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时期的气象与气象_第1页
宋太宗时期的气象与气象_第2页
宋太宗时期的气象与气象_第3页
宋太宗时期的气象与气象_第4页
宋太宗时期的气象与气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太宗时期的气象与气象

这项工作的主题是22年前开封的天气现象。宋太宗年间,土壤中的干旱和寒冷分布。我们希望恢复当时的年气气候,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具有气象和社会学意义。在现实方面也有助于当代开封气象事业的发展,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中长期天气预报、预测提供历史依据和坐标,为其他学界研究历史气象提供资料。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关键词:春涝,秋涝。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也是宋太祖开宝九年,是北宋开封一个不多的雨雪充足年份。春季多雨。“三月,京师大雨水。”1春雨十分充足。秋季依然多雨。京师“秋,又霖雨。”2开宝九年“秋,大霖雨。”3七月乙酉(二十日),宋太祖“命近臣祈晴于京城祠庙。”4也有史书记载为丙戌(二十一日),“命近臣祈晴。”5冬季至少有一场大雪。十月癸丑(二十日)凌晨,宋太祖逝世于雪夜:“上崩于万岁殿。先是,上不豫,壬子夜,大雪,上召晋王光义延入大寝,属以后事。”6又:宋太祖驾崩的当夜,“时大雪,(王继恩)遂与王(赵光义)于雪中歩至宫。”7这场雪在当时还有诡异的记载,即宋太祖与一江湖术士的对话:“上谓生曰:‘我久欲见汝决克一事,无他,我寿还得几多在?’生曰:‘但今年十月廿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上酷留之,俾泊后苑……至所期之夕,上御太清阁四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戮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8带有古代常有的奇异色彩。更有民间传说:“艺祖皇帝以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癸丑上仙,其夕有云物之异。自是每岁忌辰必有雨雪风冽之变。”9总之,都是拿降雪为题。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关键词:春旱。太平兴国二年初春有旱情,正月没有雨雪,“京师旱。”10八月一日有雨。“太平兴国二年,诏以八月一日入阁,会雨而止。”11入阁仪式因雨而取消。冬末,下了一场大雪。十[一](二)月丙辰(三十日),“大雨雪。”宋太宗对此瑞雪的降临十分高兴,“诏近臣于中书宴饮,令各赋诗,上制《瑞雪歌》以赐之。”12在簌簌落下的大雪中,酒兴之余,诗兴大发。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关键词:春旱。上一年年底的大雪之后,开封没有再降水,正月气温比较暖和。因为在辛亥(二十六日),出现旱情,朝廷祈求的不是下雪,而是下雨:“命近臣祷雨于京城寺观祠庙。后二日雨足,又遣使分赛焉。”13又:正月辛亥,“命群臣祷雨。癸丑(二十八日),京畿雨足。”14但是,史书仍将本年的春季定为旱季:太平兴国“三年春、夏,京师旱。”15看起来正月底的那场大雨之后,春季再也没有有效降雨,造成春旱。入夏的四月乙卯(一日),“命群臣祷雨”8就是佐证。四月二十六日,宋太宗“驾幸景风门,驻辇观刈麦。宰臣、亲王、节度使及吴越王刘鋹、李煜皆从。移幸玉津园,召从官射,上中的者五,张乐饮群臣酒。”