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渊明《咏贫士》中的阮修惠孙考
“公”和“慧孙”是出现在《陶渊明组七首诗》中的两个未明人物。由于相关史料的完整性,后人难以辨别自己的本色,成为陶渊明研究史的悬案。兹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有杂声较多的地方文献“阮公”见于《咏贫士》诗其五:“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宋李正民《大隐集》卷十《和尹叔见寄》诗其二:“郑太田多犹乏食,阮公钱入便辞官。”后一句乃化用陶诗“阮公”、“即日”二句,并非别有所据。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卷之四:“阮公事未详。”据唐修《晋书·阮籍传》,阮籍在晋宋时代虽然被人们尊称为阮公,但其平生并无因婚娶钱入而弃官之事,所以此诗中的“阮公”绝非阮籍。《晋书·阮籍传》附《从子修传》曰:修字宣子。……修居贫,年四十余未有室,王敦等敛钱为婚,皆名士也,时慕之者求入钱而不得。阮宣子有高名于世,所以人们乐于资助他成家,“王敦等敛钱为婚”,“时慕之者求入钱而不得”,正与陶诗“阮公见钱入”一句相合,但传世之《晋书》以及其它有关晋人之旧史并无关于阮修钱入弃官一事的记载。值得注意的是,《晋书》虽记载了人们资助阮宣子成家一事,却并未提及他本人对此事的态度。这种反常的情况并非修史者一时疏忽所致,而实则由于今日所见各家《晋书》有关阮宣子的文字材料已有比较严重的阙文。此种阙文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对传主生平事迹的不同解释乃至疑问。元牟巘《陵阳集》卷二十二《张刚父助婚疏》曰:昔阮宣子当长年而受室,若晋名流,争先至以出钱,固非直贺娶之辞,盖亦古劝婚之意。而明人张萱对此事却深表不解,他在《疑耀》卷五“阮宣子敛钱为婚”条中指出:以王敦而与敛钱,不无损于匪人,岂当其时敦恶尚未著耶?然其家思旷、谢幼舆诸人皆逆睹之,而宣子独不知,何也?……后王敦为鸿胪卿,谓宣子无食,鸿胪丞差有禄,宣子竟从其命,为鸿胪丞。此与阿兄遥集不肯与温太真同受顾命,便跌一着。但是,陶公当年所读的晋史,其中却可能有关于阮修钱入弃官的记载。另一方面,相关的记载也可能见于有关陈留的地方志,如《陈留志》等书。《四八目》“商山四皓”“园公”下,陶公自注曰:姓园名秉,字宣明,陈留襄邑人。常居园中,故号园公。见《陈留志》。案《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陈留志》十五卷,东晋剡令江敞撰。”陶公对陈留人物是非常熟悉的。如《四八目》中的陈留圉夏馥,北海相陈留巴吾秦周,陈留相东平寿张张邈,征士陈留申屠蟠,共有八个陈留人。因此,陶诗“阮公”、“即日”二句必有史料依据,而诗中之“阮公”必为阮宣子无疑。阮宣子是西晋时代著名的清谈家,在当时文化界很有影响。《晋书·阮修传》记载他好《易》《老》,善清言。王衍当时谈宗,“及与修谈,言寡而旨畅,衍乃叹服焉。”同时,阮宣子任性不羁,追求脱俗之美,《晋书·阮修传》:性简任,不修人事。绝不喜见俗人,遇便舍去。意有所思,率尔褰裳,不避晨夕,至或无言,但欣然相对。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儋石之储,宴如也。与兄弟同志,常自得于林阜之间。其挂钱杖头之雅事被载入《世说新语·任诞》(第十八条),因而流传更广,后世文人多有津津乐道者。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五十二《群书杂嚼序》:客京师者,暇则相率怀数百钱而之市,如阮宣子杖头子钱,遇物而食之,唯其意,谓之杂嚼:人之嗜书,如人之嗜食,皆至死而后已。而后代诗人亦常常将此风雅之事用为典实。阮修的著作不多,但他的《大鹏赞》雄浑而飘逸,极有神采。大诗人李白慕之而作《大鹏赋》。“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这两句诗也是歌颂阮宣子的,但“西关”在何处?按丁福宝注曰:西关指田畴而言,谓清节与田子泰相辉映也。《通鉴》注:“西关即居庸关。”但居庸关在今日北京市西北约八十公里,身为陈留名士的阮修,其清节无论如何是难以辉映到这里的。其实陶诗所谓“西关”,乃是指函谷关。这种说法常见于中古时期的文献。蔡文姬《悲愤诗》曰: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函谷关在豫州(今河南省)之西部,故称“西关”,而陈留在豫州之东部。