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THUSSAT暨2022届高三7月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THUSSAT暨2022届高三7月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THUSSAT暨2022届高三7月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1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THUSSAT暨2022届高三7月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1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THUSSAT暨2022届高三7月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年7月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

材料一:

1921年,我国开始对仰韶文化遗迹进行考察,中国现代考古学由此诞生,迄今已走过百年历程。经过几

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在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物考古事业步入正轨。随着考古新发现的增多和考古材料的不断积累,我们在黄河

流域逐步建立起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的考古序列,中原地区成为最早建立

起较为完善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发展和演变序列的区域。结合古代文献相关记述,中华文明起

源中原中心论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考古学家夏鼐较早提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模式,他在《中国文明的起源》

中指出:“我们根据考古学上的证据,中国虽然并不是完全同外界隔离,但是中国文明还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

土长的。中国文明有它的个性,它的特殊风格和特征。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中已具有一些带中国特色的文

化因素。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是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发展的。”

20世纪80年代以后,黄河上游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黄河中游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

遗址、黄河下游的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等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不断刷新学术界的认识。在深化认识中华文明

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进程中,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了后来被归纳为“多元一体”模式的“条块说”和“满天

星斗说”等较为系统的观点。这反映了多元文化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过程,反

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过程。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通过对不同区域一系列遗址开展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充分发挥自然科

学技术手段在考古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组建多学科综合斫究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浙江良渚、湖北石家河、

安徽凌家滩等遗址的考古成果尤为显著,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过程。现有的

研究结果表明,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

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模式不断得到一系列重要考古新发现的证实。

(改编自刘国祥徐昭峰《不断深化中华文明起源研究》)

材料二:

礼制发物于西周以前的早期中国,是中国古代社会有序发展的经验积累与规则总结。作为古代社会组织的

重要支点,礼制是维系群体秩序的重要规则,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礼制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从《周礼》等著作可以推知礼制的洋洋大观。显然,礼制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但《周

礼》之前的古礼由于没有留下文字记载,给研究带来很大困难。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和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出土的类型不同的村落和古城遗址、级别不等的墓地和陵园、

风格迥异的祭祀场地与盟誓场所,都展现出一定的等级关系和规则秩序。虽然没有文字记录,考古工作者还是

能够从考古发现中复原当时的场景,研究礼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用彩制度、用玉制度、用铜制度为

例,即可窥其一斑。

仰韶文化时期,彩陶成为具有社会功能和标识意义的礼器,广泛出现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多种场合,承担不

同使命。比如,联合结盟、丧葬仪式、祭天祈年、知识传承都有固定的图案,从而形成盟誓用彩、丧礼用彩、

祭天用彩、传承用彩的礼制规范。在距今5500年前后开始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我们可以看到成熟形态的

玉礼器起到了表明社会司职分工、规范等级秩序的作用。安徽的凌家滩遗址、浙江的良渚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

在种类、数量和表达的内涵等方面都体现出跨越式进步的历史信息,将玉礼器的作用提升到新的境界。距今

4000年以后,铜器成为礼器,河南二里头遗址、殷墟以及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都反映出当时社会

的等级关系和井然秩序。

古礼的用彩制度、用玉制度、用铜制度,充分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社会秩序建设源远流长。正是借助

考古学透物见人的研究视角,让出土文物活起来,让逝去的场景再度显现,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面向未

来,考古工作者要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的考古学术支

撑。

(改编自卜工《通过古礼考古研究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材料三:

仰韶村遗址的发现与发掘第一次宣告了中国蕴藏着丰富的新时代文化遗存。证实了中国在阶级社会之前存

在着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仰韶文化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

名的远古文化体系。它标志着中国史前考古学及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揭开了中国田野考古史的第一页,从

而使新石器时代的研究扩展到旧石器时代及铜器时代,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的新纪元。仰韶文化的发现

