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心灵拯救-以狂人日记_第1页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心灵拯救-以狂人日记_第2页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心灵拯救-以狂人日记_第3页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心灵拯救-以狂人日记_第4页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心灵拯救-以狂人日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绪论 绪论《狂人日记》创作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五四运动前,整个社会处于封建思想的笼罩之下。《祝福》创作于辛亥革命之后,辛亥革命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封建社会基础却没有被摧毁,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是人们精神上的枷锁。多年以来学术界对《狂人日记》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狂人形象与狂人出现原因的研究,学者们皆认同狂人为反封建的斗士却少有人对他如何进行反封建,以及为何选择这种方式进行反抗展开过研究。而对《祝福》的研究则是集中于对祥林嫂悲剧原因的研究,但笔者认为她也是一位反封建的斗士,虽然她的反抗更像是对封建礼教的屈服,但是悲剧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反思。笔者将通过对《狂人日记》与《祝福》的研究,并通过对狂人与祥林嫂形象及结局的分析,解读出封建礼教的本质。并试图通过对狂人与祥林嫂的反抗方式进行研究,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道路。鲁迅先生这两部作品中的人物皆是深受封建礼教迫害之人,他们的结局有所不同,狂人病好后继续生存了下去,但狂人不见了,祥林嫂顺从甚至类似于讨好的方式却导致她最后悲惨的死去,这也是否是在叙述着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更为残酷,对老实诚恳的农民的压迫更为严重。因此笔者认为鲁迅先生的这两部作品是在告诉我们在那个年代中,一个人独自进行自我拯救是不可能成功的,反而会在不经意间被同化为其中的一员,一个人的反抗就如同蚍蜉撼树、海中浪花,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唯有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坚决彻底的进行斗争,才能推翻封建礼教将自己解救出来。也唯有思想的进步才能抵抗封建礼教的迫害,才能更好的进行自我心灵的拯救。一、自我心灵拯救人在漫长的一生中难免会有身处低谷之时,想要重拾信心便需要进行自我与自我心灵的拯救。(一)什么是自我拯救对于自我拯救,笔者的观点是当身处的社会环境对自己的生存及发展造成伤害或者威胁,且自己无法再承受之时通过对自我进行反省、自身努力改变所处环境或者改变自己等方式,用以将自己从被继续伤害或威胁的环境中抽离出来,以求得继续的生存和发展。当身处低谷之时人会变得消沉、低迷,随即便开始了自我的拯救。首先会对造成消沉、低迷的原因进行寻找,其次是分析原因究竟是出自自身还是出自社会环境,当原因被归结于社会环境之时,我们可以调节自身并努力去适应社会环境,或重新寻找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社会环境,又或者反抗当前社会环境重建一个利于自己发展的社会环境,来摆脱环境对我们造成的困境;而当原因被归结于自身之时,则需要对自己进行心灵的拯救,让自己重拾信心。(二)什么是心灵拯救心灵拯救是进行自我拯救之时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当表现为宗教形式之时便为宗教信仰,即造成自己失败或生活不如意的原因归结为没有虔诚的信仰或被鬼怪缠身,所以期望通过自己所信仰的神明直接帮助自己,或者给与一定的启示,改变自己所处的状况,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当用科学的方式来解读时,则为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的时候,通过找到一个坚定的信念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不懈的去达到、实现它,用以达到自我心灵拯救的目的实现自我拯救,获得更好的发展。(三)鲁迅小说中的自我拯救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与《祝福》中狂人和祥林嫂都进行过自我心灵的拯救,他们也都成功的归结出了原因,也做出了实际行动,但他们都失败了。狂人不见了,祥林嫂也凄惨的死去,笔者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在告诉我们在封建礼教笼罩之下,进行自我心灵拯救是不可能成功的。