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文学类文本的形象美 _第1页
第1讲 文学类文本的形象美 _第2页
第1讲 文学类文本的形象美 _第3页
第1讲 文学类文本的形象美 _第4页
第1讲 文学类文本的形象美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命题选文的“多元”,题型的“多变”,让文学类文本的备考犹如大海捞针,找不着北。传统的那种“先依据文本→再逐析文本考点”的备考教学模式不但会挂一漏万,还会高耗低效。核心素养时代下的新高考文学类文本的考查功用就是通过“美”的浸润,提升考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从而获得审美体验。纵观近几年新高考命题,选文无论怎么变化,题型无论怎么创新,但考查点仍落脚在形象、语言、构思、主题、艺术技巧等文学阅读核心要素上。为更好地让考生把握文学类文本的共性,减少按文体备考的弊端,不重复一轮复习套路(一轮大多按小说、散文分文体复习备考)。本书从文学类文本的“形象美”“语言美”“意蕴美”“构思美”这四方面进行细致又综合的讲解,并突出其中创新命题的品悟。文学类文本的

第1讲小说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从而表现主题。散文中的写景抒情类、记人叙事类作品,通过描写、塑造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来抒发人生感悟。因此,形象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文学类文本“形象”类题目主要有概括形象特点、鉴赏形象手法、分析形象作用等。目录任务三分析形象作用任务四感悟创新命题——“形象+”类题目任务一概括形象特点任务二鉴赏形象手法任务一概括形象特点“小说”考法感悟[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盖

茶肖复兴老袁头是位小学美术老师,我应该称他袁老师才是,不知为什么,我们大院街坊们都管他叫老袁头。可能是他的妻子平常老是老袁头、老袁头叫他的缘故吧。不管谁叫他,他都鸡啄米似的点头,微笑着,答应着,人显得很和气。老袁头有两个孩子。我第一次去老袁头的家,是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和他的儿子小水已经混得很熟。他家外屋比里屋大好多,小水和他姐小溪一人一张的单人床靠屋的两侧,紧贴在墙边,屋子中间摆放着一张八仙桌,桌子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大写意的墨荷图挂轴。不用问,肯定是他爸爸画的。那天,我和小水挤在他的床头看《西游记》里的《盘丝洞》,老袁头回家来了,看我们两人正在专心看书,冲我们点头笑笑,就没再搭理我们。听我们大院的街坊们讲,老袁头这两个孩子,他更喜欢姐姐,因为姐姐爱读书,学习成绩好。只见小水他妈立刻从里屋出来,端出一杯茶,放到老袁头身边。我瞟了一眼,和我爸喝茶用的玻璃杯不一样,和大院里有的街坊用的大搪瓷茶缸子更是完全不同,老袁头喝茶用的是那种盖碗,牙白细瓷,碗身和碗盖上都印有一朵小小的墨荷。老袁头一辈子除了画两笔画,没有别的爱好,只是喝茶得用盖碗,这是以后我们大院里街坊们都知道的。尽管茶叶可以不讲究,但沏茶必得用盖碗,而且必得是他的这个印有墨荷的盖碗,好像这盖碗能让茶变香。我去他家次数多了,每次见他喝茶都用这个盖碗,曾经问过小水为什么袁老师偏爱盖碗茶,小水摇摇头,说他也不知道。小水的姐姐比他大两岁,我很少见到她。即便回家,小溪也是整天待在屋子里读书,谁都不理,一副高傲的小公主的样子。1966年夏天刚到,我们大院里发生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而且触目惊心的事情。其中之一便是在一个黄昏,小溪带着一群人,像一群飞炸了的黄蜂一样,闯进了我们大院,没有进别的人家,径直闯进了她自己的家。她把自己的父亲一把推倒在大院里,把墙上的那幅墨荷拽下来,扔在院子里,踩在了脚下,紧接着又转身回屋,抱出一个红漆木盒,一下子摔在地上。木盒裂开,从里面蹦出几个茶杯,是老袁头最喜欢的那种盖碗——碗身和碗盖上都印着墨荷的盖碗。盖碗原来是一套四个,在那个惨淡黄昏,都碎在小溪那修长的腿下面。每一片碎片上,都反射着夕阳跳跃的光芒,一闪一闪,晃动在老袁头的身上和脸上。小溪的妈妈和小水惊慌地躲在一旁,老袁头倒是神情镇定地垂头站在小溪的身旁,好像他早已经料到这样的一幕会发生。那一天,小溪完成了这一系列的“革命行动”之后,还宣读了她和家庭决裂的“革命宣言”。我这才明白盖碗茶对于袁老师的重要意义。原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袁老师在北京一所中学里教美术,学校里的另一位美术老师,是袁老师最好的朋友,这套盖碗就是那位老师送的。