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表_第1页
漳州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表_第2页
漳州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表_第3页
漳州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表_第4页
漳州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漳州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表评委签名:工作单位:评价日期:2011年5月日午一级指标评价内容二级指标分值教者姓名教学目标10分⑴全面发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为核心,在教案和课堂中体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教学要求。6⑵全体发展:符合教与学的实际,要求适当、分层,可操作性强。4教学内容15分⑶教学份量:选择“生命世界”领域的教学内容,课时份量适当、难易适度,保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5⑷重点与难点:理解教材,估测学情,把握教学重难点和关键。5⑸呈现方式:尊重和灵活处理教材,以恰当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生活性、开放性和挑战性。5教师作用25分⑹教学结构: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密度适中,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结构严谨、创新,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学科教学特点,不拖课。6⑺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教法,学法指导到位,体现专题研究成果,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具体、多样、实效。5⑻信息反馈:合理利用生成资源,信息交流及时、多向、民主、开放;尊重学生意见,关注学生差异,指导有针对性,传授知识正确。5⑼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多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思维、乐于交流。4⑽教学技能: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流畅简练,叙述无误,逻辑性强;板书合理规范;教学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得当,操作熟练规范。5学生活动25分⑾实践能力:善于观察,大胆实验,勤于操作实践,按要求正确操作,学会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操作、思维、语言三者紧密结合,积极思考,勇于创新。6⑿探究学习:问题意识浓厚,敢于质疑,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7⒀自主学习:善于学习、交流、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6⒁合作交流:分工明确,敢于发表见解,讨论热烈、自由,懂得倾听、应答;课堂互动、对话的方式多样、面广量多、时间充分。6教学效果25分⒂知识与技能:学生知识掌握正确率高,突破难点,双基扎实。7⒃过程与方法:探究(实验)过程合理、朴实,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学生质疑问难、思维活跃、有创见。7⒄情感与态度:各类学生获得真实、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主动参与活动,求知欲、自信心强,兴趣浓,课堂气氛宽松活跃、融洽,学习习惯养成良好。6⒅教学特色:教师在教学机智、感召力、教学评价、教法组合等某方面有突出表现,教学风格鲜明,给人印象深刻,以美的享受。5实际得分评价方法:根据实施情况,在各评价内容栏中注明优良中差等级,再整体等级评价(中78~83分、良84~89分、优90~95分),最后调整得分(保留一位小数)。1001.肺和呼吸执教老师:漳州市实验小学董承颖指导教师:漳州市实验小学邹清泉漳州市实验小学余丽滨【教者简介】董承颖,漳州市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曾执教《力在哪里》获省教学录像课一等奖,执教现场课《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获省教学研讨课一等奖。【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第2课《肺和呼吸》【学情分析】呼吸现象是所有学生都很熟悉的,甚至许多学生已经具有“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样的前概念,不过,学生中对呼吸的普遍认知状况还只是停留在现象表面,而对肺的内部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能帮助人体完成呼吸这一工作的,呼吸除了肺外,还需要哪些器官参与,怎样科学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等这些本质问题,都并未形成科学客观的解释。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多感观地观察,并进行分析比较,初步感受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成分,还知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等相关的知识。这对于本节课中,学生将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如何获取证据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的差异”的探究活动,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学目标】1、认识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了解人体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名称、位置和作用;2、能运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3、意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了解吸烟有害健康,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一般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人体中肺的结构、位置与功能,建构呼吸需要多个人体器官形成系统共同作用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认识人体内气体交换的意义。【教学准备】演示:课件、集气瓶(2个)、水槽、胶管、火柴分组:清水、澄清石灰水、烧杯、吸管【教学过程】一、导入1、体验憋气活动: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先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你能憋多久?”用手捂住嘴巴和鼻子停止呼吸,你估计你能坚持多久?尝试一下。2、交流体验的感受。3、引导交流:提起呼吸,你想起了哪个和呼吸有关的内脏器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肺和呼吸。(板书课题)二、认识肺及其作用(一)观察认识猪肺的结构特征1、教师出示猪肺,学生观察了解猪肺的外部基本形状,教师介绍肺、支气管、气管。2、学生观察猪肺的内部形态。3、学生交流对肺内部形态的观察的发现。4、教师补充相关图片,辅助学生深入了解肺中的微小结构——肺泡的内外部特征。(二)认识人体的肺,推测及其作用1、谈话:我们刚才观察的是猪肺,其实人的肺和猪的肺在外形和结构上基本相似。我们来看一看。(出示人体解剖图)2、认识肺在人体的位置、大小3、学生感受人体中肺器官的活动状态,推测肺器官的功能。4、小结:肺是帮助生命体呼吸的一个重要器官。(三)引导深入研究肺在呼吸活动中的作用1、提出问题:人为什么要不断的进行呼吸活动呢?我们吸入身体的是什么?呼出的又是什么呢?2、指导学生利用观察火柴燃烧变化现象的对比,了解呼与吸的气体含氧量的差异。3、引导学生展开分组实验,利用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检测呼出的气体。4、交流讨论研究实验的发现。5、教师提供科学视频和统计数据表,进一步肯定学生的研究发现。6、小结肺的功能。四、认识肺之外的呼吸器官及各器官的作用1、了解肺之外的呼吸器官及各器官的形状、位置2、了解肺之外的呼吸器官的作用。3、小结,了解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共同构成的。五、怎样保护呼吸器官1、引导学生谈怎样保护呼吸器官,怎样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2、出示吸烟者的肺,进行“吸烟有害健康”的教育。3、介绍保护呼吸器官的一般方法。《保护呼吸器官》儿歌绿地公园空气好,户外运动不能少。勤开窗户勤通风,公共场所别多跑。风沙天气戴口罩,阻挡灰尘有必要。洒水之后把地扫,科学保洁得记牢。预防流感别感冒,接种疫苗要做到。吸烟伤肺又伤脑,还会破坏消化道。呼吸器官保护好,健康生活乐陶陶。六、课堂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设计说明】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进而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与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是科学教学活动必须承载的教育责任。