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广东省江门市恩平良西高级职业技术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甲表示温度对淀分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o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O参考答案:C2.当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时,实验结果()A.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B.细胞既分裂又分化C.分化频率高D.有利分化,但不分裂参考答案:B【考点】R4: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分析】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使用顺序不同,培养的结果不同.先使用生长素,再使用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又分化;两者同时使用,细胞分化频率提高.【解答】解:ABCD、当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时,细胞既分裂又分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所有的细胞中的染色体上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B.致癌病毒能够引起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它含有病毒癌基因C.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D.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参考答案:C【考点】5B:细胞癌变的原因.【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解答】解:A、人体所有的细胞中的染色体上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A正确;B、致癌病毒能够引起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它含有病毒癌基因,B正确;C、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C错误;D、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D正确.故选:C.4.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铁元素是构成人体血红蛋白分子的重要组分B.种子萌发时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下降C.氨基酸和脂质均含有碳架结构D.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中C的含量最高参考答案:D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A正确。种子萌发过程代谢旺盛,结合水含量低,B正确。生物体中有机物都是以碳原子为骨架,C正确。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中H的含量最高,D错误。【考点定位】生物元素【名师点睛】构成细胞的有机物一般指含碳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在自然界中,有机物的种类极其繁多,其中由碳、氢、氧、氮、硫、磷等结合所构成的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5.基因组成为XBXbY的甲,其父色盲、母表现正常。下列分析中可能性较大的是①甲母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②甲母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卵细胞③甲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精母细胞④甲父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精细胞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B6.研究表明长期酗酒会影响一种关键的线粒体蛋白Mfn1,从而导致线粒体无法融合、再生及自我修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酗酒可通过呼出气体使酸性重铬酸钾变蓝来检测B.肌无力患者的Mfn1蛋白可能较少C.线粒体蛋白Mfn1的合成离不开核糖体的作用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参考答案:A酗酒者的呼出气中含有酒精,可以使酸性重铬酸变成灰绿色,A错误;肌无力患者的肌细胞运动所需要的直接的能源物质ATP数量减少,因此患者参与线粒体融合的Mfn1蛋白可能减少,B正确;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因此线粒体蛋白Mfn1的合成离不开核糖体的作用,C正确;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D正确。【考点定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名师点睛】酒精能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形成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90%以上来自线粒体;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此不论在什么条件下,二氧化碳只能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7.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累K+需消耗能量
B.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C.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D.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参考答案:B8.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所示。右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应是(
)
装置编号甲乙丙半透膜面积SS/2S蔗糖溶液体积TT2TA.1—丙;2—甲;3—乙
B.1—乙;2—甲;3—丙C.1—甲;2—乙;3—丙
D.1—丙;2—乙;3—甲参考答案:D9.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会影响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激素用量的比例影响实验结果
B.两种激素使用的先后顺序影响实验结果C.两种激素使用时的浓度影响实验结果
D.以上说法全部正确参考答案:D10.四倍体西瓜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形成的,其每个染色体组含有11条染色体;普通小麦是由三个物种先后杂交并经染色体加倍形成,其含有6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有7条染色体。若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按其形态、大小、结构进行归类,则A.四倍体西瓜和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均分为2种类型,因为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B.四倍体西瓜的染色体可分为4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分为6种类型C.四倍体西瓜的染色体可分为22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分为21种类型D.四倍体西瓜的染色体可分为11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分为21种类型参考答案:D11.细胞代谢中某种酶1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等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参考答案:C【分析】由题图可知,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可催化两种底物反应生成产物A。酶2可催化产物A反应生成产物B。产物B浓度高时,产物B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使酶1失活。【详解】酶1有活性与失去活性相比,酶的空间结构不同,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A正确;酶1是一种蛋白质,它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都是具有一定顺序的氨基酸序列,因此其活性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B正确;酶1能与两种底物结合生成产物A,虽然能与产物B结合,但无法催化产物B发生化学反应,说明酶1具有专一性,C错误;从图中可知,酶1的活性与产物B的浓度有关,当产物B浓度高时,酶1与产物B结合使酶1无活性,合成产物A的反应会中断,这样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D正确。故选C。【点睛】从题图分析酶的催化机制,并结合题意分析便可准确判断各个选项。12.基因重组不可以发生在()A.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之间B.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多对基因之间C.非同源染色体的基因之间D.人的神经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参考答案:D13.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中,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叶黄素
D.胡萝卜素参考答案:D14.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复杂化合物b,对a和b的准确叙述是A.a是核糖,b则为核甘酸
B.a是脱氧核糖,b则为核糖核苷酸C.a是核糖,b则为核糖核苷酸
D.a是五碳糖,b则为核糖参考答案:C15.题图5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量与各h产生的总量相等B.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悲生产这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参考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用a表示,h是生态系统中各成份的呼吸量,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10%-20%),用x表示(x=10%-20%,假设为1/5),而各级呼吸量占各能量级的一部分,用Y(Y<1/4据图)表示,则各成份呼吸量的总量为aY(1+X+x2+1/8+1/8x+1/8x2)[生产者呼吸量aY+初级消费者呼吸量axY+次级消费者及以上呼吸量ax2Y)+分解者的呼吸量(1/8a+1/8ax+1/8ax2)Y][生产者K值为1/8a(据图)+初级消费者K值为1/8ax+次级消费者及以上K值为1/8ax2],可得出小于a;生产者i的量等于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除去粪便量才等于同化量;流向分解者的解者须经分解者分解才能被生产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能循环利用,而能量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要注意图形的识别与知识的联系。此题为中难题,理解分析类。16.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牛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可以将该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若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导致酶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核糖核酸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B.