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高级中学高一(上)月考语文
试卷(12月份)(A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物理时空距离影响人们心理效应,审美情感也会改变,用以表
达审美情感的审美范畴会发生改变,其中一些会逐渐消亡。
②长达数千年的农业文明时代,生活节奏缓慢,社会结构稳定,社会发展近乎停滞。这种社会形
态产生了普遍的思想情感一一“思念”与“离愁”,当这种心理效应脱离于具体生活情境,沉淀
塑造为人的心理结构的时候,就上升为人们可以交互沟通的审美情感。
③思念和离愁是中国古诗词的重要题材,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写过关于思念离愁的诗,留下许多干
古名篇。比如关于思念的诗,“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秋风词》),“月有盈亏花
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古代交通不便,人与人相见不易,每一次相遇和重逢
都要跋山涉水,克服地理空间的限制,因此是那么难得与珍贵。相遇和重逢之后的分离经年累月,
在时间的煎熬和发酵中,相思与离愁与日俱增,当这种情感作为文艺主题时,包含着哀伤、幽怨、
愁苦、惆怅的一种复杂的美学意像就营造出来了。从人类社会学角度看,思念和离愁是一种人际
间的情感联系,可以提供给个体价值的外在确定,因而是闪烁人性光辉的美好典范。
④在当今信息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人们相互间的物理联系发生了剧变,从固定有
限的连接到移动即时的连接,从单点垂直的连接到多点普遍的连接,所谓万物互联,即时互通。
在时空折叠条件下,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人们可以随时与想联系的人联系,或语言文字,或电话视
频,在这种交往模式下,思念、离愁无法产生。在时代更迭的交汇期,人们对已有作品中“思念”
和“离愁”的美学意象还能够理解和鉴赏,但已不会把它当作文艺表达的主要题材,这是信息时
代文艺发展的重要变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年轻一代成长,他们可能会不能理解思念和离愁,
就会丧失对过去作品的感受力和欣赏力,这时候审美的代际跃迁真正完成.
(节选自陈粤春《当代审美的娉变与动向》)材料二:
要推行审美教育,需要创造何种条件?
我以为,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必要条件。因为审美本身是一种超功利性的活动。
美感的超功利性观点,是康德提出来的,经席勒加以发挥,而为我国许多美学家所认同。王国维
说:“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虽物之美者,有时亦足供吾人之利
用,但人之视为美时,决不计及其可利用之点。其性质如是,故其价值亦存于美之自身,而不存
乎其外。”(《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蔡元培说:“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
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美学观念》)鲁迅说:“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
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为美术之一,质当亦然。与个人暨邦国之存,无所系属,
实利离尽,究理弗存。故其为效,益智不如史乘,诚人不如格言,致富不如工商,弋功名不如卒
业之券。特世有文章,而人乃以几于具足。”(《摩罗诗力说》)朱光潜则以人们如何对待古松
为例,认为除了“实用的”与“科学的”两种态度之外,还有一种“审美的”态度,这种态度是
“把全副精神都注到松的本身上面,古松对于他便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谈美》)。
但儒家重在政治哲学与伦理哲学,即使对于审美的文学艺术,也总要拉扯到“为君”“为父”的
政治伦理上去,使之成为“教训文学”或“教训艺术”,弄得毫无美感可言。在这种思想影响之
下,艺术教育也就变成了耳提面命的政治思想教育,却忽视了审美愉悦。而正是这种审美愉悦,
才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这就是艺术的无用之用。
美,是要慢慢欣赏,细细感悟的。朱光潜《谈美》一书最后一篇的题目是:“慢慢走,欣赏啊!”
