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特训卷 化学能与热能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特训卷 化学能与热能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特训卷 化学能与热能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特训卷 化学能与热能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特训卷 化学能与热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能与热能1.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分子。分子结构与相似,已知断裂1mol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N≡N放出942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沸点比(白磷)高C.与互为同素异形体D.1mol气体转变为将吸收882kJ热量2.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则反应的为()A. B.C. D.3.已知:(1)(2)(3)(4)(5)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的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A. B.C. D.4.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反应的过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可以表示水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若,则碳参与的反应均放热C.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常温下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已知Ⅰ:反应,Ⅱ:,且a、b、c均大于零,则断开1molH—Cl键所需的能量为6.已知3.6g碳在6.4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测得放出热量。又知12.0g碳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中Q等于()A. B.C. D.7.已知:①②③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燃烧热为571.6B.C.相同质量的和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D.8.已知反应中,每生成2molHI时会有的能量放出,有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键的键能为B.1mol的能量比2molH的能量高C.是吸热变化D.将1mol与1mol混合,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9.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 B.C. D.10.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合成氨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巨大。合成氨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微观历程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表示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形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2中②→③的过程吸收能量B.由图1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热C.③④的过程可表示为:D.其他条件相同,使用催化剂会改变单位时间内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11.Ⅰ.用50mL盐酸与50m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由图可知此装置除了两烧杯没有填满碎泡沫塑料外,还有何不妥之处,应如何改正;(2)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Ⅱ.回答下列问题(3)已知:①,②,③。则反应的=(用含的式子表示)。(4)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化学键键能/()ab试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则N-H键的键能是kJ/mol(用含有a、b、c的式子表示)。(5)1mol气体和1molCO气体反应生成气体和NO气体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写出与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6)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常温常压条件下,1g丁烷气体完全氧化生成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0kJ,则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NO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汽车尾气中NO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1mol和1mol完全反应生成NO会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kJ能量。(2)工业上可利用甲烷还原NO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g)、4molNO(g),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g)与(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01020304050(g)21.71.51.351.251.25(g)00.61.01.31.51.5①下列措施能够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填标号)。a.使用催化剂b.降低温度c.及时分离水②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a.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d.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同时消耗2mol③0~10min内,用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④30min时,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⑤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3)一种NO—空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①通入的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极(填“正”或“负”)。②写出通入N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13.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决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对等污染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工业上一般采用硫铁矿或硫黄粉为原料制备硫酸。①已知298K,101kPa下:则反应_______,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_。②两种方法在制备工艺上各有其优缺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制备阶段,硫铁矿法产生较多矿渣,生成的气体净化处理比硫黄粉法复杂得多B.两种方法产生的气体都不需要干燥C.转化为阶段,控温500℃左右主要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D.将原料粉碎后送入沸腾炉中,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原料的利用率(2)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的催化氧化。①催化氧化的反应过程可分为三步,请写出步骤Ⅰ的化学方程式:步骤Ⅰ:__________步骤Ⅱ:步骤Ⅲ:②不同温度下,具在一定能量的分子百分数与分子能量的关系如图所示,E表示温度下分子的平均能量,是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阴影部分的面积反映活化分子的多少,则图中______(填“>”或“<”)。若温度下使用催化剂,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变化。(3)和碘水会发生如下两步反应:。①一定条件下,分别加入到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碘水中,体系达到平衡后,的物质的量随的变化曲线如图(忽略反应前后的体积变化)。有同学认为X点的浓度小于Y点,你认为该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②化学兴趣小组拟采用下述方法来测定的平衡常数(室温条件下进行,实验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已知:和不溶于;一定温度下,碘单质分配在四氯化碳和水中的浓度比值是一个常数(用表示,称为分配系数),室温条件下。实验测得上层溶液中,下层液体中。结合上述数据,计算室温条件下的平衡常数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4.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和均是有害气体,可在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原理如下:。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如图所示。①图中反应是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___________。②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则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___________。(2)利用还原法可将还原为进行脱除。已知:。若有0.5molNO被还原,则该反应___________(填“释放”或“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___。(3)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是一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寿命可达740年之久。①已知:键能是指断开(或生成)1mol化学键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能量。部分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化学键键能/()941.7154.8283.0则___________②已知:在25℃,101kPa时。反应I.;反应II.。写出与Na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15.热能在生产生活中有重大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计划测定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NaOH溶液浓度的测定