这个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C.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均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中的肽键导致变性D.胰核糖核酸酶和胰蛋白酶的单体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参考答案:C【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巯基乙醇和尿素可以使牛胰核糖核酸酶(一种蛋白质)酶失去活性,当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时,该核糖核酸酶又复性,说明巯基乙醇和尿素没有改变氨基酸的序列,只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暂时发生变化。【详解】A.胰核糖核酸酶是蛋白质,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A正确。B.分析题意,该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B正确。C.据题意,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变性,C错误。D.胰核糖核酸酶和胰蛋白酶的单体都是氨基酸,所以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明确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和蛋白质变性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17.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
⑥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A.全部正确
B.有一个正确
C.有三个正确
D.全都不对参考答案:答案:D18.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人体内抗体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参考答案:A19.关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途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氧原子:
B.碳原子:
C.氢原子:
D.氧原子:参考答案:C20.下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分解者可以促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循环利用
C.次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参考答案:B21.(08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为研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的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有人计划进行如下的实验:
第1步:从癌症患者身上取得癌细胞,用培养液培养此细胞
第2步:在培养癌细胞的培养基中添加干扰素
第3步:观察癌细胞的生长状况
上述实验计划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下列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法中,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①增加一组实验,不加干扰素,观察癌细胞生长状况
②直接给癌症患者注射干扰素,进行临床实验
③在培养癌细胞的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干扰素,观察癌细胞的生长状况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参考答案:C22.以下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最多只有22条可以传给孙女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发生③正常情况下,1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4种精子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参考答案:B23.科学家提取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用高速离心法打破叶绿体膜后,分别出类囊体和基质,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如下表所示),用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下列选项中各试管得到的产物情况正确的是试管叶绿体结构光照C18O2ATP、NADPH三碳酸甲类囊体++——乙基质—++—丙基质+——+丁基质和类囊体++——(注:表中的“+”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
A.甲试管可得到18O2
B.乙试管可得到三碳糖
C.丙试管可得到葡萄糖和淀粉
D.丁试管可得到蔗糖参考答案:B24.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基因可自发突变为a1或a2基因,但a1基因不可回复突变为A基因B.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DNA上,属于染色体变异D.杀虫剂作为化学因素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参考答案:B25.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B.不同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C.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呼吸酶,有利于催化丙酮酸分解D.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参考答案:C【分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详解】生物膜的功能差异主要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A正确;不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和脂质,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B正确;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不是线粒体内膜,C错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是细胞的边界,D正确。故选C。26.人的ABO血型可以通过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的凝血反应来确定。某人的凝血反应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人血液可以捐献给A型和AB型血的人
B.此人双亲有可能是A型血和0型血
C.此人既不能接受A型血也不能接受B型血
D.此人红细胞膜表面存在A凝集原参考答案:C27.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C.细胞分化会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D.蛙红细胞、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参考答案:C28.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大体相同B.C、H、O、N是组成生物体内酶所必需的元素C.蛋白质中的S元素存在于氢基酸的R基中D.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参考答案:A2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距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生物种类和数量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参考答案:D【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包括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的取样方法包括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决定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详解】A、行道树灌木丛呈长方形分布,调查其上的蜘蛛种群密度采用等距取样法,A正确;B、杂食性鸟类的食物来源较为稳定,则其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鸟类,B正确;C、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决定了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其稳定性的大小,C正确;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为了捕食和躲避敌害,故为向异种生物传递物理信息,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在于对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理解理解不全面。蜘蛛属于动物,但其活动范围较小,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而应用样方法进行调查。30.下列关于人体内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每个体细胞中都能表达②每个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数都是相同的
③正常情况下,男性某细胞内可能不含Y染色体④正常情况下,女性某细胞内可能不含X染色体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参考答案:C
3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某同学绘制了线粒体亚显微结构模型图,他所建构的是:
(
)A.物理模型
B.概念模型
C.数学模型
D.实物模型参考答案:A32.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B.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46C.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D.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参考答案:C【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解答】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为1或2,因此n=1,A正确;B、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少时为46个,最多时为92个,因此,n=46个,B正确;C、人体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均为92,因此n=46,C错误;D、人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为2或4(后期),因此n=2,D正确.故选:C.33.甲型H1N1病毒是RNA病毒,某人感染了甲型H1N1病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病毒流感,因为疫苗能与甲型H1N1病毒特异性结合B.甲型H1N1病毒被彻底水解得到氨基酸、核酸、磷酸和含氮碱基等物质C.甲型H1N1病毒只有4种核苷酸,4种碱基D.甲型H1N1病毒最终被人体的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清除参考答案:C34.水在生物体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A.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