这是引用景物优美的阿尔卑斯山谷中公路标语牌上的话。作者说:“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
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
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宗白华的美
学著作索性就叫作《美学散步》,书前有一篇《小言》,专说散步对美学研究的意义:“散步是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
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
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不小的哲学家一一庄子,他好像整天是在山野散步,观看
着鹏鸟、小虫、蝴蝶、游鱼,又在人间世里凝视一些奇形怪状的人:驼背、跛脚、四肢不全、心
灵不正常的人,很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大天才达•芬奇在米兰街头散步时速写下来的一些‘戏画',
现在竟成为'画院的奇葩'。庄子文章里所写的那些奇特人物大概就是后来唐、宋画家画罗汉时
心目中的范本。”这话当然是针对审美感受而言的,但从书本里走出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
的道理,却是实在的。
(节选自吴中杰《审美感受与余裕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效应脱离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就可能沉淀塑造为人的心理结构,同时上升为人们各种
各样的审美情感。
B.信息时代,年轻人通过及时通讯工具产生联系,因此失去了对思念和离愁的理解,促成了
审美的代际跃迁。
C.在美感中,人超越自我的囚笼,回到万物一体的人生家园,从而在心灵深处引发一种满足
感和幸福感。
D.“美学散步”就是把审美的超功利性与人的精神自由融通起来,树立一种超脱外物的人生
态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相思和离愁一旦作为文艺主题,其复杂的美学意象,便成了人际间传递哀伤、幽怨、愁苦、
惆怅等情感的载体。
B.“美”是不考虑其实用价值的,“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这就是说美、美感、审美活动
的突出特点是超功利性。
C.人在审美静观中处于一种物我两忘、情景交融的无差别状态,物、我对立关系的消失,意
味着对功利的超脱。
D.美是需要慢慢感悟的,表现在具体行动中,就是无计划、无目的、不成系统,这也是宗白
华“美学散步”的由来。
3.结合材料,下列表述所涉及内容不符合材料论述范畴的一项是
A.信息时代,人们利用及时沟通工具,突破了时空距离的限制;临别赠言使用的场合越来越
少,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显得多余。
B.青少年学生借助网络博物馆、虚拟现实技术等高科技,自由、便捷地欣赏各类艺术品、非
物质文化遗产,并进行重复性审美体验。
C.纸质书从装帧到印刷,比电子书更能体现“书”的内涵,更能满足读者的拥有感;阅读纸
质书更能令我们集中意识,沉浸在书中的世界。
D.伴随着消费主义而来的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只不过是把文化审美等调制成牛奶、
咖啡等快餐食品直接输入到大众头脑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色。
5.根据材料•,概括出审美超功利性的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非攻0(节选)
鲁迅
“耕柱子!给我和起玉米粉来!”
耕柱子恰恰从堂屋里走到,是一个很精神的青年。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
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②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
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
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
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
了。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
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
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
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到得下午,
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
的小车,走到墨子面前,歇下车子,叫了一声“先生”,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先生
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
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虽
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
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禀他的主人。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
见了面。“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拜了两拜,沉静的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
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
仁……”
“先生说得很对的。”公输般怅怅的说,“但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已
经是夜饭。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他可是君王啊,老乡!”
“那倒也不。线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
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
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
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他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出的喜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
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
是高,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
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门
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①(非攻)写于1934年,当时现买环境极为险恶,“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
上升,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②钩拒:一种武器,可以钩住敌人后
退的船只,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详细地描绘了墨子脚上草鞋的变化,由鞋带断三四次,鞋底磨出大窟隆,到最后变成
碎片,是为了突出墨子的平民身份。
B.墨子一面兼程去见公输般,一面又吩咐管黔敖做好防御工程,“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功”,
可见他缺乏自信。
C.公输般始终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
大人们不取的”。
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也
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放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
