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C.中心体分布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内,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倍增并移至细胞两极

D.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原因是具有共同的物质组成和相似的空间结构参考答案:D2.下列是有关生物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C.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D.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藓类的叶片薄,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参考答案:A【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1、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A正确;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C、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C错误;D、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应该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D错误.故选:A.3.下列可表示酶促反应速度的是(

)A.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少量B.单位体积内产物的增加量C.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D.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反应物的减少量参考答案:4.下列实例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

A.细胞分裂素调节植物分化

B.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

C.过量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癌

D.动物卵细胞质能促进体细胞核全能性的表达参考答案:B5.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

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B.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蛋清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参考答案:A6.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及运输途径中直接有关的膜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B.醋酸洋红染液能将洋葱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实现大鼠脾脏细胞与兔骨髓瘤细胞融合的原理是膜的流动性D.相对于心肌细胞,胰岛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参考答案:B7.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B.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C.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D.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完成某一项生命活动参考答案:C8.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在活细胞中,生物膜能“出芽”方式转变的有A.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核糖体膜

B.核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C.内质网膜、核膜、高尔基体膜

D.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参考答案:D9.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D.在小鼠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参考答案:C10.下图甲所示为某种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乙所示为中心法则,其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甲可以看出该类生物边转录边翻译B.图乙中的②、③可表示图甲所示过程C.图乙中①→⑤过程均涉及碱基互补配对D.正常人体神经细胞中,图乙中的①→⑤过程都存在参考答案:D11.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和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使ABO血型的表型比例发生改变,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C.父母均为O型血时,可生出B型血的后代D.根据ABO血型可以明确判断亲子关系参考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可知,hh(没有H)时都为O型血;当H存在时,出现IA不出现IB时表现为A型血,出现IB不出现IA时表现为B型血,同时出现IA、IB表现为AB型血,只有ii时表现为O型血。【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控制孟买血型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H存在时才会出现A、B型血,说明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B正确;据图分析可知,O型血的基因型比较多,当父母的基因型为IB_hh、iiH_时,可以生出B型血的后代,C正确;根据ABO血型不能明确判断亲子关系,D错误。12.如右图所示,如果茎的a侧的生长素浓度对应的作用效率表现为曲线OB段,一列对茎的b侧的生长素浓度所对应作用效率的描述中,较为准确的是

A.在OD范围内

B.在CA范围内

C.在BD范围内

D.在BA范围内参考答案:答案:C13.灌浆期是农作物开花后有机物储存在子粒中的一个阶段,当有机物含量不再增加时,灌浆期结束。研究发现温度对小麦子粒干重的影响与小麦灌浆期的长短有密切关系。某科研小组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在温室条件下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图中15/10℃、21/16℃、30/25℃分别表示3组不同的昼夜温度组合)。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灌浆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小麦子粒灌浆仍可正常进行,产量不受影响B.如果在灌浆期内遇到连续高温干旱的天气,小粒麦灌浆期会缩短,子粒干重减少C.由曲线图可以看出,小麦子粒灌浆期最长、干重最大的温度组合为15/10℃D.湖北地区种植的冬小麦一般在5月初进入灌浆期,推测其灌浆期时间约为30~40天参考答案:A【分析】据图分析:随着昼夜温度的升高,小麦子粒干重不断减少,其原因可能是温度同时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是光合作用的酶和呼吸作用酶对温度的适应不相同,小麦干重的增加取决于日间光合作用的净积累量和夜间呼吸作用的分解消耗量的差。【详解】A、如果灌浆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产量降低,A错误;B、由图中数据可知,在灌浆期内增大昼夜温度,灌浆期会缩短,子粒干重减少,B正确;C、由图中曲线可知,灌浆期最长、干重最大的温度组合为15/10℃,C正确;D、5月初的昼夜温度大约为21/16℃,所以其灌浆期时间约为30~40天,D正确。故选:A。14.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末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DNA蛋白复合体;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核糖核蛋白体。由此可知,属于核糖体、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点的是

A.都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都具有C、H、O、N、P等化学元素C.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无关

D.都能携带遗传信息参考答案:B15.下列对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C.细胞凋亡过程中各种酶的活性都降低

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参考答案:C16.下列实验中,科学家使用的方法不同于其他的是()A.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研究B.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D.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参考答案:B【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解答】解:A、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进行了研究你,发现3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A错误;B、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和好氧菌做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即2H218O→4【H】+18O2,C错误;D、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14CO2→14C3→(14CH2O),D错误.以上分析发现A、C、D都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只有B选项不同.故选:B.【点评】本题以同位素标记法为背景,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步骤,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考查.17.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合成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一切性状C.所有分子均可通过核膜上的核孔

D.细胞核内所需的能量在细胞核内产生参考答案:A18.在水池中沉水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065倍据此判断下列哪项正确

