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代的薪炭市场
唐代对燃料的讨论一直是一个弱点,到目前为止还只有几篇文章。如龚胜生对唐长安城薪炭的供销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李伯重在研究唐代长江流域地区的用材种植业时,曾提及这一区域的薪材种植。牟发松则将研究区域进一步缩小至唐代长江中游地区,更为具体地探讨了这一区域的薪材问题。(P156-159)王利华则围绕薪柴与木炭的利用,对唐代华北地区的燃料短缺问题进行了简短讨论。(P237-241)我们知道,薪柴与木炭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燃料中的两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然而,就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却很少有从日常生活层面对薪炭燃料进行探讨的专论。鉴于此,本文拟对唐代薪炭消费的相关问题进行再探讨,同时对学界普遍认同的唐代燃料危机问题进行再认识,以求教于方家。一、薪炭的使用与炭的竞争薪柴很早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古人使用得最为普遍的生活燃料。至魏晋南北朝,寒冷的气候、频繁的自然灾害及平原森林的减少,造成了人们对生活燃料需求的持续增加。隋唐一统后,人们对薪柴的消费量继续增长,薪柴依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燃料。至于木炭,我国虽然较早便开始生产和使用木炭,然而,由于木炭的生产需要一定的条件和专业技术,因此,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事木炭生产和销售的人群依然不多,木炭的供应不甚充足,木炭的消费人群主要是社会上层。那么,到唐代,木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燃料中所占的比重是否发生了变化呢?白居易有诗云:“瓶中有酒炉有炭,瓮中有饭庖有薪。”(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这句诗生动地反映了薪柴与木炭与时人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炉有炭”与“庖有薪”说明薪柴与木炭同时被用于日常生活中。更为重要的是,这句诗指出了薪与炭的具体分工——薪柴主要用于烹调,而木炭则用于取暖。晚唐道家诗人曹唐在其《小游仙诗九十八首》中描绘了仙境中的厨房:“行厨侍女炊何物,满灶无烟玉炭红。”在曹唐看来,用炭炊饭只是仙境中的美妙幻想,这句诗恰恰证明了当时木炭使用的一个现实,即对于普通人来说,将木炭用于炊事是一件不易办到的事情。另据《太平广记》载:“乾符中,有李使君出牧罢归,居在东洛。深感一贵家旧恩,欲召诸子从容。有敬爱寺僧圣刚者,常所往来。李因以具宴为说,僧曰:‘某与为门徒久矣,每观其食,穷极水陆滋味。常馔必以炭炊,往往不惬其意。此乃骄逸成性,使君召之可乎?’”(《太平广记》卷二三七《奢侈二·李使君》引《剧谈录》)在这段史料中,敬爱寺僧圣刚将这些在日常饮食中用炭的人视为“骄逸成性”,也可以说明木炭在当时主要用于取暖,并不像现在涮火锅、烤肉串那样普遍地使用木炭。且该段史料记载的时间为僖宗乾符中,可见这种情况直至唐末依然如故。由于木炭的使用需要再加工,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不及薪柴普及,因此,在唐代,木炭的消费人群依然主要是社会上层。在当时的皇亲国戚、一至五品京官的常食料中,便有木炭的供给。(P128-129)在宫廷中则设有司饣喜、司计等职务负责相关薪炭事务。(P353-354)朝廷还专设木炭使一职,掌管相关事务。此外,在当时一些士人的诗中,亦可以发现一些用炭的记载,如柳宗元的《行路难三首》:“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李中的《腊中作》:“豪家应不觉,兽炭满炉红。”可见,诗中描写的用炭之人一般是“侯家”、“豪家”,有关社会上层人士用炭的诗歌更是不胜枚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上层用炭的现实。二、雨、雪等恶劣天气影响薪柴价格到唐代,虽然薪炭价格存在一定区域性差异,但从整体上看,当时的薪炭价格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姚合的《武功县中作三十首》:“晓钟惊睡觉,事事便相关。小市柴薪贵,贫家砧杵闲。”其中“小市柴薪贵”一句便反映了当时薪炭价格较高的现实。