袁老师一直钟情盖碗茶,并存放着这套盖碗,这便成了留恋旧社会的罪证,被自己的女儿大义凛然地揭发出来。第二年春节刚刚过完,袁老师被扫地出门,和老伴一起被遣送回乡。对这件事,我们大院里不少街坊不理解,心里面是同情老袁头的。只是,大家私下议论,谁也不敢声张。过了好多天之后,我们大院那些消息灵通人士,不知是从哪里打听到了确切的消息,说老袁头被遣送不是学校的主意,完全是街道办事处那帮小脚侦缉队的主意。她们撇着嘴,意味深长地说:“那四个盖碗不简单呢!送老袁头这四个盖碗的是老袁头的老相好。怪不得老袁头念念不忘,一直保存着这套盖碗。”就在袁老师和老伴被遣送回乡的这一年的夏天,小水去山西插队,我去了北大荒。从那之后四十多年,我们再未见面。前几年,我重返我们大院好多次,老院旧景,前尘往事,不请自来。第一次去,我到袁老师曾经住过的东屋前,门上着锁。我问老街坊:“袁老师还住在这里吗?”街坊告诉我:“老袁头老两口都过世了。现在,小水从山西插队回来后一家人住在这里。”我问街坊:“小水他姐姐呢?”街坊反问我:“你不知道吗?小溪也走了。”我很是惊讶。第二次去大院,小水刚下班回家,见到我很高兴,忙要烧水沏茶,我拦他,他说:“这么多年不见,怎么也得喝杯茶吧。”说罢就拧开煤气灶烧水。我说:“喝茶真的不急,先说说这些年你都是怎么过的吧。”顺便问起他姐小溪。他叹口气,对我说:“你可能不知道,我姐是抑郁去世的。”这让我感到突然,心头不禁一惊。小水却显得很平静,接着对我说:“我爸我妈被遣送回老家的那一年,我爸坚决不让我告诉我姐他们被遣送回老家的事情。我爸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这样沉下脸来对我说过这样的狠话。你知道我爸一直偏爱我姐,是我姐伤透了我爸的心,我也就一直没有告诉她。我去山西插队后的那一年春节,她休假回北京,回到咱们大院,才知道我爸我妈被遣送回老家的事情。她回去以后,就抑郁了……”小水忽然有些说不下去了。我静静地等待着,没有打搅他。过去的岁月,在那一刻显得格外沉重、悠长,又近在眼前,触手可及。“前几年,我刚从山西迁回北京,有一个男的来家里找我,说他是我姐的大学同学。他说,他很早就想来了,他来的目的,是想让我更多地了解我姐、理解我姐,也希望我能原谅我姐。”我和小水都不再说话,屋里很静,煤气灶上的水壶冒着白汽,吱吱响着。水开半天了。小水站起身来,为我沏了一杯茶,竟然用的盖碗。依然是牙白细瓷,只是没有了墨荷。(有删改)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老袁头是一个怎样的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小说“不管谁叫他,他都鸡啄米似的点头……人显得很和气”等内容可以看出,老袁头性格温和、对人和善。从小说中的“屋子中间摆放着一张八仙桌,桌子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大写意的墨荷图挂轴。不用问,肯定是他爸爸画的”“我瞟了一眼,和我爸喝茶用的玻璃杯不一样……牙白细瓷,碗身和碗盖上都印有一朵小小的墨荷”等内容可以看出,老袁头为人风雅。从小说“我这才明白盖碗茶对于袁老师的重要意义……袁老师一直钟情盖碗茶,并存放着这套盖碗”等内容可以看出,老袁头重情重义。从小说“听我们大院的街坊们讲,老袁头这两个孩子,他更喜欢姐姐……学习成绩好”等内容可知,作为父亲,他更喜爱上进的女儿小溪,从中可以看出他有点偏心。从小说“小溪带着一群人……每一片碎片上,都反射着夕阳跳跃的光芒,一闪一闪,晃动在老袁头的身上和脸上”“袁老师被扫地出门,和老伴一起被遣送回乡”等内容可知,老袁头被偏爱的女儿揭发,他珍爱的盖碗被女儿亲手打碎,后来他还被遣送回老家,从中可以看出老袁头命运坎坷。参考答案:①性格温和,对人和善。从“不管谁叫他,他都鸡啄米似的点头,微笑着,答应着,人显得很和气”中,可感受到他的温和。②为人风雅。家里挂墨荷画,喝茶用带墨荷的盖碗,钟爱艺术。③重情重义。他一直保存、使用着朋友送给他的盖碗,体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④有点偏心。作为父亲,他更喜爱上进的女儿小溪。⑤命运坎坷。他被自己偏爱的女儿揭发,后来还被遣送回老家。[误点诊断]1.因对文本信息检索不全面,漏掉相关内容,致使对形象特点的概括不够全面;2.答案要点罗列较多,交叉重复、混乱无序,条理不清晰,没有适当调整归类;3.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偏颇,导致概括不恰当,用词不准确;4.概括时只是简单借用文本中的字眼,浮于表面,没有结合小说主题来准确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增分策略形象概括题答题“三注意”1.注意把握答题重点。