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1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2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3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4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教育背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所选的课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作结。全词蕴涵深邃的哲理趣味。是第一次学习苏轼的作品。学生喜欢苏轼,但由于年龄及生活积累的局限,使他们对于词的意境、内涵、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如何鉴赏难于把握。教材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为一首抒写壮志难酬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向来脍炙人口。学生喜欢苏轼,但由于年龄及生活积累的局限,使他们对于词的意境、内涵、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如何鉴赏难于把握。因此,我把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再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在在教学中,我以诵读为线,紧密联系理解和感悟两个板块:先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顺,最后在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情感基调的基础上读出情和美来,学生、老师和词人达到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本课教学做到“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也就蕴含此过程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给学生形象具体的感官体验,通过投影仪、音乐的运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1、

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2、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3、

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教法学法分析: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2、交流讨论法深入体会作者情感。3、揣摩意境,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艺术性创编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教学层次:一、

朗读词文,整体感知;二、

赏析字词,理解词义;三、

把握脉搏,读懂词情;四、

加深体悟,背诵全词。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积累了哪些写月亮的诗词?作者借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思乡怀念亲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杨柳岸,小风残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夜院锁清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给学生一个支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二、诵读品味1.老师范读本课,(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2.学生自由读本课,要求(①读准字音:字准句清,音正腔圆,语调控制得体。注意阙(què)琼(qióng)绮(qi)胜(sheng)

(设计意图:先声夺人:让学生亲自看到老师用声音、用奔腾的激情重现词的形象,让学生受感染,让学生跃跃欲试,让学生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词的里面,感知词的内容。)3.齐读单个读结合,要求:读准节奏、了解词语的意义。=1\*GB2⑴、解释加点词。(1)丙辰中秋,欢饮达旦。(早晨)(2)高处不胜寒。(能忍受)(3)何似在人间。(哪里像)(4)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5)千里共婵娟。(借指月光)(6)不应有恨(遗憾、失意)(这几个词是古今异义的词,有必要在理解全词意思之前提出来,引起学生注意,扫清文字障碍。)=2.\*GB2⑵读准节奏:丙晨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音读把握节奏:“语气可二二一、二一二或二二二、二三作逗,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找出韵脚:押an韵。(每次读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是读得顺的基础,这是为后面意读作铺垫。)三、感悟词的内容: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下注解,小组讨论整首词,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词序颠倒的要把它理顺。有困难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解决。①谁“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亮。②谁“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指什么事?——欢合晴圆④谁“但愿人长久”?谁“千里共婵娟”?——苏轼“但愿人长久”?离别的人“千里共婵娟”?(这题比较灵活,学生感觉困难的地方,不一定是老师想到的地方,便于老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理解这首词的难点,给学生内化的时间,也便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再读,理解词内容后男生配乐朗读。要求:读书声中见人物,读书语气中见事态,读书语调中见变通。朗读重音提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学生在理解词意思的基础上,在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基础上,第三次读课文,这次读的要求要高一些:语气要有轻重变化,语调要有高低变通。为下面的情读作铺垫。)四、赏析课文1、赏析字词⑴:“欢饮”、“大醉”怎样理解?——欢饮:尽情的饮或痛饮。大醉:作者面对浩洁的圆月,触景情,怎不思绪万千。为求得自我解脱只有举杯消愁。虽痛饮达旦,喝得大醉,也难解心中的愁结。也正因这一“醉字,使下文天上人间交织一起的离奇想象变得合乎情理,又使下文酒后吐真言显得贴切自然。⑵:为何说“兼怀”,除了怀子由以外,还怀什么?——怀恋亲人之情,更主要的应是怀仕途失意、壮志难酬之情。⑶:“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天上真的不如人间吗?作者真是这样想的吗?——心情(矛盾):想回朝廷施展才华恐惧、勾心斗角政治斗争让他心寒作小官轻闲自在忧郁无奈碌碌无为政治理想:辅君济世应是天上人间都不如人愿(赏析字词这三小题的设计,意在找到一个切入点,引领学生走近苏轼,理解苏轼写作此词时的背景和状态,他主要抒发的情怀以及他当时的内心感受和思想。为下面学生把握词人的情感脉搏铺路搭桥。)2、情感把握⑴情感起伏: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情绪高涨疑惑不知天上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沉思忧郁无奈双重矛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情绪高涨排遣忧郁无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沉思多遗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彻大悟排解遗憾⑵苏轼几次情绪高涨?几次沉思?几次排遣忧郁和遗憾?情绪高涨→沉思→情绪高涨排遣忧郁无奈→沉思→大彻大悟排解遗憾⑶情感基调:整首词的基调是乐观开朗吗?——词的思想感情是从起始的低沉郁闷到后来的豁达开朗可能更恰当些.作者的性格比较开朗、乐观,但也不能排除他阴暗忧郁的一面。(把握了词人的情感脉搏,也就把握了词人的思想性格,也就把握了词的主旨。词人那种豁达开朗的性格,面对坎坷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定会感染学生。)3、美读:字字含情,句句融情,篇中洋溢着情感,以一己之情与作者之情共鸣、共振。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第四次读课文,已经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所以这次读的要求更高:除了语气要有轻重变化,语调要有高低变通外,还要处理好写词人两次沉思的关键字:寒、恨,从而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4.背诵,在音乐伴奏下自由诵读中完成。(这是这节课的高潮部分,学生的情感与词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力求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附:部分课件屏幕展示:教学反思:我上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过程中,我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现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上的一朵奇葩,几千年来名篇佳作浩如星河,更有许多经典成为千古绝唱。这些诗词不但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学习他们就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追求。《水调歌头》就是这些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教好它,让学生掌握它,对学生的我国古诗文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在课堂上首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联想,仔细体会和揣摩每首诗的意蕴,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能在日后的诗词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拓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展开联想,体会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在教学中,坚持诵读、品味,思考相结合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和内涵美。课堂上,教师还应具有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的能力,尽量避免自己的不足之处,而要用巧妙的方法,灵活设计,这样才能取得课堂的最优效果。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能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程和内容,从学情出发,去粗取精。对于《水调歌头》我的几个班的教学引入都不一样,而是根据各班的学情具体确定。这样的效果比教案中的固化模式要优越得多。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少废话;多直观少抽象;多启发少替代。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