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浅谈民族音乐中的作曲技术理论摘要: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论述了藏族音乐在电脑音乐制作中的应用。文章通过对传统藏族音乐编配向电声音乐发展,再到现代电脑音乐制作过程的梳理,研究了藏族音乐从传统到现代发展的基本脉络,并着重选取藏族音乐中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歌舞曲目进行电脑制作尝试,并对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藏族音乐制作中的优势与局限进行了研究。关键词:民族;音乐;作曲;技术AbrieftalkonthetechniquetheoryofcomposinginnationalmusicAbstract:Inthispaper,theapplicationofTibetanmusicintheproductionofcomputermusicisdiscussedwiththemethodofempiricalstudy.BasedonthetraditionalTibetanmusicarrangementtoelectroacousticmusic,tothemoderncomputermusicproductionprocessanalysis,studytheTibetanmusicfromthetraditionaltothebasiccontextofmoderndevelopment,andfocusesontheselectionofdifferentformsofTibetanmusicinmusicanddancemusicproductiontocomputer,andthecomputermusicproductionadvantagesandlimitationsoftechnologyinTibetanintheproductionofmusicwasstudied.Keywords:Anation;music;composing;technology.;目录1前言 12.民族音乐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 12.1民族音乐产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12.2传统民族音乐及其分类与特点 22.3现代民族音乐的通俗化发展 22.4电脑音乐与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 33.电脑制作民族音乐的实例分析 43.1民族歌舞音乐制作的织体编配分析 43.2民族宗教音乐制作的意境表现分析 53.3民族弹唱音乐制作的风格表现分析 53.4民族音乐制作的音频处理 54.民族音乐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64.1制作音源供给方面问题 64.2音色的仿真性与人性化问题 64.3电脑音乐对藏族音乐发展的影响问题 74.4民族音乐国内与国外在制作上的差异问题. 74.5对民族音乐未来发展的一点思考 8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111前言民族音乐是来自于民间、流传于社会,表现民族、民风、民俗、劳动等的歌曲或乐曲。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在民间通过口口相传的歌曲,也有通过乐器表现的乐曲。比如民间的婚丧嫁娶、祭祀活动等场合的表演或鸣唱乐曲与歌曲。这种表现手法虽然常常比较简单,但其流传却从未间断过。另一种是通过一些专业人才采写加工后形成的相对固定格式的歌曲或乐曲,这些歌曲或乐曲常常被作为宫廷音乐传承与发展,但它们中的很多曲目都已经失传了。中国的民族音乐过去这一发展轨迹告诉我们,音乐艺术只有根植于民族大众这块沃土才有生命力,才能传之久远。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时代,音乐早已不再主要通过口传身授来传播与传承,电脑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己将音乐的制作与传播推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特别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运用,更是为音乐的创作、演唱、传播打开了一扇瑰丽大门。因此,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藏族音乐现代化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藏族音乐的传播以及在未来高度商业化社会中的发展都将意义重大。研究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藏族音乐制作中的应用自然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民族音乐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2.1民族音乐产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藏族音乐在我国民族音乐中是相当有特色的音乐之一,它的产生与藏民族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这一自然地理环境分不开。青藏高原作为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带,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为4000-5000米。