本课设计我们凸显了以点带篇,以结构见功能,以个体见整体的基本设计理念——从学生前概念出发,突出主题,明确重点;提供条件,引导设计活动方案,指导基于真实客观的实践体验获取的证据,建构科学准确概念。1、全课的教学活动内容预设:从前概念出发,突出主题,明确重点。全课浓墨重彩于肺器官的结构、位置、功能作用的学习,却只为更深入更细腻的认识呼吸,了解呼吸。所以,课一开始就以学生对呼吸活动与呼吸器官的原认知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利用游戏认识到呼吸对人生存的重要性,集中探究活动的主题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肺,由对猪肺器官结构的仔细观察,及相关的图片资料辅助学生深入认识肺的结构,进而迁移认识人体肺的结构;接着引导学生基于肺结构的特点思考推测肺的功能;而后,通过深呼吸的体验,引导学生从身体的感觉中探寻呼吸系统中除肺外的其他器官,认识呼吸需要一系列的器官的协同合作,并推测了解各种不同器官的功能。这些充分鼓励和激发学生对新问题进行猜想和解释,进而再通过相应的探究小活动和积极的反思等,逐步达成呼吸系统整体概念的认知。2、对学生各部分探究活动准备:提供条件,引导设计活动方案,指导基于真实客观的实践体验获取的证据,建构科学准确概念。3、具体探究活动设计中,教师因势引导学生根据探究的需要,设计对比实验,进而引导学生在所提供的充足实验条件的支持下,通过观察、操作等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合作与交流活动,针对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之处这一学习难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而以数据为证据形成对呼吸更深层面的认识。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就观察和探究所获取的证据,推导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引导学生归纳了解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明确的分工,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器官就像生产流水线一样,环环紧扣高效率地完成着人体某项生命活动。从而,联系各种呼吸器官的疾病,认识到保护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心脏和血液循环执教老师: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张清海指导教师: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陈慧蓉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蔡萱红教者简介:张清海,男,1976年6月出生,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科技组教师。小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职称。2002年8月获得漳州市教育局颁发的“漳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12月被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体育局、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福建省妇女联合会评为第五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优秀辅导员。2008年4月指导学生陈诣超等参加第六届福建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获省三等奖;2007年4月指导学生沈悦等参加第五届福建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获省二等奖。撰写的《25W收发信机》发表于《实用无线电》1997年第三期,国内统一刊号:CN31-1585/TN。教学內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心脏和血液循环》P52—P54学情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和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教学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2.引导学生在经历一个个有结构的探究活动中去体验,了解心脏的形态和功能,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3.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研究生动的生命世界,让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领悟有关科学方法,建构有关的科学知识,形成有关的科学情意。4.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意识。教学重难点:认识心脏和心脏的功能。教学准备:课件、听诊器若干、心脏模型、塑料瓶、水槽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请学生先找出身上的一处血管,紧接着找两处、三处或更多处。小结:血管遍布我们全身,有粗有细(课件展示:介绍血管)。问题:血管里有什么?生交流讨论后,提问:血液在血管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师生小结:血液要想在血管里不停流动,必须有一个动力源,这个动力源就是心脏。二、认识心脏1、请学生说说对心脏的认识和了解。2、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心脏的形状和大小,并让学生了解心脏的位置。三、探究心跳的作用1.提问:关于心脏,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预设:心脏为什么要不停的跳动?运动后,心跳为什么会加快?为什么停止跳动后人就会死?学生猜测、讨论后实验: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来模拟心脏的跳动(塑料瓶里有红色的水)要求:利用在水中挤塑料瓶和输液器来模拟血液循环,边操作边体会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并说理由。汇报交流: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的确,只要还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生探究实验,记录,师巡视指导。小结: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借助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来压出血液,同时又抽进血液,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血管中。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脉搏。血液就是这样在全身不停的流动。2.活动:测一分钟脉搏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看看能发现什么?四、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1、提问:血液为什么要不停的流动呢?心跳和血液循环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测、探究、画示意图。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同时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其他排泄器官。五、讨论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心脏1、学生交流生活中常见的心脏疾患及注意事项。2、教师介绍视频资料,交流如何更好的保护心脏?总结:每个人的血液时刻都要在身体里不停地循环流动,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两大血液循环器官,其中心脏相当于血液循环的泵,由它提供动力,血液才能循环,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的心脏,设计说明:本课教学设计是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经历一个个有结构的探究活动中去体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研究生动的生命世界,让学生在民主、开放的时空中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领悟有关科学方法,建构有关的科学知识,形成有关的科学情意,有效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种子里有什么执教老师:芗城第二实验小学韩瑞凤指导教师: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韩瑞强芗城第二实验小学陈爱琴教者简介:韩瑞凤,女,1980年3月出生,1999年7月毕业于龙海师范学校,现任教于芗城第二实验小学。小学高级教师,2007年获得芗城区“优秀班主任”称号。于2008、11—2009、9参加福建省农村小学科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2009年11月执教的《神奇的水》一课参加芗城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荣获二等奖。