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8课辛亥革命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8课辛亥革命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8课辛亥革命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8课辛亥革命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8课辛亥革命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

辛亥革命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1.

[2023江苏常州检测]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大都挂上了自己的旗帜,虽五花八门且颜色、图案各异,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最终取代武汉军政府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反映出,当时(

)

AA.国人民族意识增强

B.三民主义基本实现C.清朝统治危机显现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并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说明近代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故A项正确;“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不能反映三民主义,而且三民主义在当时没能完全实现,排除B项;清朝统治危机早在武昌起义前就已经显现,排除C项;材料现象尚不足以体现“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D项。2.

[2023江苏无锡期末]辛亥革命的亲历者评价这场革命:人们要求废除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普遍呼声“就像野火一样,在南到广东、北到直隶的中国大地上蔓延”。由此可推知,当时(

)

BA.辛亥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

B.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严重C.辛亥革命的根本任务是灭清

D.民众普遍支持辛亥革命【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众广泛要求废除爱新觉罗家族统治,也就是要求推翻清政府,反映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严重,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并未“取得了完全胜利”,排除A项;辛亥革命根本任务是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灭清是任务之一,排除C项;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广大民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D项。3.

[2023江苏沭阳检测]下列一组漫画选自1911年10月13日出版的《神州日报》,对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革党之轰击新军之哗变官场之逃避上海报馆之忙碌DA.辛亥革命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B.辛亥革命以上海为领导中心C.辛亥革命彻底推翻清朝统治

D.新闻媒体高度关注武昌起义【解析】根据四幅漫画可知,在武昌起义爆发之际报馆的忙碌体现了新闻媒体对武昌起义的关注,故D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民众对于辛亥革命的态度,且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题干中仅涉及上海报馆,不能说明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中心,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图片不能体现“辛亥革命彻底推翻清朝统治”,排除C项。4.

[2023江苏淮安期末]下图中的内容节选自近代中国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十五日)某一重要诏书,由此判断此诏书颁布的背景是(

)

CA.清末新政的失败B.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提出C.辛亥革命不断发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解析】根据材料中诏书的时间和内容可知,此诏书为清帝退位诏书,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不断发展、南北议和的结果,故C项正确;清末新政失败的标志是皇族内阁建立,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排除A项;孙中山在1905年《民报》发刊词上提出三民主义,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是1912年3月,排除D项。5.

[2023江苏宿迁期末]1911年11月,川东北革命党起义军攻占广安,成立“大汉蜀北军政府”。男子纷纷剪去发辫,女子也开始“放脚”“革命队伍威风凛凛”“豪绅地主害怕造反逃跑光了”“农民听说打倒贪官,免除苛捐杂税,欢喜极了”。据此可知,这场革命(

)

DA.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D.冲击了封建主义势力【解析】材料“豪绅地主害怕造反逃跑光了”反映出这场革命冲击了封建主义势力,故D项正确;1911年11月,武昌起义已爆发,排除A项;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是鸦片战争,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铲除封建制度,排除C项。6.

[2023江苏泰州开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这表明(

)

D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B.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的政体C.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D.否定集权于一身的专制制度【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总统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参议院可以弹劾大总统,最高法院可以审判大总统,这些措施可以防止大总统专权,否定了专制制度,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主主义精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总统的权力受到制约,属于责任内阁制,排除B项;大总统的权力受到制约,属于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表现,不能全面反映三权分立原则,排除C项。7.

[2023江苏靖江期末]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对外宣言书》首先在官方文书中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表明当时(

)

AA.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清晰

B.三民主义已成普遍共识C.现代民主共和制已经建成

D.民族平等理念走向成熟【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对外宣言书》中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具有民族共同体意识,故A项正确;“普遍共识”错误,排除B项;材料与民主共和制无关,排除C项;此时的民族平等观念在形成中,不是走向成熟,排除D项。8.

[2023江苏南通期中]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这样一份诏书,它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朝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这份诏书的颁布意味着(

)

AA.专制帝制结束

B.共和政体确立

C.武昌起义爆发

D.封建统治结束【解析】根据材料“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可知,清帝溥仪退位诏书的颁布,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标志着专制帝制结束,故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因此它是中国近代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排除B项;武昌起义爆发早于清帝溥仪退位诏书的颁布时间,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帝制,并未结束封建统治,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9.