A.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

B.池水中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C.池水中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D.池水中鱼虾较多时,K+难以进入丽藻参考答案:答案:C19.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只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D.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参考答案: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1、胞吞时,细胞膜会形成囊泡向细胞内运输物质;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产生;解答:解:A、胞吞时,细胞膜会形成囊泡向细胞内运输物质,所以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胞吐时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B、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其产生的丙酮酸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B错误;C、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都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D、吞噬细胞能吞噬和处理病菌,因此与肌肉细胞相比,吞噬细胞含有较多的溶酶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器的功能、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等,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0.猴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B.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D.精子和雄猴的肠上皮细胞参考答案:C【考点】伴性遗传;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猴受精卵的性染色体为XY或XX;雄猴体细胞(如肠上皮细胞、神经元等)的性染色体均为XY;初级精母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Y;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中含X或Y,即次级精母细胞中含Y的比例是1/2;同理,精子中含Y的比例也是1/2.【解答】解: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含有Y染色体的概率均是1/2,A错误;B、初级精母细胞肯定含有Y染色体,但受精卵含有Y染色体的概率是1/2,B错误;C、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XY,因此两者一定含有Y染色体,C正确;D、雄猴的肠上皮细胞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精子含有Y染色体的概率是1/2,D错误.故选:C.21.某哺乳动物属于季节性繁殖动物。下列关于该动物体内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性激素属于磷脂类物质B.性激素可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C.性激素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D.性激素的合成受环境因素影响参考答案:A【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类物质包含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性激素主要由性腺分泌,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详解】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A错误;性激素可促进减数分裂,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B正确;性激素可促进生殖器官如睾丸的发育,C正确;该哺乳动物是季节性繁殖动物,在其繁殖季节性激素合成较多,故性激素的合成受环境因素影响,D正确。故选A。22.中科院动物所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下列有关克隆大熊猫胚胎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卵裂、桑椹胚、囊坯、原肠胚等几个阶段

B.兔子卵细胞质的作用是激发大熊猫细胞核的全能性

C.克隆出的早期胚胎中,各细胞间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D.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尚未出现细胞的分化参考答案:D2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的发育从根本上说是激素调节的结果,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反馈调节B.利用一定浓度的NAA溶液处理黄瓜的花芽,可促进花芽向雌花分化C.在受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果实,但改变了植株的遗传物质D.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只与乙烯有关,与其它植物激素无关参考答案:B【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详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微量高效的物质,植物体内激素的调节和动物激素一样存在反馈调节,A错误;生长素增加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植物产生乙烯的结果,B正确;在形成无籽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只是促进子房壁的发育,并没有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C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明确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识记植物激素的功能,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明确外界环境因素不会改变遗传物质。24.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实验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①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Ⅲ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②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毗罗红甲基绿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③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④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

()A.四项 B.三项 C.二项 D.一项参考答案:C【考点】检测脂肪的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学基本实验的知识,检测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然后使用酒精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甲基绿与DNA结合形成蓝绿色,吡罗红把RNA染成红色,DNA集中分布在细胞核,RNA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需要使用健那绿染色,染成蓝绿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需要使用龙胆紫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以便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变化,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①花生子叶的脂肪颗粒被苏丹III染成橘黄色,①正确;②DNA分布在细胞核,RNA分布在细胞质基质,染成绿色的面积小于染成红色的面积,②错误;③线粒体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③正确;④龙胆紫可以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间期细胞内存在染色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相同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存在形式,染色质也可以被龙胆紫染色,④错误.故选:C2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和低温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相同

B、都可以被蛋白酶催化水解C、酶与无机催化剂都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酶的专一性体现在每一种酶都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参考答案:C26.下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以下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B.a、b、c表示pH值,则c﹥b﹥aC.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D.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c﹥b﹥a参考答案:C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反应的速率不同。选C27.下图为某家系患一种遗传病的遗传图谱,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因为患者均为男性B.该家系中的致病基因源自Ⅰ1的基因突变C.若Ⅱ6与Ⅱ7再生一个女儿,患此病的概率为0D.若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的患病概率为0参考答案:C28.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界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下列哪项是对上述观点的完全反驳(

)A.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B.种植抗除草剂农作物可以保护农田土壤环境C.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明它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造成第二次污染参考答案:C29.在人体细胞增殖过程中,如果纺锤体不能形成,则会发生()A.细胞中的个别染色体增加

B.染色体不能复制C.在后期,染色体不能平均分开

D.对细胞增殖无任何影响参考答案:C30.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性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参考答案:C31.生态学家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动能是在生物与环境之间传递的能量,势能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与转化的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呼吸释放的热能应属于动能

B.势能在食物链中传递时是逐级递减的C.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中存在着信息传递D.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中循环往返参考答案:D32.下列实验过程中,细胞处于生活状态的有①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②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③恩格尔曼用水绵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