《老师,你的工作创新了吗》在第三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在课堂教学上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科学知识的储备,注重科学精神的追求,引导学生敢问、会问、多问,不断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种子里有什么》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课《果实和种子》的第二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种子里有什么》本节课内容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课《果实和种子》第二课时的一节课。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种子的内部结构。教学时要求学生对种子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对各种种子进行比较,了解种子的外部特征进而认识种子的内部构造。本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先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种子外形是多样性的。再通过解剖蚕豆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这样让学生在观察、猜疑动手中使学生会解剖种子,会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并能将观察到的种子画下来,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经历了“预测-解剖-观察-记录-表达”这一探究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以实现《标准》中制定的学习目标: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简图和文字表达。最后布置学生种植一棵自己喜欢的植物。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隐线,通过课后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经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有关植物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已经知道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学生对果实和种子有了很多感性认识,能够分辨果实和种子,知道种子能发芽,并且对种子的作用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种子内部的构造基本上没有具备知识。同时,由于三年级学生知识结构的原因,在描述种子内部各部分的结构,会出现表达上的困难和用词不恰当等现象。因此,引导学生形象描述种子内部的各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展示学生和教师共同收集的种子,认识种子的多样性(大小、形状、颜色)。2.通过对比经过浸泡的种子与干种子的不同和解剖种子的实验,初步认识种子内部的构造。3.进一步学习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比较的方法感受多样的种子世界;通过借助于镊子、放大镜等合适的工具解剖、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2、经历“问题提出-组织猜想-展开研究-交流收获”的科学探究过程。3.学习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经历探究种子内部结构的乐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内化,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2.通过分组开展探究活动,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培养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3.通过研究种子的探究活动,认识到种子是一个生命体,培养学生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激发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种子内部的构造。难点:引导学生形象描述种子内部的各部分。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收集各种种子,并将收集到的一部分种子在课前一至两天泡水,请观察种子泡水后的变化。)教师准备:课件,一些浸泡的种子,镊子,放大镜、培养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果实和种子,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什么种子?学生汇报。讲述:通过同学们收集的种子,展示在小组的收获箱里,引导学生在种子的世界里与种子交朋友!二、认识种子外形的多样性1、通过观察发现种子外形的大小、颜色、形状存在的差异。2、了解种子的多种用途及都可繁殖的特点。三、认识种子的构造1、提出问题:对于种子,你还想探究种子的什么?讲述: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究种子里有什么。板书:种子里有什么2、做出猜测:①可是这些种子这么硬,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种子里面有什么呢?(如:切开,砸开,咬开、泡水再剥开等。)注:在学生讲到浸泡种子再剥开种子这个方法时,可引导对种子浸泡的发现:★课前同学们把种子泡到水里有没有进行研究呢?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大家在浸泡种子的过程会产生有这么多的不同结果呢?你们想过原因吗?②出示用水浸泡过的扁豆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请你画下来。③让学生预测:你能想想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把画展示给大家看。3、展开研究:①学生活动:解剖扁豆种子。教师:谁来说说解剖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呢?出示温馨提示。学生分小组解剖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里面有什么,并画下来。师问:说说你看到种子里面有什么?②小组汇报交流。4、小结:谈话:还想研究种子的哪些新问题呢?四、总结延伸1.谈收获: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2、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五、课后拓展:种植一棵自己喜欢的植物1、了解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2、布置学生课后动手栽种一棵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课《果实和种子》第二课时“种子里有什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本课设计,科学探究方面让学生借助感官和工具,通过小组合作对种子的内部进行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意识到种子是一个生命体,培养学生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激发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体验到动手实践的乐趣;科学知识方面知道种子外部形态的多样性和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在本节课,首先我以复习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教学与种子有关,开门见山,让学生与种子交朋友,从而对“种子”产生研究的兴趣。接着以学生为主体“由扶到放”,逐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种子外形的多样性,让学生动手,并运用对比发现种子外形的大小,颜色,形状存在的差异,并且了解种子的多种用途及都可繁殖的特点。其次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加以引导,最后确定本节课要研究的中心问题:“种子里有什么?”在本环节中,让学生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做出猜测,展开研究,并能提出新的问题,而后老师再做小结,通过交流体验到收获的成就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敞开孩子的心扉畅想交上种子朋友后,你最想干什么?让学生学会运用感官和工具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初步接触这门学科的三年级来说,在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所用必不可少。这部分是本课的主体部分,也是重点部分。最后一个环节,动手实践:种植一棵自己喜欢的植物。