蔡琰也是陈留人,她在关外被掳,而后随匈奴人由从西关北上,到达塞北单于地区。丁福宝所引《三国志》卷十一《魏书·田畴传》“既取道,乃更上西关”二语适可为证,而复检《三国志》原书,此二语下又曰:“出塞,傍北方,直趣朔方。”这应当就是文姬被掳出塞的路线。函谷关之所以著名,首先由于它是进入三秦地区的门户,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班固《西都赋》: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谢灵运《宋武帝诔》写刘裕收复中原之壮举,有云:云撤周京,席卷秦郊,复礼前茔,雪愧旧朝。既清西关,将旋东道。刘裕先于义熙十二年(416)十月克复洛阳,“修复晋五陵,置守卫”,后于义熙十三年(417)九月,攻占长安。而从洛阳进军长安,西关乃是必经之地。其次,函谷关之所以著名,还与中古时代老子西行的传说有关。陶渊明是崇尚“清节”的,如《四八目》载:“龚胜,字君宾。龚舍,字君倩。”“右并楚人,皆治清节,世号二龚。见《汉书》。”阮宣子是有“清节”的名士,对他的风度气质,陶渊明是很欣赏的,所以才用那样浩气激扬的诗句来赞美他。孙氏之父即孙氏家族成员“惠孙”见于《咏贫士》其七:“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卷之四:“惠孙事未详。”对首二句,袁行霈释云:“意谓惠孙曾晤见之而叹其贫,并有厚赠,而竟不被接受也。”陶渊明《咏贫士》诗其四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萧统《陶渊明传》称江州刺史檀道济馈以粱肉,渊明麾而去之。这就是“腆赠竟莫酬”的实例,可见陶公此诗确有“自况”之意。由此诗亦可知,惠孙与黄子廉曾有密切的交往。黄子廉是东吴名将黄盖的祖父。《三国志·黄盖传》裴松之注所引《吴书》云黄盖“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迁于零陵,遂家焉。”元黄溍《日损斋笔记》:刘潜夫《诗话》亦云:“子廉之名仅见《盖传》。”按后汉尚书令黄香之孙守谅字子廉,为南阳太守。……子廉乃守谅之字,亦非名也。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三在引黄溍《日损斋笔记》之后云:守谅为南阳太守,未审见于何书?考黄香及子琼,琼孙琬,并著于范史,而守谅独未见。且后汉人绝少双名,昔人论之详矣。窃疑自唐以后,各姓谱系多附会杜撰,不可尽信,黄公岂亦据其家谱牒而云然耶?此说有理,陶诗中的黄子廉应与黄香一族无关。于“惠孙”句下,丁福宝《陶渊明诗笺注》卷四引程穆衡《陶诗程传》之语曰:惠孙盖与黄同时人。此说不误。《建康实录》卷一《太祖上》叙“孙氏”之由来云:其先岀自周武王母弟卫康叔之后,武公子惠孙曾耳为卫上卿,因以孙为氏。春秋时孙武为吴王阖闾将,因家于吴,帝乃孙武之后也。这里的“帝”是指东吴大帝孙权。《元和姓纂》卷四称“孙”姓之来源: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惠孙。惠孙生耳,为卫上卿。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元孙良夫,生林父。林父生嘉。又楚令尹孙叔敖及荀况并为孙氏。吴有孙武、孙膑。汉有孙会宗、孙宝。可知“惠孙”正是“以字为氏”的结果,“惠孙”乃是“孙”姓的本源。宋郑樵《通志》卷三十《氏族略第六》:孙氏有三:卫公子惠孙之后以字为氏。又楚有芈姓之孙,齐有妫姓之孙,皆以字为氏。更可证明“孙”与“惠孙”之关系。因此,陶诗所谓“惠孙”必为江东孙氏某一人物之代称。案《三国志·诸葛亮传》孔明对刘备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世”自然是“三代”的意思,但人们所熟知的江东孙氏人物只有两代人,孙坚和他的两个儿子孙策、孙权,而孙坚的父亲可能没有做过官,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连他的名字都没有记载,只是在叙述孙坚十七岁那年的壮举时才提及之,说他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抢掠,“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其父大惊。在这个故事中,父亲显然是作为儿子的陪衬人物出现的。《宋书》卷二十七《符瑞志上》说“孙坚之祖名钟”,而对孙坚之父却只字不提。