在唐代,人口、气候、战争、税收等均是造成当时薪炭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长安城是当时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唐初,“义师数万,并在京师,樵薪贵而布帛贱”(《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附刘世龙传》)。这是由于唐朝初建,各地的义军全部集中到京师而导致的薪炭价格上涨的情况。此外,洋州刺史赵匡在《举选议》中认为:“官司运江、淮之储,计五费其四,乃达京邑,刍薪之贵,又十倍四方。而举选之人,每年攒会,计其人畜,盖将数万,无成而归,十乃七八,徒令关中烦耗,其弊九也。”(杜佑:《通典》卷一七《选举五·杂议论中》)礼部员外郎沈既济也说:“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鸟聚云合,穷关中地力之产,奉四方游食之资,是以筋力尽于漕运,薪粒方于桂玉,是由斯人索我京邑,而谓谁索乎?”(杜佑:《通典》卷一八《选举六·杂议论下》)这是选人聚集京师致使薪柴价格上涨的情况。可见,由于人口的增加,会导致薪柴的供少于求的情况出现,这种供需的不平衡促使薪柴价格升高。连续的雨、雪等恶劣天气会影响薪柴的正常运输和保存,从而导致城市对薪柴需求量的迅速增加。在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薪柴的价格也会经常上涨。韩愈在《答胡直钧书》中写道:“愈顿首胡生秀才足下:雨不止,薪刍价益高。”(P760)在一些描写由于连日降雨而带来的生活不便的诗歌中,经常也会有薪柴短缺而价格高昂的记录,如林宽《苦雨》:“尺薪功比桂,寸粒价高琼。”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尽日欠束薪,经时无寸粟。”关于降雪导致的薪柴价格升高的情况,如《太平广记》卷八四《异人四·奚乐山》引《集异记》载:“上都通化门长店,多是车工之所居也。……其时严雪累日,都下薪米翔贵。”可见,连续的雨、雪也是影响薪柴价格升高的重要因素。战争会切断薪柴的正常贩运渠道,严重影响商品流通。安史之乱中,李白离开长安来到鲁郡之时,曾写下《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一诗,其中有“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一句,便是战争带来的后果。肃宗于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十一月壬申御丹凤楼下诏曰:“京城僧道、耆老、百姓等,比者时谷翔贵,薪刍不给,困穷之极,朕常系心。”(王钦若:《册府元龟》卷六四《帝王部·发号令三》)这是长安城在安史之乱后的情况,其中,“薪刍不给”势必带来薪柴价格的抬高。可见,战争对薪柴价格的升高也有一定影响。东晋南朝,曾经对贩卖薪柴征收关津税。至于唐代是否存在过这种正规的薪炭关津税,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在武则天时期,曾经出现了短暂的相关征税行为。据《新唐书》卷一百《张知謇传》载:“武后革命,知泰奏置东都诸关十七所,讥敛出入。百姓惊骇,樵米踊贵,卒罢不用,议者羞薄之。”可见,在当时的确实行过类似东晋南朝对薪炭等商品征收关津税的情况,但这一制度“卒罢不用”,并没有被彻底执行下去。可见,对薪炭贩卖加收关津税也会带来薪炭价格的提升。在唐代薪炭价格较高的背景下,许多人都因贩卖薪柴而获利。一些人通过贩薪足以维持生计,如杜甫的《负薪行》:“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这首诗反映了四川地区的妇女通过卖薪获利的史实。又如武则天执政时,汴州司户参军韩思复,“在任丁忧,家贫,鬻薪终丧制”(《旧唐书》卷一○一《韩思复传》)。肃宗时,杜甫“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新唐书》卷二○一《文艺上·杜审言附甫传》)。唐末,柳璨“少孤贫,好学,昼采薪给费,夜燃叶照书,强记,多所通涉”(《新唐书》卷二二三《奸臣下·柳璨传》)。可见,贩卖薪柴的确可以解决一时的温饱问题。还有一些人在贩卖薪柴中获取高额利润,如裴肃任常州刺史期间,“乃鬻货薪炭案牍,百贾之上,皆规利焉”(《旧唐书》卷四八《食货志上》)。可见,“鬻货薪炭”足以大赚一笔。面对薪柴的高额利润,一些人甚至将当时重要的经济植物桑树砍伐,卖作薪柴以赚取利润。面对这种做法,唐代朝廷曾不止一次下诏加以禁止。如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四月诏曰:“兼令两税使同访察其桑,仍切禁采伐,犯者委长吏重加责科。”(王钦若:《册府元龟》卷七○《帝王部·务农》)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四月又敕:“劝课种桑,比有敕命,或能增数,每年奏闻。