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和式带隙电流源_第1页
一种新的和式带隙电流源_第2页
一种新的和式带隙电流源_第3页
一种新的和式带隙电流源_第4页
一种新的和式带隙电流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种新的和式带隙电流源

近年来,随着蛋白质c的提高,电路的设计水平迅速提高。在数模混合电路和模拟电路中,标准片的源被广泛应用。在某些情况下,输出的电压或电压不受温度或电力的变化的影响。标准电流源——20个国家的c电路模拟部分提供稳定的静态工作点。本文在传统和式带隙基准电流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和式带隙基准电流源,使电路得到简化,并且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改进条件,为了避免失调问题,电路并没有使用运算放大器,而是采用自偏置、共源共栅(cascode)结构,该结构使得电源电压抑制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用Hspice仿真(采用ChartedCMOS0.35μm5VCMOS工艺),结果表明在-40~85℃温度范围内,具有15.2×10-6/℃的温度系数,电源电压抑制比为-51.8dB.1传统和式电流源电路传统的和式带隙基准电流源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图中和电流Iout=IPTAT+IPTVBE·IPTAT(acurrentproportionaltoabsolutetemperature)具有正温度特性,IPTVBE(acurrentproportionaltoVBE)具有负温度特性.传统和式电流源的电路如图2所示,电路由三部分组成:电流源IPTAT,电流源IPTVBE,及和电流.电流源IPTAT:主要由PNP管Q1、Q2,电阻R1和恒流源(M1、M2、M3、M4)构成.当M3、M4完全相同,且流过它们的电流也相等(这里可以将M1、M2设计成相同)时,可以认为M3和M4的源端电平相等(这将在下文加以说明).则ΙΡΤAΤ=(VEB1-VEB2)/R1(1)IPTAT=(VEB1−VEB2)/R1(1)电流源IPTVBE:主要由PNP管Q3,电阻R2和恒流源(M11、M12、M13、M14)构成.同理使M13和M14的源端电平相等.则ΙΡΤVBE=VEB3/R2(2)IPTVBE=VEB3/R2(2)和电流:IPTAT通过电流镜放大m倍,IPTVBE通过电流镜放大了n倍.则ΙΟUΤ=m(VEB1-VEB2)/R1+nVEB3/R2(3)IOUT=m(VEB1−VEB2)/R1+nVEB3/R2(3)2提高源电路的电压源电路(1)vgs3-vgs4的设计在传统和式带隙基准电流源的基础上,对传统和式带隙基准电流源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新的和式带隙基准电流源,设计的基本电路如图3所示,该电路要比图2少用了6个MOS管,1个PNP管(不包括附加电路).电流源IPTAT由Q1、Q2、R1和恒流源(M1、M2、M3、M4)组成.电流源IPTVBE由Q1、R2及相应恒流源组成.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希望X、Y、Z三点电平相等,在很多设计中通常会加一差分运算放大器,将这些电平强制相等,这里通过分析设计相应的MOS管,使这几个点的电平近似相等.