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的语音加工问题
1语音意识在英语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在西方使用拼音的国家,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这一领域,研究儿童阅读技能的获取和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儿童阅读技能的发展,提高儿童阅读水平。经过近几十年来众多研究者的不断努力,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大量的研究证明了语音技能,尤其是语音意识,在拼音文字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儿童语音技能的训练提高其阅读水平,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除了语音技能,研究者发现其他一些因素,如构词法知识、语义、语法、元认知、家庭背景等因素,也作为独立的成分在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既然在英语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中,语音技能的作用处于中心地位,那么,在儿童汉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中,语音技能又处于何种地位呢?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汉语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而了解语音加工技能在其中的地位。具体来说,本综述将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阐述:汉语阅读过程的语音介入问题;语音意识在汉语儿童汉字认知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声旁意识在汉语儿童汉字认知中的作用;言语工作记忆在汉语儿童词汇认知中的作用;2声旁的音、义合一拼音文字由于其字母与语音间明显的对应关系,使得人们很容易理解其阅读过程中的语音介入。在对英语的研究中,阅读过程中的语音介入已是不争之事实。但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其字形与发音间并没有明显的语音转录关系。由此而引起的一个疑问是,在汉语阅读过程中,语音的介入程度究竟有多大呢?首先,我们从汉字系统的结构特点来探讨这个问题。作为书面语言系统的汉语,汉字是其基本的视觉单位。依据结构的复杂度,汉字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类,独体字和合成字。其中合成字可以分为两类,会意字和形声字,形声字指由声旁和部首两部分构成的字。据估计,现代常用的汉字中独体字和会意字约占了15%,其余的85%则为形声字。其中形旁(或部首)代表该汉字的相关意义,而声旁则与整个汉字的发音存在一定联系,如“灯”、“依”、“腆”等。部首和声旁本身既可以是汉字,也可以是没有发音的字形单元。在规则方面,大部分形声字的读音至少可以通过两条途径由声旁推出:派生(derivation)和类推(analogy)。首先,在一个标准的形声字中,如果声旁本身就是一个汉字,并且读者知道其发音,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声旁的发音知道该形声字的发音,如“粮”、“洋”就属于这种情况。另外,如果声旁不能发音或者读者不知道其发音,就需要通过对声旁的类推得到该形声字的发音。推理的依据则是具有相同声旁的汉字其发音相同或相似(音同调不同或只有韵母相同),如通过“陪”的发音推知“倍”的发音。尽管在汉字系统中,形声字占了绝大多数,但研究者大都认为,依靠其字型构成与语音间的对应规则对形声字读音进行推断的有效程度是有限的。据周有光1980年的统计,如果不论四声,只论声母、韵母,现代汉字中声旁的有效表音率为39%;范可育等人在1984年的统计表明,如果把声调也算在内,现代形声字中依靠声旁对形声字读音进行判断的正确性仅为24.4%;尹斌庸(1988)则指出,汉字形声字声旁的预示力只能估计为0.50左右,即认识一个生字(形声字)读正确的可能性大约只有一半。李燕、康加深等人对形声字形符表义度的研究显示,完全表义(形符义和字义完全相同)的占0.83%,基本表义的占85.92%,不表义的占13.25%。由这些数据可以知道,声旁的表音功能是有限的,而义旁则比较可靠地提供了对字义进行判断的依据。从汉字这种音、义合一的特征上,阅读过程中语音的卷入情况可见一斑。其次,从研究者进行的系列实验研究中,我们也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对汉语熟练读者的研究中,研究者利用语音及语义启动实验,发现在汉字认知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语音加工。但在语音加工的具体地位及时间进程问题上,存在着一定分歧。以Perfetti和Tan为首的一批学者认为在汉字的认知过程中,语音表征到达的时间进程要快于语义表征,语音表征是一个中心成分,在汉字的认知过程中提供了早期的限制资源,而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并用系列的实证研究[3~5]支持自己这一观点。然而,他们的这一观点和结论也遭到了严峻的挑战和质疑。在Chen和Shu的研究中,用了同Perfetti和Tan相同的实验材料和程序,所得到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他们的实验显示了非常明显的语义启动效应,却没有发现语音启动效应,由此Chen和Shu指出对于熟练的成人阅读者而言,语音到达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另外一些学者也对这一语音表征中心地位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在汉字认知的过程中,语义表征到达的时间进程要快于语音表征。