一要精准把握题干设问点,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5题有“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两个分析点;二要分清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2.注意检索信息要全面。要做到内外兼顾(外在的际遇、职业、人际关系和内在的心理、性格、精神、品格等)、正侧兼顾(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情节与环境兼顾(情节发展中人物性格的展现和环境对人物性格造成的影响)。3.注意答案要点的概括加工要准确。一要结合小说主题的情感倾向,抓住形象的本质特点,准确概括,不能简单地借用文本中的字眼,浮于表面;二要注意同类合并,不能只做分条罗列,导致要素过多,要点混乱;三是注意对形象的概括用词要准确恰当,不能褒贬失当。“散文”考法感悟[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钥匙说钥匙的发明要比锁晚,这话逻辑不错,但显然有点多余。老祖先住洞穴时,还没来得及思考锁与钥匙的关系。秦风汉雨中,多数人还是住土墙柴门。到我小时候,依然是平房三间,或剪着瓦片的发型,东窗和西窗十分匀称,如一双东部乡村的眼睛,温和地注视着平稳的田野。那时候,乡下的门差不多是一种摆饰。一个房子没有一扇给主人进出的门,好像说不过去。乡下的房子一般在门左下方,还有一扇小门,那是给狗进出的。乡下,人和狗都有点身份,这身份又远不同于如今人与狗的关系,人都快疏远爹妈,和狗形影不离了。乡下的门对开,夜深了用木头栓下。白天时,人干农活离家不远,一眼就能瞧见自家的门,锁不锁都无所谓了。有时,也假装锁下,左右两个门环,一把结构简易的锁将它们拴一起。好像是锁了,推下,还有个足够的空间,钥匙就挂在门后的铁钩上,两扇门之间,胳膊是完全可以伸进去摸到那钥匙的。乡下,十有八九你想开哪家门都能摸到钥匙打开,但谁有心思去开别人家的门呢?米都是一块土地长出来的,想偷的瓜菜也是露天的,油盐酱醋没太多的去处,红糖还得凭计划供应,除了极个别的人家,哪家也不比哪家多点什么。我写过一句感叹,用了两个词牌,“犹记少年《摸鱼儿》,一觉醒来《琐寒窗》”,“琐寒窗”也可以叫作“锁窗寒”,两者各有味道,我偏爱于后者。还有收藏者,将存世最早的唐代铜铸钥匙称作“锁窗寒”,因为那钥匙形状似中国古代香阁的窗格。这么绕来绕去,锁似乎和门没多大的事,与窗倒是关系密切。周邦彦写《锁寒窗·暗柳啼鸦》有“故人剪烛西窗语”句,化的是李商隐《夜雨寄北》里的“何当共剪西窗烛”。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从前的老朋友相逢,话题特别多,聊啊聊啊,就有了“剪烛”这样美好的意象。而且,一旦老朋友相聚,灯总会亮在西窗。东窗似乎更适合设计阴谋,设计完了还容易事发。“剪烛西窗”于是成了古诗的特有画面,连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写杨于畏与女鬼连琐的故事也设置了“与谈诗文,慧黠可爱。剪烛西窗,如得良友”的场景。以前,老朋友盼望“剪烛西窗”时还少不了一个“道具”:雨。李商隐生活在“巴山夜雨”现象中,那是西南山地多雨;周邦彦恰逢清明时节,雨也不少,“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写着写着,想起故乡的泡桐花确实很快就要开了。最初我只有一把钥匙,用细绳串好,挂在脖子上。那时世界小,只有一扇门等着你。后来读书远了,得骑上一辆单车往返,就多了一把自行车钥匙。第三把钥匙,是书桌抽屉的,因为有些小秘密得藏起来不想让大人知道。(那时还流行一种带锁的日记本,锁与钥匙的质地极差。)我想,有两种钥匙我是一辈子用不上的,我家没有太值钱的东西,我也没有保管绝密文件的身份,家里就不必摆保险柜了。还有四个轮子的车钥匙,我是一点兴趣也没有。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有了第四把钥匙,门口那只小小的信箱是我精神的巨大城堡,有书信、《散文》、《钟山》、《天涯》、《花城》纷至沓来,有我一生的阅读。这两日读到余华说的一个细节,很有趣,“当时我们家有一个院子,邮递员骑车过来把退稿从围墙外面扔进来,只要听到很响的声音就知道退稿来了,连我父亲都知道。有时候如果飞进来像雪花一样飘扬的信,我父亲就说这次有希望”。这段叙述对大多数职业来说,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像我们这些人,会想起心提到嗓子眼的往事。我曾经每天在那差不多的时刻,等邮递员的身影,有种厚厚的信,装回你熬过的夜和编辑写上“大作不适刊用,请另投他处”之类字眼的稿签。失望了许多许多次后,终于有一天,我打开那只信箱,收到一封薄薄的“像雪花一样飘扬的信”,信封上的寄信地址是天津,印刷好的“《散文》编辑部”。