封建礼教是封建帝制用于统治百姓的方法,其作用主要是压制人民的思想,将其变成一具具听话的人偶,只知服从而不知反抗,这样才能使皇室的威信长存,保证王朝的统治长盛不衰。统治者会通过颁布法令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如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因儒家一直强调的便是礼教。控制人民思想的还有清朝的文字狱,正是因为种种的措施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变得顺从,只懂得遵循规则,变得麻木、懦弱,也消磨了他们的反抗斗争之心。人一旦变得不会思考,思想无法进步,文明也就无法进步,这也是为什么近代中国一直提倡思想解放,发扬民主的原因。鲁迅先生小说中的人物一直生活于封建礼教的笼罩之下,封建礼教禁锢着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自我拯救永远只是在封建礼教中进行,注定了他们的自我拯救是不可能成功的,小说中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早已确定。二、狂人的自我拯救狂人认为导致了他无法自我发展乃至生存下去的因素为社会环境,他通过研究得出封建礼教的本质,他的反抗过程是他对自己以及对他人进行拯救的过程。(一)狂人及其形象狂人出自鲁迅作品《狂人日记》中,他是一个患有“被害妄想症”的人。《狂人日记》创作于五四运动之前,那时封建礼教仍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人们不但严格的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则生活,而且还会约束不遵守规则之人,监督他们的行为并促使成为他们成为礼教中的人。狂人被学者们解说为一个封建礼教的斗士,这些理论是能在小说中找到依据的。当狂人说他自己以前三十多年全是发昏之时,也说明了他已经成为看透了封建礼教的本质,而他说须十分小心也说明了他斗争意识觉醒了,因为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而他孤身一人要与之斗争,所以需要小心。而小说中“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3.、“他们要吃我,你一个人,原也无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但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人人太平。虽然从来如此,我们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说是不能!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7.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前天佃户要减租,你说过不能。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8.”与“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9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3.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7.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8.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9.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20.(二)狂人揭示封建礼教本质封建礼教是统治者统治百姓的工具,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也阻挡了文明的进步,是导致近代中国羸弱的原因之一。文明若想进步,民族若要崛起,个人若想自由发展,必然要进行思想的解放,封建思想便是阻拦思想进步的一座大山,想要掀翻它就必须了解它的本质。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便用狂人生动而形象的向我们展现了封建的本质。“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2.”小说通过狂人明确的指出了封建的本质是“吃人”。并且小说中也有多处指出封建思想下生存着的人是如何将封建思想再次传播下去的,也可以从小说中发现封建思想压抑人性下突显出来被隐藏着的兽性。如“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从来如此,便对么?’‘我不同你讲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我只跳起来,张开眼,这人便不见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他的年纪,比我大哥小得远,居然也是一伙;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还怕已经教给他儿子了;所以连小孩子,也都恶狠狠的看我。