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车体痕迹检验事故车辆行驶状态
车辆标志是车辆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与其他车辆、人类和物体发生碰撞和接触的痕迹,以及车辆的标志。对车体痕迹进行检验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一项重要取证工作。再现事故车辆的行驶状态,则是利用有关证据材料,再现事故车辆在事故发生前的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及相对行驶速度等状态。再现事故车辆行驶状态是研究、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和过程,正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手段。勘查车体痕迹,分析车体痕迹的形成,不仅是再现事故车辆的行驶状态的重要依据,而且在认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方面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事故处理工作中,事故当事人为了减轻自己应负的责任,常隐瞒或捏造己方(或对方)车辆的行驶状态,这样,如何利用车体痕迹再现事故车辆的行驶状态已成了每一位交通事故处理民警应该钻研的课题。鉴于我国是摩托车大国,摩托车发生的交通事故比例相当大,下面就以摩托车事故为例说明如何利用车体痕迹再现事故车辆的行驶状态。1测试结果图2(1)2000年12月10日17时40分,何某驾驶粤A-TP791二轮摩托车在105国道从化华景大酒楼对出路口被一辆大货车撞倒致头部受伤当场死亡,肇事大货车逃逸。经群众举报,当天追回李某驾驶的湘E-02919号嫌疑大货车。据李某供述约在当天17时30分许其驾车由北往西在事发路口右转弯,且隐约感到有一辆摩托车在该路口由西往北在其右侧逆行,但未觉察两车有碰撞。同年12月13日受从化交警大队委托,要求检验两车是否碰撞并分析两车的行驶状态。经检验,嫌疑大货车车体颜色为白色,车厢下部漆橙红色油漆;车厢右侧前部上落梯距地高92~96cm、距车体前侧216cm处有4×0.7cm2自前向后的碰撞痕并粘有黑色塑胶膜;车厢右侧距地高104~113cm、距车体前侧253~289cm处有一条长47cm、宽0.5cm的自前向后下方的条状碰擦痕并粘有黑色胶膜(车体此处部位的颜色为橙红色);车厢右侧工具厢锁头距地高66~69cm、距车体前侧400cm处有1×2cm2碰撞痕并粘有白色及红色油漆;右后工具厢下侧距地高53.5cm、距车体右侧13~37cm、距车体前侧488~547cm范围内有散状碰擦痕。二轮摩托车车体颜色为黑色,左后视镜前外侧距地高112~113cm处有1×0.7cm2碰擦痕并粘有橙红色油漆;左握把(黑色胶)端部后侧距地高89~91cm处有2.5×1cm2碰擦痕;左握把端部前侧、左后视镜前侧、左前脚踏杆、左前转向灯、前大灯左外侧等有倒地擦痕;驾驶员所戴头盔破碎,头盔外表面漆白色及红色油漆。经比较,大货车车厢右侧前部上落梯的碰擦痕与摩托车左握把端部后侧的碰擦痕高度仅相差1cm,两处碰撞痕受力方向相反,且上落梯上粘附的黑色胶膜在色泽上与左握把胶的色泽基本相同,符合当大货车在摩托车左侧超越摩托车时两者相互作用而形成,此两处为两车的第一碰撞接触点。大货车厢右侧条状碰擦痕起点高度与摩托车左后视镜前外侧的碰擦痕高度一致,大货车条状碰擦痕粘有的附着物在材料、色泽上与摩托车左后视镜基本相同,摩托车左后视镜上的附着物在材料、色泽上则与大货车车体油漆基本相同,两者为相互作用而形成,因大货车车厢右侧碰擦痕起点高度高于终点高度,方向为自前向后,故摩托车正处于向左倒地的过程。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大货车与二轮摩托车在事故时的行驶方向为同向,且大货车在摩托车左侧超越并右转弯时碰倒了摩托车。最后,李某面对上述强有力的证据,在第二次接受讯问时不得不如实供述事情真相。(2)2001年10月13日17时10分,王某驾驶粤A-ZV284号二轮摩托车载何某在番禺区大石镇南浦大桥北的上桥大车道上与同向行驶在大车道上、张某驾驶的无牌大货车发生交通事故致王某、何某两人死亡。由于出事时两车均行驶在大车道上,故再现事故时两车的行驶状态已成了处理此案的关键。经对车体痕迹进行检验,无牌东风大货车车体颜色为蓝色,油箱后箍条距地高62.5~68.5cm有6×3.5cm2自前向后的碰刮痕,其前缘粘有银白色油漆碎屑;油箱后部外侧及橡胶块距地高58~66cm有长为25cm宽为1.8cm自前向后条状碰刮痕,表面泥沙刮脱;右后外轮外胎壁有散在碰擦痕;车体右侧在油箱之前的部位无发现有新鲜碰擦痕。