由图3可以看出Y与X的电平之差为VY-VX=Vgs3-Vgs4(4)VY−VX=Vgs3−Vgs4(4)设M3的漏电流为I1,M4的漏电流为I2,M10的漏电流为I3,则Vgs3-Vtn=[2Ι1μnCo(W/L)3(1+λnVds3)]12=[μpCo(W/L)1(Vsg1+Vtp)2(1+λpVsd1)μnCo(W/L)3(1+λnVds3)]12(5)Vgs4-Vtn=[2Ι2μnCo(W/L)4(1+λnVds4)]12=[μpCo(W/L)2(Vsg2+Vtp)2(1+λpVsd2)μnCo(W/L)4(1+λnVds4)]12(6)Vgs3−Vtn=[2I1μnCo(W/L)3(1+λnVds3)]12=[μpCo(W/L)1(Vsg1+Vtp)2(1+λpVsd1)μnCo(W/L)3(1+λnVds3)]12(5)Vgs4−Vtn=[2I2μnCo(W/L)4(1+λnVds4)]12=[μpCo(W/L)2(Vsg2+Vtp)2(1+λpVsd2)μnCo(W/L)4(1+λnVds4)]12(6)μn、C0、λn、Vtn、Vtp分别为电子迁移率、单位面积栅电容、厄来电压系数、NMOS管和PMOS管阈值电压,设计中将M1、M2、M3、M4的沟道长度设计得比较长,使得λpVsd1≪1,λpVsd2≪1,λnVds3≪1,λnVds4≪1λpVsd1≪1,λpVsd2≪1,λnVds3≪1,λnVds4≪1从图中可以看出Vsg1=Vsg2,则Vgs3-Vgs4=[μpCo(Vsg1+Vtp)2μnCo]12⋅[(W/L)1(W/L)3-(W/L)2(W/L)4]12(7)Vgs3−Vgs4=[μpCo(Vsg1+Vtp)2μnCo]12⋅[(W/L)1(W/L)3−(W/L)2(W/L)4]12(7)在设计中,使(WL)1=(WL)2,(WL)3=(WL)4(WL)1=(WL)2,(WL)3=(WL)4,得到Vgs3-Vgs4=0,所以VY=VX对于Z点与Y点的电平,同样可以得到VY-VΖ=Vgs10-Vgs4=[2μnCo]12⋅[Ι3(W/L)10-Ι2(W/L)4]12(8)VY−VZ=Vgs10−Vgs4=[2μnCo]12⋅[I3(W/L)10−I2(W/L)4]12(8)在设计中使(W/L)10=b×(W/L)4,只有当I3=b×I2时,Z点与Y点电平相等,即为电路改进必须满足的条件.(2)电流的输出ln驱动的依据在满足X,Y,Z三点电平相等的条件下,设计MOS管的宽长比,各路电流的大小见图3.VEB2+ΙΡΤAΤ⋅R1=VEB1(9)VΤln(ΙΡΤAΤ/ΙS2)+ΙΡΤAΤ⋅R1=VΤln[(c+1)ΙΡΤAΤ/ΙS1](10)VEB2+IPTAT⋅R1=VEB1(9)VTln(IPTAT/IS2)+IPTAT⋅R1=VTln[(c+1)IPTAT/IS1](10)其中VΤ=kΤq为热电势,IS1为Q1的反向饱和电流,IS2为Q2的反向饱和电流.Q2、Q1的发射极面积比设为n,IS2/IS1=n,故式(10)简化为ΙΡΤAΤ=VΤln(c+1)n/R1(11)ΙΡΤVBE=VEB1/R2(12)得和电流为ΙΟUΤ=aVΤln(c+1)n/R1+VEB1/R2=1R1[R1R2VEB1+aVΤln(c+1)n](13)式(13)中VEB1、VT、R1、R2的值都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分式R1R2中R2的温度特性与R1相抵消,式(13)无须考虑R2的温度特性.根据温度特性的要求对式(13)求导可得∂ΙΟUΤ∂Τ=1R1[R1R2∂VEB1∂Τ+aVΤΤln(c+1)n]+[R1R2VEB1+aVΤln(c+1)n]-1R21∂R1∂Τ(14)由电阻的温度模型,在室温下可得1R1∂R1∂Τ=ΤC1(15)TC1为电阻的一阶温度补偿系数,则∂ΙΟUΤ∂Τ=1R1{[R1R2VEB1+aVΤln(c+1)n](1Τ-ΤC1)-R1R21.5VΤ+Eg/qΤ}(16)Eg≈1.12eV,为硅的带隙能量.注意以上所有的公式推导是基于图3中的Y点与Z点的电平相等,为了满足这一要求(上文已说明),必须使IPTVBE=b·IPTAT,即要使R1R2VEB1=bVΤln(c+1)n(17)将式(17)代入式(16),得∂ΙΟUΤ∂Τ=1R1{[(a+b)VΤln(c+1)n](1Τ-ΤC1)-R1R21.5VΤ+Eg/qΤ}(18)通过设计MOS管尺寸的比例关系及PNP管,保证a+b、c、n为定值,在室温下,通过调节电阻R1、R2的比例,即可得∂ΙΟUΤ∂Τ|Τ=ΤΝΟR=0.