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6.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2.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6.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6.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7.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4.封建礼教真的会吃人吗?笔者看来比将人吃掉更为严重,它吃掉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和人的反抗之心,它使人如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封建礼教根深蒂固,但狂人却觉醒了他的反抗精神与斗争意识,所以狂人呼吁人们进行反抗,而且就算他的反抗行动失败了,他仍然相信有没被封建思想影响的孩子,所以他发出了“救救孩子”鲁迅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20.(三)狂人自我拯救方式狂人生活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建礼教束缚人们行动的社会中,当他的斗争意识觉醒之时,他便觉得自己的发展受到限制。他开始进行自我拯救,他从历史中寻求答案,但他看到的却是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他也向旁人发出疑问,但他得到的答案却是“从来如此”。他得到的答案让他肯定了自己归结出的原因的正确性,是这个社会环境制约了他,而且想要消灭他,在小说中表现为“吃掉他”,而在他反抗斗争的过程中,他发现不管是小孩还是老头子乃至于他的哥哥都变成了他的斗争对象。小孩子已经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影响变成了和他们先辈一样的人,老头子是帮腔作势之人,而自己的大哥则是封建礼教思想的执行者,他们都想“吃掉他”。狂人若想获得自主的发展,他们都会是他的阻碍,他也明白了他一人的斗争是也许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所以他向他大哥寻求帮助,但他失败了。他再次从他大哥那里明白被封建礼教思想严重影响的人是无法唤醒他的斗争意识的,但他没放弃,他呼吁斗士们如果无法拯救那些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人,那就去拯救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小的孩子吧!狂人的自我拯救方式其实是比较正确的,他失败的原因是封建礼教的影响较重,人情淡漠,人们并没有对他伸出援手。毕竟在那个年代人人自危,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他们都只能保护自己,所以对他人便十分的淡漠,当别人陷入苦境之时他们会去围观、讨论,但是他们并不会伸出自己的援手,因为封建礼教消磨了人的斗争意识,人民变得逆来顺受,所以狂人的自我心灵拯救的失败是可以预见的。笔者认为这是鲁迅先生想要告诉读者,封建思想不破除,也不具有进行开明的社会环境,在种种制约之下想进行自我心灵拯救,实现自我拯救是不可能成功的。三、祥林嫂及其自我心灵拯救祥林嫂一生饱受封建思想的迫害,其一生都在不断的进行心灵拯救,笔者将通过对祥林嫂悲惨一生的研究,得出导致她心灵拯救失败的原因。(一)祥林嫂及其形象祥林嫂出自鲁迅短篇小说《祝福》,小说写作于民国时期,当时辛亥革命已经进行完,但是辛亥革命只推翻了封建帝制并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社会的基础,封建思想仍没有被破除,广大人民群众仍然饱受封建思想的迫害,《祝福》中的祥林嫂便是被封建思想严重迫害的代表人物。她本是勤劳质朴、精神饱满、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农村妇女形象,这点在小说“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鲁迅.彷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8.”鲁迅.彷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8.鲁迅.彷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2.(二)祥林嫂悲剧原因分析祥林嫂本是老实勤恳的农村妇女,对其在小说中形象变化进行分析我们能得出造成她悲剧的原因。小说中提到她最初来鲁四老爷家做工之时,虽然面色青黄但她的脸颊却是红的,说明当时的祥林嫂虽然生活过得不是很好,但是她的精神面貌却是良好的,这点通过她做事麻利勤快,且在后来口角有了笑影都能体现出来。