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速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6cm C.初中生跑100m约需8s D.一场国际足球比赛的时间是45min2.(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正在振动 B.乙图:刻度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丁图: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的3.(3分)如图所示测量圆的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4.(3分)如图所示,在阳光照射下,广东省南澳岛北回归线标志塔在地面上形成影子。影子形成的原因是()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5.(3分)2022年7月25日,中国空间站组成部分“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历时约13小时成功对接,这是我国两个20吨级航天器首次在轨实现交会对接。对接成功后它们以较大速度绕着地球飞行(约90分钟绕地球一圈)()A.“问天实验舱”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B.“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C.“问天实验舱”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D.“问天实验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6.(3分)如图所示,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附近的夜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霜”是水蒸气遇冷吸热后形成的 B.“月”和“渔火”都属于光源 C.以“寺”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 D.敲钟的力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7.(3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8.(3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那么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9:2 B.2:9 C.1:2 D.2:19.(3分)关于重庆特色交通工具,速度最快的是()①重庆“黄色法拉利”10分钟将乘客送到12km外的重庆西站②重庆璧山的云巴,最高时速80km/h③重庆网红打卡地李子坝,轻轨上的乘客可以在6.5s穿过130m的楼房A.“黄色法拉利” B.云巴 C.轻轨 D.三者一样快10.(3分)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11.(3分)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A.能沸腾 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12.(3分)甲、乙两人在美丽的江滨路上沿着平直的公路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人的运动情况()A.甲速度是乙速度的2倍 B.4~12s时,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在8s时甲追上乙 D.12s末,甲、乙两人相距2m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3.(2分)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弹奏《茉莉花》,如图,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人间能得几回闻”。(1)电视转播王老师弹奏的乐曲,我们通过听它的,可分辨是用古筝弹奏的。(2)振动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不同。14.(3分)2023年9月30日晚,杭州亚运会田径赛事在杭州奥体中心上演第二个比赛日的争夺,男女百米“飞人大战”是当晚压轴大戏,跑道边的计时牌是的,裁判员是通过路程相等时,比较的方法来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比赛全程运动员做(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15.(1分)小明一家去德州游玩,在十字路口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那他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h。16.(2分)小明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时进行了如下操作:他在家中的空水缸中倒入水,再在其中倒入了大量的盐,过了几天,光路如图所示,图中光线沿(填直线或曲线)传播,这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的特点。17.(2分)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将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奥体中心主场馆“大莲花”(如图)进行,干冰(填物态变化名)吸热导致空气中的(填“二氧化碳”或“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8.(3分)如图所示,按照错误的读数方法,读出的数据偏,该木块的长度为m;若你乘坐一电梯0.2min内从1楼升高到7楼,每层楼高为3mkm/h。19.(2分)如图所示为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发射升空,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烧毁,火箭必须由熔点(高/低)的材料制成,同时在火箭表面涂上易(吸热/放热)的物质来加强防护。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共31分)20.(2分)反射光线与镜面成50°角,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21.(7分)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将看到乒乓球(选填“能”或“不能”)被弹开;(2)如图丙所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比较(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听到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音色”)有明显的不同;如果钢尺伸出的太长可能听不到声音,原因是;接着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1cm、2cm、3cm,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的关系;(3)如图丁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2,3,4,5,6,7,i”的声音来,其中音调最高的是瓶(选填“a、b、c、d、e、f、g、h”)。22.(4分)初中课外实践课上,小明做了个小实验,如图所示,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2)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23.(3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1)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运动(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2)根据图中信息,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cm/s。(3)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24.(4分)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4)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知(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5.(5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硬纸板、激光笔和铅笔进行实验。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硬纸板在实验中除了显示光路,还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2)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3)光在E纸板上沿AO方向入射,其反射光在F纸板上沿OB方向射出。AO与镜面的夹角为40°时,其对应的反射角大小为;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4)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26.(6分)为了“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并结合生活经验表1:猜想沸腾前沸腾时甲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温度升高乙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温度不变(1)如图甲所示,同学们根据实验要求,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器材;(2)实验前期,每隔3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当温度升高到88℃时,则该时刻的温度是℃,数据记录如表2所示,分析表2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表2:次数12345678910水的温度℃244360728690929292(3)如图乙所示,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由此可以验证表1中猜想正确的是(选填“甲”或“乙”);(4)实验结束后,发现本次实验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时间请你为他们提一条合理的建议。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计算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7.(9分)爸爸带小明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开车出发时,如图所示。