根据孩子的意愿,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隐线“种植物”,学生通过亲自栽种植物的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并做好观察记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激发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各种各样的叶子执教老师:漳州市名流学校林惠珍指导教师:漳州市名流学校林昆仑漳州市名流学校蒋淑芬教者简介:林惠珍老师,区级、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007年以来先后多次承担市级、区级科学公开课教学任务;2008年3月,教学论文《巧设活动,优化教学》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008年5月,教学设计《认识固体》获得省级二等奖;2008年6月,设计执教的《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获得省二等奖;2008年12月,撰写的论文《赞赏“特殊”学生》获得省级二等奖;2009年8月,教学片段《认识固体》获得省级一等奖;2009年12月,教学设计《纸》一课获得省三等奖。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叶》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里的第二课(第一课时)(教参43页始)。本课时重点是观察描述叶子的不同形态,认识叶的构造。首先观察一片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同;接下来观察更多的叶子,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给带来的叶子分类,这样层层推进的活动,既突出了细致观察、方法多样、描述准确,又感受到了叶的多样性,认识叶子的构造。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对学习科学的兴趣浓厚,他们对科学知识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各种各样的叶子》对他们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但他们对叶的结构认识还不够,对叶子存在的多样性认识不全面。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叶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分类,从而认识叶的相同结构,叶子的多样性。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活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设计试验验证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认识各种叶的形态,知道叶的构造。2.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3.知道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一生。过程方法与目标:1.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2.能对“叶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认识事物。2.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叶的形态,知道叶的构造和叶也是有生命。教学难点:观察描述各种叶的形态和构造,理解植物是怎样自己制造“食物”的。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叶子、放大镜、记录单、篮子垫板。2.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叶子、笔。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出示各种各样的叶子,揭题。(设计意图:我是直接拿出叶子让学生说,直接感知叶子的多样性顺势揭题。)观察比较同一片叶子正反两面的不同。1.小组合作观察各种叶子正面与反面的不同之处。(相机解释叶柄、叶片、叶脉)2.小组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带上叶子描述叶子正反两面的不同之处。)(设计意图:这段教学活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为认识多种叶子的多样性做了充分的学习准备。)三、探究叶子。(一)过渡语。(二)观察探究各种各样的叶子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1.探究活动要求:(1)平安二字值千金,安全莫忘。(2)请利用感觉器官如:手、眼睛、鼻子、肌肤……或借助工具观察各种叶子。(3)各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在10分钟内完成观察,并用漂亮的字做好记录。(4)观察结束后,小组成员及时整理好物品,保持桌面整洁。(5)做到以上几点,找到各种叶子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多的小组将获得奖品。2.分组实验,记录,师巡视参与。3.小组代表上台交流汇报记录单,描述各种叶子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教师相机板书。)4.小结叶子的相同之处。(叶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设计意图:认识叶子的多样性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而应该更深层次、更具体的探究它。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叶子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认真观察比较,最后发现叶的不同之处很多,但相同之处是叶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三)给带来的叶子分类。1.小组合作分类。((提醒学生每次只能按一个标准分。)2.汇报分类结果。(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在这段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合作找到多种分类方法,更深入的认识叶子的多样性。教师在这一探究活动中只是引导者、合作者,必要时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个别指导。)四、了解叶的生命特征。1.过渡语。2.学生观察并讨论交流新鲜的叶与落叶的不同。3.指名学生汇报。(引导说出:新鲜的叶有水分,而落叶干枯了;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4.体会叶子也是有生命的。(1)观察一条枝条上的叶(刚长出的嫩叶,茁壮的绿叶,枯黄的叶子)。(2)表述树叶的生长阶段。5.小结:叶是有生命的。(设计意图:通过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比较法,这也是科学家必备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明白: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是死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叶的生命特征。)五、观察并设计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提问:叶子的生长需要营养,这些营养主要是怎么来的呢?2.讲述:大多数叶子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食物”供给自己,但主要是供养整树。(课件出示)3.提问:没有阳光行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4.各小组设计实验。5.交流并确定实验方案。重点解决:做这个实验要保持哪些相同的条件?不同的条件是什么?(设计意图:知道叶子需要阳光进行光和作用还不够,要会设计试验用事实来证明,并学会及时做好记录,收集有利的证据。)六、课堂深化,渗透环保。1.提问:今天拿来这么多的叶子,你们是怎样收集到的呢?2.指明回答。

总结:大自然是美的,树叶也是美的,树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的内容,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希望你们能照你们说的去做,做到爱护草木、保护环境。(设计意图:让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渗透渗透“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七、作业设计:

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做记录)板书设计:多种多样的叶子观察、思考不同相同不同画两片叶子里面写叶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叶子也是有生命的保护心脏执教老师:龙文区实验小学沈克芬指导老师:龙文区实验小学雍雅月龙文区实验小学朱宪忠教者简介:沈克芬,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龙文区实验小学,曾被评为“优秀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2010年执教《有趣的磁现象》获龙文区科学课教学观摩一等奖。教学内容: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7课《保护心脏》教材分析:本课的活动1是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了解心脏跳动时的“工作量”,让学生通过实验、计算、类比、推理等方法,体验心脏的工作强度,从而认识心脏的功能,知道心脏保健的重要性。活动2是让学生了解脉搏,测量平静时、剧烈运动1分钟后和运动完毕休息3分钟后,在1分钟内脉搏的次数,探究心跳快慢与运动的关系,比较数据,得出结论,同时让学生明白如何保护心脏,知道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多么重要。教学目标:1、学习知识目标:⑴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⑵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能力培养目标: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⑵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搜集整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⑵体会合作的意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材料准备:6个塑料杯,12个脸盆,秒表,跳绳,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1、播放视频,设计问题情境,课件播放活动情景,提问:为什么剧烈运动后心跳会加快?为什么运动后不能马上坐下来休息?2、学生交流。教师揭示课题。(二)活动1——模拟心脏输送血液,体验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1、提出活动要求,做好小组分工安排。2、学生分小组合作,用杯子装水和倒水模拟心脏输送血液。3、小组汇报。想一想,如果1小时,1天倒多少次水?有什么感觉?4、把活动和心脏的跳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会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三)了解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心脏和血管。1、了解心脏的位置及形状大小。2、了解心脏与血管的关系,认识动脉和静脉。3、了解人体血管循环途径。(四)活动2——探究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1、了解什么是脉搏,让学生测量并记录下平静时的心率。2、组织1分钟跳绳活动,记录剧烈运动后的心率。3、休息3分钟后,测量并记录学生平静时的心率。4、学生展示记录表,师引导探究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5、小结:如何保护心脏(五)总结,延伸。1、准确地回答:剧烈运动后为什么心跳会加快?运动后为什么不能马上坐下来休息?2、交流: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3、课后继续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其他因素,了解保持心脏健康的方法。设计说明:“保护心脏”是“生理与健康”单元中的第三课。本单元从健康角度着手,通过观察、实验、对比、收集资料等探究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分析问题、类比推理、搜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尝试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各种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使探究活动和课堂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参与到一个个活动中,使探究活动在合作中开展得有声有色,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开发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我的手执教老师:龙海市白水中心小学黄晓丹指导教师:龙海市教师进修学校谢秀丽龙海市白水中心小学江志敏【教者简介】黄晓丹,毕业于漳州第二职业学校中师音乐专业,2000年2月分配到龙海市白水中心小学,一直担任小学语文科的教学。自2009年参加福建省小学科学教师能力提升以后,兼任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撰写的论文——《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初探》在《龙海教育》上发表。【教学内容】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自己》单元中的内容。这一课是在“观察我们的身体”及“我们在生长”等整体观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较深入的观察。教学内容包括讨论手的用途,体验手的灵活性主要与手的结构及手指关节处皮肤上的皱褶有关,认识手的感觉方面的功能,训练学生手的感觉等几个活动构成。这是一节典型的观察探究课。设计上注重对学生自主创新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上注重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珍惜健康。同时热心关注生活中需要帮助的群体。【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但对一些常见的事物,如人的身体的器官则关注不够。他们上课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把他们的关注对象引导到这些物体上来,对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从平时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是很有益的。【教学目标】1、知道手的一些基本构造;认识手的灵巧与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密不可分;认识手具有感觉功能。2、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会合作学习,注重与同学的交流以及分享成果。3、关注体验活动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自身的探索。4、关注生活中需要帮助的群体,珍爱生命,珍惜健康。【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了解手的构造和手的灵巧有关。难点: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学准备】橡皮筋、胶带、吸管、纸筒、帽子、多种形状的积木、筷子、橡皮、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播放手影视频。(板书)2、学生交流观后感。二、观察猜想。1、观察自己的手。2、猜想:手的灵活和手的哪些部分有关?三、协作研究,验证猜想。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猜想。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3、小组上台演示汇报。(板书)4、小结。其实,手的灵巧除了与关节,褶皱、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等有关,还与脑,神经,血管,肌肉也有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材料,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四、体验手的感官功能。1、游戏。在蒙住眼睛的情况下戴鸭舌帽。你是怎样做到的?2、游戏。在蒙住眼睛的情况下将多种积木分类。你是怎样做到的?3、手能感觉到物体的大小,形状,手还能感觉物体的什么特征呢?4、小结。五、课外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2、我们拥有健康的双手是幸福的,你想用手为自己为他人做些什么事呢?六、作业。有趣的任务:学学盲人,用小手找找人民币的盲文数字,试试能不能根据它辨别人民币的面值。七、板书。我的手大拇指大小灵活关节感觉功能形状褶皱冷热……软硬粗细……【设计理念】学生在学习《我们自己》这一单元之前,通过观察植物、动物,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如看、摸、闻等等方法。但观察的内容基本还是物体外在的比较显而易见的特点,而且根据课堂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观察静止的物体兴趣不是很高。《我的手》这一课不仅只是让学生观察手的外形,还让学生推测手这样灵活与什么有关,观察活动已不仅只停留于物体的外在形态,已由表及里与学生的思维训练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了。基于上述原因,我在设计这一堂课时,就主要从孩子爱玩的特点出发,通过学手语活动先激发起孩子探究的兴趣,再引导孩子进行观察自己的手的结构,然后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多种方法体验手的灵活性与什么有关,最后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手的感觉功能。整堂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玩中体验、玩中交流、玩中探究”。磁铁有磁性执教老师:漳浦县实验小学林志娇指导教师:漳浦县实验小学卢淑蓉漳浦县实验小学魏国章教者简介:林志娇,漳浦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有14年教学经验,曾多次参加县说课比赛和教学设计并获得一、二等奖。多次获得县优秀教师称号。教学内容: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第二课《磁铁有磁性》,课本第66-68页内容。学情分析:学生认识磁铁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在他们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2、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教学准备:1、为小组探究准备:磁铁、铁制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布片、塑料尺、橡皮筋、玻璃珠、实验记录单等。