我捏着这只蝴蝶,对着太阳,祈愿未拆前,阳光穿过翅膀能透出一点点命运的花纹。打开后,一张小小的信纸上写了几行清秀的字“您好,大作《轮回》《关于一条狗》留用,刊明年第1期,有新作继续寄来。鲍伯霞”,从投稿信到用稿信仅隔了一个星期,这短短的时间和短短的几句影响了我以后的岁月,我吻了吻那把信箱钥匙,等看两个月后2005年第1期《散文》的灿烂笑脸。后来搬过两次家,钥匙又多了几把。我始终没有给门装上一种手指可以当钥匙用的指纹锁。像我妈那样不肯歇下来的人,忙这忙那的,手指上的老茧也变换着个头,我怕有一天指纹锁认不出她来,她只能呆呆地被关在门外。再读贾平凹先生的《写给母亲》,他说:“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挂液体了,没有意识到从此不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坦白讲,因为读到这一段我才想起写写钥匙,我妈就是把那一串钥匙系在裤带上的,仿佛系住了乡下的房子,镇上的房子,城里的房子,我的城里的房子。她隔段日子就会去每个家打扫打扫,收拾收拾,她的裤带上系着爸爸,我,我的爱人和孩子,我妈那么满足。和爱人婚后两年,终于等来了两把牙齿一模一样的钥匙,在那个屋子里,我们迎来了儿子,他的脖子上也快挂上一把牙齿一模一样的钥匙。有时我还做梦,梦见有人敲门,门一打开,是一个长得那么像我的女孩,我拥她入怀,给她的脖子挂上一把牙齿一模一样的钥匙……(选自《钟山》2018年3期,有删改)概括文中“我”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概括分析“我”的形象,应从散文中筛选出相关描写,再判断分析。第一段对钥匙相关内容的介绍和评说,充分展现了“我”学识的丰富,及本段最后一句话中对当下人、狗关系的点评,诙谐幽默中揭示了社会现实,反映出“我”的率真个性、睿智。第三段中对古诗词的解说,反映出“我”学识渊博,有着诗意情怀和儒雅气质。第五段讲述自己的阅读、写作故事,说明“我”是一位热爱阅读、写作的知识青年。第六、七段写自己的家庭生活,表现了“我”理解母亲、孝顺父母、热爱家庭的思想。作者从年幼到现在历数自家钥匙的故事,体现出“我”的怀旧之情。综合以上分析,整理答案即可。参考答案:①学识颇丰,个性率真。对钥匙相关内容的介绍和评说,充分展现了“我”学识的丰富;对当下人、狗关系的评点,对钥匙的解说等,展现了“我”个性率真。②怀旧,有诗意情怀和儒雅气质。③热爱阅读和写作。视阅读、写作为一生的事业,为之熬夜、为之欢喜。④孝顺父母,热爱家庭。为了母亲不装指纹锁,感恩母亲的辛勤付出;育儿长大,梦想着有一个长得像自己的女儿。[误点诊断]1.梳理、筛选文本信息不细致,致使部分要点遗漏;2.对文本内容领悟不到位,意识不到有关描写内容也能体现人物形象特点,如上题中对人、狗关系的评点,能体现“我”“个性率真”。增分策略1.梳理、筛选文本信息要细致,散文中对人物的描写相对零散,所以凡是与人物有关的文本内容都应关注,并适当分析出人物形象的某些特点;2.对文本的分析要做到局部的细致分析,还要兼顾整个文本,多角度分析,这样才会尽可能地分析全面。思维建模

把握共性、注重个性概括小说和散文中的形象特点1.人物形象相同(1)梳理文本内容,筛选对相关人物形象的描写内容;(2)抓住对人物的描写内容,分析整合人物形象特点;(3)关注侧面描写,从侧面描写中看主要人物思想性格。通过他人的言论行为或环境描写,分析、总结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4)寻找文中评价性的词句,文章中通常含有明示或暗示人物感情、性格的词句,从作者对人物的直接介绍或议论评价中,分析提取有关的人物形象不同(1)小说的故事情节比较紧凑,注意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其言行举止或侧面描写进行表现,作者对人物的评价通常能够体现小说的主题。(2)散文的故事性较弱,对人物的描写内容相对散漫,梳理筛选时需更细致;散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除了对其言行举止的描写,往往还会有作者直接的评价性词句,这更有利于考生提取要点进行作答续表2.事物形象相同(1)从对事物形象的相关描写内容中分析其形象特点;(2)从文本语境中分析事物形象的普通内涵和特殊内涵;(3)联系文本主旨、写作意图来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不同(1)小说的人物形象是写作重点,而事物形象的特点一般不作考查;(2)散文中的事物形象常常是写作重点,经常对其特点、内涵设题分析;解答时需围绕对其的描写内容、作者对其的情感态度来分析3.景物形象相同(1)依类型,找角度。要从景物的“形声色”角度进行分析,从这类描写中总结出共同特点。