16皇帝率领衮衮诸公出游观赏割麦,并饮酒作乐,说明麦子长势良好,并未受到春旱的影响,也即属于气象干旱而非农业干旱。开封府其他地方也未见歉收的记载。秋季发生强对流天气,有一场暴雨。七月乙酉(二日),长空忽然电闪雷鸣:“大雨震电。”17又:“七月乙酉,大雨震电,西窑务稿聚焚。”18闪电点燃了西窑务存贮的柴草,引起火灾。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关键词:冬旱。就有限的资料看,本年在冬季有旱情:太平兴国“四年冬,京师旱。”19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关键词:雨涝,秋旱。暮春三月迎来一场雨水。丙申(十七日),“上作《喜春雨》诗,令近臣和。”20又:“五年三月丙申,御制《喜春雨》诗一首,赐近臣俾属和。”21其中,徐铉的《奉和御制春雨》云:“祁祁甘雨正当春,草树精神一倍新。匀洒农郊偏长麦,缓飘花槛不惊人。密随宫仗环青辂,普逐皇恩下紫宸。霁后楼台更堪望,满园桃李间松筠。”22这场令皇帝欣喜的春雨,其贵如油,其甘如蜜。太平兴国五年,“夏,京师旱。”23所谓的夏,其实指的是初夏四月份,说夏旱显然是片面的,因为一进入五月,就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淫雨天气。五月癸卯(一日),“大霖雨。”到了辛酉(十九日)还没有停止的意思,皇帝感到不安,“命宰相祈晴。”24又:“五月,大霖雨,命近臣分诣京城寺观、宫庙祈晴。”25又:“五年五月,京师连旬雨不止。”26从初一到十九,已经可以称为连旬,但雨并没有停止,白茫茫一片哗哗水声,而且估计又持续了几天才渐渐歇息,否则的话,会有夸张的记载。仲夏集中的降雨天气,并没有阻止秋季旱情的到来。太平兴国五年“夏,京师旱;秋,又旱。”27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关键词:春、夏连旱。太平兴国六年的上半年,开封长期缺雨:“自春涉夏不雨,太宗意狱讼怨滥。”28结果,自然是“六年,春、夏京师旱。”29具体情况是:二月己卯(十一日),“命宰臣祷雨。”到了夏四月辛未(四日),仍未下雨,皇帝亲自“幸太平兴国寺祷雨。”30又:“辛未,幸太平兴国寺、相国寺祷雨。上躬亲听断,京城诸司狱有疑者,多临决之。是岁,自春涉夏不雨,上意狱讼有冤滥。会归德军节度推官李承信市葱有烂者,笞园户,病创数日死。己卯(十二日),承信坐弃市。”31官员李承信犯了殴打致人死亡罪,在宋代一般不会处死,但因为正值京师旱灾严重,按照阴阳五行理论与冤屈有关,应验在此案,所以予以重判,李承信因而成为宋代因气象问题重判而死的唯一一人。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此可以说是天的不测风云,使人有旦夕祸福。一直到五月己未(二十三日),才有雨水解除了旱情。皇帝因而颁布德音恤刑:“德音降死罪囚,流以下释之,祷而雨故也。”32又:“己未,雨。降死罪囚,流以下释之。”33又:五月己未,“以岁旱,大赦。”34所颁《得雨德音》云:朕闻昊穹凝命,阴隲下民。贻水旱之灾,虽由天降;导愆伏之气,亦以德消。朕以眇躬,恭临大宝,未洽和平之化,遽延旱暵之灾。是用夕惕宵兴,彻悬贬食,靡爱牲玉,并祷神祗。果上叶于灵心,遂普濡于甘泽。大田沃衍,群动昭苏,耕稼咸兴,丰登有望。顾感通之若此,在祗畏以弥深。宜洽宽恩,与民同庆,仰酬元贶,式表至诚。应京城、诸道州、军、府、监、县、镇系囚,限德音到日已前,除十恶、五逆、官典犯正枉法赃及谋杀、故杀、劫杀人不在赦外,余并从释放。诸处亡命士卒及聚山林为群盗者,限诏到一月,并许陈首;限满不首,即论其罪。先是黥面配隶逐处等人,并令有司件析以闻,听候进止。云云。于戏!视民如伤,景福所以来格;慎终如始,宝运所以灵长。肆予冲人,弗敢荒怠。咨尔多士,毋忘交修。启心弼违,同底于道。布告中外,咸使闻知。35从中可以感受到的是,这场雨水相当充沛,使皇帝感恩戴德。