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孟浩然-李白_第1页
赠孟浩然-李白_第2页
赠孟浩然-李白_第3页
赠孟浩然-李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赠孟浩然唐·李白吾爱╱孟夫子,我非常敬重孟先生,风流╱天下闻。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红颜╱弃轩冕,少年时鄙视功名不走仕途,白首╱卧松云。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醉月╱频╱中(zhòng)圣,明月夜常常饮清酒而醉,迷花╱不╱事君。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高山╱安╱可仰,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徒此╱揖(yī)╱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背景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公元727年~公元736年,27-35岁左右),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38岁左右)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50岁左右)。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注释1、孟浩然:唐代诗人,名浩,字浩然,以字行。作者的友人。2、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3、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4、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绝意仕宦。5、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6、卧松云:指隐居山林。7、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8、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9、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10、徒:只能。一作“从”。揖:拱手为礼,表示致敬。清芬:喻高洁的德行。作者李白(701─762,61岁),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3]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