在这广裹的高原上主要生活着藏民族。在我国境内,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全境,四川、云南、甘肃省等部分地区,以及青海省大部分地区,占地约为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长期的高原生活使藏民族具有强壮、粗犷、乐观的民族性格,表现在音乐上就具有高亢、欢乐、贴近生产生活等特色。藏的音乐发展与其宗教十分盛行的人文环境有极其紧密的联系。西藏早期的宗教称为苯教(或者苯波教),它是西藏本土原始的宗教。公元7世纪,印度佛教传入,佛教与本土的苯教逐渐的融合,形成了现在我们熟知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千百年来,一直都是政治的支柱,人们思想的精神统治力量。在藏族音乐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或听到宗教因素的特征。2.2传统民族音乐及其分类与特点藏族,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有着我们陶醉的天籁之声。他的民歌也随着历史的车轮被记录了下来。在古代的西藏,音乐的传播和传承只有通过两种方式,其一就是口传心授,其二就是用谱子记录。在古代的西藏,佛教的思想深入人心,一个全民信教的地域,佛教音乐自然成了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勤劳的藏族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唱出来自己的音乐。在当时的社会没有录音设备,更没有现在的MIDI制作技术,就只能默默地在宫廷,在民间流传着。《西藏传统音乐集萃》中记录了大量的藏族音乐,包括堆谐34首,囊玛17首,果谐18首,堆巴谐10首,热巴谐22首,民歌3首。这些都是通过采风,民间艺人的演唱记录写成的,那时由于电脑音乐还没有在中国诞生,其工作之艰辛是难以想像的。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前,在这片古老神圣的土地上,还处于封建农奴制度,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藏族音乐还是在缓慢的发展,受地域和制度的限制,优美动听的藏族音乐很难传入我们的耳中。传统的藏族音乐只能依靠这样的手段方式传承与发展,并形成独有的特色。2.3现代民族音乐的通俗化发展在当时,限于录音技术的落后,加上合成器发展也还不是很成熟,全部歌曲只能靠乐队伴奏,现场录音。一切都是那么原始,那么麻烦。随着时代的进步,在1970年一1980年间,MoogMusic公司发布了MiniMoog合成器,使合成器成为了一种真正便携、经济而强大的电子乐器。1980年,MIDI(MusicalInstrumentDigitalInterface)的问世,使音乐制作技术进入到一个新时代,藏族音乐也得到了发展的机遇。20世纪90年代,藏族音乐开始全面崛起,现代的科技手段开始用于藏族音乐制作,开创了运用现代电子科技推广少数民族音乐的先河。这一时期大批专业的藏族音乐创作人和极具特色的藏族歌手,以及内地顶尖的音乐人开始大量创作藏族题材的音乐,从而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藏族音乐作品。②正是因为电脑音乐技术的发展,藏族音乐才得以推广,被众人所知。大量的民歌被发掘,被作曲家改变,重新创作,一批批新的藏族音乐又展现在我们眼前,如张千一创作的《青藏高原》,韩红演唱的《天路》等等。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对我们的藏族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藏族音乐也由原来的传统的民歌演唱或演奏的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时代的发展把藏族音乐也变得时尚前卫。《姑娘我爱你》这首歌已经红遍大江南北,它采用的就藏族音乐的旋律,现代流行音乐的编配,在2010年还有幸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从这种种迹象都可以看出,我们的藏族音乐正向着通俗流行化趋势发展,而且社会大众也都接受和喜爱这样的藏族音乐,这是现在藏族音乐发展的重要趋势。2.4电脑音乐与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电脑音乐已成为现在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段,它淡化了专业与业余作曲的界限在社会得到普遍运用,成为音乐普及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的藏族音乐更是层出不穷,与电脑音乐更是不可分离。MIDI制作技术日渐成熟,不再像过去需要大董的演奏员,大规模的录音设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的电脑音乐,只要有电脑,几乎就可以进行音乐的制作,一个人在家里就可轻松的完成。在未来的发展中,电脑音乐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音乐发展的重要技术的手段。现在的藏族音乐已离不开电脑音乐,未来的藏族音乐发展也需要电脑音乐来推动。藏族音乐也赶上这个科技技术发达的时代,出现了很多实力雄厚的录音棚和影视公司,像亚东的亚东影视公司,更噶才旦的贡嘎诺布朗工作室等等,他们大多都是集MIDI制作、歌碟录制、摄影和发行销售,以及企业宣传片和广告片的全程制作、行业歌曲的创作录制于一体。