车次南昌西开上海虹桥到运行距离G138610:0513:59780kmG134810:2613:46780km(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标志牌到南昌西站至少需要多少时间?(2)G1348列车由南昌到达上海虹桥的平均速度;(3)中途G1348列车以180km/h的速度通过一个长度为1800m的隧道,高铁列车全部通过隧道行驶的时间是40s,计算这列高铁列车的长度。28.(9分)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ETC收费系统,可以对车辆实现无需停车即能完成收费。如图1是深圳沿江高速公路入口处的ETC通道示意图。现有一辆汽车在公路上以如图2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15min后到达收费站,在进入ETC收费岛区域前s1=50m处开始减速,经t1=4s后运动至ETC收费岛(图中阴影区域)左边界,然后再经t2=8s的时间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长s2=40m。不计车长。求:(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2)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3)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通过ETC收费岛速度有没有超速(限速标志如图3)。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速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6cm C.初中生跑100m约需8s D.一场国际足球比赛的时间是45min解:A.人步行速度约为1.2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全新的8B铅笔长约为17cm,故B符合实际;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跑100m的时间不可能为8s;D.一场国际足球比赛的时间是90min,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2.(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正在振动 B.乙图:刻度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丁图: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的解: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故A正确;B、刻度尺振动得越快,故B错误;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响度不同;D、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故D错误。故选:A。3.(3分)如图所示测量圆的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解:A、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故A正确;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CD、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故CD错误;故选:A。4.(3分)如图所示,在阳光照射下,广东省南澳岛北回归线标志塔在地面上形成影子。影子形成的原因是()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就形成了影子。故选:A。5.(3分)2022年7月25日,中国空间站组成部分“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历时约13小时成功对接,这是我国两个20吨级航天器首次在轨实现交会对接。对接成功后它们以较大速度绕着地球飞行(约90分钟绕地球一圈)()A.“问天实验舱”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B.“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C.“问天实验舱”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D.“问天实验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解:A、“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后,所以“问天实验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B、“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后,所以“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后,所以“问天实验舱”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D、“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后,所以“问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都是运动的。故选:B。6.(3分)如图所示,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附近的夜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霜”是水蒸气遇冷吸热后形成的 B.“月”和“渔火”都属于光源 C.以“寺”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 D.敲钟的力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解:A、“霜”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B、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不属于光源,属于光源;C、以“寺”为参照物,所以“桥”是静止的;D、敲钟的力越大,响度越大。故选:D。7.(3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D正确。故选:D。8.(3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那么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9:2 B.2:9 C.1:2 D.2:1解:由题知,v甲:v乙=3:1,s甲:s乙=7:3由v=得甲t甲:t乙=:=×=×=3:9。故选:B。9.(3分)关于重庆特色交通工具,速度最快的是()①重庆“黄色法拉利”10分钟将乘客送到12km外的重庆西站②重庆璧山的云巴,最高时速80km/h③重庆网红打卡地李子坝,轻轨上的乘客可以在6.5s穿过130m的楼房A.“黄色法拉利” B.云巴 C.轻轨 D.三者一样快解:①重庆“黄色法拉利”速度v===20m/s,②重庆璧山的云巴,最高时速80km/h=80×,③轻轨的速度v′===20m/s。比较可知,速度最快的是云巴。故选:B。10.(3分)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B、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选:A。11.(3分)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A.能沸腾 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解:由物理常识和题意可知,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试管中的酒精先达到沸点并能从热水中吸热而沸腾;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酒精的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所以酒精能继续沸腾。故选:A。12.(3分)甲、乙两人在美丽的江滨路上沿着平直的公路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人的运动情况()A.甲速度是乙速度的2倍 B.4~12s时,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在8s时甲追上乙 D.12s末,甲、乙两人相距2m解:A、由图象知,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甲用的时间是乙用时间的,故A正确;B、由图象可以看出,甲开始运动,甲、乙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C、由图象可以看出,一开始甲落后于乙,故C正确;D、由图象可以看出,甲走了10m,甲、乙两人相距5.5m。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3.(2分)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弹奏《茉莉花》,如图,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人间能得几回闻”。(1)电视转播王老师弹奏的乐曲,我们通过听它的音色,可分辨是用古筝弹奏的。(2)振动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解:(1)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我们通过听弹奏乐曲的音色;(2)振动琴弦的长短不同,琴弦振动频率不同。故答案为:(1)音色;(2)音调。14.(3分)2023年9月30日晚,杭州亚运会田径赛事在杭州奥体中心上演第二个比赛日的争夺,男女百米“飞人大战”是当晚压轴大戏,跑道边的计时牌是运动的,裁判员是通过路程相等时,比较时间的方法来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比赛全程运动员做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解:(1)以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边的计时牌相对于运动员,因此以运动员为参照物;(2)百米赛跑中裁判员是用通过路程相等,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跑的快慢的;(3)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运动员全程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故答案为:运动;时间。15.(1分)小明一家去德州游玩,在十字路口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那他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1.5h。解:由标志牌可知此地到德州的路程s=60km,限速v=40km/h,则到达德州最快需要的时间t===1.5h。故答案为:4.5。16.(2分)小明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时进行了如下操作:他在家中的空水缸中倒入水,再在其中倒入了大量的盐,过了几天,光路如图所示,图中光线沿曲线(填直线或曲线)传播,这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同种均匀的特点。