(1)移取待测液,加入酚酞做指示剂,用酸式滴定管盛装稀盐酸至0刻度处后滴定,当__________,则到达滴定终点。此时酸式滴定管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该溶液浓度为_______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2)下列滴定有关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A.移液时排碱式滴定管内的气泡B.应将凡士林涂在旋塞的a端和旋塞套内的c端C.滴定过程中观察滴定终点(2)热量的测定取上述稀盐酸和溶液在保温装置中进行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的温度分别为,则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J(已知,所有涉及溶液的密度均视为,比热容,忽略水以外各物质吸收的热量,下同)。(3)借鉴(2)的方法,甲同学尝试利用足量溶液和测定反应的焓变,已知反应后溶液质量约为,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实验序号反应前温度/℃反应后温度/℃125.030.2224.933.1325.530.7___________(4)乙同学借鉴实验(2)的方法,测定反应的焓变,实验过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以上现象的产生,会使得乙同学所测数据有误差,请优化该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出一种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错误,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B错误,与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大,其熔、沸点相对较高。C正确。D错误,1mol转变为2mol时,应放出热量。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已知:①;,②;,③;,由盖斯定律:10×②+12×③-2×①得:;;故选A。3.答案:B解析:A、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的,焓变小于零,,故A错误;B、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将(2)×2+(3)-(1),可得,反应热随之相加减,可求得反应热,即,故B正确;C、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的,焓变小于零,所以,故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反应(4)不能是(1)-2×(3)得到,故D错误。故选:B。4.答案:C解析:A.根据能量--反应过程的图像知,状态Ⅰ的能量高于状态Ⅲ的能量,故该过程是放热反应,A错误;B.根据状态Ⅰ、Ⅱ、Ⅲ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CO中的C和O形成的化学键没有断裂,故B错误;C.由图Ⅲ可知,生成物是,具有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故D错误。故选C。5.答案:A解析:A项,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烩变,正确。6.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①;②。由(①-②)得:,即。7.答案:C解析:本题易错之处:一是对燃烧热的概念认识不清,二是不清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适用范围。A项,由热化学方程式①可知,的燃烧热为,A项错误。B项,该反应有生成,与结合生成时会放出热量,所以该反应放出的热量多于57.3kJ,即,B项错误。C项,相同质量的和,的物质的量大于,依据热化学方程式①、②计算可知,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C项正确。D项,根据盖斯定律,由可得,,D项错误。8.答案:A解析:A.中,每生成2molHI时会有的能量放出,设键的键能为x,则,,故A正确;B.断键吸热,1mol的能量比2molH的能量低,故B错误;C.形成化学键,是放热变化,故C错误;D.反应可逆,将1mol与1mol混合,生成HI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故D错误;故选A。9.答案:A解析:①A+B→X(ΔH<0)反应放热,A、B总能量大于X;②X→C(ΔH>0)反应吸热,X的能量小于C;A+B→C(ΔH>0)反应吸热,A、B总能量小于C;故选A。10.答案:B解析:A.图2中②→③的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故A正确;B.由图1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热,故B错误;C.③→④的过程为原子间成键形成氨气分子,故C正确;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故其他条件相同,使用催化剂不会改变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但是会改变单位时间内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故D正确;故选:B。11.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小烧杯与大烧杯杯口应相平(2)偏小(3)(4)(5)(6)解析:(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由图可知此装置除了两烧杯没有填满碎泡沫塑料外;装置中小烧杯与大烧杯杯口应该相平,防止热量散失,故不妥之处为小烧杯与大烧杯杯口应相平。(2)氨水为弱碱,在电离过程中会吸收一部分热量,导致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3)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的=×①-②+2③=,故填。(4)设键的键能为x,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则。(5)由图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该反应放出能量,,故热化学方程式为。(6)1g的物质的量为,则1mol完全氧化生成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故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答案:(1)吸收;180(2)①a;②d;③0.03;④0.325;⑤25%(3)①正;②解析:(1)由示意图可知,1mol和1mol完全反应断键共吸收1444kJ能量,生成2molNO成键共放出1264kJ能量,故反应吸收180kJ能量。(2)①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项正确;降低温度,减慢反应速率,b项错误;及时分离水会减小生成物浓度,减慢反应速率,c项错误;②该反应生成和浓度之比为2:1,是定值,当并不能说明反应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恒定,反应容器的体积恒定,故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定值,密度不再变化并不能说明反应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变,故恒容条件下,该反应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定值,压强不再变化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该反应生成1mol的同时会生成2mol,故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同时消耗2mol说明的浓度保持恒定,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项正确。③0~10min内,的物质的量增加0.6mol,。④根据方程式可推知,30min时,的物质的量为1.3mol,则的物质的量为0.65mol,浓度为0.325。⑤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根据三段式计算可得平衡时,、。(3)①根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通入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②通入NO后失电子转化为硝酸,故电极反应式为。13.答案:(1)①-98.9;低温②AD(2)①②<;(3)①不正确;图中b线表示,随着的值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后浓度降低②961解析:(1)①已知Ⅰ.,Ⅱ.,根据盖斯定律,由Ⅱ-Ⅰ得到,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根据时反应才能自发进行,知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低温。②油硫铁矿和硫黄粉的组成知,在制备阶段,硫铁矿法产生较多的矿渣,所得气体净化处理比硫黄粉法复杂得多,A正确;二氧化硫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的与水反应生成,会腐蚀设备,且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两种方法产生的气体都需要净化、干燥,B错误;转化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转化率下降,所以控制温度在500℃左右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C错误;将原料粉碎后送入沸腾炉中,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D正确。(2)①由总反应结合步骤Ⅱ、Ⅲ可知,步骤Ⅰ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增加,阴影部分面积会增加,所以;若温度下使用催化剂,由于催化剂会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数会增加。(3)①根据题中反应步骤,推出a为,b为,c为,随着的增加,第三步反应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动,的浓度降低,因此该观点不正确。②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四氯化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