[2023江苏无锡期末]有学者这样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相反辛亥革命在实行暴力的同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也就是说它对为什么实行暴力有所考量。”该学者意在强调(

)

CA.革命目标不明确

B.革命方式的妥协

C.革命过程的理性

D.革命结果不彻底【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在实行暴力的同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了辛亥革命的推进富有理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目标,排除A项;材料反映辛亥革命过程中理性实行暴力手段,无法体现革命方式的妥协,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辛亥革命结果不彻底,排除D项。10.

[2023江苏南京检测]下图是英、法两国画报对辛亥革命的报道。英、法画报的标题分别是:“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以剪辫宣告旧时代的终结。”这反映了二者的共同态度是(

)

A.对革命的基本肯定

B.对革命前景的不乐观C.对清朝皇帝的同情

D.对其在华利益的担忧【解析】根据材料“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以剪辫宣告旧时代的终结”可知,英法两国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前景不看好,故B项正确;对革命基本肯定与材料“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不符,排除A项;材料“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以剪辫宣告旧时代的终结”不体现对清朝皇帝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不体现英法两国对其在华利益的态度,排除D项。√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11.

[2023江苏镇江期中]下图为创办于1907年的天津《醒俗画报》刊登的漫画。立宪“利君利民”的大门紧闭不开,贿赂“利官”的门却大开,金钱自由进入。该漫画旨在(

)

AA.批判官场黑暗腐败B.倡导实施君主立宪C.纠正国民不良习俗D.关注时政扩大销路【解析】根据材料“立宪‘利君利民’的大门紧闭不开,贿赂‘利官’的门却大开,金钱自由进入”可知,漫画描绘了此时期官场政治的腐败黑暗,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倡导实施君主立宪,排除B项;纠正国民不良习俗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关注时政扩大销路,排除D项。12.

[2023江苏扬州检测]“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暴露后,一部分立宪派倾向革命,这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领导的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斗争,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武昌起义后,立宪派策动南方各省独立,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材料说明了(

)

CA.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B.立宪派领导了武昌起义C.立宪派推动了辛亥革命进程

D.立宪派革命最彻底【解析】根据材料“立宪派领导的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武昌起义后,立宪派策动南方各省独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可知,立宪派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故C项正确;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线,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立宪派领导了武昌起义”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立宪派革命最彻底的信息,排除D项。13.

[2023江苏南京开学]下图为画家潘达微于1905年发表的漫画《依样画葫芦》,该漫画(

)

CA.嘲讽了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施行B.说明了民主共和观念影响巨大C.表达了反对君主制的坚定立场D.体现了立宪与君主制度不相容【解析】从漫画信息可知,作者认为立宪脱胎于专制,结合潘达微革命者的身份可知,该漫画表达了其反对君主制的坚定立场,故C项正确;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施行是在1906年,排除A项;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立宪与君主制度不相容的说法,排除D项。14.

[2023江苏苏州期末]中国同盟会以男女平权为政纲之一,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时,没有男女平等条文,妇女一度冲入南京临时参议院,打碎玻璃窗。后来经孙中山调停,答应向参议院提议增修,风波才平息下来。这表明(

)

DA.家庭革命初见成效

B.革命党人软弱妥协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妇女谋求自身解放【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没有男女平等的条文,引发妇女的不满,最后增修之后才平息了妇女的怒火,这说明当时的女性谋求自身解放,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家庭革命,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排除B项;民主共和观念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15.

[2023江苏扬州期末]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是建立了共和国,引进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机制,但是很不成功,造成了北洋军阀混战、国际地位低下、人民生活困苦的局面。该学者意在说明(

)

AA.西方民主政治在中国行不通

B.辛亥革命为走向共和创造了条件C.军阀混战导致辛亥革命失败

D.辛亥革命造成中国国际地位下降【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虽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是没有改变中国所面临的问题,说明西方民主政治在中国行不通,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方民主政治在中国行不通,B项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国际地位下降是因为国力衰落和列强入侵,并不是辛亥革命造成的,排除D项。16.

[2023江苏淮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是一以贯之的。随着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的,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因此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