(2)抓修饰,作归纳。景物描写往往有诸多修饰性描述,注意抓修饰性强的形容词(有时是动词)归纳景物特点。有的可直接选用修饰词语,有的则要提炼后概括不同(1)小说中的景物形象都是为人物、情节、主题服务的,描写内容相对较少,多考查其在小说中的作用;(2)散文中的景物形象描写内容相对较多,概括特点时要注意从时间、地点、形声色的角度细致分析,并使用恰当术语加以概括续表“小说”考法感悟[例三]阅读《盖碗茶》(文本见本讲“例一”),完成后面的题目。请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艺术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鉴赏形象手法解析:画横线部分,比较突出的艺术手法有两处:一是“小溪带着一群人,像一群飞炸了的黄蜂一样,闯进了我们大院”,其中“一群人”“像”“黄蜂”,很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飞炸”突出了这群人闯进大院的纷乱场景,表现这群人嚣张跋扈的姿态;二是“她把自己的父亲一把推倒在大院里,把墙上的那幅墨荷拽下来,扔在院子里,踩在了脚下,紧接着又转身回屋,抱出一个红漆木盒,一下子摔在地上”,作者使用一系列的动词,以丰富细致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态度。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修辞,把小溪等人比作黄蜂,以“飞炸”生动地写出了他们闯进大院的纷乱场景,表现了他们嚣张跋扈的姿态。②通过动作描写,用“推倒”“拽”“扔”“踩”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小溪“革命”态度的坚决。[误点诊断]1.考生对题干中“艺术手法”术语理解片面,只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没有兼顾到描写手法;2.“赏析”时,考生对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或作用理解不深入,答案表述不准确。增分策略1.艺术手法的类型较多,考生需全面理解并掌握其特点及表达效果;2.分析艺术手法时,要全面深入思考艺术手法在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散文”考法感悟[例四]

阅读《钥匙》(文本见本讲“例二”),完成后面的题目。请赏析文中画线部分句子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虽然题干指向“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但仍是基于画线部分句子的艺术手法,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所以该题不同于理解句子含意题。解答时,还是要找出句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分析这些艺术手法突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出人物的什么情感态度。文中画线部分有两处较突出的手法:一是“收到一封薄薄的‘像雪花一样飘扬的信’”,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我捏着这只蝴蝶”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都用来突出信件的轻薄,表达收信后的喜悦之情。二是“我捏着这只蝴蝶,对着太阳,祈愿未拆前”中一系列动作描写,表达出“我”收信后未拆前内心的忐忑、激动和期盼;“阳光穿过翅膀能透出一点点命运的花纹”也表达了“我”对作品能被选用的期盼。据此分析,整理答案即可。参考答案:①把“信”比喻成飘扬的“雪花”和“蝴蝶”,突出信件的轻薄,表达“我”的喜悦之情。②“我”打开信箱,看到信封上的落款后,在拆信前对“捏”“对着”“祈愿”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表达出“我”内心的忐忑、激动和期盼。[误点诊断]1.审题能力较弱,不能领悟到“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真正考查实质;2.不能准确辨析易混修辞手法,如借喻和暗喻、借喻和借代、比喻和比拟等;3.不能结合语境恰当地分析句子或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只简单机械地套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等词语。增分策略1.提高审题能力,思考题目真正的考查目的和考查实质;2.准确理解、辨析易混艺术手法(如比喻和比拟,铺垫和伏笔等),不能给答题平添误点;3.分析表达效果,不能只用术语,必须结合文本语境分析出事物特点、人物情感等内容。思维建模