藏族音乐不再是以前由音乐工作者采风,再进行总结改编,最后制作录制编配歌手演唱这样的方式了。未来的藏族音乐也将走上一条专业化,市场化,大众化的发展道路。但是,在藏族音乐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发现并研究这些问题,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下面我们以具体的实例来分析探讨藏族音乐的电脑音乐制作问题。3.电脑制作民族音乐的实例分析3.1民族歌舞音乐制作的织体编配分析藏族歌舞音乐是藏族音乐家族中最庞大的族群,曲目繁多,风格也有一定差异,做好藏族歌舞的织体编配,就为整个藏歌制作打好了基础。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在这里以最流行最常见的藏族锅庄舞为例进行分析。锅庄舞,是藏地非常流行的一种具有古老历史传统的群众性歌舞,在山南、日喀则、拉萨、阿里等大部分地区称为“果谐”,林芝地区称为“波”,藏北地区称为“果卓”。锅庄舞演唱的时间多在宗教或者世俗的节日、庆典、仪式等隆重的场合,或者是人民生活中结婚、庆祝等,也可在朋友聚会,劳作之余时自娱自乐。它的规模可大可小,男女老少皆可参加。其表演方式是大家相互手拉着手或扶着肩,围成一个圆圈边唱边跳,演唱地点多在广场,空地上。锅庄舞一般分为三部分:序舞,舞者站好自己的位置,脚步缓慢地交替运步,步法不重,节奏也不强。序舞过后就进入歌舞的慢板部分,音乐进行反复的重复,逐渐加快速度,或者是突然加速,进入快板部分,情绪由平稳转为热烈。舞者一边唱,一边跳,犹如雄鹰翱翔天地之间,无拘无束,挥动着衣袖,如万马奔腾,气势如虹。传统的锅庄舞与其它丰富的藏族歌舞一样,有它的局限性,它没有伴奏,有时候只能用扎木聂,或者弦子琴等进行伴奏,但这种原始的方式己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需要。现在的人们都不再是以前的卡拉ok或在家里自娱自乐。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音乐的享受也追求高的品质,高端话筒,大气的音响效果,高品质的音质,还有画面等等,所以,一系列的产品应运而生,MP3,高品质音箱,好听的音乐伴奏。尤其是随着藏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大批外地旅客涌入藏区,锅庄舞等藏舞成了非常受喜爱的大众参与式活动,一个好的歌舞伴奏或演唱音乐显得相当必要。因此,藏族音乐需要发展,就必须跟着时代的脚步向前走,把原始的演唱方式,原始的音乐形式用现代全新的方式展现给大家,让藏族音乐走进人们的生活,走向世界。3.2民族宗教音乐制作的意境表现分析藏族的宗教音乐主要是佛教音乐。一般来说,藏族宗教音乐的旋律是很简单的,但要制作起来就不容易了,其原因在于藏族宗教音乐的意境表达比较困难。由于目前流行的各种制作软件中几乎没有藏族乐器音源收录,我们只能选择其它现有音源替代,这样问题就出现了。替代音源能不能比较真实地表现藏族宗教氛围,那就需要制作者慎重选配乐器配搭。3.3民族弹唱音乐制作的风格表现分析弹唱音乐是藏族很有特色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它有着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县,被誉为弹唱之乡,其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曲调多种多样,节奏轻快明朗。弹唱曲一般音域不宽,音调朴实,节奏鲜明,节拍均称,多为轻声吟唱,接近藏语口语,生动别致,调式结构以五声羽调式、五声微调式、五声宫调式、五声商调式等为多见。节拍多为四二拍、四三拍、八三拍等。弹唱的歌词内容也相当丰富,有涉及生活、文化、历史、宗教等等,多由歌唱者即兴编填,丰富了生活娱乐,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藏民族在弹唱演唱中所用的乐器主要是扎木聂琴,也叫龙头琴。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乐器,在前面的乐器中已经提及过。扎木聂琴有六弦与八弦两种。在阿里,日喀则地区常用六弦琴,两两为一组分成3组,其定弦方式采用“萨置”定弦法—六弦三音,G调的Mi,La,Re的三组复弦,以纯四度连续上行。在拉萨、拉孜地区也使用的六弦琴,不过其定弦方式与前者不同,其三音定弦分别是D调的La,Re,Sol,原因是好像为了演奏囊玛固定前奏的第一个音。在安多地区则使用八弦琴,分成4组复弦,分别是G调的Mi,La,Re.Sol,以纯四度连续上行。在演奏方式上,可自弹自唱,也可与其他乐器合奏,现在多和曼陀铃、吉他合奏,弹扎木聂琴的乐手自己跟着伴奏演唱,多为即兴演唱。3.4民族音乐制作的音频处理录音,指将声音转为模拟讯号或机械记录的过程。我们这里讲的录音是指录音棚中人声与乐器的采样录制。从技术上看,人声录制主要需要掌握下述要领。现代录音技术已经由最为原始简单的腊管录音技术到胶片录音技术,再到磁盘、磁带录音技术,今天已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数字录音技术,并形成录制、合成、配音、音效等多方面相集合一体的合成录音技术。不管是何种录制手段,人声的录制总是歌曲制作的主要内容,并成为歌曲录音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人声录制的要领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话筒与歌手的距离:二是歌手自身的素质,是否需要通过技术处理加以修正;三是录音师与歌手的交流,即录音师对歌手的引导;四是录音师自身的技术水平。4.民族音乐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4.1制作音源供给方面问题音源的选择是音乐制作中最为重要因素之一。