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与磨牙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与磨牙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_第2页
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与磨牙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_第3页
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与磨牙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与磨牙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前的蠕虫处理方法只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尽可能防止它们的发展。如果可以根据具体原因在开始阶段预防龋齿,那么就是最有效的治疗。龋齿预测模型应尽可能地涵盖所有龋齿易感因素,以便较准确地筛检出龋齿高危人群,这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以确定预测强度高的变量,筛除并无阳性关联的变量,并针对龋病与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的特性,增加部分行为学变量。本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及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研究龋齿危险因素与家庭口腔卫生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推测其影响机制,为建立成熟的龋齿预测模型奠定基础,并对不同的龋齿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行为指导。1材料和方法1.1岁乳牙列儿童上海市区某全日制幼儿园,随机选取4~6岁乳牙列儿童50名。受试者乳牙全部萌出,恒牙尚未萌出,无全身疾病,能配合完成实验取样,家长可配合完成问卷调查。1.2学习方法1.2.1家长的口腔卫生行为问卷含15个有关家长及儿童日常口腔卫生习惯方面的问题。包括Y1:儿童开始自己刷牙的时间;Y2:家长帮助刷牙的时间;Y3:儿童刷牙的频率;Y4:是否定期检查;Y5:是否有嚼口香糖的习惯;Y6:是否使用含氟牙膏;Y7:是否使用其他含氟护牙品;Y8:儿童进食总次数;Y9:吃甜食的频率;Y10:儿童喝甜饮料的频率;Y11:家长刷牙的频率;Y12:家长吃甜食的频率;Y13:家长是否使用牙线等护牙品;Y14:家长是否有嚼口香糖的习惯;Y15:家长对口香糖作用的看法。由于文献报道指出父母对儿童龋齿危险因素的影响相对一致且母亲的作用较大,故问卷中有关家长的口腔卫生行为只调查了母亲一方面。问卷由母亲作答后交回。为了提高家长的依从性,问卷采用选择式,并对答案的分布做了必要的处理。1.2.2y1-y15评分的计算15个问题的每个选项均对应一个分值,最健康的行为得1分,其次2分,依此类推,最不健康的行为得分为4分,由此获得变量Y1-Y15;将Y1-Y15分值相加,获得总得分YT。其中Y3-Y10之和为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得分YT1,Y1和Y2虽然是儿童的口腔健康指标,但实际上考察的是家长的行为,故Y1、Y2及Y11-Y15的得分为家长口腔卫生行为得分YT2。取50个儿童的YT得分平均值Yp,根据YT的分值将儿童分组,YT低于Yp的儿童属于家庭口腔卫生行为健康组(G1),YT高于Yp的儿童则属于家庭口腔卫生行为非健康组(G2)。1.2.3检测分离菌株的分离和鉴定(1)样本采集:于早上9-10点间采集受试者的非刺激性唾液样本及菌斑样本。嘱儿童清水漱口后,收集唾液样本于无菌培养皿中,无菌挖匙采集全部乳牙唇面及腭面的菌斑,收集于改良cary-blair还原液中。(2)微生物检验:取样后2h内,将唾液及菌斑样本用系列稀释法依次稀释,并接种于MSB培养基(杆菌肽轻唾琼脂培养基)及Rogosa培养基(乳酸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厌氧箱内培养48h。通过观察菌落形态,镜下染色观察菌体形态及相关的生化检测,确定变形链球菌株及乳酸杆菌菌株。统计菌落形成单位(CFU)数量。(3)无机离子的测定:取样后,非刺激性唾液收集于无菌试管并直接冷冻保存,采用冷冻干燥法干燥菌斑样本48h。干燥后,按重量比取1mol/L的HC和等量的TISAB液萃取[1mol/LHCl萃取16h(0.25mL/mg菌斑干重)],11000×g离心1min,取上清液冷冻保存。钙离子用火焰分光光度法测量,磷离子用硫酸亚铁磷钼兰比色法测量,氟离子用电极法测量。(4)变量转换:由于本实验中各龋齿危险因素个体间差异较大,根据统计需要做一定的变量转换:按每个指标在总受试人群中的排序,将实验室各项指标相应转换为等级变量即XB1-XB12,其中X1-X4的原始数据越大,说明该个体的患龋危险性越高,排序时按升序排列,数值最低的得分为1,最高的转换为50;而X5-X12原始数值越低,代表患龋危险性越高,排序时按降序排列,即原始数值最高者定为1,原始数值最低者定为50,这样在变量XB1-XB12中,数值越低者代表患龋危险性越低,与行为学变量中得分越低代表在人群中口腔卫生行为越健康一致。