另有研究发现语音在阅读过程的早期并不起重要作用,对字形的加工在阅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总之,正如Leong所指出的,现在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不同的文字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语音激活,但是,不同的语言系统决定了语音激活的程度及时间进程。因此,不论从文字结构特点,还是从实证研究,都支持了汉语阅读过程中语音成分的介入。那么,在儿童阅读能力的获得过程中,语音技能的作用又是如何呢?3语音加工与英语相关研究Wagner和Torgesen指出,所谓语音加工(phonologicalprocessing),是指个体在对书面和口语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对语音信息(如个体语言的声音)的运用。并且他们认为,语音加工由3种成分构成:语音意识,词汇达到中的语音解码及言语工作记忆。在对英语儿童的研究中,主要围绕这3个方面展开语音技能与阅读能力间关系的探讨。与英语研究相类似,在对汉语儿童的研究中,一般也围绕语音技能的3个方面展开,而其中又以语音意识的研究为主。由于汉字系统中不存在如拼音文字那样的语音与字母间的一一对应转录关系,因此汉语词汇到达中的语音解码多设计为儿童对汉字声旁功能的意识。下面,我们就从这3个方面对汉语儿童语音技能及阅读水平间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3.1语音意识的研究所谓语音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语言中语音成分的觉知和操作能力。在对汉语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探讨中,语音意识的研究占了相当的比重。下面我们就介绍中国香港、大陆和中国台湾在这一领域进行的相关研究。3.1.1产生式任务reindix在对汉语儿童语音意识的研究中,常用的测试方法与英语研究相似,大致来说可以分成辨别式和产生式两类。常用的辨别式任务有以下几种:Odditytest——通常让被试听一组音节(汉字的读音),在每组汉字中,有一个汉字的声母或韵母的发音与其他汉字不同,被试的任务就是找出这个与其他汉字发音有异的汉字;Rhyme/Onsetdetection——让被试从听到的一组汉字中找出与目标汉字的韵母/声母相同的汉字;Toneawarenesstest——这种任务是测试被试对不同声调的辨别能力,通常给出一组汉字,有一个的声调与其他不同,让被试进行辨析。常用的产生式任务有以下3种:Soundisolationtest——先读一个汉字,然后让被试只发出所听到汉字的声母或韵母;Phonemedeletion——让被试听一个音节,然后让其去掉该音节的声母或韵母后,再读出剩余部分的发音;Sound-blendingtest——主试先读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然后让被试把所听到的两个音连在一起拼读。3.1.2儿童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发展的关系在语音意识与儿童汉语阅读能力间关系的研究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论。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在语音意识与儿童后期阅读能力的发展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Huang和Hanley的研究则是其中代表之一。另一观点以Ho为代表,他们的研究发现了儿童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语音技能的跨语言一致性。在Huang和Hanley早期对英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三地8至9岁小学儿童进行的研究中,发现英国儿童的语音意识与其阅读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0.37~0.59),而汉语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对其语音意识能力的依赖度较低;对于香港和台湾儿童来说,是否借助于字符系统——注音符号进行汉字学习对其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无显著影响;但是,儿童是否学过注音符号及英语词汇对其在汉语、英语去音节任务中的成绩有显著影响,不同知识的学习分别有助于提高儿童相应的去音节能力。在他们后期对台湾1年级儿童进行的追踪研究中,分别在儿童学习注音符号前,刚刚学完注音符号及一年级的期末对被试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儿童在首次测试中的语音意识与一年级期末的汉字认知成绩之间有显著的相关,然而,当对首次测试的汉字认知成绩也加以考虑时,早期语音意识的预测能力则显著下降,只能解释后期阅读能力中0.06%的变量,而早期汉字认知能力则可解释51.07%的变量。由此可见,早期语音意识对儿童后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否产生影响还是难以确定。此外,研究也显示10个星期注音符号的学习使得儿童语音意识水平得以明显提高,从而进一步支持了其前面的研究结果。从Huang和Hanley的两项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儿童汉语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语音意识所起的作用似乎并不那么重要,早期语音意识能力的高低并不能有效地预测儿童今后汉语阅读能力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他们的研究也显示了拼音字母的学习有助于儿童语音意识的提高,表明这一能力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需要一定的引导和训练,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前人的结果。