHCCh比Na2cO3稳定,而Na2c。3比NaHCO易溶于水

C.向Na2c03饱和溶液中通入C02,有NaHCCh晶体析出

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Ch与足量HC1反应,生成CCh的物质的量NaHCCh更多且速度更快

【答案】C

【解析】

A.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均有白色沉淀生成,无法鉴别,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不稳定,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稳定性好,故B错误;

C.在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

易析出,故C正确;

D.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因为两者所含碳元素的物质的量相同,生成的二氧

化碳的物质的量也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6.漂白粉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下列有关漂白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漂白粉是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②制备漂白粉的过程中,C1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③漂白粉性质稳定,可以敞口存放

④漂白粉能与少量C02、H20反应成Ca(HCO3)2和HC10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

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属于混合物,故①正确;

②制备漂白粉是将CL通入到石灰乳中,Cb和Ca(OH”反应生成CaCb、Ca(ClO)2,该过程中,C1的化合

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故C12既作氧化剂乂作还原剂,故②正确:

③次氯酸是弱酸,酸性弱于碳酸,次氯酸钙吸收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性质不稳定,

见光易分解,所以必须密封保存,故③错误;

④漂白粉与过量CO2、比0反应生成Ca(HCO3)2和HC10,与少量CO2、比0反应生成CaCCh和HC10,故

④错误;

故选C。

7.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CL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1

C.0.5mol-L-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NA

D.0.1mol的"B中,含有0.6NA个中子

【答案】D

【解析】

A.标准状况下,CCL)为液体,不能计算物质的量,A错误;

B.18gD2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物质的量小于hnol,含有的质子数小于10NA;18gH2O即Imol,

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B错误;

C.没有给出明确液体体积,不能计算,C错误;

D.1旧中子数=11-5=6,0.1mol的"B中,含有0.6NA个中子,D正确;

答案选D。

8.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它指的是以元素的化合价

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二维平面图像。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的箭头表示

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合物

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物质类别

A.铁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可实现上述转化①

B.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发生转化②生成红棕色粉末

C.由图可预测:高铁酸盐(FeOj)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FeO:与水反应最终可生成Fe(0H)3胶体,

从而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高铁酸盐可用作净水剂

D.加热Fe(OH)3发生转化③,加水溶解可实现转化④

【答案】C

【解析】

A.铁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不能实现上述①的转化,故A错误;

B.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部分被氧化,氧化生成Fe.Q4,故B错误;

C.高铁酸盐(FeOj)具有强氧化性,与水反应生成Fe(OH)3胶体,其中Fe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3价,

则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即有氧气生成,可用于消毒,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FeOj+|()H2O=4Fe(OH)K胶体)+3O2T+8OH-,Fe(OH)3胶体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故C正确;

D.加热Fe(OH)3可发生转化⑥,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FezCh加水不能溶解,不能转化为

Fe(OH)3,故D错误;

故选:C。

9.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

应结束后,剩余固体不可能是

A.有铜无铁B.有铁无铜C.铁、铜都有D.铁、铜都无

【答案】B

【分析】

Fe的还原性大于Cu,所以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Cu、Fe可能发生的反应有2FeC13+Cu=2FeCh+CuC12、

2FeCb+Fe=3FeCh、CuCh+Fe=FeCh+Cu,且Fe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

A.Fe的还原性大于Cu,所以加入Fe、Cu时Fe先参加反应,当Fe完全反应后、Cu部分反应,则烧杯中

有Cu无Fe,A不合题意;

B.Fe的还原性大于Cu,所以加入Fe、Cu时Fe先参加反应,如果溶液中有Fe而无铜,则Fe会和铜离子

发生置换反应,所以不可能出现有Fe而无Cu现象,B符合题意;

C.如果铁完全将铁离子还原还剩余,则Cu就不参加反应,所以烧杯中还剩Fe、Cu,C不合题意;

D.如果铁离子的量足够大,Fe、Cu完全反应后铁离子还剩余,则烧杯中Cu、Fe都不存在,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钛(Ti)是重要的新型金属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i是钛元素的一种核素

B.北Ti的中子数是26

C.钛金属材料不属于稀土材料

D.Ti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4列的位置,它属于IIB族

【答案】D

【解析】

A.北Ti表示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的一种Ti原子,即*Ti是钛元素的一种核素,故A正确;

B.;;Ti中质量数为48,质子数为22,则中子数为N=A-Z=48-22=26,即;:Ti的中子数是26,故B正确;

C.稀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锢系元素以及与锢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铳(Sc)和忆(Y)共17

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由这些元素组成的材料叫稀土材料,而Ti元素不属于锄系元素,但钛金属具有密

度小,硬度大,熔点高的特点,主要用于航空配件制造,所以钛金属常称为“太空金属”,故C正确;

D.Ti的原子序数为22,核外有22个电子,其电子排布式为Is22s22P63s23P63d24s2,该元素的能层数为4、

价电子数为4,所以钛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IVB族,即Ti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4列的位置,它属于IVB

族,故D错误;

答案为D。

11.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溪单质与H2的反应比碘单质与H2的反应更剧烈

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

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D.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和卤素单质的熔点都逐渐降低