将XB1-XB12的数值相加,得出实验室指标龋齿危险因素的总得分,即XBT。本实验共包含25个龋齿危险因素。1.2.4家庭口腔卫生行为影响因素的筛选(1)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家庭口腔卫生行为健康组儿童和家庭口腔卫生行为非健康组儿童之间的25个龋齿危险因素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2)建立逐步回归方程:以转换后的各个龋齿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XB1-XB13)作为应变量,以诸行为学因素(Y1-Y15)作为自变量,建立相应的逐步回归方程,确定家庭口腔卫生行为学变量中对其有显著影响的变量,筛除无显著影响的变量。(3)相关及回归分析:将实验获得的变量分为3类,第1类是家长的行为变量,第2类是儿童的行为变量,第3类是儿童的龋齿危险因素,通过相关及回归分析,探讨3类变量之间的联系,观察家长口腔健康行为对儿童龋齿危险因素的可能影响模式。2口腔卫生行为对齿轮危险因素的影响本实验中,家庭口腔卫生行为健康组与非健康组的儿童,其儿童自身的口腔卫生行为(YT1)与家长的口腔卫生行为(YT2)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表1)。2组儿童的各龋齿危险因素中,菌斑中变形链球菌含量、唾液中乳酸杆菌含量、唾液中P3+含量、唾液及菌斑中F-含量均有显著差异;经过变量转换后,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排序、唾液中乳酸杆菌排序、菌斑中乳酸杆菌排序、唾液及菌斑中氟离子浓度排序均有显著性差异,龋齿危险因素总分值亦存在显著差异(表2)。不同的口腔卫生行为对龋齿危险因素影响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显著影响龋齿危险因素总分值的行为学变量包括儿童饮用糖饮料的频率、家长刷牙的频率、儿童是否有定期嚼口香糖的习惯以及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表3)。值得提出的是,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与龋齿危险因素之间显著相关,家长口腔卫生行为与儿童龋齿危险因素之间亦显著相关,但儿童行为与家长行为间却不存在相关性(表4)。3讨论3.1口腔卫生行为与齿轮危险因素的关系除熟知的微生物因素、生化指标等龋齿危险因素外,作为一种与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也可以有效地降低龋病发生率。与先前多数研究只关注口腔卫生行为或龋齿危险因素与龋齿发生的关系不同,本实验研究了口腔卫生行为与龋齿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明确口腔卫生行为是否可以直接引起龋齿危险因素的变化。实验结果提示,口腔卫生行为确实可以影响龋齿危险因素,家庭口腔卫生行为健康组儿童的龋齿危险因素总得分显著低于家庭口腔卫生行为非健康组儿童。相关分析亦表明,家长的口腔卫生行为及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均与儿童的龋齿危险因素显著相关,提示在今后建立龋病预测模型时,有必要将家庭口腔卫生行为纳入其中,而不是仅仅进行龋蚀活性实验。本实验逐步回归方程提示,不同的口腔卫生行为对龋齿危险因素的影响模式不尽相同,这为对具有不同卫生习惯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指导提供了依据。3.2口腔卫生行为的危险因素家长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从而间接影响儿童的龋齿危险因素,如家长刷牙的频率、刷牙的时间以及饮食结构的组成,会对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通过儿童的刷牙、饮食等行为来影响儿童口腔中的微生物数量及无机离子含量;也可以通过直接影响自身的龋齿危险因素,从而间接影响儿童的龋齿危险因素或通过自身行为直接影响儿童的龋齿危险因素,如母亲的刷牙、饮食等变量导致其自身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含量较高,变形链球菌可以通过乳汁或者饮食活动,直接传染给子女,推测乳酸杆菌亦可通过该种机制传播;又如,家长开始为儿童清洁牙的时间,可以直接影响儿童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含量。本实验中,家长的口腔卫生行为与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间相关性较弱,这一点与文献报道不符推测原因如下:第一,儿童的年龄尚小,不能有意识地学习家长的口腔卫生行为。第二,儿童的口腔卫生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