除了Huang和Hanley较有代表性的上述两个研究之外,其他研究者在语音意识与儿童汉语阅读能力发展的关系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柯华葳和李俊仁的两年纵向研究中,也发现了与Huang和Hanley基本一致的结果,再次证明了注音符号对儿童语音意识提高所起的促进作用,及去音首能力对于汉字认知能力作用的逐渐消失。陈淑丽和曾世杰的研究也表明儿童语音意识和其汉字认知能力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并进一步指出阅读困难学童的主要缺陷在于与声韵相关的记忆表现不佳,不能有效地将文字视觉刺激以声韵的形式保留在短时记忆中,这其实反应了阅读困难儿童在言语工作记忆能力方面的不足。上面介绍的研究显示,在汉语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中,语音意识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汉语儿童早期语音意识的发展水平不能有效地预测其今后的阅读水平,或者更确切地说,不能有效预测其今后的汉字认知水平。而对拼音/注音符号的掌握程度与儿童的汉语阅读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汉语儿童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的关系问题上,也有一些研究者得出了与上述结果不太一致的结论。其中Ho及其研究队伍是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他们曾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来验证汉语儿童语音技能与其阅读水平间的密切关系。在他们为期4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即使在控制年龄、智商及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之后,儿童早期的语音意识技能仍能预测其后期阅读能力的发展水平。在他们进行的其他研究中,也发现了汉语儿童语音意识与其阅读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近期的研究中,发现中国香港1年级儿童在押韵判断(rhymedetection)中的成绩与其形声字的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而与其汉字认知成绩之间却相关不显著。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这些研究者认为这表明在儿童OPC规则的掌握过程中,音韵意识(rhymeawareness)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发现有相同声旁的汉字其读音相同或相似,汉语读者应该在语音方面对音节或音节内部的声音成分较为敏感,由此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密切相关。在另一项对香港3至4岁儿童的研究中,使用音节及音段剔除的方式测试儿童的语音意识,用汉字重复测试儿童言语短时记忆,并对其物体命名、字母命名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语音意识和字母命名能力在儿童汉字认知中有独立的贡献,当对语音意识进行控制之后,言语短时记忆的贡献率则达不到显著水平。此外,在汉语儿童语音意识发展的特点上,Ho和Bryant指出,在语音意识的发展中,汉语儿童首先能够鉴别相对较大的语音单位(如partialhomophone,声母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然后逐渐可以鉴别较小的语音单位(如韵母和声调),对汉语儿童而言,同音判断的任务要易于异音判断。其他的研究中,也发现与汉语阅读能力正常的儿童相比,阅读困难儿童在语音意识测验中的得分明显偏低。从而认为与英语儿童一样,汉语阅读困难儿童在语音意识方面存在着发展缺陷。而在Chan和Siegel的研究中,则发现低阅读水平儿童的声调意识明显低于其他儿童。在Hu和Catts对台湾儿童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语音技能在汉语儿童阅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他们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在于语音意识能力的高低与儿童对注音符号的掌握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注音符号的学习又直接影响着儿童汉字认知能力的获得,从而使得语音意识与阅读水平之间产生了间接的联系。上述研究的结果使得一部分研究者认为不论是汉语儿童还是英语儿童,语音意识在其阅读能力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地位,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跨语言一致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语音意识的作用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不过,上述结果迥异的研究都是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儿童为被试进行的,那么,对使用简体字,以拼音为其汉字学习辅助工具的大陆儿童而言,语音意识在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何种作用呢?Siok和Fletcher的研究显示,2年级和5年级儿童对声母/韵母的异音辨别可以预测其汉语阅读(汉字/双字词汇认知)能力,但在1年级和3年级的儿童中则没有得出这一结论。