将式(17)代入式(13),得输出电流ΙΟUΤ=1R1[(a+b)VΤln(c+1)n](19)对于式(17)ln[(c+1)VΤln(c+1)n]/R1ΙS1=[R2R1ln(c+1)n]b(20)式(20)中,在室温下,除R1和b外,其余各变量都为定值,则对于某一b值必有一R1值与其对应,由式(19)可以看出,输出电流的大小由R1决定,因此,在保证a+b为定值的条件下,通过改变b值来改变R1,从而改变输出电流IOUT.(3)hartedc10.33用Hspice对改进的电路和传统电路进行仿真(采用ChartedCMOS0.35μm5V工艺),仿真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电路改进后,电路结构得到了简化,功耗减小,但温度特性和电源电压抑制比并没有改变.3带隙基准电流源电路在很多带隙基准电压源、电流源的设计中,电路中通常包括运算放大器,但运算放大器存在失调电压,同时其电源电压抑制比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运算放大器,因而会使得带隙基准电压源、电流源电路的性能指标的进一步提高受到很大限制.这里不用运算放大器,而在设计的改进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自偏置、共源共栅(cascode)结构的带隙基准电流源电路.设计的实际电路如图4所示,电路采用自偏置、共源共栅(cascode)结构,不仅能在电路工作状态下保证X、Y、Z三点的电平更接近相等,还能使输出电流IOUT具有较高的电源电压抑制比.(1)带隙电路电流源设计该基准电流源由三部分组成:启动电路、带隙电路和电流输出级.启动电路电路通电前,所有工作点都为低电平.电路刚通电时,MOS管M25、M26截止,M24导通,P点电位立即被拉上去,M27导通,有电流从MOS管M1、M3以及M27中流过,电路中的工作点会立即建立起来.电路稳定工作后,M24、M26形成一通路,在设计中,M24的长比宽大得多,流过M24、M26的电流会很小,使得P点电平很低,通常为15mV,这样M27截止,启动电路不起作用.带隙电路电流源IPTAT由Q1、Q2、R1和恒流源(M1,M2,M3,M4,M5,M6,M7,M8)构成.在设计中必须使X、Y、Z三点电平相等.ΙΡΤAΤ=(VΤln20)/R1(21)电流源IPTVBE由Q1、R2和恒流源(M6,M8,M18,M19等)构成.ΙΡΤVBE=VEB1/R2(22)电流输出级电流IPTAT和IPTVBE在M20的漏端叠加,通过电流镜(M20,M21,M22,M23)后输出.ΙΟUΤ=52(VΤln20)/R1+VEB1/R2(23)(2)模型材料中温度系数对所设计的带隙电流源进行Hspice仿真(采用ChartedCMOS0.35μm5V工艺).(a)温度特性测试条件:温度从-40℃变化到85℃,电源电压为5V.根据模拟结果图5,可以看出,对于tt模型,当温度在25℃左右时,输出电流具有零温度系数;低于25℃时,输出电流具有负温度系数;高于25℃时,具有正温度系数.根据模拟结果测得典型温度点处的电流分别为Τ=25℃,Ιout=104.90μA;Τ=-40℃‚Ιout=105.10μA;Τ=85℃‚Ιout=105.10μA根据各温度的电流值,计算得温度系数:TC=15.2×10-6/℃,并且工艺库的其他4种模型温度系数如图5所示,可以看到在ff模型时,温度系数为19.0×10-6/℃;ss模型时,温度系数为16.0×10-6/℃;fs模型时,温度系数为14.5×10-6/℃;sf模型时,温度系数为19.0×10-6/℃.(b)电源电压抑制比特性测试条件:电源电压从2V变化到8V,温度为室温25℃.tt模型的模拟结果见图6,电源电压Vdd从4.5V变化到5.5V时,输出电流Iout从104.79μA变化到105.06μA,输出电流的变化范围很小,计算得电源电压抑制比为-51.8dB.在相同条件下,对改进电路(图3)进行仿真,如图7所示,计算得电源电压抑制比为-33.9dB,比较图6和7,可以看出,采用自偏置的共源共栅结构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