案唐许嵩《建康实录》卷一《太祖上》载:吴太祖上太祖大皇帝姓孙氏,讳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也。……祖钟。父坚可见孙钟是孙坚的父亲,而不是他的祖父。从孙钟到孙坚以至孙策、孙权,正好是三代人,诸葛亮的说法可以落实了。而由此推断,孙钟必非凡俗之辈,他在东汉末期一定有很高的知名度,并有特殊的建树。孙钟之发迹以及江东孙氏之雀起开始于吴郡富春,《宋书·符瑞志》记载孙钟家在吴郡富春,以种瓜为业,有三人指示墓地,并乘白鹤飞去。钟死,即葬其地。谢灵运《撰征赋》叙江东孙氏家族之始末云:初鹊起于富春,果鲸跃于川湄。匝三世而国盛,历五伪而宗夷。沈约《郊居赋》对江东孙氏的历史也有描述:眺孙后之墓田,寻雄霸之遗武。实接汉之后王,信开吴之英主。这两位大诗人追溯江东孙氏的家族史,都是从孙钟开始的,所谓“初鹊起于富春”以及“眺孙后之墓田”,与上引《宋书·符瑞志》的有关材料相吻合。显然,孙钟是江东孙氏家族的奠基人,他首先通过种植瓜果和相关的商业经营致富,为孙氏在江东的崛起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他本人又乐善好施,广交朋友(如上引《宋书》说有三个少年人乞瓜,孙钟厚待之),自然就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所以,陶诗中的“惠孙”必指孙钟无疑。由此可知,在东汉时代黄子廉与孙钟的关系就已经非同寻常,而后来他的孙子黄盖又成为孙钟子(孙坚)孙(孙策、孙权)的心腹大将。孙、黄两家既有如此深厚的交谊,所以黄盖在给曹操的诈降书里说:“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三国志·周瑜传》裴松之注)他对孙氏是非常感激的,因而能够为孙吴之大业尽心效力,并在赤壁大战中建立殊勋。在这首诗中,陶公采取了“惠孙=孙=孙钟”的隐晦指称方式,而类似的指称方式,亦见于陶公其它作品,如《述酒》诗:“重离照南陆。”“朱公练九齿。”在这里,重离=重黎=司马氏,朱公=陶朱公=陶渊明。因为此诗涉及晋宋易代的历史变迁(古今研究者一般视为晋恭帝零陵王哀诗),故陶渊明不得不隐讳其词,以这种特殊的指称方式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若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对此种指称方式加以抽绎,实际上就是A=B=C,即表露A,浅藏B,深藏C,而C是真正的用意之所在。这与陶渊明所受纬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案《四八目》的子注部分引“宋均曰”云云凡十九处,宋均乃汉末、曹魏时期的著名谶纬学家,著有纬书多种,足见陶公是熟读纬书的。而A=B=C的思维方式,常见于纬书,如宋均注《孝经纬援神契》:木气生风,火气生蝗,土气生虫,金气生霜,水气生雹。失政于木,则风来应;失政于火,则蝗来应;失政于土,则虫来应;失政于金,则霜来应;失政于水,则雹来应。毁伤致风,侵蚀致蝗,贪残致虫,刻毒致霜,暴虐致雹,此皆随其事而致也。此文的表述方式是:木气=风=毁伤(失政),火气=蝗=侵蚀(失政),土气=虫=贪残(失政),金气=霜=刻毒(失政),水气=雹=暴虐(失政),实际上渗透了A=B=C的思维方式。《文选》卷五十七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称陶公“心好异书”,所谓“异书”,乃是纬书的隐语,因为在晋宋时代此类书籍为禁书。《晋书》卷三《武帝纪》记载泰始三年(公元282年)十二月,“禁星气谶纬之学。”《宋书》卷十二载何承天曰:夫历数之术,若心所不达,虽复通人前识,无救其为敝也,是以多历年岁,未能有定,四分于天,出三百年而盈一日,积代不悟,徒云建历之本,必先立元,假言谶纬,遂关治乱,此之为蔽亦已甚矣。在晋宋时代,谶纬已经不属于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故朝廷禁绝之,但谶纬之学并未绝迹。《晋书·虞喜传》说虞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张华传》说“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而据近年的考古发现与相关研究,豫章雷氏乃一世袭的道教世家。如1997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南昌火车站发掘的六座古墓,其中的3号墓为东晋永和八年(352)雷陔夫妇合葬墓,出土器物颇多,并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由出土木方上所载之文字,可知雷陔字仲之,江州鄱阳人,卒年86岁,即生于孙吴末帝孙皓甘露二年(266年),历仕东吴、西晋、东晋三朝。