二轮摩托车车体颜色为银白色,车体左侧制动把端部、左握把端部、车头前盖左侧、前灯箱、右后视镜壳、护杠左侧等有倒地擦痕;右后视镜玻璃碎落,壳体向后移位,总成距地高107~128cm,其中壳体左侧距地高119~125cm处有6×3.5cm2碰刮痕,银白色表漆刮脱并粘有黑色附着物及泥污;右侧护板距地高21~23cm、距车体前端54~82cm处有28×1cm2自前向后的碰擦痕并粘有混凝土;护杠右侧距地高35cm、距车体前端114~116cm处有2×1cm2碰擦痕并粘有混凝土;排气消声器外侧距地高17~22cm、距车体前侧131~136cm处有5×5cm2碰擦痕并粘有混凝土。据现场勘查,大货车右侧轮胎距人行道1.5米,摩托车是左侧倒地,大车道与人行道间有一梯级,梯级立面距机动车道20~35cm处有散在新鲜刮擦痕,对比梯级立面刮擦痕与摩托车右侧护杠、右侧护板及排气消声器上碰擦痕的高度、方向及附着物的材料,两者符合相互碰擦而形成。再比较摩托车右后视镜壳左侧及大货车油箱后部外侧的碰擦痕及附着物的形态和性状,两者亦为相互作用而形成,但两者距地高度明显相差较大。考虑到大货车油箱处的碰擦痕为两车的第一碰撞接触点,故两车接触时摩托车已处于向左倒地的过程中。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摩托车在行驶时其右侧与梯级立面碰擦后失控向左倒地的过程中再与大货车右侧发生了接触。(3)1999年7月4日20时45分,陈某驾驶粤A-11460(外籍)号大型起重车在中山大道珠村路段与朱某驾驶的粤AS-73651号二轮摩托车发生碰撞造成朱某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据陈某反应,当时其驾车由东往西以约45公里的时速行驶在靠中心隔离墙的小型车道上(东往西有三条机动车道),朱某从第二条机动车道突然向靠中心隔离墙的小型车道上变道时,陈某紧急制动避让不及致两车才发生碰撞。故朱某是否突然变道,直接决定了此案双方当事人应负的责任。经对双方车体痕迹进行勘查,发现摩托车左后转向灯根部断裂并向后变形,其灯座前外侧距地高57~58cm处有1×0.6cm2碰撞痕并粘有黄色油漆,大型起重车右前角距地高57~61cm处有一条长5cm、宽0.6cm的自后向前的刮擦痕且黄色表漆刮脱。对比上述两碰擦痕的高度、擦痕方向及附着物的材料、色泽,两者符合相互作用而形成。从两者碰撞部位考虑,碰撞时两车车体应有一定的夹角。由于摩托车左后转向灯向后变形是由于前外侧受自前向后的作用力所致,故碰撞时摩托车速度较大型起重车速度要快。据现场勘查材料显示,大型起重车右后轮在靠中心隔离墙的小车道上留有9.5米的拖印,拖印起点距该车道右侧分道线0.3米,终点距同一分道线0.4米,摩托车倒地刮痕起点在大型起重车右后轮拖印起点前,两者相距0.5米,由此说明,大型起重车事故发生时基本是在小车道上直行。综合车体痕迹检验及现场勘查情况,结果表明此事故主要是由于朱某驾驶摩托车在大型起重车右侧向靠中心隔离墙的小车道上变道时未注意避让直行车辆而造成的。陈某所反应的情况基本属实。(4)2001年7月11日16时50分,蒋某驾驶粤A-K0282号二轮摩托车(下称甲车)载丁某在大观路小新塘路段与罗某驾驶粤A-J2826号二轮摩托车(下称乙车)在北往南的大车道上发生碰撞。事故发生后,蒋某、罗某均陈述自己是由北往南正常行驶,而对方逆行,丁某亦说罗某逆行。因该案没有其他证人,分析哪方当事人驾车逆行成了定案的重点。经检验车体痕迹,甲车左前转向灯、左前减振器、油箱左侧、左前后视镜、左前脚踏杆及左后脚踏杆等均有碰撞痕迹,且左后视镜、左前脚踏杆、左后脚踏杆向后变形。乙车前轮、前挡泥板、前大灯、左前减振器及左前转向灯有碰撞痕迹。现场勘查所示,两车均向右倒地,车头均向北,两车距6.4米,甲车位于乙车北侧,乙车在其北侧地路面上留有一条长1.5米的倒地刮痕。车体痕迹检验显示,乙车车头左侧与甲车车体左侧发生了对向斜碰撞,车体分离后两车均不会发生反弹向后倒地的结果,而是按原各自的行驶方向运动倒地。乙车的倒地刮痕自北向南,说明乙车原行驶的方向是由北往南。最后分析结果是,蒋某驾驶摩托车在北往南的车道上由南往北逆向行驶。2汽车痕迹勘查是事故车辆行驶状态分析的注上述案例实际上讨论了当一方车辆的行驶方向确定的前提下如何认定另一方的行驶方向、两方车辆同向行驶的情况下确定哪一方车辆行驶速度较快、已知一方车辆所行驶的车道确定另一方同向行驶的车辆是否变道、已知双方车辆为对向行驶确定哪一方车辆违章逆行、已知双方(摩托车与汽车)同向确定摩托车方是正常行驶时发生碰撞还是失控倒地过程中发生碰撞等几种车辆行驶状态。