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悼亡类题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悼亡类题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悼亡类题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悼亡类题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悼亡类题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悼亡类题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书文山卷后①谢翱②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丹心浑未化,碧血③已先成。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注]①文山,文天祥的号,至元二十年,文天祥抗元被俘,就义于燕京。此诗即作于此年。②谢翱,南宋诗人。元兵南侵时,谢翱曾追随文天祥。③碧血,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听说文天祥被害后,痛不欲生,但两人已幽明隔绝,再无相见之时。B.颔联用“死、生”两个字组成对偶句,蕴蓄着极其深挚的感情,格外哀切动人。C.诗人因未能随文天祥为国尽节而羞愧,故没有面目以本名示人,于是改名换姓。D.本诗抒发诗人了无生趣的悲叹之情,同时血泪凝成的忠愤抑郁之气勃勃于言表。2.有人说本诗颈联“字字血泪,读之令人泣下”,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西门,此处代指苏州,词人旧居。②晞:晒干。3.下列对于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里孤坟”,苏轼妻子王弗死后葬于四川眉山,苏轼任所在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B.苏词运用多种手法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了自己的身世感慨,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终成千古绝唱。C.词人用“半死梧桐”自比,“失伴鸳鸯”喻妻,阴阳相隔,孑身独存之状,寂寞之情,溢于言表。D.贺词在艺术构思上最突出之处在于将生者与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词笔始终关合自己与妻子,其情之深已侵入文章构思当中。4.同是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苏词与贺词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

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雨霖铃[宋]柳

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5.下列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词全词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思致委婉,境界层出,为脍炙人口的名作。B.《江》词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C.《雨》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但是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D.《雨》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情写景。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真切。6.两首词是虚实结合手法运用的绝妙之作,结合具体诗句分别分析该手法在两首词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采桑子【清】纳兰性德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②!【注】①作者婚后三年,妻卢氏亡故,此词作于其妻亡故后。②“谢桥”,代指谢娘所在之地。谢娘在唐宋诗词中常泛指所恋之美人。7.品味“瘦尽灯花又一宵”句中“瘦”字的表达效果。8.“梦也何曾到谢桥”语中含有什么样的语气?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哭亡友宜都刘孝廉①玄度十首(其六)袁中道才士原无命,萧条孰与君。有人争绝产②,无子护遗文③。清浦千层雪,丹山五色云。我来人已逝,抚景内如焚。【注】①孝廉:指科举时代的举人。②绝产:没有合法继承人的遗产。③遗文:逝者留下的诗文,此处代指亡者。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发表议论,以古今才士的命途宽慰自己面对好友离世产生的悲痛。B.诗人看到刘玄度的家里一片纷乱,家人都争着分遗产,没人为他护丧。C.“千层雪”和“五色云”用比喻手法写出江水的翻滚之态和山色的多彩。D.景色无法平复诗人当时的情绪,好友的丧事一团糟,而他又无能为力。10.有人从颈联描写的景象中读出了悼念之意,对此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C2.颈联写文天祥耿耿丹心仍在,却带着未酬的壮志,含恨离开了人世。本联化用了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诗意和“苌弘化碧”的典故,抒发哀痛、惋惜、悼念、崇敬之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羞愧”“没有面目以本名示人”错,宋朝已被元人所灭,诗人埋名隐姓,遁迹山林,是表达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决心。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重要诗句的能力。这两句的意思是:您的一颗丹心仍郁结不散,尽洒的热血却已化为碧青。“碧血”一词,化用“苌弘化碧”以及文天祥诗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典故,表达作者对文天祥对国忠诚的无限崇敬之情。同时,“丹心”尚未化去,热血已化为碧血,英雄带着未酬的壮志,含恨离开了人世。