对当时古史的研究影响极大,中国史前史的研究有了可靠的实物依据,学术界从疑古走向信古,重新建立了古

史研究系统;为考古学工作创立了许多优良传统。开创了在考古中运用她质学的传统,注重了对地质、地形、

地貌及环境研究,引用了地质学的测绘手段。注重了地层学和类型学的运用,用了类型学来确定遗存的时间和

空间的理论方法。提倡多学科合作研究的方法,在仰韶村考古中首次引入了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成果,成

为了中国考古学的斫究传统。

(改编自《沌池县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的观点反映了多元文化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过程。

B.从《周礼》可以看出礼制是存在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庞大复杂的系统。

C.即使无文字记录,后人仍可从遗址中获知古代一定的等级关系和规则秩序。

D.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考古工作者提供坚实丰厚的考古学术支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开展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B.浙江的良渚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意味着玉礼器的作用远远超过青铜器的作用。

C.透物见人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视角,也是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的凭借。

D.仰韶文化作为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田野考古史的开始。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脉络及进程。

B.材料一引用多项考古研究成果,有力佐证了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观点•

C.材料二用“总-分-总”结构梳理了古代礼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D.材料二中作者对古礼考古研究的阐述中也隐含着一定的时间发展顺序。

4.请概括材料一引用的夏鼐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中话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引用这段话的意图。(4分)

5.关注标题是阅读文章的重要策略。这三则材料都提到了“仰韶文化”,请结合材料的标题和内容,分析作者

们为什么要在材料中提及“仰韶文化”。(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古盘

陆涛声

舒启正忽然想起,许福元好久没有来了,便打手机找他,说是停机;又通过熟人打听,终于知道他中风瘫

痪,住进康复医院。舒启正心里十分难受。

与许福元相识,是在六年前。那时舒老年正七旬,受邀去加拿大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回来在本市美术馆举

