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开幕(mù)羡慕(mū)国徽(huī)B.撕毁(sī) 斯文(sī) 保障(zhāng)C.松懈(xiè) 邂逅(xiè) 复辟(bì)D.警惕(tì) 剔除(tì) 蕴含(yùn)解析:A项,“慕”应读作“mù”;B项,“障”应读作“zhàng”;D项,“剔”应读作“tī”。答案:C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援助侮辱政治协商共同纲领不可避免B.勉强挣扎国外华侨不屈不饶永垂不朽C.时机捣乱不可磨灭辛亥革命历史转折D.围绕残酷官僚资本毫无疑义壮丽蓝图解析:“不屈不饶”应为“不屈不挠”。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1)在刚性落实“周固定学习日”、参加集中学习教育的上,采取书记讲党课、支部集体学、个人抓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逐字逐句抓好规定篇目的学习理解。

(2)在严峻的疫情面前,广大市民宅在家里睡觉,坐在家里看书,躺在沙发上看会儿电视,但无论哪种形式,都是对疫情防控最大的贡献。

(3)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2020年市政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全省将改造供水老旧管网、改造供热老旧管网、改造燃气老旧管网等诸多事项。

A.基础或者……或者……或者……制定B.基本或者……或者……或者……制订C.基础要么……要么……要么……制订D.基本或者……或者……要么……制定解析:(1)基础:①建筑物的根脚;②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基本:①根本;②属性词,根本的;③属性词,主要的;④大体上。从“根本”这一角度说,两词通用,但在介宾短语的使用中,“基础”用于“在……基础上”,“基本”用于“从基本上说”,所以这里只能用“基础”。(2)“或者”可以用于两者以上的情况选择,也可以是几种情况兼而有之;“要么”只能用于两种情况,且二者必居其一,不能兼而有之;且“或者”与“要么”不能一起使用。所以只能用“或者……或者……或者”。(3)“制订”是“创制拟定”;“制定”是“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订”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而“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根据句意,应选用“制定”。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20年,疫情的突如其来是一场灾难,但又何尝不是一方“试金石”,在它面前,伟大者更伟大,崇高者更崇高。B.疫情防控实践已充分证明,司法行政队伍是一支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人民的铁军,更是一支经得起考验的队伍。C.在中西方古代思想中,均存在着一种超越国家法律的法。这种法在中国被称为天理、良知、仁义,其本身正义性。D.会议强调,市政协要按照市委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做好2020年各项工作,切实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解析:A项,搭配不当,“突如其来”是“灾难”“试金石”搭配不当,应将“疫情的突如其来”改为“突如其来的疫情”。B项,语序不当,“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人民的铁军”“经得起考验的队伍”递进关系颠倒,应将两者调换位置。C项,成分残缺,“其本身正义性”缺少谓语中心词,应在“正义性”前添加谓语动词“具有”。答案:D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30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主席先生,各位同事: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各国致力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经济高质量复苏这一特殊时刻,联合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大家共同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我建议:第一,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第二,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是相关环境治理的法律基础,也是多边合作的重要成果,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参与。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单边主义不得人心,携手合作方为正道。我们要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规则尊严和权威,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第三,保持绿色发展,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全面冲击,我们要着眼长远,保持定力,坚持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各国发展指明了方向,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第四,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环境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存在差异。我们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公平公正惠益分享,照顾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我们要切实践行承诺,抓好目标落实,有效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共同守护地球家园。主席先生!“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明年昆明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作为昆明大会主席国,中方愿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采取有力政策行动。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做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做出更大努力和贡献。主席先生!“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我欢迎大家明年聚首美丽的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期待各方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行动框架。让我们从这次峰会携手出发,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选自《新华月报》2020年10月第20期)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遭受破坏,全球出现生态危机,是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B.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开始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相关条约相继出台。C.如果无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才可以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D.我国加快立法步伐,采取有力政策,规范公众行为,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推动了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进程,成效位居世界第一。解析:A项,强加因果。原文只说“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B项,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参与”。D项,理解错误。原文“过去10年……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是列举我国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成果,并没有指出“成效位居世界第一”。答案:C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生态保护这一共同事业,中国和美国需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是不一样的。B.生态文明是我国自古至今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中可知。C.从我国近10年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成果中可看出,中国为全球生态保护做出了很大贡献。D.为了守护地球,中国不仅切实履行相应义务,也愿意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解析:“生态文明是我国自古至今一直追求的目标”说法错误,原文“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没有表明“生态文明是我国自古至今一直追求的目标”。答案:B7.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钓而不纲,弋不射宿。B.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C.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D.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解析:“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是对辩证关系的论述,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中的观点。答案:C8.文中是如何阐述“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这一建议的?答案:首先指出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再指出现实的生态危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观点,从而阐述建议的必要性,最后明确指出如何做。9.作为一篇讲话稿,本文针对性强,具有说服力与号召力。请从发言内容的角度简要分析。答案:作为国际峰会上的发言,本文开篇即指出大会具有现实意义,说明本次大会的目的;接着提到“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说明这次发言的缘由,具有针对性;接着概述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各个国家提出四点建议,具有号召力;接着以负责任的态度通过具体数据同世界分享了中国经验,增强了说服力和号召力;最后表达了对昆明大会的期待,向世界发出号召。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许多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航天事业便是其中的一项。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他们的梦想,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而实施探月工程就是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飞天揽月之梦。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航天工作者们煞费苦心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当然,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它不能急功近利,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B.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C.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D.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解析:画线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只有一个主语“航天事业”,因此“不仅”应放在“航天事业”后。二是语序不当。“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也属于深层蕴含的内容,且“中国精神”属于精神层面内容,按递进关系应表述为“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答案:D11.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敢上九天揽月”的引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的豪言,让人感到了磅礴正气。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傍晚的秋水是另一番况味,王勃如是说。C.鲁迅《拿来主义》中有言,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D.记得有一个叫小花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地见到我,总是微笑着亮着嗓子喊:“袁老师好!”解析:题干和A、B、D三项中的引号都表示引用,C项中的引号表示着重指出。答案:C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