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B.“老牌的乞丐”“饭碗敲碎”等语句,包含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
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C.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的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和墨子的风尘困顿、
旧衣破裳形成对比。
D.作品将墨子置于充满激烈矛盾冲突的环境,塑造了一个身体力行、百折不挠、勇于实践自
己主张的圣人形象。
8.本文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叙述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9.本文原名“扶危”,后改名为“非攻”,请结合文本及写作背景,谈谈这样更改的好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
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
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
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啕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
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子燕矣。"昭王曰:“军△将谁朝而可?”郭隗
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
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
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
之马至者三。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
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
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二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厚」,匕,入至临
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亲痈。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①嘿:同"默”。②涓人:中涓,掌管宫中扫除之役。此指国
君近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日/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
捐五百金/
B.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日/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
五百金/
C.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日/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
五百金/
D.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日/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
捐五百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意为寡德即缺少德行之人。君主常“称孤道寡”。
B.“三普”是战国时赵、韩、魏的合称。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卿分晋,故有此称。
C.“追北”指追逐打了败仗向北逃亡的敌兵,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意义相同。
D.“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天子、诸侯、大夫、士立庙仪制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趁燕国内乱之际,突袭攻破了燕国。燕昭王在国势衰弱时即位。他知道国力弱小,难
以轻易洗雪国耻,因此主动请教郭隗,询问复仇的计策。
B.郭隗告诉燕昭王,开创帝业、成就王业,称霸诸侯、亡失国家的君主,各有不同的用人方
式;不同的用人方式会招来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结果。
C.古代某国君以重金购求千里马,长久不能如愿。后来他的一位侍从花五百金买回一匹已死
千里马的头,结果不满一年,就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
D.在上将军乐毅的统率下,本来安逸轻敌的燕国士兵变得极为勇猛,他们攻入齐国都城临淄,
把财宝尽数取去。最后齐国只剩两座城池未被攻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讪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②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14.《孙子兵法》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燕昭王为了复仇,是怎样“谋定而后
动”的?请根据选文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天台僧
贾岛
远梦归华顶注,扁舟背岳阳。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
【注】华顶:浙江天台山主峰名。
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诗人梦到天台僧一路远行回到天台山,照应了题目中的“送”,情真意切。
B.第二句追忆了天台僧当时自岳阳乘船赶来的情景,与首句离别形成对比,更显伤感。
C.颔联通过写天台僧的饮食和参禅,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严格自律、坚持修行的僧人形象。
D.尾联写天台僧心无别念,唯保留了诗章之好,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僧心性淡泊的肯定。
16.本诗的第三联和“杨柳岸,晓风残月”均为写景之句,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
分析其异同。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
(2)古人常用香草美人来作为圣主贤相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赤壁赚》中,“,
两句就用了这样的手法。
(3)《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毫不吝啬地进
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年初一,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登上微博综艺榜晚会节目类第
一的位置。该节目不仅令亿万观众耳目一新,更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给“舞”得神采奕奕:
它用5G、AR技术展示虚拟场景、力求将盛唐的风采和少女的灵动搬上舞台,再现盛唐时期的大
国气象和以“唐三彩”为代表符号的唐韵之美,()。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
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收到了4显作品庄严与大气。信
息时代背景下,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以更理想的形式实现了“1+1>2”的综合效应。