此外,通过对儿童汉字字形输出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研究者发现阅读能力较低的儿童面对汉字系统中众多的同音字,常会产生同音混淆的情况。从而表明了低阅读水平儿童在词汇表征及加工方式上的发展不足,不能有效地利用语音及语义信息激活相应的字形表征,这一结果从另一侧面表明语音意识在儿童汉语阅读能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语音意识与汉语阅读能力间的关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此外,在对中国台湾及大陆儿童,尤其是已入学儿童语音意识的研究中,由于注音符号/拼音系统的学习,在语音意识测试中,很难区分所测的究竟是语音意识还是儿童的注音符号/拼音系统的知识。总之,对于语音意识在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的跨语言一致性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对于语音意识在汉语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所起的具体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注音符号及拼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儿童语音意识的提高。3.2汉语词汇意义到达中的语音解码在对汉语儿童语音技能的研究中,另一类研究则侧重于儿童对汉字字形-语音间对应规则(声旁意识)的掌握,或者说汉语词汇意义到达中的语音解码问题。虽然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在字形与语音间不存在着字母-语音间的对应转录关系,但是由于汉语文字中形声字的大量存在(超过80%),使得汉字字形与其语音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许多对汉语儿童语音技能的研究就是从声旁意识入手的。3.2.1规则一致性字类在对儿童声旁意识的探讨中,常通过汉字朗读或读音判断的方式,了解儿童声旁意识的发展。这些单字通常有3类:真字、假字和非字。所谓真字,是那些在现代汉语字典中可以找到的字。根据语音和声调,真字可以分为3类:规则一致性字,规则不一致字及特殊字(exceptionwords)。所谓规则一致性字指那些整字的读音与声旁同音且同声调,如“珠”、“箱”就属于这类。规则不一致性字指整字的发音与声旁相同,但声调却不同,如“吗”、“痒”就属于这类。所谓特殊字指整字的发音及声调都与声旁不同,如“埋”、“仁”等。所谓假字,指整字的结构规则,与真字的结构一致,具有和真字相似的声旁、部首结构,但在现代汉语中却不存在,如非字则指字的整体结构异于正常的汉字结构,在现代汉字系统中又不存在的字,如研究者通常通过对儿童阅读情况的分析,看其是否能够运用声旁线索对整个汉字的发音进行推断,从而判断其声旁意识的发展水平。3.2.2声旁意识的发展在汉语儿童声旁意识的发展方面,研究者进行了系列的研究,来探讨声旁意识在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在对北京市小学生的研究中,舒华等人发现小学1年级学生中的多数,2年级中的几乎全部,已经知道标准形声字的基本构造,但对于汉字不同层次构成部件结构的具体理解在整个小学期间逐步发展。2年级学生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形声字中声旁的表音作用,4年级中的高阅读水平儿童已经意识声旁的功能,但4年级中的低水平儿童对这一功能的认识仍不清晰,而6年级中绝大多数(包括低水平)儿童已经具有声旁表音功能的基本意识,其中的高阅读水平儿童已经显示了对声旁语音对应变换关系更详细、灵活的掌握。从而显示了随着年级和阅读水平的提高儿童声旁意识不断发展的事实。在他们后期的一项研究中,以288名大中小学生为被试,采用同音判断的方法,考察儿童对汉字读音声旁一致性意识的发展。结果发现,儿童很早就意识到汉字的结构及声旁和形旁在表音、表义功能上的分工。随着年级的升高,声旁一致性对猜测不熟悉汉字读音的影响增强。小学4年级语文能力较高的儿童已经开始意识到声旁的一致性;6年级儿童总体上来说已发展了一致性意识。初二年级学生发展了声旁一致性意识,且没有能力差异。大学生的声旁一致性意识最强。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前面研究的结论。在近期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让儿童学习和记忆声旁包含不同整字发音信息的形声字,考察了声旁部分信息在儿童学习和记忆汉字中的作用。结果发现随着声旁提供的整字发音信息的提高,儿童学习和记忆汉字的正确率也随之提高,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声旁意识在儿童汉字认知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此外,在较早期的一项实验中,以合成汉字作为启动词,目标词与启动词的声旁或同音或近意,结果发现,对于3年级和6年级的学生而言,声旁均起到了启动效应。从而表明在学习阅读的早期,合成汉字中的声旁信息已经被个体从视觉输入中分解出来,在对整个汉字进行加工的同时,个体也同时激活声旁的语音和语义特征。其他的研究也指出,在对合体字进行整字加工的同时,声旁在心理词典中的语音和语义表征都得到了激活。总之,上述研究显示了儿童声旁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儿童汉字声旁意识与其阅读能力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但这些研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实验任务过多地依赖拼音知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测试的有效度,另外在其声旁一致性研究的同音判断任务中,所用的测试方式也较为简单,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且难以区分不同水平的被试。