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关键词:春旱,大雪。太平兴国七年,开封再逢春旱:“春,京师旱。”36二月,宋太宗专门下诏云:“东畿近年已来,蝗旱相继,流民甚众,旷土颇多。”37“东畿”就是东京开封,从太平兴国四年以来的连年旱灾,摧残了农业生产,无以为生的农民大批外出逃荒。入夏以后,雨水充足。五月己未(二十八日),有诏云:“开封府管内膏泽沾足,宜令民及时种艺禾黍。道路泥甚,输租者当俟晴霁,吏无得督责。”38充分的降雨使土壤墒情饱满,为秋粮播种提供了良好条件,但也使道路积水泥泞,交通运输不畅,影响农民缴纳夏季租税。十一月有场大雪,以至于再次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朝廷在十二月初一雪停以后专门下诏延缓缴纳租税期限。十二月戊午(一日),“诏开封府民输租于常限外加半月,雨雪故也。”39又:十二月戊午《展开封府输租限诏》:“开封府管内人户等:霰雪初霁,泥淖颇甚,输租于上,赍运差难,宜于常限外加半月。”40也即大约10余天之后,积雪才能消尽。这场大雪令宋太宗十分高兴。太平兴国七年“季冬,大雪。上赐学士诗曰:‘轻轻相亚凝如酥,宫树花装万万株。今赐酒卿时一盏,玉堂闲话道情无。’”41反映了银装素裹的宫中雪景。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关键词:雨涝。太平兴国八年夏、秋,未有开封多雨的明确记载,有多雨记载是笼统的,应当包括开封,再者,开封秋季确实发生了水灾。七月辛巳(二十八日),“诏开封府诸县民田为河水所伤者,并蠲其租。”当时全国不少地区如“陜西、河北、川峡诸州皆言大水。”八月壬辰(九日),“德音释死罪以下,大水故也。”42淫雨霏霏,延绵到九月癸丑(一日),令宋太宗深感忧虑:“时多阴雨,上以河决未塞,深忧之,谓宰相曰:‘修防决塞,盖不获已,而秋霖荐降,役民滋苦,岂朕寡德,致其作沴乎?’赵普对曰:‘尧水汤旱,时运使然,陛下劳谦勤恤,过自刻责,下臣恐惧无所措,望少宽宸虑,以俟天灾弭息。”43君臣忧心忡忡,说明雨灾严重。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暨雍熙元年(984)关键词:夏旱,高温,暖冬。春季没有异常气象。三月乙丑(十五日),皇帝召宰相近臣等赏花于后苑,高兴地说:“春风暄和,万物畅茂,四方无事,朕以天下之乐为乐,宜令侍从词臣各赋诗。”史家记载:“赏花赋诗自此始。”44在这个风和日丽、春意盎然的春季,开启了此后赏花赋诗的先例。夏季有旱情。太平兴国九年“夏,京师旱。”45但旱情并不严重,也没有持续。四月甲申(四日),宋太宗“命宰相及群官分祷京城祠庙祈雨。是夕雨足。”46所谓“雨足”,用现代专业语言说就是有效降雨,足够滋润干燥的土地,充实墒情。五月二日,宋太宗“车驾出南薫门观稼,召从臣列坐田中,令民刈麦,咸赐以钱帛。”47这说明当天晴朗,更说明麦子丰收,有观赏价值,也即没有受到旱情的影响。五月末,又发生一场强对流天气。丁丑(二十八日),“乾元、文明二殿灾。是日既夕,阴云四合,风雷暴作,夜漏初上,大雨震电,火发自月华门,抱关者不之觉,延烧渐北。翌日辰巳间乃止。”48又:“是日既夕,阴云四合,风雷暴作,夜漏初上,澍雨如倾,雷电震激。”49这场暴雨从夜间下至次日上午,为大地补充了足够的墒情。六月壬辰(十七日),宋太宗对大臣说:“今年风雨虽调,犹虑禾稼未得丰茂,昨遣中使分往京畿百里外,拔取粟豆数十本,皆长数尺,大是好苗。”“因出以示群臣,喜形于色。”50他指出今年风调雨顺,应当主要是指或至少包括开封,试想如果开封发生较大的旱涝灾情,不用臣下报告皇帝也会知道,自然不会说风调雨顺的话。他担虑的不是开封,而是外地的庄稼,所以派人到百里以外采取禾苗,以便得到第一手资料来判断收成。六月是焦沙烂石的高温天气。壬寅(二十三日),一直企望举行封禅大典的宋太宗对宰相说:“封禅之废已久,今时和年丰,行之固其宜矣。