办了回报展。之后有好些书法爱好者登门造访,或是“请教”,或求“墨宝”。许福元便是其中一个。当时许

福元已六十出头,家在离市区七十多里的乡村,拿着几幅写的行书和花卉画来求指点。他个子不高,言行举止

礼貌谦恭,忠厚老实相,原只念到初中二年级,喜欢书画。许福元彼时已经退休,每月有两千多元退休金,有

自留地种蔬菜自给,在苏南农村勉强可以衣食无忧。

在舒启正眼里,许福元的行书属半入门,运笔有些滞涩,与性格有关,不过也透现出后天努力的积累,实

际修养明显超越原有学历。舒启正对他印象良好,便以肯定为主,略提些技法上的建议,还送了一幅自己写的

行草和一本书作册页。

隔了几天,许福元又特地赶来,送来了一只画国画用的调色盘,紫砂的,直径二十五厘米。盘中拦隔成七

个小池,都搪着一层白瓷,供存七种颜料;盘盖是一朵梅的形状,盘结着有数朵梅花的折枝作为把子,盖内也

搪有白瓷,可供调色;盘底有“顾天佑制”的印。盘内还有一张红纸做了个标签,用毛笔写了“舒启正师惠存,

许福元敬赠”。许福元说:“这是光绪时的,一九七六年我从江西一个朋友手里淘来的。放在我那儿受屈,配

老师您用!”他送得郑重、虔诚、恭敬,显然,这古调色盘在他心里分量很重。

舒启正有受敬重的安慰,也被真诚感动。不过他素来只重实用,不中意收藏,早有青花瓷调色盘,便拒绝

收下。许福元执意要送,舒启正执意谢却,两人一番推来推去,许福元的脸竟由涨红到泛白,最后两眼湿了。

舒启正便不得不做让步,不过为表示谢意,回赠他一套四体书丛帖和一本书法作品集。紫砂古调色盘他用不着,

只能搁置在柜里。

之后,许福元不仅经常带自己的书作来请教,他还有个念初中的孙儿也学书画,在参加考级,他也带孙儿

的书画来求舒启正指点。有时还为朋友求字,舒启正也总给他写。他每回来都带礼物:他们那一带是培植苗木

的“花木之乡”,这回带株梅花树苗,下回带一盆月季……来来往往,关系也就亲近了。

一晃过了四年。一次,许福元带来一本打印的诗稿,说他从青年时起就爱写七言、五言诗,记录人生随遇

的感受,积累了五百多首,想编印一本集子,求舒启正看看,写个序。舒启正抽时间看完,觉得通俗质朴,有

生活趣味,也有因信佛而生的慈悲情怀。他对许福元更增好感。然而舒启正不写诗,觉得没把握写这诗集的序,

只能归还诗稿,深怀歉意地说:“你另找人写序吧,到正式排版印集子时,我给你题写个书名,再写个祝贺题

字。”

舒启正依稀记得,在这以后许福元似乎就没再来过。如今得知他遭遇不幸,舒启正想去医院探望,更想为

他做点儿什么。舒启正首先想到了那冷搁着的紫砂调色盘和他孙儿也学书画,觉得古盘应该作为他的传家宝传

给他子孙;还想到那本诗集,是他一生的心灵历程,对他及孙儿都有不寻常的意义。若是印两三百本,光印刷

费起码也得花几千元钱,他家经济原不宽裕,如今更不可能承担这笔开支。他一旦离世,那本诗稿便成他人生

最大的未了之愿。舒启正决定资助印刷费用。

舒启正带着紫砂调色盘,买了水果和营养品,请人开车,到三十里外的康复医院。他把古盘交给了许福元

的老伴儿,又表示愿资助印诗集并且帮助编印。许福元的老伴儿既感激又觉得不好意思。许福元躺在病床上,

已不能言语,头脑似还清楚,不仅认出舒启正,还听懂了关于古盘和诗稿的事,激动得右手直挥动,嘴里发出

“骑骑”的声音。诗稿在家里。舒启正便嘱许福元的老伴儿找到后邮寄给他。

舒启正收到的诗稿,仍是那份打印的,没有电子稿。他先请人打字,又亲自细细加工修改、校对、分类、

编辑,请人排版,按早先的许诺,题了书名写了祝词。为赶时间保证让许福元能亲眼见到书,他还亲自到市新

闻出版局代许福元申请了省出版局的准印号,不断催促印刷厂。

诗集印了三百本。舒启正坐印刷厂送书车到了康复医院,拿出一本诗集翻着让躺着的许福元看。许福元浑

身颤抖,眼里流出泪水,随后右手僵着朝他老伴儿挥挥。他老伴儿懂他的肢体语意,拿签字笔给他,托着一个

本子让他写。他抖着手艰难地写下“假”和“骗”两个歪歪扭扭的字,接着就狠敲自己的头。

许福元的老伴儿解释说:“您把紫砂盘拿来之后,我二儿子拿去找行家鉴定了,制盘的顾天佑不是光绪时

人,是解放初的,也算不上大名家,那盘不算古董。福元知道真相后非常难过,认为原本是当古董送给您,其

实是欺骗了您。”

许福元的喉头发出“畸畸”的声音,表示认可。

其实舒启正从来没有在意过是不是古物。然而他这时心头不由一阵疼痛:已瘫痪在床不能言语,得知当年

把假古盘误当真古董送,坦诚说明真相还如此苛刻地自责,这是多么纯净的灵魂!在舒启正眼里,那两个歪歪

斜斜的字,是两朵洁白晶莹的莲花,是一颗真诚和纯粹的心里开出的,比真的古盘宝贵百倍。他不由动情地恳

求:“这张纸给我留作纪念好吗?”