但封建思想却将她逐步迫害,首先是她的婆婆将她卖给贺老六,以获得彩礼钱来为她婆婆的二儿子娶媳妇。她努力的反抗以至于用死来向他们表示自己的不屈服,但她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她开始屈从了,这也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是当她孩子也死去之后,她大伯来收掉了她的房子,将她赶出了家,这便看出了封建思想之下人性的丑恶,不但不怜悯帮助反而落井下石,不过这也没有打倒这个顽强的女子。她再次回到鲁四老爷家做佣人,她时常回忆起她的往事,但是却没有得到他们的同情与帮助反而被别人当作交谈讨论的谈资。最后她被封建思想所影响并且屈服了,她去给土地庙捐门槛,并且她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拯救,但当她想去帮忙布置“福礼”之时,四婶慌忙的大呼声却犹如当头一棒,使她明白她并没有被人们重新看待,她还是人们眼里的不祥之人。她彻底的被封建思想压死了,她失去了生气,最后被赶出了鲁家。封建思想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主要原因,但也有旁人落井下石的原因。首先是将她卖给别人的卫老婆子,将她从美好生活中拉出来也拉开了祥林嫂悲惨生活的开始。其次是将她从房子中赶出来的大伯,本就对生活感到无助的她更加觉得是雪上加霜。第三是佣人柳妈,看似是给了她一条出路却不知这是将她推到了深渊的入口,只需一个时机便会使她坠入深渊。第四是四婶,她慌忙的大呼声有如当头的一棒将祥林嫂之前所做的努力全都打碎,就如同是凶手一般将祥林嫂永久的推进了深渊。最后便是小说中的我,祥林嫂来向我询问关于魂灵和地狱之事,“我”没有为她仔细解答,而说的是不清楚,这模糊的答案让祥林嫂彻底的没有了希望,没过多久祥林嫂就死了。祥林嫂死了,一个勤劳质朴、曾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妇女在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之下死了,而卫老婆子,祥林嫂大伯,柳妈,四叔四婶和“我”都是帮凶,是我们将祥林嫂的希望一点点掐灭,才导致祥林嫂在绝望中死去。但其死亡也有其自身的缘故,她屈从了封建思想,相信鬼、神能帮助她。她去“讨好”(捐门槛)封建思想,这使得她自己在最后失去了希望。(三)祥林嫂的自我心灵拯救祥林嫂虽然最后死去了,但在她活着的时候曾进行过自我拯救,其拯救过程及方式可以通过小说中形象的变化加以解读。小说中祥林嫂第一次在鲁四老爷家做工之时虽然也是寡妇,并且生活过得不好但她精神而且干劲十足,所以卫老婆子将她卖掉之时她极力反抗,以死相逼。但她第一次屈从了,但其悲惨的命运使她先后失去了丈夫和孩子,后来被其大伯赶了出来,无家可归的她再次来到鲁家做工。这次的她脸上再没有笑容,直到她再次向封建思想屈服,她的眼神中才再次露出些许神采,但是这份神采却随着四叔四婶的不认可而彻底的消失,最后在“我”模糊不清的答案中彻底的绝望而死去了。观其自我拯救过程一直是跟随着封建思想对她的迫害而进行的,虽然她屈服于封建思想,但直到死亡她都没有放弃对自我的拯救。在她被卖给贺老六的时候她进行了第一次拯救,她以死来反抗;她听信了柳妈的话给土地庙捐门槛,是她对自己进行的第二次拯救;当向我询问魂灵和地狱是否存在之时,是她对自己进行的最后一次拯救。祥林嫂从始至终都活在斗争与屈服中,但是她缺少一个坚定的信念和一颗坚持的心,表现为具有软弱性和服从性,她的反抗不彻底也导致她不断的向封建思想屈服。封建思想本就是对人性存在着迫害,而她的反抗是在封建之中进行,表现为对鬼神的信仰,但这本就是虚无缥缈的,也注定了自我拯救的无法成功。四、应该如何进行自我及心灵拯救(一)为什么要进行自我心灵拯救自我心灵拯救是当阻碍发展的因素被归结于自身之时进行的拯救,且进行自我心灵拯救能增加自我拯救的成功几率,因为自我心灵的拯救是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并为之不断努力,当心灵拯救成功之时也就意味着自我拯救基本成功。《祝福》中祥林嫂便进行了心灵拯救,表现为信鬼神,鬼神本就是虚无缥缈的,将希望寄托于它们无疑是不可能成功的。纵观历史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曾进行过心灵拯救,如霸王项羽,若当年他过了江,蛰伏几年,未来的江山未必不会没有他的一席之地,只因他不愿承受失败所以留在了江边,一代豪杰就此陨落。而越王勾践则是自我心灵拯救的成功典范,他卧薪尝胆,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复国成功。如若他被现实打败了,放弃复仇,那他就没有此后的那番成功。着眼于当今社会,有许多人选择放弃自己生命,也许在他们生前他们有过挣扎,但最后他们仍选择了死亡,笔者的观点是他们没有进行正确的心灵拯救,当面临困境之时他们选择了放弃,如同《祝福》中的祥林嫂一样绝望的死去。但有所不同的是,祥林嫂身处于一个封建思想笼罩的社会之下且她进行的心灵拯救本就无法看到成功的希望,而现如今封建思想已经被破除了,思想也得到了解放,他们却仍选择死亡,表明了其原因是他们没有正确进行心灵拯救。因此进行正确的心灵拯救是十分必要的,心灵拯救成功了也许不会让成功者变成多么有名有权之人,但它失败了也许就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消逝。