我们要力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锻造现代文艺的精彩。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B.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C.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D.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珠联璧合的文化画卷被展现在大众面前
B.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在大众面前展现出来
C.因而为大众描绘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珠联璧合的文化画卷
D.从而为大众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
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
其实“树”倒是常见的,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乙)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
“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
“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
通过“木叶”来写出()人口的名句,(丙)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
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
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
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
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
说:“,。”
(T)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
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
与《九歌》的关系是()的。而杜甫之后,黄庭坚又继续了杜甫的发展,写出《登快阁》那
首诗中的名句:“落木前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
并非()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
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2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流传奥秘泾渭分明偶然
B.留传奥妙脉络分明偶尔
C.流传奥妙脉络分明偶然
D.留传奥秘泾渭分明偶尔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3.请补写出文中画横线处的诗句。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汉刘向在《说苑》里有言:“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意思是,要想不陷入困境,
就须提前谋划;要想不至于绝境,就须事先预防。其所表达的正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重要思想内涵及其重要精神特征的忧患意识。
对于未来发展,你有怎样的“早虑”和“早豫”?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议论性文章。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C、D、B、、
【解析】(1)A.“就可能沉淀塑造为人的心理结构,同时上升为人们各种各样的审美情感”错误。
“沉淀塑造为人的心理结构”是产生“人们可以交互沟通的审美情感”的前提,两者不是并列关
系,另外“各种各样的审美情感”夸大了原意。
B.“年轻人通过及时通讯工具产生联系,因此失去了对思念和离愁的理解”错误。“年轻一代”
失去了对思念和离愁的理解”原因不仅仅是“通过及时通讯工具产生联系”,而且说法过于绝对。
D.“树立一种超脱外物的人生态度”错误。从原文“美,是要慢慢欣赏,细细感悟的“王国维说:
“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日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己。虽物之美者,有时亦足供吾人之利用,
但人之视为美时,决不计及其可利用之点。其性质如是,故其价值亦存于美之自身,而不存乎其
外”来看,“树立超脱外物的人生态度”属于牵强附会。
故选:Co
(2)D.根据材料一“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一句,
可见审美和散步有诸多相似点,但没有“无目的”一说,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
(3)B.意在说明数字媒介技术给人们学习和审美活动带来的便利,不在材料所论述的内容范围。
故选:Bo
(4)材料一共有四段。第一段,结合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物理时空距离影响人们心理
效应,审美情感也会改变,用以表达审美情感的审美范畴会发生改变,其中一些会逐渐消亡”分
析可知,总写生产生活方式对审美情感的影响。
第二、三段,结合“长达数千年的农业文明时代,生活节奏缓慢,社会结构稳定,社会发展近乎
停滞。这种社会形态产生了普遍的思想情感一一思念与离愁”从人类社会学角度看,思念和离是
一种人际间的情感联系,可以提供给个体价值的外在确定,因而是闪烁人性光辉的美好典范”分
析可知,从农业文明时代的角度,论述了思念和离愁这一类审美情感所涉及的的审美范畴和审美
价值。
第四段,结合“在当今信息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人们对已有作品中'思念和离
愁’的美学意象还能够理解和鉴赏……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年轻一代成长,他们可能会不能理
解思念和离愁,就会丧失对过去作品的感受力和欣赏力,这时候审美的代际跃迁真正完成”分析
可知,从当今信息时代的角度,论述了思念和离愁这一类审美情感所涉及的的审美范畴和审美价
值。
第二到四段,主要从不同的时代角度论证了生产生活方式与审美情感之间的关系。综上分析,材
料一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
材料一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比如关于思念的诗,'入我
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秋风词》),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
天乐•咏世》),'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运用举例论证,论证几乎所有的
诗人都写过关于思念离愁的诗,留下许多千古名篇。如“在时代更迭的交汇期,人们对已有作品
中思念和离愁”的美学意象还能够理解和鉴赏,但已不会把它当作文艺表达的主要题材,这是信
息时代文艺发展的重要变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年轻一代成长,他们可能会不能理解思念和
离愁,就会丧失对过去作品的感受力和欣赏力,这时候审美的代际跃迁真正完成运用对比论证,
说明不同的时代审美情感的不同。如“古代交通不便,人与人相见不易,每一次相遇和重逢都要
跋山涉水,克服地理空间的限制,因此是那么难得与珍贵”运用举例论证,说明思念和离愁产生
的社会原因。
(5)结合我以为,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必要条件。因为审美本身是一种超功利性的活动”分
析可知,审美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自我满足。结合“蔡元培说: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
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朱光潜则以人们如何对待古松为例,认为除了实用的与科
学的两种态度之外,还有一种审美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把全副精神都注到松的本身上面,古松对
于他便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分析可知,审美是人与世界相互交融且无差别(物我合一)的
一种关系状态。
结合“美感的超功利性观点,是康德提出来的,经席勒加以发挥,而为我国许多美学家所认同。