以时代先后论,雷焕在先,雷陔居中,隐居庐山的豫章雷次宗在后。值得注意的是,雷陔字仲之,雷次宗字仲伦,“仲之”与“仲伦”绝非偶然的巧合。尽管我们还不能判断这三位雷姓人物之间的具体关系,但他们具有共同的家族文化特征,则是确定无疑的。特别是雷陔字仲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信息。陈寅恪先生在考证溪人之缘起时,曾根据东晋大将军陶侃后裔的名字中多含“之”字这样一个事实(如绰之、袭之、谦之等),推论“溪之一族似亦属天师道信徒”,“此点与陶渊明生值晋宋之际佛教最盛时代,大思想家如释惠远,大文学家如谢灵运,莫不归命释迦,倾心鹫岭,而五柳先生时代地域俱与之连接,转若绝无闻见者,或有所关涉”,即认为陶渊明乃天师道信徒,由此而拒斥佛教信仰。其说极有见地。《宋书·隐逸列传》说周续之“通《五经》并《纬》《候》”,《纬》《候》是纬书。周续之是陶渊明的好友,与陶渊明、刘遗民号“寻阳三隐”,所以彼此在学术上就很可能发生某些影响。因之,尽管谶纬之学已被朝廷禁绝,但在暗中却悄然流行于这些地区的高级知识分子中间。陶公既读经传典籍,也读谶纬之书,与谶纬之学在历史上(主要是汉代)和国家政治的密切关系以及当时豫章地区兼容并包的文化特点是分不开的。陶公之所以关注江东孙氏,与其父、母两系先人与孙吴政权的特殊关系是分不开的。《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父丹,为吴扬武将军。又《世说新语·识鉴》第十六条刘孝标注引《嘉别传》:“嘉字万年,江夏鄳人。曾祖父宗,吴司空。祖父揖,晋庐陵太守。宗葬武昌阳新县,子孙家焉。”该别传即出自陶渊明的手笔,在《陶渊明集》中题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孟嘉是陶渊明的外祖父,也是陶侃将军的女婿。孟嘉的祖父孟宗曾任东吴的司空。这些情况表明,陶渊明的家世与孙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而据《三国志·黄盖传》,黄盖曾经担任过寻阳令,寻阳(今江西省九江市,唐朝开始作“浔阳”)正是陶渊明的家乡。这或许也是他关注黄氏与孙氏家族关系的原因之一。从《咏贫士》诗之七可以看出,陶渊明对江东孙氏的家族史了如指掌,他曾经读过不少这方面的史料。例如,他在《四八目》一书中曾经征引晋人张勃《吴录》关于“吴八绝”的记载,而这部书正是记载江东孙吴一朝的专史。但是,《吴录》以及类似的史料都亡逸了,所以人们读“惠孙”、“腆赠”这两句诗就不知所云。同时,由于陶渊明有意采用“以古代今”的追本溯源的指代方式,因而后世读者面对“惠孙”二字也就一头雾水。如南宋诗人刘克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主要领导离职的感言(5篇)
- 新学期学习计划十篇
- DB12T 598.10-2015 天津市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第10部分:非营利性社会福利设施项目
- 中秋节学校致辞范文(13篇)
- 新学期学习计划范文汇编九篇
- 范文新学期学习计划模板合集7篇
- DB12∕T 879-2019 仓储企业诚信评价规范
- 电动叉车维修保养的安全与操作规范
-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 移动通信笔试题
- 普外科相关腹部疾病的CT诊断
- 粉笔决战行测5000题判断解析
- 川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全册教案.doc
- 溢洪道稳定计算
- (完整word版)韩海军梅花易数秘籍
- 公路工程施工图审查管理办法
-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途径与方法
- 《认识水果蔬菜》ppt课件
- 典型草原割草场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内蒙古
- 中国农业银行商业用房抵押贷款合作合同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方案 - 阿坝州羌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