通过上述案例,我们首先看到了车体痕迹的检验在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存在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车体痕迹的检验结果不仅是确定事故嫌疑车辆是否肇事车辆的依据,也不仅是印证事故当事人供述及证人证言真实性的试金石,而且是再现事故车辆行驶状态、决定案件责任认定的核心证据。通过车体痕迹在上述案例中的应用,还说明认真勘查事故车辆的车体痕迹,分析车体痕迹的形成,是再现事故车辆行驶状态的基础。根据事故分析的要求,在勘查事故车体痕迹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寻找第一碰撞点是车体痕迹勘查的重点。在交通事故中,并不是所有的碰撞痕迹对事故分析都有足够的意义,如事故车辆的倒地刮痕和被碾压而形成的痕迹,只能说明事故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事故的原因。因此,在车体痕迹勘查时,对车体的破损痕迹,必须根据其所在部位及形状,与其相碰的车辆上的痕迹进行仔细核对,寻找两车相碰的第一碰撞点。(2)必须仔细勘查痕迹的受力点、痕迹的走向和受力的角度,这是赖以判断双方的相对运动方向和交叉角度的依据,对分析事故车辆的行驶状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时单纯从发现痕迹的部位所处的位置就可判断受力方向,如前进中摩托车握把后部有碰撞痕,是受到自后向前的物体碰撞,而对平面刮擦痕迹的走向,则需根据堆积物向何方堆积进行判断。。(3)要注意检查并记录车体痕迹处有无异体附着物(如油漆、橡胶、纤维、油污、血迹等)及附着物的类别、色泽、形状、所处的位置等。这对确认两车的碰撞痕是否相互作用而形成有着极高的可信度。上述前三个案例就是把附着物作为重要证据进行论述的。如果定案涉及到附着物的材料性能等方面,则必须提取附着物及嫌疑本体的样本送有关部门进行检验。相信随着证据要求愈来愈严格,需确定附着物材料的案件将愈来愈多。(4)把握好需勘查的车体重点部位。形成车辆第一碰撞点的部位,往往是车体较突出的部位,这些部位主要是汽车前保险杠两端、后视镜、翼子板、挡泥板及摩托车的转向灯、后视镜、握把、离合把、手制动把、前挡泥板等,在开始勘查时,可有重点地对这些部位进行勘查,以观察是否有碰撞痕。(5)要着重把握好凹陷状立体痕迹及平面刮擦痕迹的作用。凹陷状立体痕迹具有印压痕的特征,一般能准确反映车辆部位的大小、形状、角度、弧度和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菌医用敷料的产品设计与材料开发考核试卷
- 电气机械设备的故障排除与应急处理考核试卷
- 塑料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探索考核试卷
- DB11∕T 1816-2021 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规范
- 人教版选修4-5全套教案
- 参与拼音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工学院《工业催化导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直线马达试验台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包覆贵金属金属材料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2024年国内贸易居间委托协议
- 酒店的基本概念
- 重点但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评分细则自评表
- 挂牌仪式流程方案
- 传输s385v200v210安装手册
- 风险调查表(企业财产保险)
- 农业信息技术 chapter5 地理信息系统
-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 必看!设备管理必须要懂的一、二、三、四、五
- 空冷岛专题(控制方案、谐波及变压器容量选择)
- 结合子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槽的夹具设计
- 液氧汽化站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018-07.doc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