为了证明儿童语音技能的跨语言一致性,以Ho为首的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来探讨语音技能在汉语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的作用[19~23]。在前面部分,我们介绍了这些研究中有关语音意识与儿童汉字认知能力间关系的探讨。在这里,我们要分析的是他们有关儿童声旁意识与其阅读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在研究中他们主要通过让儿童对各种类型汉字——真字、假字及非字的朗读及认知情况,分析其声旁意识在阅读发展水平中的作用。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阅读能力儿童对声旁的意识及运用程度也不相同,阅读水平高的儿童可以较为有效地运用声旁提供的信息对汉字进行读音判断,而低水平的儿童则不具备这种意识。此外,他们的干预研究也表明明确地教授汉字声旁——发音间的对应关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汉字认知能力。此外,在Chan和Siegel的研究中,也发现在声旁意识测试中,阅读水平正常儿童的成绩明显好于低水平阅读儿童。总之,在对儿童声旁意识的研究中,基本上都发现儿童对OPC规则的掌握与其阅读能力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在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中,从logographic到alphabetic阶段转变的重要性。总之,舒华和Ho等人的研究显示了汉语儿童阅读能力与其声旁意识之间的密切关系,阅读水平高的个体往往表现出高水平的声旁意识。然而,这些研究存在的最大局限性在于大都是横断设计,且往往是对不同阅读水平儿童的声旁意识发展状况进行简单的对比,难以从理论上证明两者之间孰先孰后的因果关系,即使有矫正训练的正面效果,但由于其时间的短促及缺少预后效果的报告而使得其说服力降低。因此,这一问题的答案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的探讨。3.3语言记忆与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3.3.1工作记忆测试在对言语工作记忆进行测量时,常用的测试方法有以下两种:句子尾词记忆任务(sentencespantask):这种测试最早由Daneman和Carpenter(1980)设计使用,后被研究者广泛用来测试个体的言语工作记忆。在测试中,由主试向被试口头呈现一组句子,每组句子的个数逐增,被试的任务是在理解这些句子的同时还要对每个句子的尾词进行记忆。在每组句子呈现完毕后,主试会针对其中的一个句子提问,以确保被试对句子进行理解处理,而不是单纯地对尾词进行机械的短时记忆,然后再让被试回忆每个句子的尾词。被试所能正确回忆的尾词个数便是其言语工作记忆。假词重复测试(pseudowordrepetitiontest):这种任务通过对口语片段的重复要求被试在记忆系统中对语音信息进行保留,从而保证了对言语工作记忆的测试。在测试中,主试口头呈现一组假词,每组假词的个数逐增,要求被试听完以后进行口头重复,被试所能重复的最大假词个数便是其工作记忆容量。运用这种测试方法不仅避免了因刺激的熟悉度而带来的长时记忆系统的干扰,也可以避免由于难度不当而造成的“天花板”及“地板”效应。3.3.2结果统计与分析在对英语儿童的大量研究[39~41]中,发现言语工作记忆与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Hu和Catts的研究中,对台湾1年级的学生三项语音技能与汉字认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语音意识的测试采用声母、韵母辩异任务,而词汇到达中的语音编码则采用快速命名任务,对言语工作记忆的测试则采用假汉语词汇重复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牌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品牌合作模式创新考核试卷
- 人造草坪耐候性材料与气候条件适应性研究考核试卷
- 企业社区环保项目实施与社区环境教育课程开发研究考核试卷
- 客户关系质量评估标准考核试卷
- 2025年延安培植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中医科护士班组管理职责
- 急危重症患者影像科转运流程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制度流程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现代教育计划
- 高二第一学期班主任毕业准备计划
- 2025工会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机动车检测站授权签字人考试试题(附含答案)
- 内部竞聘选拔的方案
- 恩施州咸丰县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浙江省民工工资管理办法
- 2025年法律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 DGTJ08-2232-201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规范
- 四川省成都市2023级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成都零诊)化学试题及答案
- 田野之声:现代农业发展深度调查报告
- 护理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J50-T-157-202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从业人员配备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