把握共性、注重个性鉴赏形象手法刻画和描写形象的艺术手法,在小说和散文中是可以通用的,并没有太大区别。除了掌握上面[增分策略]外,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并建构形象塑造常用手法。形象塑造常用手法如下:1.人物形象的塑造常用手法除以上外,还有以下四类手法需关注:手法阐释作用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对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的描写等场面描写一般由“人”“事”“境”构成,它是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构成单位,可以起到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渲染气氛、烘托事物、表现主题的作用点面结合“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而且使笔法变化多姿续表抑扬结合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是指贬低、按下。欲扬先抑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贬低,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欲抑先扬则相反使叙事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续表虚实结合实写,即对人、事、景、物的直接描写,描写对象直接出现在作品之中,走上前台,定格亮相;虚写,即被表现的事物没有直接出场,而是借助其他事物来烘托渲染,描写对象隐藏在描写文字的背后,有时也借助想象、幻想等手段描绘出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虚幻世界,构成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来表情达意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能够达到“超以象外,得其寰中”(《诗品》)、“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艺术效果续表2.景物形象的塑造常用手法描写技巧①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也称工笔);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③烘托、映衬、象征等;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描写角度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绘形、绘声、绘色)等;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提示:对以上两类形象常用手法的赏析不要忘了“修辞”这一角度。“小说”考法感悟[例五]阅读《盖碗茶》(文本见本讲“例一”),完成后面的题目。分析“盖碗”在全文中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三分析形象作用解析:通读小说可知,老袁头的“盖碗”将小说的情节串联在一起,小说就是围绕“盖碗”所展开。首先从“我”看到老袁头用独特的“盖碗”喝茶而感到奇怪,讲到老袁头的遭遇,以及“盖碗”的来历,到最后小水请“我”用盖碗喝茶分析可知,“盖碗”是文章的线索。其次,通过小说后半部分对老袁头“盖碗”来历的讲述,“原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袁老师在北京一所中学里教美术……袁老师一直钟情盖碗茶,并存放着这套盖碗”,可以看出老袁头重情重义,所以,此处“盖碗”起到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再次,“盖碗”还起到推动全文情节发展的作用。小溪打碎了父亲钟爱的盖碗,这让父亲感到非常伤心,造成了父女感情的隔阂,即使是被赶回乡下也不愿告诉女儿,这就与前面父亲对小溪的偏爱形成了对比,使故事情节出现转折。最后,通过对袁家“盖碗”的变迁的讲述,表现了在这一特殊时期所发生的令人痛心的悲剧,引人唏嘘,也让人深思。参考答案:①作为物象,串联了全文的情节,成为文章的线索。②衬托人物形象。借老袁头偏爱“盖碗”来突出他重情重义的特点。③推动全文情节的发展,是故事转折的关键。正是“盖碗”造成了父女感情的隔阂,引发了家庭的悲剧。④袁家“盖碗”的变迁,令人唏嘘,引人深思。(答出三点即可)[误点诊断]1.作用分析只停留在线索、情节方面,不能多角度思考而导致要点不全;2.只套用术语和模板,不能结合文本来具体分析。增分策略1.增强审题的规范意识,明确小说中此类作用题需考虑的各个角度;2.增强答题的规范意识,找到点明作用的角度后要有相关的分析。“散文”考法感悟[例六]