音源选择决定着音乐的风格,种类等等。科技在进步,我们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也在发展,音源也从硬件音源发展到软件音源,从模拟信号到数字编辑,音源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但是目前世面上流行音源大多数源自西洋乐器,一些新问世的音源系统也只融入了一些现代流行音乐音色,如电声管弦乐,吉他贝司,爵士鼓等等。这对制作中国民族音乐来说,其音源供给相是当匾乏的。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给目前研究电脑音乐制作在民族音乐中的应用带来了困难,成果不多。近几年出现的藏族歌曲作品,大多都是通过电脑合成的,但很少歌曲是纯藏族风格,更多的是加入了流行元素成为流行歌曲。这种结果其实对藏族音乐的发展是很尴尬的。一方面,藏族音乐不“流行”似乎就不能适应市场,其发展受阻;另一方面,藏族音乐过于“流行”又失去了藏族音乐的本色,藏族音乐特点将慢慢被“流行元素”淹没,久而久之,藏族音乐恐怕就不复存在了。此话并非危言耸听,我们只要听听现在的所谓“流行藏歌”,再比较一下传统藏族民歌,我们可能就会明白。无论怎样,在制作中国民族音乐时没有本民族音源作为支撑,其民族音乐的韵味总会大打折扣,失去了民族音乐的色彩,尤其是藏族音乐的制作。4.2音色的仿真性与人性化问题在制作藏族音乐中,音色仿真性与人性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说的音色仿真性,是指制成的乐曲在播放时的效果与真实乐器演奏效果之间的差异性。电脑音乐的音色都是通过模拟或者真实采样得来的,他有着浓浓的电声味道,而且乐器的表现都是机械的缺乏真人演奏的效果,因此是在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人性化,是指由于演奏音色都是通过模拟或者真实采样机械地表示的,缺乏人体演奏时的轻重强弱感,因此制作时也是应解决的问题。4.3电脑音乐对藏族音乐发展的影响问题藏族音乐作为一种受大众喜爱的音乐,近几年来因电脑音乐大量运用而迅速升温。在成都,络绎不绝的藏族人来到录音棚一展歌喉,唱自己家乡的民歌,唱自己心中的姑娘。同时,大量的藏歌也以流行歌曲的方式在人们生活中广泛传唱如《姑娘我爱你》、《遇上你是我的缘》、《卓玛》等轻松愉快的流行歌曲让我们耳熟能详。在这一片繁华的背后,由于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大量使用,许多问题也渐渐地暴露出来。4.4民族音乐国内与国外在制作上的差异问题.首先,我们制作的藏族音乐绝大多数是歌曲,而音乐的范围不仅仅是歌曲,所以我们在制作时可以学习它这种纯音乐的制作方式,通过各种乐器的搭配,表达出你所需要的情感,这样的音乐才有画面感,能触及听者的心灵(前文第三章的制作分析便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写成的)。其次,它的编配很简单,简简单单的几件乐器,但是我们听起来又不单调。有句俗语叫“浓而不混,淡而不单”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效果吧!这张专辑是笔者查阅了众多资料后发现的唯一国外关于藏族宗教音乐的专辑,这是欧洲人对藏族音乐制作的理解的一个缩影,当然也是欧美传统交响乐表现手法的一种运用。现在国内的藏族音乐制作,尤其是歌曲,基本都是各种乐器一大把,把整个空间都填得满满的,再加上人声,简直就是一锅粥,这是不可取的。我国在2014年1月由广东星外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的《绿松石》可谓是为新时代藏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张专辑大胆地融合了原生态乐器、佛教心咒、民歌等音乐形式,用全新的方式诊释了古老的西藏:巍峨的雪山与纯净的湖水、古老的庙宇、……生命的意义在此化作转动的经轮,祈福着天下所有的众生幸福吉祥。它所用的制作方式就是国外newagemusic风格,融合一些流行的元素,用古老的原始的乐器,淦释藏地的神秘。从这里也可以发现,我们的藏族音乐也正走向国际化,与世界接轨,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一件事!4.5对民族音乐未来发展的一点思考藏族音乐,一直被大众所热爱,藏族音乐发展至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很多歌曲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如才旦卓玛的《毛泽东的恩情》、《毛主席的光辉》、《北京有个金太阳》等经典歌曲其流行之广,至今还时时萦绕在耳边。进入21世纪后,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藏歌制作中得到大量运用,也出现了如《神奇的九寨》、《可姐鼓》、《青藏高原》等一系列优秀歌曲,藏族音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畅想,在广大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电脑音乐的推动下,藏族音乐将会朝着主题多样、唱法创新、演唱更加流行更加现代的方向发展。结论1946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这标志人类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几乎每隔十年,电脑都有一次本质的变化。