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⑤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参考答案:B33.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 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 参考答案:A【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数量变化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 【解答】解: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为研究死亡率,为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A错误; 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为研究群落的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正确; 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正确; D、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和种群的区别,试题较简单,学生识记并区分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即可. 34.右图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场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则

A.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不放牧时该草场的净生产量

B.该草场放牧量超过c时,会导致草场退化,甚至沙漠化

C.该草场控制的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a点对应的放牧量

D.不放牧是对草场的最好保护,使牧草能更好的生长繁殖参考答案:答案:B3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为新物种形成提供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D.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参考答案:B生物的变异为物种形成提供了原始材料,但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A错误。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来实现,C错误。长朗的地理隔离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错误。【名师点睛】易错警示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关的3个误区(1)把“突变”误认为就是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3)把物种误认为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36.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地雀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岛上的地雀存在隔离,导致其种类增多

B.甲岛较乙岛地雀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乙岛上的地雀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每个岛上的地雀相互影响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参考答案:C37.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D.ATP中的“A”与构成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中的“A”表示相同物质参考答案:C【分析】1、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A错误;酶通过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酶不提供能量,B错误;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正确;ATP中的“A”与构成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中的“A”表示不同物质,ATP中的“A”表示腺苷,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中的“A”表示腺嘌呤,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酶和ATP的基本概念,只要掌握住酶的本质和作用及特性、ATP分子结构的特点、ATP和ADP的相互转换、ATP的利用等相关知识,就可以顺利解答本题。38.下列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C.叶绿体产生ATP需要CO2,而线粒体产生ATP则需要O2D.暗反应消耗的ATP可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参考答案:B【分析】【详解】A、无氧条件下,植物还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故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A错误;B、题目中强调在有光条件下,满足了光合作用的条件,故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B正确;C、叶绿体产生ATP需要光,而线粒体产生ATP则需要O2,C错误。D、暗反应消耗的ATP可只来源于叶绿体的光反应过程产生的ATP,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易忽略题目中有光的条件,而把B项判断错误而错选C。39.如图表示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图中模板链被水解,会产生4种核苷酸B.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该过程的产物有差异C.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D.该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和ATP的消耗参考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过程的模板为DNA单链,合成原料为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故可知图示表示细胞中的转录过程。【详解】图中的模板链为DNA,水解会产生4中脱氧核糖核苷酸,A选项正确;在不同组织细胞中,不同部分的基因选择性表达,故转录产生的产物有差异,B选项正确;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不需要DNA聚合酶,C选项错误;RNA合成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同时化合反应需要消耗ATP,D选项正确。故错误的选项选择C。【点睛】DNA转录生成RNA的过程中,由于RNA聚合酶兼具DNA解旋的作用,故需要的酶只有RNA聚合酶。40.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B.Ⅱ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C.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D.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回答下列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比较小麦胚芽鞘尖端在光处和暗处产生生长素的量。他们将小麦胚芽鞘尖端切除并放入琼脂块上,有的置于光下,有的放在暗处。图1示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束时收集到的生长素(IAA)量。图131.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植物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

(需要、不需要)消耗ATP。33.生长素浓度与茎的生长关系如图2所示。若将植物水平放置,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范围应为

。34.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向光弯曲处作____(横切、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 ,作出比较。

为了探究6-BA(细胞分裂素)和IAA(生长素)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35.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

号培养基。36.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

。参考答案:31.小麦胚芽鞘在暗处产生的生长素和在光下无明显差别(合理即给分)32.需要

33.小于f大于0(2分)

34.纵切

两侧细胞平均长度35.IAA浓度

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及丛芽平均数

36.6-BA

42.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研究小组给健康小鼠饲喂高糖饲料后一段时间,检测其血液中相关激素及血糖浓度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血液中能检测到激素含量变化的理论依据是

,给小鼠饲喂高糖饲料后,小鼠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2)给小鼠饲喂高糖饲料后,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引起靶细胞对葡萄糖的

加速,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试分析影响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至少写出两项).(3)高血糖会刺激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释放

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血糖浓度降低,这种调节方式是

调节.(4)研究表明小檗碱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要探究小檗碱是否是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达到降血糖的作用,实验思路是:将一定数量的高血糖症小鼠(胰岛B细胞对血糖不敏感)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注射适量的

,另一组施加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后血液中

的浓度.参考答案:(1)激素通过内分泌腺分泌后释放到血液中运输

先上升,后下降以至维持相对稳定(2)摄取、利用和储存

胰岛素受体(数量)、胰岛素(浓度)、ATP等(3)神经递质

神经﹣体液(4)小檗碱溶液

胰岛素【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血糖的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但同时血糖的升高也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的增多: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②促进糖类的氧化的分解③促进血糖转化为肝糖原、肌糖原④促进糖类转化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血糖降低,刺激下丘脑和胰岛B细胞,而下丘脑也会通过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会促进储能物质向血糖的转化,进而提高血糖.【解答】解:(1)从血液中能检测到激素含量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