许福元的老伴儿把纸从笔记本上小心地撕下,交给了他。

舒启正珍惜地折好,放进了左胸襟的内袋。

(节选自《百花园》,2020年第1期)

6.下列对小说节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详细描写古盘的质料、大小、形状、色彩、作用等等,不仅突出了古盘价值的贵重,同时也为后文鉴定

古盘真假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两个“执意”凸显了许福元和舒启正之间纯正的友谊。同一段中,作者详写许福元脸色的变化,写出

了许福元对舒启正的感恩之情。

C.舒启正拒绝为许福元的诗集写序,导致许福元心生怨恨。小说写“舒启正依稀记得,在这以后许福元似乎就

没再来过”,“依稀”和“似乎”暗示了二人关系的疏远。

D.对于文物收藏者来说,古盘是假的,是可以用金钱价值来衡量的,但对于舒启正来说,真假无法用金钱来衡

量,而情感才是衡量古盘价值的重要尺度。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没有完全按事件发生的顺序展开,而是先从许福元中风住院写起,是用倒叙的方式设置悬念。

B.小说以“古盘”为线索,讲述了舒启正和许福元长达数年的交往历程,构思巧妙,情节较为曲折。

C.小说取材独特,一件小事里凝结着作者对世态人情、对社会风气、对个人灵魂的深度追问与思索。

D.这篇小说文字洗练,意蕴高古,尤其是结尾部分,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尽显小小说文体的魅力。

8.许福元写下的“假”和“骗”歪歪扭扭,毫无艺术性,舒启正却认为它们“是两朵洁白晶莹的莲花”。这是

为什么呢?(4分)

9.小说作者陆涛声在一篇随笔里写道:“自省、觉悟和忏悔,是洗涤灵魂中的隐垢",你认为这篇小说是如何

体现这句话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T4题。

韩忠彦字师朴,韩崎子也。少以父任,为将作监薄,复举进士。琦罢政,忠彦以秘书丞召试馆职,除校理、

同知太常礼院。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朝廷以夏人囚废其主秉常®,

用兵西方,既下米脂等城套数十,夏人求救于辽,辽人移书继至。会遣使贺辽主生辰,神宗以命忠彦,遂以筝

半中奉使。辽遣赵资睦迓之,语及西事,忠彦日:“此小役也,何问为?”辽主使其臣王言敷燕于馆,言敷问:

“夏国胡罪,而中国兵不解?无失两朝之欢,则善矣。”忠彦目:“问罪西夏,于二国之好何预乎?”

不费中,召为户部尚书,擢尚书左丞。弟嘉彦尚主,改同知枢密院事,在知院事。哲宗亲政,更用大臣,

言者观望,争言垂帘时事。忠彦言:“昔仁宗始政,当时亦多讥斥章献②时事,仁宗恶其持情近薄,下诏戒饬。

陛下能法仁祖用心,则善矣。”以观文殿学士知真定府,移定州。忠彦在西府,以用兵西方非是,愿以所取之

地弃还之,以息民力。至是,言者以为言,降资政殿学士,改知大名府。徽宗即位,以吏部尚书召拜门下侍郎。

逾月,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用忠彦言,数下诏蠲天下迎耳,尽还流人而甄叙之,思直敢言若知名之士,

稍见收用。

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仪国公。而曾布为右相,多不协,言事者助布排忠彦,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大名府。

又以钦圣③欲复废后,为忠彦罪,再降太中大夫,怀州居住。又论忠彦在相位,不应弃涅州,谪崇信军节度副

使,济州居住。逮复涅、那,又谪磁州团练副使。复太中大夫,遂以宣奉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史•韩忠彦传》)

注释:①秉常:西夏皇帝。②章献:宋真宗皇后,曾临朝称制。③钦圣:即宋钦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

B.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

C.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

D.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给事中,宋代官职,因''执事于殿中”得名,负责处理门下省日常公务,审读出纳文书。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文中的“元祐”就是宋哲宗在位时的年号。

C.“迁”是一个表述官职变动的词语,文言文中出现“迁”字的地方,都表示“升官”之意。

D.逋负,指“拖欠的赋税、债务”,此处指皇帝采用忠彦建议,下诏免除天下拖欠的赋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忠彦善于处理宋辽之间的冲突。他出使辽时能刻意淡化二国的冲突,强调宋辽之间的友好。