解:光必须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盐水的密度如果不均匀;这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故答案为:曲线;同种均匀。17.(2分)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将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奥体中心主场馆“大莲花”(如图)进行,干冰升华(填物态变化名)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填“二氧化碳”或“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解:雾状的舞台效果是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的。故答案为:升华;水蒸气。18.(3分)如图所示,按照错误的读数方法,读出的数据偏大,该木块的长度为0.30m;若你乘坐一电梯0.2min内从1楼升高到7楼,每层楼高为3m5.4km/h。解:(1)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垂直,由图可知,A错误;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右侧与12.00dm对齐;(2)楼层高度:h=(5﹣1)×3m=18m,电梯上升的平均速度:v===1.4m/s=1.5×3.6km/h=5.3km/h。故答案为:大;0.30。19.(2分)如图所示为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发射升空,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烧毁,火箭必须由熔点高(高/低)的材料制成,同时在火箭表面涂上易吸热(吸热/放热)的物质来加强防护。解: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烧毁,火箭必须由熔点高的材料制成。故答案为:高;吸热。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共31分)20.(2分)反射光线与镜面成50°角,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解: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50°,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由此可以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21.(7分)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将看到乒乓球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被弹开;(2)如图丙所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比较钢尺(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听到声音的音调(选填“响度”、“音调”、“音色”)有明显的不同;如果钢尺伸出的太长可能听不到声音,原因是钢尺振动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接着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1cm、2cm、3cm,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如图丁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2,3,4,5,6,7,i”的声音来,其中音调最高的是h瓶(选填“a、b、c、d、e、f、g、h”)。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的振动幅度较小,很难观察清楚,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其中声波是空气传播过去的,声音不能传播,将看到乒乓球不能弹开。(2)实验是探究钢尺伸出桌面部分的振动规律,要把钢尺的另一端紧压在桌面上防止桌面振动。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振幅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和钢尺振动频率的关系。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振动频率一定,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1cm、3cm,响度变大。(3)敲瓶子时,是瓶子和水振动发声,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音调越高。故答案为:(1)振动;不能;音调,属于次声波;振幅。22.(4分)初中课外实践课上,小明做了个小实验,如图所示,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2)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顺(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D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解:(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2)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顺时针旋转的,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故答案为:(1)实像;光沿直线传播;D。23.(3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1)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2)根据图中信息,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50.0cm/s。(3)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大(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解:(1)(2)根据实验原理v=计算平均速度;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为sAB=4.00dm=40.0cm,AB段的时间为tAB=7s,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20.7cm/s;BC段的路程为sBC=6.00dm﹣1.00dm=4.00dm=50.0cm,BC段的时间为tBC=1s,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50.0cm/s,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3)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则计时晚了,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大。故答案为:(1)加速;(2)50.2。24.(4分)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3℃。(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4)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知降低(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则应先放好烧杯后,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2)由图象可知,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3)分析图丁可知,加入食盐后冰的熔点将会降低。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3;(4)降低。25.(5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硬纸板、激光笔和铅笔进行实验。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量角器。硬纸板在实验中除了显示光路,还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使结论具有普遍性。(3)光在E纸板上沿AO方向入射,其反射光在F纸板上沿OB方向射出。AO与镜面的夹角为40°时,其对应的反射角大小为50°;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解:(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需要测量反射角,故需要用到量角器,还可以通过弯折探究反射光线;(2)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排除偶然性;(3)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50°,所以入射角=90°﹣40°=50°,反射角也是50°;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4)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故答案为:(1)量角器;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50°;(4)漫反射。26.(6分)为了“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并结合生活经验表1:猜想沸腾前沸腾时甲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温度升高乙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温度不变(1)如图甲所示,同学们根据实验要求,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器材;(2)实验前期,每隔3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当温度升高到88℃时,则该时刻的温度是89℃,数据记录如表2所示,分析表2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2℃;表2:次数12345678910水的温度℃244360728690929292(3)如图乙所示,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体积增大,最后破裂。由此可以验证表1中猜想正确的是乙(选填“甲”或“乙”);(4)实验结束后,发现本次实验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时间请你为他们提一条合理的建议减少水的质量。解:(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所以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