它的运算速率不断地在提高,它的体积也在不断地变小,渐渐地,电脑不再只是大型的工作室,实验室用的高端设备,它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进入家庭,出现了“个人电脑”。MID工技术的出现,解决了电子设备和电子乐器之间的连接问题,出现了家庭式的音乐工作室,我们的音乐制作变得简单,易操作而且方便快捷。它走进了我们的民族音乐制作中,尤其是我们的藏族音乐。藏族音乐从20世纪50年代的传统音乐走到现代,电脑音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电脑音乐为藏族音乐创作与发展带来了机遇。电脑音乐丰富了藏族音乐的内涵,推动了藏族音乐的传播,给藏族音乐的创新提供了途径。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电脑音乐技术的进步与制作者们的不断探索。通过以上实例的展示,我们看到:1.电脑作为一种工具,在现代音乐创作中已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充分体现出电脑音乐技术的创作功能,引导着藏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播;2.电脑音乐对音乐进行编配、缩混、制谱等方法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演奏方式,使藏族音乐更贴近现代生活。3.通过对藏族音乐电脑制作的应用,也能帮助我们进一步运用电脑音乐对藏族音乐进行分析研究,使藏族音乐在现代社会大潮中得到发展、新生。至于目前电脑音乐在某些音源软件方面对制作藏族音乐还有一定局限,只有我们结合民族特色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发掘,才能制作出符合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参考文献[1]王琳.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研究[J/OL].黄河之声,2017(22):118[2018-02-28]./10.19340/ki.hhzs.2017.22.086.[2]茹毅舟.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黄河之声,2017(20):42.[3]赵庆华.钢琴作曲技法的民族化研究[J].黄河之声,2017(19):71.[4]刘岩.刍议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音乐中的应用策略[J].艺术评鉴,2017(22):51-52.[5]李吉提.熏陶、比较、综合与提升——在“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与作曲人才培养”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04):3-8.[6]周勤如.面向未来的中国作曲人才培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04):9-14.[7]吕钰秀.如何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作曲家——从“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与作曲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议题说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04):15-19.[8]龚晓婷.民族多声思维在作曲教学中的重要性——兼谈复调课教学中的相关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04):20-23.[9]刘再生.丝路舰队劈风破浪——大型民族管弦乐套曲《丝路粤韵》之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36(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保安合同范本
- 人才引进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年西藏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考试题目答案
- 专业购销合同范本
- 个人雇佣老师合同范本
- 加工木料供货合同范本
- 办公区花卉租赁合同范本
- 冰淇淋原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仪器外借合同范本
- 公交驾校培训合同范本
- 荔枝依旧年年红
- SMT贴片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Unit+6+Lesson+3+The+Superhero+Behind+Superman+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
- 新加坡公司法-英文版
- 第五版-FMEA-新版FMEA【第五版】
- 口腔修复学第三章牙体缺损的修复
- 建设部环卫劳动定额
- 2023年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美容心理学概述(美容心理学课件)
-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及内容
- GB/T 30891-2014水产品抽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