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弹”数学课堂高效之“五部曲”_第1页
浅“弹”数学课堂高效之“五部曲”_第2页
浅“弹”数学课堂高效之“五部曲”_第3页
浅“弹”数学课堂高效之“五部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浅“弹”数学课堂高效之“五部曲”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角点,深刻理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地位。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积极创造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快乐地学习数学、思考数学、运用数学。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到数学课堂的高效呢?结合自己教学的粗浅体会,我认为要“弹”好以下“五部曲”。一、趣“弹”引人入胜之情境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快乐学习数学。”情境教学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中,教师们乐此不疲,然而何时创设情境,怎样创设情境,才是高效数学的催化剂呢?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其年龄特征,其无意注意占主要位置,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转化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呢?有趣是首要选择。例如,在教学《可能与一定》一课时,我就在课前娓娓动听地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从前有一个王国监狱里关了许多犯人,有趣的是这个王国有一个特别的法律规定:犯人在临刑前,有一次抽签的机会来决定自己的命运,抽签盒子里有两张纸,一张写着“生”,一张写着“死”。那么你们猜一猜犯人是生还是死呢?”学生回答:“可能生!”“也可能死!”。我继续说:“可犯人有一个仇人偷偷地把‘生’换成了‘死’。那么犯人……”学生就异口同声地说:“那一定死!”生回答后,我又接着说:“那犯人不想死要怎么办呢?”学生进入沉思,我马上引出课题:《可能性》。故事情境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把学生的思维和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情境创设要富有挑战性。只有挑战才能激趣,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例如,在教学《闰年、平年》一课时,我积极创设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意犹未尽。一天小明放学回家很伤心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班的同学每人每年都过一次生日,而我都12岁了怎么你才给我过3个生日呀?”妈妈笑着说:“孩子,不是妈妈不给你过,而是你确实只有3个生日啊!”听到这里,同学们早已抑制不住内心的疑问,纷纷发问:“老师,小明为什么只有3个生日呀?”一下子,课堂沸腾起来,我顺水推舟,引入课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知,水到渠成。创设情境不是为了别有他求,而是为了让课堂妙趣横生,高效得体,真有种兴致勃然之感,让人回味无穷,感受数学课堂的精彩和魅力。二、巧“弹”激情四射之游戏曲。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可见,活动游戏对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中,我喜欢创设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其乐融融。例如,在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就宣布:“今天我们一起来玩骰子。”学生一下子兴趣高涨,蠢蠢欲动。我接着说:“掷到3点以下的算你们赢,掷到其它点的算老师赢。”因为一心想着玩游戏,学生并没注意我的话。游戏开始了,我赢的次数明显比他们的多,慢慢地有个别学生就有所发觉:“老师,不公平呀,我们是掷到1、2点算赢,而你是3、4、5、6点算赢,当然是你赢的机会大啦!不公平,不公平……”我笑笑地说:“那你们觉得怎样玩才公平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我们1、2、3,你4、5、6”,“我们1、3、5,你2、4、6”“我们1、3、6,你2、4、5”……“那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掷到点数的个数一样游戏就算公平了吗?”我问,学生异口同声地表示肯定。在游戏中,学生理解了游戏的公平和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在短时间内高效地掌握本课的重难点,达到预期的效果。三、精“弹”身临其境之创新曲。教材是师生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载体,然而教材的编写及使用有其地域性、局限性,所以为了高效教学,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迫在眉睫。数学来源生活,用于生活,现在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在我们农村小学的使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乐于创造性地修改教材。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中的一题“一筑路队修一条公路,每天修15米,5天修多少米?”时,我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大胆尝试,编了一道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题——“游客观光杨家溪,坐电瓶车每人15元,5人一共需要多少元?”这样,就把工程这种抽象、陌生的问题情境转变成坐电瓶车等学生耳濡目染的情境,源于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为了学数学而教数学,而是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有数学,让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提升数学在学生心中的价值。四、品“弹”曲径通幽之练习曲。有效练习是高效数学的一个保证。练习不只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扮演着发展学生思维、提升数学素养的角色。许多时候,我们按部就班,让练习简单化、庸俗化,为了练习而练习,却不知练习的真正意义所在,好的练习真是让人回味,有种“曲径通幽”的豁然开朗。练习应从结构的封闭性转向结构的开放性。封闭的课堂练习结构一般来说答案都是唯一的,解题思路也是狭窄的,虽然正误鲜明,却往往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反之,开放的结构却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都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百以内数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道习题:请填写横线上的数。49、50、、、53这里的答案只有51、52,答案单一,没有思维的梯度,不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认真研究教材后,我把练习改为:、、50、、这样许多答案精彩纷呈:48、49、50、51、5246、48、50、52、5430、40、50、60、70……真正挖掘学生思维深处,各显神通,尊重全体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何乐而不为?练习应从目标单一性走向目标的多元性。教师的目光不能仅仅盯在知识上,更应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切实落实三维目标。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个三角形,底是15厘米,高8厘米,求它的面积。这样设计简单平淡,目标单一,只要懂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便可轻易解决。后来,我对原题进行了这样更改: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12厘米、10厘米、8厘米,三条高之中最短的长是5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这样设计,就先得找出这条5厘米高所在的底是哪一条,有的学生就得通过画,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但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面积这一知识和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显然是大有裨益的。五、妙“弹”留有余香延伸曲。好的课,应不只止于40分钟,良好的课堂总结延伸,可再次激起学生思维高潮,如美味佳肴让人回味无穷,达到“课已尽,意犹存,思无穷,留余香”的良好效果。例如,在教学《倍数和因数》时,在上完整节课铃声快响了,我说:“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不过想下课的同学必须过我这一关,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个个激情昂扬。我说:“我说的如果是你,就请起立,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答对了就可以离开教室了。”(注:每个学生已经在课前发了一张数字纸条)先说是5的倍数的请起立,学生顺利完成,又说是2的倍数的请起立,又顺利完成……当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