阅读《钥匙》(文本见本讲“例二”),完成后面的题目。分析“钥匙”在全文中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钥匙,是本文集中描写的对象。本文为散文作品,分析“钥匙”的作用,通常要从结构、内容、主题等角度考虑。因为钥匙贯穿了全文,所以在结构上有线索作用。从内容上看,作者通过写钥匙,记叙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成长、事业、亲情等的理解和感悟。从主题上看,联系当前的生活,以钥匙来揭示作者对过往的怀念、眷恋之情。综合以上分析,组织答案即可。参考答案:①结构上,钥匙是全文的主线,串联全文。②内容上,对不同人生阶段中钥匙的记叙,写出了自己对成长、事业、亲情等的不同解读。③情感主题上,钥匙象征着作者对农耕时代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怀念和追忆,对成长、事业和亲情等的怀念、眷恋之情。[误点诊断]1.不清楚散文的文体特征,答题时误用小说的相关术语(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2.对“钥匙”的作用分析不全面,遗漏了相关要点;3.对散文的物象作用的答题模式生疏,不能规范作答。增分策略1.分清文本是小说还是散文,根据文本特点来分析形象作用;2.复习时全面掌握此类题目的解答模式和方法,使分析更全面、规范。思维建模

把握共性、注重个性小说和散文的形象作用一、人物形象作用1.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作用“2考虑”(1)从结构方面,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2)从内容方面,考虑对主题及社会的作用①考虑主要人物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②考虑主要人物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2.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4角度”牵线搭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侧面衬托主要人物,使人物个性鲜明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显主要人物品质,表达其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揭示小说的主题,增添艺术魅力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续表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还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代入感、真实性的作用。3.散文中主要人物的作用“2分析”命题时,通常考查散文中主要人物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通常要考虑两个方面:(1)分析在散文结构、文脉、构思方面的作用。(2)表现全文情感、主题的作用(散文中的人物往往是情感、主旨所在)。二、事物形象作用1.小说中的物象作用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续表2.散文中的物象作用线索作用把众多材料组织在一起象征作用象征某种意蕴,隐含主旨衬托作用在写人散文中借物写人,衬托人物形象情感作用寄托作者不同倾向的思想感情三、景物形象作用1.小说中的景物形象(环境)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4)反映人们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5)暗示或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2.