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的功利观_第1页
汉初的功利观_第2页
汉初的功利观_第3页
汉初的功利观_第4页
汉初的功利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初的功利观

在我看来,中国封建社会充满了阳虚和腐败的精神氛围。换句话说,表面上,它强调正义和无用的利益,但它使人们感到困惑。在这种气氛中,空谈义理,自视清高的士人备受尊重;工匠和商人却被视作不齿之人,而受到鄙遇;生产技术被称作奇技淫巧而受到排斥。然而,在阅读《史记》时,我们发现在汉初普遍存在着功利观下的热衷财利的坦率态度。本文旨在探讨汉初功利观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应时代之美,以经济之富经过数年战乱后建立起来的汉王朝,社会已经劳累过度,需要休息。黄老之学成了朝廷的理论指导,朝廷制定了礼仪,社会有了简要的法律。尽管朝廷出现过政治上的动乱,但举国上下很快恢复了安定。朝廷给编户齐民创造了舔抚伤痕的机会,编户齐民开始重创家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1一场追财逐利的漩涡,随着重整家业的愿望沸沸扬扬地开始了。人们相信只有实利才是真实的,名声是虚假的。他们竟然宣称:“何以孝悌为,财多而光荣。”2在这个财多而光荣的社会里,人们肆无忌惮地表达着对财利的渴慕。既使象后世作为楷模的一代名臣,也不讳言他们的贪婪和野心,主父偃扬言,活着如果不能五鼎食,死了也要五鼎烹。3宁成说做官不到二千石,行商赚不到百倍利益,就难以为人。4栾布说富贵了就要随心所欲,否则不为贤。5人们在财利面前如此坦然,决没有后代士人的那种欲盖弥彰的羞涩之态。人们所崇尚的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暴发户陶朱公,商人白圭。6那时朝廷还没有意识到儒学理论对于政权稳定的微妙作用。社会需要的是繁荣,相信只有精于吏治,明于财利,勇于作战的人才是朝廷的依傍,儒生只是一群迂腐的人。家庭需要的是致富,而儒家经典既不能作入仕的敲门砖,也不能作流通的货币。相反,陶朱公和白圭为人们指出了一条致富的路,他们为人们所崇拜,他们确实代表了一代人的发财之梦。无论是皇帝还是庶民,都在逐利的漩涡中拚命奋争,千方百计地寻找致富的途径。后世人们心目的帝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在汉高祖的眼中,却是无与伦比的财富,是无与伦比的富翁。他曾站在殿上得意地问太公,我比兄长会治产业吗?7官员们一面接受朝廷的俸禄,另一方面又进行经商等实业来谋取财富。8编户齐民则把握各种致富的机会,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大量的劳力弃农经商,武帝时,仅长安就有五百余人因与匈奴交易,被处以死刑。妇女们嫁人讲究的不是门第,也不是才华人品,而是家资多寡。只要家产丰厚,哪怕是年令悬殊,路途遥远,她们还是争相嫁之。9那些不堪农业辛劳,又无一技之长的人,就靠赌博,剽劫,盗墓来发财。10人们在艰辛的致富经历中,挤出一条经验:要致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11这条家喻户晓的发财经深为人们所信服。就连颇有周公遗风,崇尚礼仪的齐鲁地区,人们经商的热情竟也比以商业著称的两周地区还要强烈。12在这种历史氛围中,起作用的正是功利观。通过鼓励的社会生活那种以财多而光荣的功利观,是一种价值评价标准。价值评价标准的产生,是需要以及需要能够得以满足的活动条件的直接联系的产物。13汉初的功利观也是如此。激励和折磨着汉初人们的需要是什么呢?那就是对财富的渴望。它是战国时期致富情烈的继续燃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春秋时期,社会还建筑在氏族的基础上,氏族的利益高于一切,血缘决定一切。政治上表现为贵族统治,经济上表现为以井田制为代表的氏族经济。土地是属于氏族的,农工商业的分工是强制性的,世袭的氏族内部的分工,社会地位和财富是根据血缘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的。贵族的嫡长子孙传袭着“治人”的地位,而庶民的子孙则不仅承袭了父辈的分工而且还继承了命运。富贵和贫贱都是决定了的。春秋末期,这种秩序被破坏了,个体家庭不再是氏族内部的附属体,而成了独立的经济单位,血缘关系也不再是富贵的保证,社会财富开始以新的法则重新分配。在这新旧交替之际,人们看到了新的命运和富贵之光,财欲迅速膨胀起来。但是这种需要到秦朝却受到了残酷压抑。繁密的法律,苛重的赋敛和徭役,剥夺了遮民们的财产和劳动时间。那些大工商业者也被迫迁居别处,在离乡背井时囊中已虚空了。在暴秦统治下,生存已是侥莘,还谈得上什么致富。西汉建立后,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战国时对财富的欲望被唤醒了,并激荡了起来。需求只要受到社会活动条件的鼓励,那么与之相关连的价值观就会产生和发展,成为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社会观念。汉初人们的那种需要究竟有没有受到社会活动条件的鼓励呢?在经济上,汉初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作为典型自然经济的两大特证毕竟尚未完善。