如闻都不遵行,恣为剪伐,列于市肆,货作柴薪。自今州县切宜禁断。”(王钦若:《册府元龟》卷七○《帝王部·务农》)在这些诏敕的背后,反映的是这种砍伐桑树的现象屡禁不止的现实。这里还要说明的是,历来学者一般均把上述会昌元年的这道诏书的内容理解为唐代薪柴短缺的反映。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上述文字,便不难发现,其中“伐桑为薪”的目的是“货作柴薪”,重点在“货”字上。所以,“伐桑为薪”不是为了交税,也不是由于燃料不足而为己所用,其目的是用来商品交换。因此,这道诏书所反映的史实与薪柴紧张问题无甚关联,只能说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殖,人们对薪柴需求量增大的现象,而不能说明这是由于森林资源的减少而导致的薪炭供需矛盾的日益增加。三、职业贩薪的市场在唐代森林资源丰富、薪炭来源充足的大背景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殖和人们对炊事、取暖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薪炭的需求不断增长,唐代的薪炭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从薪炭的需求一方来讲,中宗、睿宗时,尹知章“未尝问产业,其子欲广市樵米为岁中计,知章曰:‘如而计,则贫人何以取资?且吾乌应夺民利邪?’”(《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中·尹知章传》)其中,“广市樵米”四字说明唐前期城市居民对薪柴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元稹在《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中称:“先是岐吴诸山多椽木栾、柱栋之材,而薪炭、粟刍之数,京师藉赖焉。负气势者名为相市,实出于官。”(P581)这里的“负气势者”对薪柴的需求量也很大,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名为相市,实出于官”,损公肥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后期城市对薪柴的巨大需求。唐代的各地大中城市、集镇姑且不论,单是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京师长安,对薪炭的需求量便相当惊人。据学者统计,“从低估算,唐长安人口在80万左右,年耗薪柴40万吨左右”。虽然这一统计数字没有考虑到唐代人口数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但也反映了某一时期长安城的年耗薪柴量。1仅长安一个都市消耗的薪柴数量便是如此可观,全国的情况可想而知。唐前期,具体负责供应长安的宫廷、皇亲国戚、百官、蕃客所需薪炭的部门是司农寺下的钩盾署,“其和市木木童一十六万根,每岁纳寺”(《唐六典》卷十九《司农寺·钩盾署》)。可见,“和市”是钩盾署收集薪柴的重要途径之一。唐后期,薪炭职掌曾一度入度支,陆贽在《论裴延龄奸蠹书》中写道:“度支应给宫内及诸司使刍藁薪炭等,除税草之外,余并市供,所用既多,恒须贮备。”(P681-682)这说明在唐后期,“和市”几乎成为唐中央收集薪柴的唯一途径。中央及地方薪炭需求的不断增长,刺激了当时薪炭的商品交换,繁荣了唐代各地的薪炭市场。从薪炭的供给一方来讲,唐代以贩薪为职业者遍布全国,如白居易的《代卖薪女赠诸妓》中有“乱蓬为鬓布为巾,晓蹋寒山自负薪”一句,诗中的卖薪女便是职业贩薪者的生动写照。唐末诗人杜荀鹤在《寄益阳武灌明府》一诗中说益阳之地“户口半渔樵”,反映了当地以贩薪为职业者的普遍。此外,一些笔记史料中也保留了许多职业贩薪者的记录。如《太平广记》卷二四《神仙二十四·许宣平》引《续仙传》载:“许宣平,新安歙人也,唐睿宗景云中,隐于城阳山南坞,……时或负薪以卖。”同书卷二八七《幻术四·侯元》引《三水小牍》:“侯元者,上党郡铜鞮县山村之樵夫也,家道贫窭,唯以鬻薪为事。唐乾符己亥岁,于县西北山中伐薪。”同书卷一五八《定数十三·李甲》引《刘氏耳目记》:“唐天祐初,有李甲,本常山人,逢岁饥馑,徙家邢台西南山谷中。樵采鬻薪,以给朝夕。”可见,从唐初至唐末,从北到南,均有职业贩薪者的身影。关于卖炭的人群,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一句生动地反映了这一人群的实际作业情况。卢延让的《雪》一诗有“客满烧烟舍,牛牵卖炭车”之句,“卖炭车”即反映了当时木炭交易的现实。薪炭主要在各大中城市、集镇的市场中贩卖。在描写宫市暴行的《旧唐书》卷一四○《张建封传》中曾提到:“尝有农夫以驴驮柴,宦者市之,与绢数尺。”这段史料反映了唐后期农夫在长安城的市场内贩卖薪柴的史实。