唯其丹心未化,愈觉其碧血先成的可悲可叹;唯其碧血先成,愈觉其丹心未化的可歌可泣。这联写文天祥,仍归结于自己的悼念之情,感情郁结而悲壮,抒发了作者的哀痛、惋惜与悼念之情。3.C4.同是抒写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苏词以泼墨如水、大开大合的方式直写浓情,外显热烈;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采用白描手法,抒情自然真淳。贺词以惜墨如金、沉郁顿挫的方式曲写失妻之痛,内隐沉郁。主要采用借景(事)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抒情,情感深蕴。【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喻妻”错,“失伴鸳鸯”也是自比。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江城子》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自肺腑,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鹧鸪天》由物及人,缘物生情,用眼中所见,营造了一幅空旷伤神的画面,奠定了整首词的凄凉格调:半死的梧桐、身单影孤的鸳鸯、旧宅旁的新冢,都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象出词人在晚秋冷夜,孤守空阁,寂听冽雨,是多么的希望妻子能坐在身边“挑灯夜补衣”!这其中蕴藏着的落魄伤怀,凄凉辛酸,相较于苏轼记梦的直白,更一种失落的幽叹和怀恋之情。5.D6.《江城子》:上片入梦前的思念及梦醒后的感慨为实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及梦中相见的悲喜为虚写。作用:梦境与现实交融,虚实相生,更见悲苦。《雨霖铃》:离别前勾勒的一次环境(寒蝉、长亭、骤雨)及离别时“执手相看泪眼”为实写;“今宵酒醒何处?”想象分别后的情景及“此去经年……”设想往后余生都将独自度过为虚写。作用:虚实结合更写出分别时的不舍与难过。【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情写景”说法错误,应为用景写情。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江城子》:开头三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写诗人与妻子生死相隔;“不思量,自难忘”,写诗人对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妻子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诗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诗歌上片写实,表达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下片“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写诗人梦中情景: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写诗人与妻子梦中相见,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这部分是虚写,但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忙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雨霖铃》: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三句,写的都是实景实情,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伤感。下片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为虚写,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读完下片再看上片,便会懂得“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这些话的内涵了。虚实结合更写出分别时的不舍与难过,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7.“瘦”字用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灯花从亮到灭的过程;既是灯花瘦,也暗含着作者因思念而心碎形瘦的情状。8.语中带有埋怨的语气,梦里又何曾与亡妻相遇呢。词人因思念亡妻而彻夜难眠,希望醉眠入梦,在梦中与亡妻相遇,以解相思之苦,但即便是在梦中也不曾见过亡妻,表达了作者对亡妻极度思念极度沉痛的情感。【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瘦尽灯花又一宵”是说房里点燃的灯烛又短瘦了,“瘦”本是形容人的身材,此处用拟人修辞,描写灯烛,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灯花从亮到灭的过程;明说是“瘦尽灯花又一宵”,然而憔悴零落的又何止是灯花而已?既是灯花瘦,也暗含着作者因思念而心碎形瘦的情状。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梦也何曾到谢桥?”是说梦里又何曾与亡妻相遇呢?反问句中透露出埋怨的语气,埋怨做梦也没有到过谢桥。词人因思念亡妻而彻夜难眠,希望醉眠入梦,在梦中与亡妻相遇,以解相思之苦,但就是梦里也没有到过谢桥,不曾见过亡妻。作者的孤苦凄凉斑然若现,表达了作者对亡妻极度思念极度沉痛的情感。以此句结全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9.A10.悼念是这首诗的主旨,作者慨叹愤激朋友生前身后的命运,又在尾联直接点明面对好友家情形的焦急和悲痛。颈联以景是人非,“我”来此而再无好友作陪赏景表达自己的哀痛与悼念,以乐景写哀情,引出尾联的抒情。【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诗人对友人的离去是非常悲痛的,首联“萧条孰与君”也是表达作者对好友命运之悲惨远超古今才士的悲痛,而非宽慰。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首悼念好友的诗歌,前两联慨叹好友的命运。“萧条”二字极言其生前命运悲惨,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