B.韩忠彦元祐时得到重用。他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升任尚书左丞,原因在于其弟韩嘉彦娶了公主。

C.韩忠彦敢于直言劝说皇帝。对于言事者上言垂帘的事情,他建议哲宗像仁宗那样下诏告诫整治。

D.韩忠彦不同意在西部用兵。他希望放弃归还攻取的土地,以安息民力,结果遭到了言事者的弹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少以父任,为将作监簿,复举进士。(4分)

(2)忠直敢言若知名之士,稍见收用。(4分)

14.韩忠彦为什么会屡次获罪?请结合第三段的内容加以梳理。(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雨

杜甫

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

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颔联中的叠词“漠漠”“纷纷”写出了空中云多、雨多的形貌。

B.颔联中的虚词“才”“已”写出了乌云堆积、大雨迅疾而至的场景。

C.巢中的燕子为了避雨,都高飞殆尽,侧面写出了雨带给燕子的伤害。

D.根据颈联中的“巢燕”和“林花”,可以推测出这场雨发生在春季。

16.请结合全诗内容,为题目补充一个能够表达作者心情的字,并阐述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陆机的“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被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化为“,”,表达

出京中闲居无聊、不如回乡的心情。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侧面写出了琵琶女年少时就技艺超群、容貌出众。

(3)苏洵在《六国论》中将精彩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高度浓缩为“,_”,并且表达出

作者对此事的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大自然的原始配置中,夜本孥学«斗是黑的,黑了亿万年。即使人类有了火把,夜还是黑的,底蕴和本质

还是黑的。宋时,人们管睡眠叫“黑甜”,入梦即“赴黑甜”。意思是说,①。睡之酣,须仰赖夜之

黑:夜色浅淡,则世气不宁;浮光乱渡,则心神难束。所以古人养生,力主亥时前就寝,惇若,睡眠才能占有

夜的深沉部分。现代人的“黑甜”,只好求助于厚厚的窗帘了。人工围出一角来,伪造黑夜,虚拟黑夜……难

怪窗帘生意如此火爆。夜的美德还在于,其遮蔽性给人营造了一种社会文化:个体感和隐私性。如果说,白昼

之人,不得不在光天化日、4月畛跃下演绎集体生活模式,那么,黑——则让人生从“广场状态”移入“角落

状态”,夜——成了除住宅空间外更辽阔的私生活舞台。我向来觉得,生活的本质即私生活,私生活才是真正

的生活。白天,②,不属于自我,正是夜,将世界还原成一个个私人领地和精神单元;正是“黑”的

降临,犁守着生活帷幕的拉开。夜里,微光最迷人,最让人心神荡漾。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一一矿上己经把你开除了。

B.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一一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C.《新语文读本》一一是值得我们和孩子读一辈子的书。

D.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一一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

抚慰病儿的寡妇。

19.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天经地义B.惟其C.众目睽睽D.预示

20.根据语境,在文中空缺的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0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①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中进行传播。

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②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统称为

噪声。③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④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

⑤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⑥因为噪声通过听觉

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

系统带来危害。⑦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

弱症状。⑧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也很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⑨噪声会导致多梦、易

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

21.下面一句话是从原文中摘录出来的。你认为它应该填入选段的哪个位置?请阐述理由。(4分)

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

22.请对上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油菜花一般是黄色的,而某高校的科研团队通过将花粉与优良材料杂交、回交、自交等多种选育方法,使

不同花色基因重新组合,促使油菜花的花色种类不断更新。目前,除了金灿灿的黄色,油菜花还有桃红、深桃

红、深紫色、紫红色、苹果花红、深土黄等38种颜色。成果发布以后,不少网友提出疑问,认为油菜是经济

作物,研究颜色毫无意义。

班级计划组织讨论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表达对此举的态度

与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年7月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2367101112151819

DBCCADCBCCB

二、非选择题。

4.(4分)①所引夏鼐话的主要内容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有独特个性和特色的,是扎根于中国大地的。(2分)