然正殿被灾,遂举大事,或未符天意,且炎暑方炽,深虑劳人,徐图之,亦未为晚。乃诏停封禅。”51雷电引发的火灾和“炎暑方炽”的高温,是宋太宗取消封禅大典的直接原因。十一月乙丑(十九日),宋太宗“宿太庙。上以天气晴和,作歌诗赐近臣,令属和。”52可见这是一个难得的晴朗温暖天气,令皇帝心情舒畅,诗兴大发。冬季比较温暖,至少在冬末,适时下了一场大雪。十二月甲辰(二十九日),“大雨雪。先是,上谓宰相曰:‘今冬气和暖,开春恐有获疠。郊祀、酺宴之后,若得三五寸雪,大佳。’至是,阴云四合,积雪盈尺。”53原期望有三到五寸的降雪,实际的降雪量令他喜出望外,积雪超过了一尺。又:甲辰,“雨雪。先是,上谓宰臣曰:‘郊礼酺宴之后,若得雪,大佳。’至是,阴云四合,积雪盈尺。”54也有的资料记载的时间不同,作十二月戊戌(二十三日)“大雨雪”,55提早了六天。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关键词:秋季霖雨,冷冬。雍熙二年春、夏气象正常,秋季有场大雨。冬季虽记载有旱情,实际上至少下了两场雪,而且是个冷冬。正月己未(十四日)上元节前的晚上,皇帝正在乾元门楼观赏花灯,忽然降雪。“夜漏初上,密雪忽降,上谓宰相曰;‘可各赋《观灯夜瑞雪满皇州》诗以为娱乐。’上赋诗示群臣,宰相宋琪等咸奉和。”56瑞雪不但没有影响观灯心情,蓝雪映红灯,反而增添了情趣和景色。五月二十日,宋太宗“幸城南观麦,赐田夫布帛有差。”57今年麦子收获时间比去年晚了18天,但获得丰收:六月己卯(六日),有诏开封“两街供奉僧于内殿建道场。”为何有此举动?宋太宗向宰相解释说:“今兹夏麦丰稔。比闻岁熟则民多疾疫,朕恐百姓或有灾患,故令设此,未必便能获佑,且表朕勤祷之意云。”58证明此前没有异常气象。秋季八月,有场持续数天的大雨:“京师大霖雨。”59九月丙午(五日)皇帝颁《降死罪以下德音》云:“自春徂夏,五风十雨以无愆;率土普天,宿麦嘉禾而大稔。户户有轻徭之乐,家家获兼岁之储。”为感激上天眷顾,所以下令减轻罪罚。60由此可知,今年前三个季度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文献通考》和《宋史》都记载雍熙二年开封有冬旱:“冬,京师旱。”61但就降雪情况看,不应有旱情,或者说旱情刚出现就熄灭了。十一月戊子(十八日),“祷雪。”62具体情况是当天就下雪了。戊子,“以时雪未降,命群臣分祷京师祠庙。是日,雨雪。上悦,制诗二首,赐宰相等,令属和。”63君臣欢庆意味着是场有效降雪。本年是个冷冬。十二月丁未(八日),朝廷“以大寒,诏罢京城杂役,尚方减日课,遣中使赐边郡戍卒襦袴,悉絮以绵。”64以停止官方的户外劳作来躲避寒冷。这股寒潮强劲南下,居然扑到了江南。十二月癸卯(四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报告:“降雪三尺,大江冻合,其上可胜重载。”65严寒使长江冰封,实在罕见。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关键词:秋季霖雨,冬旱。雍熙三年春、夏季正常,秋季有大雨,仲冬有旱情。同去年一样,八月,“京师大霖雨。”66又:八月丁未(十一日),“大雨,遣使祷岳渎,至夕雨止。”67这一天实际上是雨停的日子,那么大霖雨的时间是八月上旬的若干天。九月丙寅(一日)颁布的《降流罪以下德音》云:“朕猥以薄德,临兹万邦,朝昏惟政理是勤,动静以生灵轸念。幸二仪之助顺,兼九庙之垂休,四时常庆于和平,五稼屡成于丰稔。物无疵疠,人乐昭苏,野多栖亩之粮,国有如京之蓄。矧惟今岁,又异常年,五风十雨以应时,万庾千仓而有望。克致寰区之大庆,皆由覆载之元功。宜覃及物之恩,用启自天之佑。”68明确指出今年的气象条件好于往年,农业获得丰收,因此要作出感谢上天的举动。冬季出现旱情。雍熙三年“冬,京师旱。”69具体时间应当是十一月份。十一月丙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