2、为演示实验准备:磁铁、一枚1元的钢币、一枚5角的铜币和一枚钢芯镀黄铜5角,二种不同的1角的硬币等。3、为板书准备:磁铁、两张写有概念的纸条。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表演魔术。2、揭题:磁铁(板书:磁铁)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活动一:磁铁找朋友1、自由猜测: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引?2、合作实验。3、交流汇报。你发现了什么?跟你预测的一样吗?其他小组有什么补充的吗?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由此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4、小结: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板书题眼:——有磁性)5、总结学习方法。活动二:寻铁欢乐行1、在教室里寻找铁质物体。(1)用观察的方法辨别。(2)讨论:要辨认铁质物体用什么方法更可靠些呢?(3)用实验的方法辨别。2、用磁铁检测硬币。(出示1元的钢币、一枚5角的铜币和一枚钢芯镀黄铜5角,二种不同的1角的硬币。)(1)质疑:硬币能被磁铁吸引吗?所有的硬币都能被磁铁吸引吗?(2)学生猜测。(3)用磁铁验证。3、小结。活动三、隔物吸铁。1、吸铁游戏。出示一个装有水的杯子,里面放一个图钉。谁能像魔术师一样,在不接触到水的条件下,隔着水把图钉取出来?2、设计隔物吸铁实验提出疑问:如果在磁铁和铁制物品之间分别放上纸、塑料片、簿木片也能吸铁吗?(1)大胆猜测。(2)实验证明。(3)交流汇报。(4)小结: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铁。(强调:一些。)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奶奶的缝衣针掉到毛茸茸的地毯里,找不到了,你有好办法找到它吗?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磁铁?3、做磁铁游戏。太阳运动:在硬纸板上贴上美丽的花草,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可是没有太阳,万物都没有生机,老师想给这幅画加上太阳,该怎么办呢?要是太阳能动起来,那就更好了。大家一起来想想办法。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2、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应用磁铁有磁性的原理,你想发明什么?课外时间,应用磁铁有磁性的原理,自己动手做个玩具吧!设计说明: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营造有趣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认识磁铁的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符合教学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让他们在亲历活动中感受到身边的科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环节一:魔术导入,揭示课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以学生喜欢的魔术表演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环节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本环节设计三个探究活动:一是“磁铁找朋友”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二是“寻铁欢乐行”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三“隔物吸铁”是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通过实验,让学生建立两个科学概念:一是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二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同时,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提出问题——猜测结果——设计实验——验证猜测——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并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的科学品质。环节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使学生体会到科学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科学离我们并不远,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环节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和感想。学科学,关键要用科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而让学生继续开展新的探究活动。人体的司令部执教老师:云霄县元光小学黄菁华指导教师:云霄县元光小学郭宏茹云霄县元光小学张连金【教者简介】黄菁华,女,1979年1月出生,云霄元光小学教师,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于泉州幼儿师范学校从事幼儿教育十年之后,转入小学担任科学教师。从教十四年来,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小学任教,一直都兢兢业业,热爱本职工作,关心热爱学生。相信付出才有收获,用“心”方能成功。【教学内容】粤教版四年级下册《人体的司令部》【学情分析】《人体的司令部》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理与健康》中介绍人体大脑的一课,在科学知识上比较抽象,比较深奥。四年级的小朋友对大脑的体验还比较粗浅,比较散,我们要通过传授知识、测试感知、体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的大脑是我们身体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要初步树立起保护和开发大脑的意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意识到保护大脑、爱惜自己、珍惜生命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30厘米的尺、记录表、眼罩、各种小物件等【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提过足球或看过足球比赛吗?知道足球赛中,守门员的职责吗?今天,老师带来一段关于守门员的视频,请同学们欣赏一下。2、播放视频,生观看3、师生交流,揭示课题二、理解“刺激”与“反应”师:刚才老师提到人的敏捷程度就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快慢的程度。那么到底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呢?现在请同学们呢阅读课本第47页,在来说说你对“刺激”与“反应”的理解。1、生阅读文本P472、生交流自己的看法3、师小结:“刺激”其实就是外界给人带来的各种信息,“反应”是人体在大脑的指挥下做出的相应反应,以应对这种刺激。出示课件,学生根据课件中的例子说说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例如:蚊子叮咬——刺激准备拍打——反应;无意间手碰到很烫(冷)的物体——刺激迅速缩回——反应生交流,说说生活中的“刺激”与“反应”师小结三、活动体验,自主探究(一)、看看你的反应有多快?1、请两位学生演示,师边讲解活动规则:强调长尺子零刻度的一端要朝下与被测试者的食指持平。放开尺子是不要给任何提醒。2、师帮学生分组,提出记录要求3、生分组活动,师巡回指导4、生汇报测试结果,评出班上谁的反应最快。5、师:在这个测试中,你能说说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吗?(生回答)(二)你摸到了什么?1、师介绍游戏方法2、每组请一位代表上台参与游戏。3、小组讨论:在摸物、猜物的时候都用了身体上的哪些器官和功能呢?4、班上交流5、师小结四、阅读资料,认识大脑出示课件:[阅读资料一]:关于大脑的一组数据: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越不用脑,脑细胞死亡越多)。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最善于用脑的人,一生中也仅使用掉脑能力的10%。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它虽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大脑的血液为2000升。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1、生回顾,巩固新知2、师总结3、布置作业【设计说明】《人体的司令部》是《生理与健康》单元中的第四课。本课为第一课时,从健康角度着手,通过观察、实验、对比等探究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初步形成保护大脑的意识。在本课中学生将继续通过分析、推理、比较等方法,获得与人脑有关的科学知识。