【答案】D

【解析】

A.Br元素比I元素非金属性强,因此溟单质与H2反应更剧烈,A正确;

B.碱金属元素中,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卤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得

电子能力)逐渐减弱,B正确;

C.钾比钠活泼,与水反应更剧烈,C正确;

D.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碱金属单质熔点逐渐降低,卤素单质的熔点逐渐增大,D错误;

故答案为:D。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HF、HCK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NaCl中所有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D.熔融的NaHSCh发生NaHSO4=Na++HSO;,此时破坏的只有离子键

【答案】B

【解析】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氧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F>Cl>Br>I,所以HF、

HCkHBr、Hl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A正确;

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其中一定含离子键;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

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B错误;

C.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其中所有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C正确;

D.NaHSCh溶于水时发生NaHSO4=Na++H++SO:,此时破坏了离子键和共价键,D正确;

故选B。

13.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气体,将该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原溶液中一定含C0:

B.加入氯化钢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SO:-

C.加入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cr

D.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原溶液中一定含Ba?+

【答案】C

【解析】

A.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气体,将该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该气体可能是CCh或SCh,所

以原溶液中可能含CO;、HCO;、SO:、HSO;等,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钢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可能含SO:或银离子,故B错误;

C.加入稀硝酸,排除碳酸根和氢氧根等离子,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cr,

故c正确;

D.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原溶液中可能含Ba?*或Ca?+,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u2\SO:、NO;B.K\Ca2\NO;、CIO

C.Na+、MnO;、Fe2+>ClD.Zn2+>Ba?*、NO;、SOf

【答案】A

【解析】

A.强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四种离子与氢离子均不反应,且四种离子间也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

A正确;

B.强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次氯酸根离子与氢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在强酸性溶液中,高镭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亚铁离子、氯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

误;

D.硫酸根离子与银离子生成硫酸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o

15.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可通过电解NaCl溶液制备金属钠

B.向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5?固体,恢复到原温度,溶液中Na卡数目增多

C.等物质的量的纯碱和小苏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C02的物质的量一样多

D.将足量NazO?投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最终呈蓝色

【答案】C

【解析】

A.工业上可通过电解熔融NaCl制备金属钠,A错误;

B.温度不变,饱和溶液溶解度不变,钠离子浓度不变,消耗水,钠离子数目略有减小,B错误;

C.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原子物质的量相等,碳原子守恒,生成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也相

等,C正确;

D.足量Na?。?投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钠,遇石蕊呈蓝色,中间有过氧化氢产生,具有漂白性,

最终使石蕊褪色,D错误;

故选C

16.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装置①可以较长时间看到Fe(OH)?白色沉淀

B.装置②可以除去C02中的HC1气体

C.装置③中生成棕黄色的烟,加少量水溶解,得到棕黄色溶液

D.装置④中若气球明显膨胀,证明C1: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B

【解析】

A.氢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把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液面下滴加,加铁粉并滴加

硫酸产生的氢气排出装置内空气等措施,可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故A正确;

B.装置②洗气应长管进短管出,故B错误;

C.铁和氯气加热产生氯化铁是棕黄色的烟,溶于水,氯化铁溶液呈棕黄色,故C正确;

D.向瓶内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气球膨胀,则瓶内压强减小,即消耗氯气,证明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故D正确。

故选B。

17.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

A.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Fe2+

B.向某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酰溶液,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向某溶液中加入CaCb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锌片,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

D.还原性:Zn>Fe

绿色,最终变为无色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只能说明含有Fe3+,不能说明Fe?+是否存在,A不符合题

意;

B.向某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酰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B错误;

C.向某溶液中加入CaC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不•定含有CO;,也有可能是含有Ag+,生

成的白色沉淀是AgCl,C错误;

D.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锌片,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最终变为无色,可知Zn将Fe?+还原为Fe,还

原性Zn>Fe,D正确;

答案选D。

1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为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Z和W同周期,元

素周期表中Y、Z、W为相邻元素,且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与X可以分别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1:2的化合物

B.Y、W同主族元素,两种元素的最高正价可能相同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Z<W

D.原子半径:X<Y<W<Z

【答案】B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为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氢元素,Z和W

同周期,元素周期表中Y、Z、W为相邻元素,可能位置是YZW同周期相邻、或YZ同主族ZW同周期或

ZW同周期YW同主族,且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确定Y为氧元素,Z为磷元素,W为硫

元素。

【解析】

A.Y与X可以分别形成HQ?、H?0两种化合物,原子个数比为1:1、1:2,A项正确;

B.Y、W同主族元素,氧元素没有最高正价,B项错误;

C.非金属性P<S,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H3P04VH2so4,即Z<W,C项正确:

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H<0

<S<P,即X<Y<W<Z,D项正确:

答案选Bo

二、填空题:(4个小题,共46分)

19.A、B、C、D、E均是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同周期,A和D同主族,A原子最

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二倍,B元素族序数是周期数的三倍,B的阴离子与C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

同,C的单质与B的单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zB或C2B2,E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请回答:

(1)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o

(2)C2B2的电子式是o

(3)B、C、E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化学式回答,下同);A、D、E元素最高价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为。

(4)B的气态氢化物与H2s相比沸点高的是(用化学式回答)。

(5)水中镒含量超标,容易使洁具和衣物染色,使水产生异味,EB2可以用来除去水中超标的MM+,生

成黑色沉淀MnCh,当消耗13.50gEB2时,共转移了Imol电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1)第三周期第NA族

(2)Na+[:O:O:]2-Na+

(3)Cl>02>Na+HC1O4>H2co3>H2SiCh

(4)H20

2++

(5)5Mn+2CIO2+6H2O=5MnO2+2Cr+12H

【分析】

A、B、C、D、E均是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二倍,则A

为C元素,A和D同族,则D为Si元素,A和B同周期,B元素族序数是周期数的三倍,则B为0元素,

B的阴离子与C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C的单质与B的单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B或C2B2,

则C为Na元素,E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E为C1元素,据此分析解题。

(1)

由分析可知,D为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IV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NA族;

(2)

••••••••

由分析可知,C2B2为过氧化钠,它的电子式是Na+[:Q:°:「Na+;故答案为:Na+[:O:O:]Na+;

(3)

由分析可知,B、C、E分别为0、Na、Cl,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一般为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

同则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1>O2->N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非金属性Cl>C>Si,所以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1O4>

2+

H2CO3>H2SiO3,故答案为:CI>0>Na;HC1C>4>H2cChAHzSiCh;

(4)

由分析可知,B为O,由于水分子之间有氢键且是极性分子,所以水的沸点高于H2S,故答案为:H20;

(5)

135。

由分析可知,B为O,E为C1,故EB2为ClCh,由当消耗13.50g即嬴芯—=0.2molEB2时,共转移了

Imol电子,说明IniolEBz得至U5moi电子,即还原产物中C1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可

2++

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Mn+2ClO2+6H2O=5MnO2+2Cl+12H,故答案为:

2+

5Mn+2ClO2+6H2O=5MnO2+2Cr+12H+。

20.在下列8种物质中:①氨气②烧碱③铁④蔗糖⑤硫酸铜⑥氢氧化钢⑦稀硫酸⑧醋酸,回

答下列问题:

(1)能导电的有;属于强电解质的有:;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NH3-H2O0

②NaHSO"«

(3)写出两种物质混合后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②的水溶液和⑤的水溶液:0

③和⑤的水溶液:。

⑥的水溶液和⑦:。

【答案】

(1)③⑦②⑤⑥①④

(2)NH3-H2O^=iOH-+NH^NaHSO-Na++H++SO;

2+2+2+2++

(3)2OH+CU=CU(OH)2IFe+Cu=Cu+FeBa+2OH+2H+SO;"=BaSO4I+2H2O

【解析】

(1)

①氨气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溶于水生成NH3・H2O能够导电,但不是自身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②烧碱为NaOH,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属于电解质,且属于强电解质;

③铁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够导电,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蔗糖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⑤硫酸铜属于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强电解质;

⑥氢氧化钢属于碱,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强电解质;

⑦稀硫酸为混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醋酸为弱酸,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弱电解质;

综上,能导电的是③⑦: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②⑤⑥;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①④。

(2)

①N八-H2O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H3•EhOuiOH+NH:;

++

②NaHSOa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Na+、H+和SO:,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o

(3)

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OH)2的蓝色沉淀和Na2s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OH-+CU=CU(OH)2I:铁与CuSCU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SO4和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Cu2+=Cu+Fe2+;Ba(OH)2溶液和H2sO」反应生成BaSCU的白色沉淀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Ba+2OH+2H+SO^'=BaSO4I+2H2O,

21.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它指的是以元素的化合价

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二维平面图像。下图是钠的价类二维图:

A化合价

NaHCO3

Na2cO3

+1-NaH©HNaOHNaCl

0Na

氢化物单质氧化物碱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二维图中缺失①中某种淡黄色固体能做供氧剂的原因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一个即

可)

(2)写出NaHCO,的电离方程式;NaHCO、溶液常因温度过高而分解含有少量Na,COs,除

去杂质Na2cO,的方法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向3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02(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充分反应

后,得到Na2c03和NaHCCh的混合溶液。向上述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加1mol-L”的盐酸,所得气体的体

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①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B点时,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答案】

(1)2Na2O2+2co2=2Na2co3+。2或2Na2O2+2H2O=4NaOH+02T

+

(2)NaHCO3=Na+HCO;CO,'+C02+H2O=2HC0;

(3)HCO;+H+=CO:+H2OO.Smol-L-1

【解析】

(1)

①为钠的氧化物,其中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氧化钠为白色固体,过氧化钠能与水、CO2反应产生氧气,

故能做供氧剂,化学方程式为2Naq2+2HQ=4NaOH+C>2T、2Na2O2+2CO2=2Na,CO,+O2;

(2)

NaHCCh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CC)3=Na++HCO;;碳

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通入二氧化碳能除去NaHCCh溶液中所含的少量

Na2co3,离子方程式为:CO^+CO2+H,O=2HCO;0

(3)

①由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