又据《太平广记》卷一○八《报应七·金刚经·元初》引《报应记》载:“唐元初,九江人,贩薪于市。”这是一个叫元初的九江人在当地市场贩薪的记录。同书卷一一八《报应十七·异类·熊慎》引《报应录》载:“唐豫章民有熊慎者,其父……后鬻薪于石头,穷苦至甚。”这里记载了熊慎的父亲在外地贩薪的情况。而同书卷四五九《蛇四·安陆人》引《稽神录》则载:“安陆人姓毛,善食毒蛇,以酒吞之。尝游齐安,遂至豫章。恒弄蛇于市,以乞丐为事,积十余年,有卖薪者自鄱阳来……乃至豫章观步门卖薪将尽……”这一故事虽然荒诞,但却反映了贩薪者路远迢迢从鄱阳携薪柴至豫章市场贩卖的现实。关于唐代是否在城市设有固定的木炭市场,史载无文。但据《旧五代史》卷十三《梁书·刘知俊传》载:“伪蜀(即前蜀)天汉元年(公元917年)冬十二月,建遣人捕知俊,斩于成都府之炭市。”这里提到的成都府的炭市,应该是当时设置于城市的固定木炭市场。由于天汉元年据唐亡仅有十年,据此推知唐代也应该设有类似的炭市。白居易的《卖炭翁》:“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说明这一卖炭老翁是要将炭车拉往集市去卖,也说明了长安城的集市中确有木炭的经营场所。四、不同地区的森林薪炭林在唐代,薪柴依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生物质燃料,而木炭消费人群则主要是社会上层,并没有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唐代,受人口、气候、战争及税收等因素的影响,薪炭价格始终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从而刺激了采薪业的发展。既然唐代的薪炭市场十分繁荣,那么,学界经常提及的唐代燃料短缺问题又作何解释呢?关于唐代的燃料短缺问题,学者们一般认为是由于当时森林资源的贫乏所致,那么,历史的事实果真如此吗?唐代日常生活所需薪炭的来源主要是两部分,一是自然林木,二是人工种植的薪炭林。关于自然林木资源,据史念海研究,至唐代,平原地区已无广袤林区,但华北山区的森林资源依然比较丰富。(P247-279)南方的林木资源则更为丰富,如长江上游地区,“唐宋时期,成都平原曾用桤木、桂树作为薪材,显现当时在薪材上并不感到十分缺乏。至于其它丘陵山地地区森林资源更是丰富,人口稀少,薪材更是富足”。又如长江中游地区,江西的洪州、信州、饶州均为当时重要的林业区。(P156-159)可见,虽然当时的华北特别是城市地区经常出现燃料短缺问题(P238),但从整体上看,唐代的森林覆盖率较大,薪材来源充足。关于人工种植薪炭林,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已经提及华北地区通过种植榆树、白杨以获得薪材的设想,认为种植薪炭林“斫后复生,不劳更种,所谓一劳永逸”(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五《种榆、白杨》)。至唐末,韩鄂在其所撰《四时纂要》中也谈到华北地区种榆“为柴之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丽宝鸡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商标保护课件教学
- 长期税务筹划方案
- 跟踪审计实施方案
- 车辆抵押担保解除合同范本
- 消防项目维保方案
- 党课宣传课件图片大全
- 言语康复家长培训
- 油厂设计方案模板
- 2026版《全品高考》选考复习方案物理01 第9讲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含答案
- 2025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
-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10篇
- 手工编织团建活动方案
-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生物质锅炉行业当前竞争现状及未来应用规模预测报告
- 少儿健康运动课件
- 应急救援无人机系统应用解析
- 2025北师大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精校打印)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弧故障断路器(AFCI)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 2025年安徽省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电子版教材-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