一是在自然经济结构中,农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商业和手工业则处于萎缩之中。然而汉初的商业和手工业以及其它行业却在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汉初曾一时采取过抑商政策,但在吕后时便宽弛了。商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是经济生活的纽带,市场最能反映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盛况。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种类繁多,不仅有日常用品,还有手工业原料,甚至还有交通工具,其数量极为可观,年销售量竟在成百上千左右。14其次,在自然经济结构中,农民被固箸在土地上,碰上灾年,不得不背井离乡,其流向依然不是沦为客户佣工,就是入山泽起义,总之逃脱不了靠土地吃饭的命运,然而汉初农业人口却有着跨行业的纵向流动趋势。弃农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晁错极力呈言弃本从末的害处。贡禹甚至说有一半农业人口从事末业,这虽不免夸大,但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明这种现象的严重性。由于自然经济尚未成熟,经济结构还是以农业为主的多元结构。这个结构为人们提供了选择行业的自由和捕捉发财机会的可能性。这个结构能从多方面适应和满足人们对财富的需要。政治上,汉初实行黄老“无为”政治,所谓无为,即是指朝廷不过份地参与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肖何等人制定了简疏的法律,尽量避免滥法严刑。曹参在离开齐国时,对他继任者说,千万不要酷刑繁法。15这种简疏的法律,使人们不再担心动辄犯法,在社会生活中开始大胆无畏起来。这无疑鼓励了人们致富的勇气和热情。以致象博戏、剽劫、盗墓也成了致富的途径。桓发醉心博戏,竟也成为巨富。16博戏如此,那么做工经商更是天经地义了。朝廷还制定了轻徭薄赋的政策来调节社会经济。十五税一和三十锐一的政策,使人们除了交纳赋锐外,尚有余财余力来经营私有经济。它表明了朝廷顺从自然,不干预社会经济的态度。这种态度一直维特到武帝盐铁官营和算缗告缗。七国之乱,从军出征的封君列候急需钱财筹办军需,可是高利贷者除了无盐氏外都拒绝借贷。武帝时,由于长期战争而国帑空虚,武帝屡次暗示富商大贾出资资助政府,并且还竖立卜式献财的榜样,可人们还是置若罔闻。所谓“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汉初轻徭薄赋,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和简疏的法律,为争财夺利的人们创造了适宜的气氛。在思想上,汉朝废除了暴秦的挟书令,百家学说开始在社会上复苏了,虽然没有出现战国时期哲人辈出群星璀灿的光辉,但还是出现了战国时期的自由气氛。黄老之学虽被奉为朝廷的指导思想,他的“无为”和宽容为百家学说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儒家的重义贱利观只是作为个人修身之道和政治理想,而不是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出现在汉初社会。孝惠、高后,文,景之时崇尚霸道,信奉黄老,不任儒者,入官取仕不是凭精于吏治,就是任子资选,通过儒学入仕的一般为博士官。纯儒高士家居教学,敦守儒家信条。17其它诸如法家、阴阳家、管子之学、短长之学都很流行。贾谊博学百家,晁错好刑名之学,当时没有一种学说能凭政治力量来左右人们的行为及罢黜百家。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人们可以百无禁忌地表达对财利的渴慕,不仅不用担心争财逐利的行为受到指责,而且照旧可以做官,可以获得尊敬。韩安国虽然贪婪,却不失为一代名臣。18贩卖是低贱的行当,但乐成因之而致富,照样受到社会尊重。19在这样的经济、政治、思想的活动条件下,人们那种对财富的需要,无疑得到了允许和鼓励,一切符合这种需要的行为,都受到了社会的公认,财多而光荣的功利观就是这样产生的。现在我们来讨论汉初功利观是怎样形成的。价值标准的形成,不是从模仿开始的,便是从暗示开始的。因为两者是人们行为的激刺素。汉初功利观的形成便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一种非控制的社会刺激引起的一种行为。20这种刺激一般通过榜样或号召等来传达。汉初重整家业中的人们,在这比较安定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的社会环境中,小心翼翼地寻找着致富的机会。陶朱公和白圭等人怎样人弃我取,择人任时,成为一代富翁的事迹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于是就有一批人学着陶朱公的榜样,率先奔向致富的道路。四川地区以卓郑两家为首,宛有孔氏,齐有刁间,周有师史等。21这些人都家财万金,富埒王侯。他们的成功又为本地区竖立了楷模。对榜样的模仿不仅再现其外部特征和行为方式,而且还形成了精神价值,表现出同榜样相一致的思想兴趣。