②所引这番话的意图是梳理中华文明起源的模式,即中华文明起源中原中心论,并且与后文提到的“多元一体”

模式相区别。(2分)

5.(6分)①材料一提及“仰韶文化”,是为了说明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

展研究的意义。(2分)②材料二提及“仰韶文化”是为了证明古代用彩与礼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2分)

③材料三提及“仰韶文化”主要是揭示发现与发掘仰韶村遗址的重大意义和多种作用,作为地方历史的见证。

(2分)

8.(4分)①许福元写下的“假”和“骗”歪歪扭扭,毫无艺术性,但却体现了他得知古盘为腰品后,对自己

当年赠送古盘一事的懊悔心情,也是他敢于直面内心的体现。②舒启正看中的并非“假”和“骗”的艺术性,

而是看到了许福元内心的纯正以及真挚的情感,因此才将这两个歪歪扭扭的字比作两朵洁白晶莹的莲花,这也

暗示了许福元纯洁的精神品质。(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9.(6分)①对于舒启正来说,他不仅淡泊名利,而且为人十分宽厚。他两年前拒绝为许福元的诗集写序,是

在遵循内心的意愿,保持内心的纯真,这是一种自省;但他得知许福元遭遇不幸后,不仅去医院探望,还极力

为许福元诗集出版而奔走,这也是在弥补过去对许福元的伤害,实际上也是一种自省与忏悔。②对于许福元来

说,他当年诚心将古盘赠送给舒启正,是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但他得知古盘为假后,内心十分懊悔,并艰难地

写下了“假”和“骗”,这是在表达忏悔之情。而许福元最终也认识到舒启正根本不在乎古盘的价值,这也是

一种自省、觉悟和忏悔。③他们的自省、觉悟和忏悔,既是对自己灵魂的审视,同时也认识到对方的人性之美、

性情之真。(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3.(8分)(1)韩忠彦年轻时因父亲恩荫,担任将作监簿(“将作监薄”为职位,可直译),又考中进士。(4

分)(“少以父任”指的是“年轻时因为父亲的职位”“年轻时因父亲恩荫”等,1分;“为”,意为“担任”,

1分;“举进士”意为“考中进士”,1分;句意1分)

(2)那些忠直敢言像知名之士一类人,渐渐受到招用。(4分)(“若”,意为“像”,句意是“那些忠直

敢言的知名之士”“像那些忠直敢言的知名之士”,1分;“稍”,逐渐,渐渐,1分;“见收用”,意为“受

到重用”“受到招用”等,“见”即“被”,1分;“收用”即“重用”“招用”等,1分。)

14.(3分)(1)受到曾布和言事者的排挤。(1分)

(2)因为废后等事得罪了皇帝。(1分)

(3)他在相位时弃涅州,后来涅州被收复,因此反复被贬谪。(1分)

16.(6分)①填入的字应是“喜”。(2分)②南国久旱无雨,今朝则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至,内心自是充

满欣喜;又见燕子飞出巢去啄泥筑巢,林花经雨而更加鲜艳润泽,美景带给人喜悦;大雨至晚不停,夜里尤闻

雨声,也写出了内心的喜悦。(阐述理由,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

17.(6分)(1)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2分)

(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分)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分)

20.(4分)①又黑又甜才算好觉(2分)②人属于群体(2分)

21.(4分)应该填入第③句之后(或第④句之前)。因为第③句阐述了噪声污染产生的原因,而题目中的这句

话的阐述对象是“噪声污染”,而且讲的是噪声污染的危害性。放在第③句后不仅有助于保持话题的一致性,

而且与前文构成了逻辑递进关系。(判断位置,1分;阐述理由3分。如果考生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亦可酌情给分。例如考生认为应该放在段末,原因是概括全段内容。)

22.(6分)噪声污染危害性大,主要表现在损害人的听力、诱发多种疾病、影响人的睡眠等方面。(能够从

三个点概括噪声对人的危害,每点2分。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