本课的教学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使探究活动与课堂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参与到每个活动,使探究活动在合作中开展得有声有色,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开发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金鱼执教老师:诏安县桥东镇桥园小学沈扬指导教师:诏安县桥东镇桥园小学沈志娟诏安县桥东镇桥园小学郭瑞武【教者简介】沈扬老师于2010年参加工作,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认真钻研教材,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县、中心校教研活动。2010年《6和7的认识》在中心校举行的教学比武获得中心一等奖。教学论文《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初探》在县、中心校发表。【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金鱼》。【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非常感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猜想、合作,从中掌握了一些学习科学课的基本方法。教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保护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习惯和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2、掌握金鱼用腮呼吸,培养学生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3、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了解金鱼的特征,知道鳃的作用,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学准备】每组:金鱼1条(放进玻璃缸里)、滴管1只、少许食用色素调制的红水。【教学过程】(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1、与学生探讨池塘里都有什么?2、展示课件,向学生简单讲解水中的生物链。【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金鱼的外形,理解金鱼的基本构造作铺垫。】(二)观察金鱼的外形1、出示本课课题并向每个小组分发金鱼。2、让学生观察金鱼,并画一画出金鱼的基本构造。3、教师巡视学生作品,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与学生探讨金鱼的外形和基本构造。4、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金鱼的基本构造。【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一画和师生探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金鱼的外形和基本构造的信息。】(三)欣赏美丽的金鱼1、观看课件,让学生了解金鱼种类的多样性,通过欣赏更喜爱金鱼。2、让学生说说不同种类金鱼的鳞、鳃、鳍在哪里。【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更加喜爱金鱼,并且对金鱼身体构造有更清晰的了解。】(四)观察了解鱼腮的作用。1、观察金鱼嘴巴,适时提出疑问:金鱼不断喝水会不会撑死?2、师生间共同探讨,教师在讨论中让学生知道水中还有少量氧气。3、让学生用实验来验证(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教师先示范,并讲解要点。提示学生要爱护动物,尽量不要伤害金鱼。)4、学生观察并记录。让学生自己讲一讲实验结果和结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五)小结1、让学生讲讲本节课学到的知识。2、在讨论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爱护动物。【设计意图: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巩固,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爱惜动物。】人体的司令部执教老师:平和县育英小学杨慈云指导教师:平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张彩华平和县育英小学赖妙明

教者简介:杨慈云,性别,女,1979年6月出生,小学高级教师。工作经历:1998-8至2007-8平和县小溪新桥小学任,2007-7至今平和县育英小学任教。主要研究成果:2000-12参加县“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比武获三等奖;2002-4参加县语文中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二等奖;2000年2月论文《向40分钟要质量》在《漳州教育》发表;2007-6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2008年5月论文《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获县一等奖。教学内容:粤科版四年级下册第46~50页学情分析:《人体的司令部》是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生理与健康专题部分中介绍人体大脑的一讲,在科学知识上比较抽象,同时涉及的有关生理方面的知识也比较多,比较深奥。四年级小朋友对大脑的体验还比较粗浅,比较散,我们要通过实验和推理,小组讨论、交流、辨析等方式,知道人体对外界的刺激能作出反应,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同时要树立起保护和开发我们的大脑的意识,从而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习、工作。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2、了解大脑的保健,懂得劳逸结合,合理用脑。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教学流程: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尺子、记录表、眼罩、各种小物件等。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谈话导入(通过扔球、接球活动,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八课《人体的司令部》。为什么称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吧。二、理解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通过交流、举例,理解刺激和反应。)1、刚才,在抛球,接球这一过程中,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呢?(课件出示)2、谁来说说看你认为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3、谁来举举这样的例子。三、活动1:看看你的反应有多快。(通过活动,懂得“人对刺激能做出反应,大脑的反应有快慢之分”。)1、出示活动规则。2、我们先请两个同学上来试试看。3、分组活动。4、展示实验报告。5、那在这个活动中,你能说说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吗?师:人类做出的各种反应都是由大脑发出指令的。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反应较快,有的人反应相对来说较慢。也就是说,大脑的反应有快慢之分。但是,不管是反应快,还是反应慢,我们对外界来的刺激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以应对突如其来的事情。(出示课件)这就是我们通过活动得到的实验感悟。四、活动2:你摸到的是什么?(通过活动,总结出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1、游戏铺垫师:游戏之前,请一位同学背诵古诗,让其他同学猜姓名。3、下面进行活动二,出示活动规则。4、分小组开始。5、谁愿意把你刚才的猜测过程说出来跟大家分享?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想请问你们一下,你们在摸物、猜物的时候都用了身体上的哪些器官和功能?6、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大脑指挥的。(课件:课本中的插图)7、刚才一系列活动都说明了大脑指挥着人的什么?总结出大脑的作用。课件出示:(科学课本P48)大脑控制着我们的肌肉运动,感觉,语言,甚至我们的食欲,同时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记忆事情的时候,我们也离不开大脑,所以我们把大脑形象地称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也就是人体的司令部。五、劳逸结合,合理用脑。(通过看图片,懂得我们应该劳逸结合,合理用脑。)1、既然大脑对我们每个人都这么重要,那我们该如何保护它呢?请大家一起来阅读一下课本中告诉我们的知识(课件)。既然用脑太久会疲劳,我们就应该合理用脑,科学用脑。(板书)2、那是不是说我们就可以不用脑?六、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师(总结):大脑确实是神秘的,但它是可知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科学家一定能运用科学的钥匙打开大脑的神秘之门。保护心脏执教老师: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吴臻毅指导教师: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简桢琦南靖县教师进修学校苏锡良教学内容: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38~45页。