王国维说:'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日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虽物之美者,有时亦足供吾
人之利用,但人之视为美时,决不计及其可利用之点。其性质如是,故其价值亦存于美之自身,
而不存乎外”而正是这种审美愉悦,才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这就是艺术的无用之用”分析可
知,审美是超越一切利害关系之上的纯粹的精神活动。
结合“宗白华的美学著作索性就叫作《美学散步》,书前有一篇《小言》,专说散步对美学研究
的意义: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
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
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分析可知,审美是以非理性体验活动把握世界的情感方式。
(1)C
(2)D
(3)B
(4)①材料一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
②文章先总写生产生活方式对审美情感的影响,然后分别从农业文明时代和当今信息时代两个角
度,论述了思念和离愁这一类审美情感所涉及的的审美范畴和审美价值,从而论证了生产生活方
式与审美情感之间的关系。
③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5)①审美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自我满足。
②审美是人与世界相互交融且无差别(物我合一)的一种关系状态。
③审美是超越一切利害关系之上的纯粹的精神活动。
④审美是以非理性体验活动把握世界的情感方式。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
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解答时,考生应遵循的原则是要据文推
断,合理推断。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根据问题锁定答题区间,分析整合。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章,分析每一段的含义,
进行分析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问题锁定答题区间,分析整合。
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
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
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
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6~9.【答案】D、B、、
【解析】(1)A.”是为了突出墨子的平民身份”错,此处细节描写是为了突出墨子急人之困的义
勇精神。
B.“缺乏自信”错,墨子这句话恰恰体现他是一个实干家,并非要体现他的缺乏自信,并且自信
是人格层面的理解,文中没有依据。
C.“始终”错,公输般开始确实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但后面被墨子说服了,思想转变了,所
以“始终”错。
D.正确。
故选:D。
(2)B.“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错误,轻松诙谐的语言增强了调侃的意味,突出了墨子“好
义”“非攻”的形象,现代词语直接嫁接到文章的语境中,使小说主题更具有现实性。
故选:Bo
(3)叙述顺序上,“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又走了一天
和大半夜”“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时候已是下午”,小说按照时间顺序,以墨子的行动为线索
叙述故事,这样写使得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叙述手法上,“'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
的。“‘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
教呢?’……”小说使用对话手法叙述故事,文章主要情节是记叙墨子与管黔敖、墨子与公输般
的对话,其中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体现墨子的实干思想,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充分显示了他们的
智慧。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4)“非攻”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伦理
思想。体现了墨子坚决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
情节结构上,小说描写了战国时代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公输般造云梯助楚国攻打宋国,墨子认
为这是不义行为,所以积极奔走游说,最终凭借一己之力让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非攻”这一
标题与本文的情节内容相吻合,具有高度概括性。
从塑造人物看,墨子“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你
们仍然准备着,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功”“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
攻他,不能说是仁”小说突出了墨子的仗义性格和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加强实力、奋起自卫
的思想,凸现了墨子勇敢、机智的性格和忘我的精神。“非攻”标题更能表现墨子的形象特点,
有利于人物塑造。
从表现主题看,在鲁迅笔下,墨子反对不义战争,为“止楚攻宋”积极奔走游说,最终让楚王放
弃了攻打宋国,凸现了墨子勇敢、机智的性格和忘我实干的精神。墨子是为人民利益埋头苦干、
拼命硬干的人,是“中国的脊梁”的形象化。“非攻”使主题更具现实意义。
答案:
(1)D
(2)B
(3)①按照时间顺序,以墨子的行动为线索叙述故事,这样写使得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②
使用对话手法叙述故事,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
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4)①在情节方面,更具概括性(或与文本的内容更吻合)。本文讲述了墨子反对不义战争,为
“止楚攻未”积极奔走游说,最终让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的故事;②在形象塑造方面,更能突出
人物形象。“非攻”不仅能表现墨子的兼爱、扶危济困,更能突出其反对侵略战争,积极备战与
冒死反抗的精神:③在主旨方面,更具现实意义。鲁迅借墨家“非攻”的主张,表达了反对侵略、
反抗强暴的意愿。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
确的判断本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故事的方式及其好处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
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标题含义和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小说,结合小说的内容从标
题的含义、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小说标题有如下作用:
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
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
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作为文章的线索。
10~14.【答案】B、A、C、、
【解析】(1)“三月”是寻找千里马的时间,应该作“得”的时间状语,“三月”前断开,排除
AC;“反”通"返”,“以”相当于而,“反”“报”之间是承接关系,连动短语作谓语,之间
