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时空坐标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2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课程标准学习要点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01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的建立:1368年,________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政治制度变革

(1)废宰相,权分六部朱元璋

(2)内阁的设立

(3)宦官专权

①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

②表现:内廷宦官机构________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司礼监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2.戚继光抗倭

(1)原因

①元末时期,日本海盗利用中国政局动荡骚扰中国东部沿海。

②明初的海禁造成沿海的居民生活困难,走私猖獗。

(2)表现: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进行走私活动,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3)对策

①武力平定:明廷派遣大将________等人平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________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②政府政策:逐渐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戚继光俞大猷

3.欧洲殖民者的掠夺

(1)背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2)表现

①16世纪中期,________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②稍晚东来的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______击败,退出台湾。认知升华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政治制度,它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成本明显高于收益,难以长期持续,因而并未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多少益处。葡萄牙荷兰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民族关系

2.明清易代:写出清朝兴起和统一过程中主要事件的顺序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16、17世纪之交,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②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③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

④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打败李自成。

⑤经过20多年的战斗,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①③②④⑤情境再现

&1&

.明朝内阁建立后君主与六部关系示意图1.有人说明朝是“无头尚书”“多头政府”,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提示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情境再现2.

阅读“明朝内阁地位演变示意图”。明朝内阁权力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情境再现3.

《明史·张居正传》有这样一段记载:“当是时,太后以帝冲年,尊礼居正甚至……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常赐居正札,称‘元辅张少师先生’,待以师礼。”这段材料显示作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位高权重,这里的内阁首辅是不是宰相?为什么?提示

不是。因为明朝内阁只是秘书机构,阁臣的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情境再现4.

据《明史》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据此,指出明朝郑和下西洋存在的问题。提示

以宣扬国威为目的,不讲求经济效益,给国家财政带来负担。概念阐释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全称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是明朝设置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地方军政机构。后随着边疆政策的收缩,罢废了奴儿干都司,对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等民族完全实施羁縻统治,授予敕书,定期入京朝贡。图解历史明朝的内陆边疆02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主题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问题探究视角1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①。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②,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摘编自张廷玉《明史》

教你读史①明朝建立后废除了宰相制度②仿照宋制,设立殿阁大学士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提示

特点:继承(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说明:传承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革中书省(废宰相),设内阁。视角2

明朝内阁的变化

材料

永乐时期,内阁不过是一个待左右、备顾问的秘书性机构而已,自仁宣之后,由于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青睐,内阁权力日益增长,逐渐有了票拟权和参与评议朝政的权力①。嘉靖、万历时期,内阁的发展达到顶峰,内阁得以以部院之职兼任大学士,品秩日渐加尊,班列也位于六部尚书之上②。明初宰相制度废除后,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实际上成了最高一级行政机关,而嘉靖之后,内阁渐夺六部之权,至万历时,首辅已俨然历代之“宰相”③。——摘编自武萍《明代的内阁制度》

教你读史①明朝仁宣之后内阁权力日益增长②③嘉靖、万历时期,内阁品秩日渐提高,渐夺六部之权,地位尊崇思考:根据材料,指出明朝内阁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提示

变化:内阁人员由备顾问到参与决策;内阁人员由官品较低到受尊崇。原因:内阁大臣得到皇帝的信任;内阁获得了票拟权或议政权;内阁大臣兼任部院职务。史论史识

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主题二

明朝的沿海形势与边疆治理问题探究视角1

明朝的沿海形势

材料

明朝前期实行海禁,沿海人民被“断其生路”①。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②。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③。隆庆年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者甚众④。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有1亿两左右⑤,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教你读史①海禁政策影响了沿海人民的生计②③海禁政策加剧了倭患,已经不合时宜④调整海禁政策后,海上贸易得到发展,出现了移民的现象⑤海外贸易发展,政府税收增加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提示

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海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视角2

明朝的边疆治理

材料

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①,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②……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派驻的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③。在设置卫所以外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④。——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教你读史①明朝继承了汉唐时期的民族政策②明朝设“九边”,修长城,加强防御③派军队以卫所形式驻守各地④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边疆管理的举措,并分析其意义。提示

举措:遵循“守在四夷”、重北轻南的传统政策和原则;明太祖派诸子镇守北方;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边远地区实行土卫双轨制。意义:巩固了边疆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论史识

明朝民族政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实行“因俗而治”,让少数民族保留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重大意义。

②维护和巩固了边界稳定,为明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