孔氏大兴冶铸,不惜金玉布帛,与王公子弟交游,结果家致数千金。南阳的人们都纷起效仿。人们逐渐意识到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出路在于致富。通过榜样的刺激,引起了从众现象。所谓从众现象即是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22这种从众行为又不断相互模仿,形成社会性的从众行为。从卓郑等人起,各阶层的人都卷入争利的漩涡中去了,家贫无资的人,有的学着富人的法子,为人帮佣,攒点钱搞起贩卖,其中也有挣得几千万的。10就连索以诗书礼仪著名的邹鲁地区,也由于曹邴氏的起家,而把邹鲁子弟拖进了铜钱的急流中去了,1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洪峰席卷了西汉社会。以财产光量反映社会生活价值观念是通过其评价系统发生作用的,赞尚和反对是其两大机制。凡是得社会赞尚的,人们自然争而趋之,反之,则避而远之。赞尚和鄙弃深深地隐伏在人们的行为动机后面,窥视并控制着人们的行为。汉初功利观也同样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价值评价系统。人们的行为也就自然被纳入这样的系统中。汉初功利观通过赞尚这一机制,允许、鼓励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对财富的渴望,仍是人之本性。是正当的要求,所谓“生而具欲者也”。反之,如果表现出轻财利的态度则被人认为是反常的。卜式向汉武帝献上他的一半家产,武帝想给他个官职,而公孙弘则认为卜式不合人情,是“不轨”之人。12这在后世看来无疑是大忠大义的壮举,然而在汉初的评价系统中却是大奸大伪的行为。公孙弘自己常常布被,以正直刚正著称的汲黯当面指斥他奸伪。23班固说公孙试图以布被来移风易俗,但还是“无益于俗”,“稍务功利矣,”24人们对于图财谋利的行为流露出极大的的宽容,以致许多官员认为朝廷对这种行为的态度,莫过于顺从它。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提出对好利行为的态度应是“善者因之”。晁错认为“人情莫不欲富,……其为法令也合于人情而后行之。”功利观的评价系统鼓励人们的争财逐利的行为,也就赞尚致富取贵的能力。在这个逐利的氛围中,设巧斗智,极力竞财逐利是人之常理。谁要是把发财机会白白地让给别人,谁就是白痴,25家里一贫如洗的,就是帮佣,也要想法致富,少有钱财的,就要凭智巧取富,只要有能力在这个“富无经业”的社会里富足起来,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就能得到社会尊重。那些通过经营工商业致富的人,连王候公卿都和他们折节交游,受到世人的推崇,被称作“素封。”26一篇《货殖列传》就是一组发财致富者的群象。反是,那些既不能使老母亲过上舒适的晚年,也不能使妻子儿女过上快活日子的人,尽管其中有的是自以为清高的仁人处士,以道德之士自许,也不能谓孝,更不能谓慈,27人们把他们看作是被争利旋涡卷上滩去的淘汰者而受到轻视。至于那些自己没有能力致富,还要看不起别人的广厦,以处士自店,这简直是没有廉耻的了。⑩司马相如尽管满腹文章,又是县令的客人,然而在卓王孙看来是一个只会舞文弄墨、没有生活竞争能力的穷光蛋,根本没打算把卓文君嫁给他。司马迁因为家贫,没有能力自赎而羞愤终生,而班期以为他“崇货利,羞贫贱”是一个污点,其实是不理解当时的社会气氛。到了西汉末期,这种评价标准还有影响,王章贫病交加,不禁羞得哭了,他妻子骂他是个不知奋发的鄙夫。功利观的评价系统还讲究“互利”,所谓互利就是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讲“好施”和“报答”。在这皇皇以求财利的社会中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汉初作为一个士人的五大标准中,有一条便是“爱施”。司马迁把它称作“仁之端也”28。汉初把仁和富爱施一点上统一起来了。他们相信富而济人的行为,才是名副其实的仁义行为。陶朱公赈助穷人和亲友,司马迁称赞他为“富好行其德”。另一方面,受了别人利益的人就有报答的义务,甚至挺身赴难。刁对工奴赏厚施足,甚至让他们出入有车骑。工奴们相互约定就是获得免去奴隶身份和获得封爵的机会。也不离开刁。李广父子每次得到赏赐,总是和士卒共享,因而士卒无不愿为之奋不顾身。29反之,富而贪吝,受施而不报者,都会受到鄙视。互利在汉初人际关系中隐约形成了契约关系。大臣为皇帝尽忠也是有条件的,就是必须获得足够利益和地位,这同后世大臣对皇帝的无条件效忠是不同的。楚汉战争,汉高祖屡仆屡起,士大夫为之攻城占地,最后取得胜利。其原因在王陵等人看来,就在于高祖能以金帛土地,与天下共享,因而天下豪杰归心,甘愿血洒疆场。而项羽有功不赏,占地不分,以致众叛亲离、这便是汉兴楚亡的原因。高祖在求贤诏中说,“贤大夫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11公然给为汉效忠的士人开列优渥的条件,许下大诺。互利的标准一定程度上对唯利是图起了抵消的作用。功利观以它的价值评价系统影响和调节着人们的行为和人际关系。它宛如一架无形的天秤,理智地或无意识地权衡着行为得失。以某种似乎是超人的力量把人们的行为纳入其规范中去。功利观所左右的不仅是一个阶层的人,而且是上至皇帝下至庶民这个社会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