且笔者认为自我心灵拯救十分重要,它不但能使人重获信心,还能使人心灵成长,当他们成功的进行过一次心灵拯救之后,当他们再次遇到困境之时便不再轻易放弃,坚定的信念能帮助他们找到希望。相较于祥林嫂和狂人所处的时代,现如今的时代封建思想已被破除,相信只要有活下去的坚定信念,社会中选择死亡的人就将会减少很多很多。(二)怎样进行自我心灵拯救笔者就狂人与祥林嫂的自我心灵拯救来分析,认为进行自我心灵拯救之时应具有以下两点:一、具有坚韧的心理素质和坚定的信念,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如果有心寻死,那么谁都无法拯救他。《祝福》中祥林嫂向“我”询问关于鬼神之事,“我”说有但后来却又说不清楚,这模糊的回答让祥林嫂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念想,她终究还是死了。《狂人日记》中狂人却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他也有过畏惧但他仍然用自己行为去进行反抗,虽然他的反抗在封建礼教中只是激起了一点小浪花,没有唤醒人们的斗争意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仍然呼吁“救救孩子”。而越王勾践的成功便是向我们证明自身具备坚韧品格能有效的帮助我们进行心灵的拯救,最终实现自我的拯救。二、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就小说《狂人日记》与《祝福》来分析,两者都处于封建礼教的影响之下,整个社会处于一个人人自危的环境,思想上人们固步自封,行动上人们逆来顺受。因此在那个年代中人们想成功进行心灵拯救实现自我拯救是很困难的,过分强调礼使人们失去了反抗精神。在小说《祝福》中命运悲惨的祥林嫂没有被人们同情,反而被视为了不祥之人,还有将她卖掉的婆婆,收掉她房子的大伯,把她悲惨命运当谈资的人们,种种行为向读者展示社会对她的不友善,也导致祥林嫂最后失去希望的死去。而在《狂人日记》中用异样眼神看狂人的人们,与对他发病是的围观也是导致狂人总是觉得他们要“吃掉”他的原因。笔者认为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与《祝福》揭示封建礼教中社会的黑暗性,就是让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建设一个思想开明且友善的社会。当这两点都具备的时候,便能增加心灵拯救的成功几率,实现了自我心灵的拯救便就可以更快的达成自我拯救的目的。对于该怎样进行自我心灵拯救,笔者认为首先是存着活下去的信念,信念十分重要,如果一开始便放弃了,那便无成功可言。坚强的活着是成功拯救的基础,只有活着才能找寻成功的希望。自我心灵的拯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就如同屋漏偏逢连夜雨一般,本就陷入了困境在进行自我心灵拯救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新的困难,坚定的活着,只要坚持下去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结语笔者通过对鲁迅作品《狂人日记》与《祝福》的分析,探究在封建思想影响中人们进行自我心灵的方式和其失败的原因,再比较现如今,经济发达思想开明,却仍有人自杀的社会现象,尝试找到一条自我心灵拯救的道路。通过研究小说的写作背景,笔者得出鲁迅小说中主人公自我心灵拯救失败的原因是封建礼教的本质压制了人的本性,就连《祝福》中的“我”作为启蒙知识份子,在面对那自私自利的社会状况也是表现得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但现如今经济发达,封建思想也已被破除,但却仍有人自杀,说明其实影响自我心灵拯救的因素是自我的心理素质和信念。是现今社会巨大的生活压力压垮了他们,但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坚定的信念或毅力,但凡他们能坚持,坚持也许并不能马上就能让他们摆脱迷茫困境,但坚持下去总会找到一条途径来使他们摆脱困境的。当他们自我拯救成功之后,他们的心灵也将会变得强大起来,而强大的心灵能使他们再次遇到困境之时不会再轻易的陷入迷茫。笔者认为如将狂人放在当今社会中,他必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并且还具有行动力。如果祥林嫂生活在现在的话,她的结局应该不会是凄惨的死去,因为她虽然没有坚定的信念但她具有一定的行动力,她会尝试着去做出行动,并且只要没有使她感受到社会的恶意,那么她也许可以安稳的度过一生。现如今封建思想虽在偏远地区还有残留,但社会整体风气是开明的,个人的思想自由,经济也是十分的发达,却还有人自杀是因为他们的心灵不够强大!只有不断的加深心灵的建设才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强大的心灵才能帮助自己心灵拯救的成功。鲁迅先生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封建礼教之下,他们悲惨结局的原因是因为过分的强调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