散文中的景物形象作用(1)营造氛围,营造意境。(2)烘托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3)为下文的描写、抒情或议论作铺垫。(4)深化文章的主题。高考对形象的考查,有时也不仅仅局限在形象这一个考点上,还会涉及环境、语言、情节、主题等,体现综合创新命题的特点。任务四感悟创新命题——“形象+”类题目[例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娃的心娃的胆陈忠实司令跪倒在黄河水和沙滩相接的水边。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稍远处,十余匹战马石雕一般撑蹄昂首。三叩之后扬起头来,司令涕泪交流。每到清明,他都不忘给逝去的先祖烧香叩拜。现在,他以从未有过的庄严、肃穆和痛彻心脾的悲怆,跪倒在黄河滩上,为着八百个尚未完全成年的关中子弟的英灵。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八百个士兵,就从右前方的悬崖峭壁顶上跳进了黄河。他们的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肉搏之后刺刀拼弯乃至断折了,有的连枪也拼丢了。他们被两倍于自己的鬼子逼到这悬崖上,这八百个中国士兵从崖顶跳进了黄河。八百个娃娃呀!全在16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是3个月前从关中乡村征召来的农家子弟,有的还是司令老家邻村的乡党……现在都跳进黄河里去了。就在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习惯称为小乡党的士兵。司令曾经想到,这些娃娃肯定将成为日本鬼子难以招架的对手;他们之中肯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显露出来,进入军队各级指挥岗位,乃至成为将军。当然,也免不了死亡和伤残……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司令仰头朝崖头山顶上望去,浓厚的暮色里一片模糊。突然,身后传来随员惊讶的声音:“河里是什么?”苍茫模糊的河面上,隐隐可以看到有布质的东西在摆动。司令从沙滩上站起身来,膝盖和裤脚被扑淹上来的河水浸湿了。突然,身后传来随员惊讶的声音:“河里——杆旗!”当三个卫兵把那面旗和相连的尸体拉到沙滩上的时候,随员们全都惊呼起来。司令自己也惊呆了——军旗旗杆的钢质尖头,

从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刺进去,从背脊处穿出;那个日本鬼子紧紧抱住中国旗手的后腰,中国旗手的双手死扣着日本鬼子的脖子;两人面对着面,中国旗手用旗杆的尖头捅穿日本鬼子胸膛,把他直压到黄河水底;旗杆上的中国西北军的军旗已经撕裂,暮色里看不出颜色。司令默默地脱下军装上衣,蹲下身去,捏着衣襟擦拭旗手的脸膛。旗手眼窝和鼻孔里积存着黄河的泥沙,圆睁着的眼睛和鼓出的眼球,显示着他憋着多深的一股仇气、鼓着多大的劲儿啊!司令从腮帮子擦到下巴的交界处时,突然发出一声惊叫:“三娃!是你呀!”旗手左腮和下巴棱儿交会处,有一块大拇指盖大的暗红色的痣斑。那次给新兵团作完讲演,司令直接朝列队的士兵走过去。那些尚未完全褪尽乡村孩子神色的一张张脸膛让他想面对面和他们说话。司令盯住一个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士兵举手行一个军礼,铿锵有劲地开口:“报告孙司令,我是蒲城人。”司令稍一愣怔:“你是杨军长的老乡。”随即扬起头,面对士兵,提高嗓门说:“蒲城出忠臣啊!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他效法春秋时史鱼尸谏,留下劝谏皇上不要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的遗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军兵谏,大忠。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出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会场一片肃然中。司令问:“你怎么知道我姓孙?”士兵笑着说:“满蒲城人都知道俺杨军长把兵交给你带了……”司令仍然对着蒲城籍士兵问:“家里都有啥人?”“俺妈俺爸,俺婆俺爷,俩哥一个妹子。”“你妈能舍得你当兵?”“俺妈哭哩!俺爸把俺妈训住了。”“你婆呢?”“俺婆心宽,走时还叫我念她教的口曲儿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