不断开,排除D。译文: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
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
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
故选:Bo
(2)A.“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君主常……”错,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选
项表述缩小了范围。
故选:Ao
(3)C.“就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错,“千里之马至者三”中“三”是虚数,形容很多。
故选:Co
(4)①“讪指”,降低身分,屈己下人;“事”,侍奉;“北面”,屈居下位;“则百(于)己
者至”,省略句。译文: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
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
②“诚”,如果;“致士”,罗致、招揽人才;“见事”,被重用,“见”,表被动;“况贤于
隗者”,状语后置。译文: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
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
(5)“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意思: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知道在合适的时机收手,会有
收获。
由“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
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得出:知己知彼,借
助贤良,以实现雄心壮志。
由“故往见郭隗先生”“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讪指而事之,北
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此
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子燕
矣”得出能虚心请教,听取建议,做一位礼贤下士爱才惜才的贤能君王。
由“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
师之”得出:厚待郭隗,以示广纳贤才的真诚态度。
由“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
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
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得出:吸引了大批人才,与
百姓同甘共苦,国富兵强,最终战胜别国强大起来。
答案:
(1)B
(2)A
(3)C
(4)①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
临。
②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
(5)①知己知彼,借助贤良,以励精图治。
②虚心请教,听取建议,做一位礼贤下士爱才惜才的贤能君王。
③厚待郭隗,以示广纳贤才的真诚态度。
④吸引了大批人才,与百姓同甘共苦,国富兵强,最终战胜别国强大起来。
参考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
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
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
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
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
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
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
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
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
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
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
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
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
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
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
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很多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
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
的路程太遥远了吗?”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
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
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
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
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
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
息,仔细概括。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
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5~16.【答案】B、
【解析】(1)B.“乘船赶来”错,第二句是写天台僧从岳阳离开。
(2)这两首诗句都运用的是想象的手法来进行虚幻的表达,通过哀愁之景来衬托哀伤之情,这些
具体的手法融入了诗人内心的具体感受,将离别之后想象的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的描绘来表达内
心的伤感之情,从而凸显出内心的孤寂。不同之处的是柳永的诗歌表达出是自己离别后的具体情
景,这种情景是内心的一种虚幻的表达,突出人生的哀愁之感。而这一首诗歌表达的是朋友一路
上估计的具体景象,通过描绘有人估计的形象来反衬自己内心的惆怅之感。
答案:
(1)B
(2)相同:两诗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来虚写,哀景衬哀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都通过想
象对离别后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云天离别后的心情,让这种孤寂之情,更显得孤寂。
不同:柳永表达的是自己离别后的情景,本诗表达的是朋友僧人一路上孤寂的云天情景,描写友
人的孤寂清修的形象,实际反衬出自己。
赏析:
诗人贾岛早年曾经为僧,后虽还俗,但过去的蒲团生涯对他不能没有影响,他的诗中常出现
的孤寒清寂,恬淡超然,也与此有密切的关系。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贾岛》一文中精辟地指
出:“早年记忆中'坐学白骨塔'、‘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的禅味,不但是‘独
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一类诗境的蓝本,而且是‘瀑布五尺仞,
草堂瀑布边','孤鸿来夜半,积雪在诸峰’,甚至'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的渊源。”所
以,同样是禅诗,贾岛与王维就往往不一样。如果说王维是幽静空明的话,贾岛就是枯寒苦瘦,
这首诗的境界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这也就告诉读者,研究作家,不能脱离他的个性、经历,否
则,难免隔靴搔痒.