B.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有水生成C.温度适当升高会使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上升D.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参考答案:C35.下图为某研究小组测定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将该装置先放在黑暗条件下一段时间,然后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C02浓度和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都是无关变量B.C02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容器中C02浓度的稳定C.如果有色液滴向右移动,说明不进行光合作用
^
^D.如果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不进行光合作用参考答案:B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温度、C02浓度等都是无关变量,A错误;C02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容器中C02浓度的稳定,B正确;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由装置内O2的变化量引起,如果有色液滴向右移动,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大,C错误;如果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小,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C02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容器中C02浓度的稳定,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由装置内O2的变化量引起,该变化量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当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大,有色液滴向右移动,反之,则有色液滴向左移动。36.在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是
A.只有体液免疫才需要抗体的参与,只有细胞免疫才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组成人体内防止病原体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线
C.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癌细胞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经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用过程
参考答案:D
37.下列事实中,可以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①利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培育出植株②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叶肉细胞培育出植株③番茄体细胞与马铃薯体细胞融合后培育出植株④利用小麦花药离体培育出单倍体植株⑤蜜蜂未受精的卵发育成雄蜂A.只有①④⑤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④⑤
D.①~⑤全参考答案:D38.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的是
A.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
B.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减少C.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
D.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减少参考答案:C39.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3、25、56、78、88,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llO2NS,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94个B.去掉甲硫氨酸得到的肽链中,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C.去掉甲硫氨酸得到6条肽链,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D.去掉甲硫氨酸后重新形成的83肽与原来88肽相比,氧原子少了5个参考答案:C40.下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图甲转化成图乙,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动转换器
⑤右上方移动玻片
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A.①③④⑤
B.⑥④③②
C.⑤④③②
D.⑥④⑤③参考答案:C甲为低倍镜视野,乙为高倍镜视野,故从甲视野转化为乙视野时,需经过的操作程序是⑤向右上方移动玻片→④转动转换器→③调节光圈→②转动细准焦螺旋,C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名师点睛】使用高倍镜观察物体时,由于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较近,此时不能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1)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和渗透压等条件。由于该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______、______等优点,因此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2)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消毒、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______;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__________。(3)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_______。(4)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____________。(5)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6)若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_______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参考答案:(1)温度
酸碱度
易培养
生活周期短(2)灭菌
消毒
损伤DNA的结构(3)比例合适(4)鉴定(或分类)(5)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6)灭菌
解析:(1)大肠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易培养、生活周期短等优点,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条件。(2)灭菌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所以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消毒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损伤DNA的结构。(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应保证样品稀释的比例适合。(4)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鉴定。(5)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6)因为有的大肠杆菌会释放一种强烈的毒素,并可能导致肠管出现严重症状,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
42.植物侧芽的生长受IAA及其它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植株为对照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图甲;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图乙。(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运输方向一般为_______,运输方式________。(2)实验一中,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化合物,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极性运输
(2).主动运输
(3).涂抹的IAA运输到侧芽附近,高浓度的IAA抑制了测芽的生长
(4).C3
(5).ATP和[H]
(6).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分析】IAA在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中体现了其两重性特点,即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由于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的生长素积累而抑制侧芽生长,所以实验一中32h后,去顶,再涂抹生长素相当于末去顶,导致生长素在侧芽处积累生长慢,进而出现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对比实验二中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等多,生长快。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I组(完整:在图2为a组)、Ⅱ组(去顶:在图2中为b组)的IAA浓度关系为:I组(a组)等于Ⅱ组(b组);但去顶8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构老年人社工实务》课程期末考试(A)卷
- 吉林艺术学院《影视鉴赏》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视唱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资产公司垫资协议书范本模板
- 吉林艺术学院《材料研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C类)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大米原材料供应合同范本
- 《供应链管理》教案 张静芳 第7章 供应链运输管理;第8章 供应链数字协同
- 黄金提纯厂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走近湖湘红色人物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湖南工商大学
- 软件项目提成方案
- 低年级绘本 校本课程纲要
- 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与总结课件
- 一年级上册全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
- 中班健康《身体上的洞洞》课件
- GB/T 9452-2023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 停车场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范本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高效课堂】美食与地理环境关系
- 分居声明告知书范本
- 2023年04月山东济南市槐荫区残联公开招聘残疾人工作“一专两员”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