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2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课程标准学习要点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2.认识隋唐时期区域经济的开发、民族交融等新成就01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一、隋朝兴亡隋朝的统一建立581年,______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统一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______________的局面隋朝的建设广设仓库兴建________开通________,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隋朝的灭亡暴政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征伐高丽,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北周南北长期分裂洛阳城大运河认知升华隋朝盛极一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多有创新,影响深远。但隋炀帝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穷兵黩武超过了社会承受力上限,引发大起义,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是为________。
2.盛世
(1)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2)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迎来“开元盛世”。唐高祖
3.民族关系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
2.唐朝覆亡
3.五代十国
(1)政权:北方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南方各地先后出现9个割据政权,连同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2)后周世宗改革: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渐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基础。认知升华经历了两晋南北朝的动乱,人心思定,百姓需要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唐朝统治者在政治上改革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经济上,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民族关系上采取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融深入发展,这些因素推动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进而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唐中期后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政治黑暗加上农民起义的打击,最终导致唐朝走向灭亡、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出现,但分裂中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拓宽教材1.
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据此指出开通大运河的意义。提示
贯通了南北交通,对于南北经济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素养提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与唐太宗和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密不可分,但不能夸大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唐朝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图解历史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化,640年,派使者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的是吐蕃使者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它是汉藏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对研究唐朝开明民族政策有着重要的价值。拓宽教材唐蕃会盟碑2.
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唐蕃会盟碑”图文。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价值?你怎样认识“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一盟约盟文?提示
价值:研究藏族文化和社会重要的实物资料;汉族与藏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认识:会盟适应了唐蕃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当时汉藏民族人民的愿望,体现了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情境再现1.
8世纪中叶,杜甫身陷长安,国事家愁涌上心头,挥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名句。造成当时“国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提示
安史之乱。情境再现2.
《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段史料可用来说明什么?提示
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02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主题一
隋唐盛世问题探究视角1
隋朝灭亡与唐朝盛世
材料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①。
(唐太宗统治时期)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②。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③。——司马光《资治通鉴》
教你读史①说明唐太宗注意吸取历史上治乱兴替的教训②说明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粮食产量增加,价格降低③说明社会秩序稳定,社会财富增加思考:根据材料,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的功绩。提示有关系。理由:鉴于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才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功绩:吸取隋亡教训,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发展生产;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重用少数民族人才,促进了民族交流和交融。视角2
有关隋唐的盛衰变迁
材料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暗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①。’……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偏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②,而下情必得上通也。”——摘编自《贞观政要》
教你读史①“刍荛”译为打柴割草的人②隔绝蒙蔽,多指用不正当手段有意隔绝别人的视听,使人不明真相提示
核心观点:君王要兼听纳谏,激励直言。认识:该观点体现了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思考: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并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史论史识1.唐朝治世局面2.唐朝时江南经济继续开发对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在经济建设中及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3)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应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的辩证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主题二
民族交融的深入发展问题探究视角
唐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
材料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羁縻府州制度①。唐太宗平定东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让其继续统辖,但必须由中央任命。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②。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③。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管理权④,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摘编自韦庆远等《中国政治制度史》
教你读史①说明唐朝在吸取前朝治边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羁縻府州制度②说明羁縻府州有很大的自主权③说明羁縻府州制度是在试点的基础上一步步推广的④在羁縻府州的基础上设置都护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体现了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及影响。提示
特点: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先试点后推广;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