全诗前三联皆是诗人想象的这位天台僧人远去的情景。首联“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中
的“扁舟”直接地将天台僧一路孤寂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背岳阳”点明了天台僧人的离去,
即乘坐扁舟朝着背离岳阳的方向驶去,此处即交代出了诗人与天台僧送别的地点,又饱含了诗人
对天台僧浓浓的赠别之情。颔联“寒蔬修静食,夜浪动禅床”是进一步想象天台僧在途中的情景,
通过僧人的饮食与坐禅两个方面来表现出了僧人清心寡欲与孤寒清寂。颈联“雁过孤峰晓,猿啼
一树霜”僧人这一路之中大雁相伴,孤峰相随,更有猿啼之声在耳畔萦绕。这句中,一个“孤”
字,一个“霜”进一步升华了僧人孤寒清寂的形象。尾联“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即说明
了僧人的“心中无一物”,同时也是诗人的自比。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
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
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分析时不能笼统的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
要做具体说明,再结合所涉及到表达思想感情的诗句做具体的分析。
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
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
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17•【答案】【小题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小题2】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小题3】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解析】故答案为: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重点字:须、臾)
(2)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重点字:渺、予)
(3)静女其姝静女其娈(重点字:姝、娈)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
关名句。
《赤壁赋》名句辑录:
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都是通过音乐引
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侧面描写客人的洞箫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两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嬖妇。
3.表现对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哀叹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表达对人生短暂、人很渺小的感叹的比喻句是:寄蜉螳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写出《赤壁赋》中苏子与客到赤壁后不久的月景的两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6.写出《赤壁赋》中描写雾气满江,天水相接的两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8~20.【答案】C、D、
【解析】(D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拟人的修辞,“‘舞’得神采奕奕”拟人的动作情态;A.借代,
“马褂”和“西装”代指“两个老爷”;B.比喻,把“雪”比作“碎琼乱玉”;C.拟人,“沉默”
拟人的情态;D.比喻,把“死水”比作“绿酒”,把“白沫”比作“珍珠”。故选C。
(2)前面句子的主语是舞蹈节目《唐宫夜宴》,AB两项的主语是“文化画卷”,主语不一致,
排除AB两项。括号前句是“再现盛唐时期的大国气象和以‘唐三彩'为代表符号的唐韵之美”,
再现大国气象和唐韵之美的目的是为大众展示文化画卷,应该用“从而”。C项“因而”是表因
果关系,不是表目的,排除C项。故选D。
(3)原句语序不当,分句的主语一致,关联词语“不仅”应放在主语“舞蹈”的后面,“不仅舞
蹈”改为“舞蹈不仅”。原句搭配不当,“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一句中“表
现……梳妆打扮”不搭配,改为“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原句句子成分残缺,
“凸显”缺少搭配的宾语,应是“凸显……的效果”,在“大气”后加“的效果”。所以应将其
修改为: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
名画为背景,收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
答案:
(1)C
(2)D
(3)修改为: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
传世名画为背景,收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
(1)本题主要考查拟人的修辞,应了解拟人的概念,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补写语句,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主要语病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和句子成分残缺,应结合句子具
体分析。
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事理的逻辑
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
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分承的对应性,在儿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
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
密衔接。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组合的俗成性,有
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
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
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
21~23.【答案】C、A、
【解析】(1)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传下来,遗留下来传给后世;多指技术、技艺、秘
方等流传下来。此处传下来的是“名句”,所以选“流传”更恰当。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
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奥妙:深奥微妙;秘诀。此处强调发现使用“木叶”的微妙之处,所以选
“奥妙”。泾河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脉络分明:比喻有条有理或做事有条不紊。此
处是说庾信的《哀江南赋》和《九歌》有明显的关系,故选“脉络分明”。偶然:表示突然的,
意想不到的,不是经常的。偶尔:很少出现;远不是经常的。二者都有“不经常”的意思,但“偶
然”可作谓语或状语,但“偶尔”只能作状语,故此处应选“偶然”。
故选:Co
(2)B.“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这两句诗出自陶渊明的《拟古》,所以括号应放在后引号之
后。C.引号之间不用标点,所以两引号之间的逗号应去掉。D.“木叶”是《九歌》中的一个词,
所以“《木叶》”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故选:Ao
(3)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大楼管桩施工合同
- 员工离职补偿金协议书
- 学校扩建室外管网改造施工合同
- 电影院放映室安全门施工协议范文
- 郑州别墅买卖合同要点解析
- 飞行员劳动合同签订流程
- 仓储物流快递租赁合同
- 区块链产品技术协议管理办法
- 风力发电场防火门施工合同
- 生态公园绿化改造合同协议书
- 铃木教学法在我国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开题
- 掘进迎头预防冒顶片帮安全技术措施
- 【MOOC】操作系统及Linux内核-西安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全新危险废物运输安全协议(2024版)3篇
- 混凝土输送泵车安全操作规程(4篇)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研究生)期末试题
- 幼儿游戏的课件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师范大学
- 美国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东北师范大学
- 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温州大学
- 重庆市课程改革课程设置及实施指导意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