学情分析: 《保护心脏》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生理与健康》的第三课。本课从健康角度着手,通过简单的实验、计算、探究等活动,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并进一步提高作出假设、制订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数据等探究技能。以模拟实验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解心脏和血管的生理机能,进一步发展分析、类比推理、定量观测、搜集整理信息等探究技能,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如何保护心脏,意识到保护心脏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关注自己以及他人的身体健康,对自己及他人负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克服不良习惯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搜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体会合作的意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教学难重点: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一次性水杯(约70毫升),5000毫升空瓶,塑料盆、秒表、红墨水等。第一课时心脏工作量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播放声音:(课件)听,是什么声音?(心脏跳动的声音)出示模型:让学生说说心脏的大小、形状、位置。2、感受心跳:触摸身体的哪些部位能明显地感觉到心跳?(手腕、脖子内侧、锁骨下、胸腔正中偏左等这些部位能明显感觉到心跳)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受一下心跳。3、模仿心脏跳动:学生看视频用拳头模仿心脏跳动4、揭题:心脏在不停地跳动,生命才能存在,保护心脏就是保护生命。(板书:7、保护心脏)二、了解心脏工作情况1、观看视频《我们的心脏》小组讨论:心脏每天是怎样工作的?2、视频: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与水泵的工作原理一样3、视频:了解心脏工作时血液循环情况4、点明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了解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三、活动: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一)了解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1、让学生说说课前在家长帮助下,测量自己心脏每分钟跳动次数的情况。2、在不同的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不一样的。正常跳动次数在60—100次。安静时,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心脏每分钟跳动约75次。(二)了解心脏每分钟泵出的血液量1、心脏跳动1次泵出的血液量。用量杯装水70毫升,倒在一次性杯子里,差不多满杯,告诉学生这70毫升的水相当于心脏跳动一次泵出的血液量。当舀水一杯(满杯)就相当于心脏跳动一次,杯子的水量相当于心脏跳动一次泵出的血液量。2、心脏1分钟泵出的血液量。以每分钟心跳75次计算,心脏1分钟向全身输送的血液约5000毫升,5000毫升就是5升。在生活中同学们见过容量是5升的瓶子吗?(装食用油的瓶子)出示瓶子,告诉学生,用这种瓶子装满水,这些水量相当于心脏1分钟泵出的血液量。请各组派两名同学把5升的水倒在塑料盆中。让学生把这盆的水想像成的人体的血:这盆血就是你的心脏1分钟泵出的血液量,有何感想?(三)模拟心脏跳动时的工作量。1、学生活动所需的材料:约70毫升塑料杯一个,塑料盆两个(一个空的,一个盛有5升的水)。2、活动步骤:(1)舀水:用塑料杯装满水,迅速舀到另一个空塑料盆中。要求:每次塑料杯必须装满水;动作要迅速、连贯;舀水过程中不把水溅出盆外。师示范(2)夺红旗:计时1分钟,舀的次数最多的小组为冠军,奖红旗。(3)小组内分工合作:舀水员(1名):按活动要求认真舀水。督查员(1名):督促检查舀水员舀水必须满杯,否则本小组不参与评比夺红旗。记录员(1名):对活动结果做好记录。拉拉队员(3名):为本组能在1分钟内取得更多的舀水次数加油。(4)完成实验表格,思考:一天中这样不停地舀水有什么感受?测量记录表第()小组舀的次数(次)心脏跳动次数(次)1分钟751小时1天3、学生实验,填写实验表格4、交流:1分钟舀水次数最多的小组奖红旗感受心脏跳动工作的忙碌、辛苦。各组的舀水员:在刚才不停地舀水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如果一节课的时间让你这样不停地舀水呢?其他同学也谈谈感受?舀水一杯相当于心脏跳动一次,同学们1分钟舀水N次,就感到很忙。让学生联系心脏1分钟跳动约75次,知道心脏的跳动工作比舀水工作更忙。观察记录表:一天中不停地舀水这么多次你们有什么感想?比较舀水一天的次数与心脏1天跳的次数:心脏一天中跳动10万余次却不觉得累,它还不知疲倦地跳动几十年。可见心脏的跳动工作确实很辛苦。(3)感受每分钟泵出的血液量之多。让学生根据1分钟舀水的结果,比较:1分钟舀水的量与心脏1分钟泵出的血液量谁大?由此知道心脏每分钟工作的量我们舀水1分钟都完成不了。由心脏每分钟泵出的血液量之多感受到心脏工作的辛苦。(4)小结:通过活动,让学生把心脏跳动时的忙碌,每分钟泵出血液量联系起来,知道心脏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四、拓展1

心脏每一天“泵”出多少血?安静时,成年人的心脏每分钟大约跳75次,每次跳动约有70ml血液送出,计算一下心脏每天(24小时)内输送出多少血液?1、学生读,小组内合作计算(用计算器)2、交流:70×75×60×24=7560000(亳升)=7560升7560升用5升的瓶子装可以几瓶?7560000÷5000=1512(瓶)由此,让学生知道人一天心脏输送的血量是很大的。3、小结:如果心脏完不成这些任务,人的身体就不能保持健康,健康的强壮的身体需要一个健康的心脏4、引申:心脏和血管组成一个完整、密闭管道系统,血液在血管里是循环流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体内总的血量约为体重的8%左右。若体重为100市斤,则血量为8市,即4公斤,合体积为4000毫升。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五、总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心脏的工作量如此之大,我们该怎样做呢?(学生自由说)保护心脏应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可以通过运动、调节情绪、合理饮食等方面进行保护。所以我们应时刻去呵护它,关心它。六、网上学:你可以在“小学科学网”上了解到更多有关心脏与血管的知识。附:板书设计保护心脏心脏工作量跳动的次数约75次/分忙泵出的血液约5升/分多设计说明:(一)《保护心脏》共有2课时,教学的内容是第一课时,为了能突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增添了小标题心脏工作量(二)引入新课环节1、引入时,让学生听声音,猜一猜是什么声音。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根据人体器官模型说说心脏的形状、大小、位置,使学生对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充满好奇,有一种探索人体奥秘的欲望.2、通过感受心跳,模仿心脏的跳动,让学生明白心脏在不停地跳动,生命才能存在,保护心脏就是保护生命。从而引入新课.(三)在了解心脏工作情况环节,学生观看视频《我们的心脏》,小组讨论心脏每天的工作情况,并通过视频,使学生了解心脏工作原理及血液循环途径,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四)活动环节: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1、心脏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如何才能知道它的“工作量”有多大呢?所以在模拟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把活动的材料与心脏的工作联系起来。既:当舀水一杯(满杯)就相当于心脏跳动一次;杯子的水量约70毫升相当于心脏跳动一次泵出的血液量;塑料盆中的水约5升相当于心脏1分钟泵出的血液量。这样模拟活动的目的非常明确,活动才有意义。2、模拟活动过程以比赛夺红旗的形式进行,目的一:使学生在舀水过程在紧张的状态下进行,迫使舀水员心理急、手忙,更能感受出心脏跳动时忙碌。目的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在交流环节中,交流的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从每分钟舀水次数体验心脏跳动工作的忙碌;从每天不停地舀水N万次与心脏每天跳动10余次对比,感受到心脏跳动工作的辛苦;再通过比较比较1分钟舀水的量与心脏1分钟泵出的血液量大小。从心脏每天不知疲倦地跳动,每次跳动又要泵出这么多的血,感受到它的工作量如此之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探究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4、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比较、推理、归纳,最后达到活动的目的,归纳出心脏的每天的工作量大。从而让学生知道正是由于心脏的工作量如此之大,我们才要保护好心脏。(五)拓展环节:由于计算量大,让学生自带计算器,小组内合作完成,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7560升是多大的量,从而感受到心脏每天泵出的血太多了。师点明心脏和血管组成一个完整、密闭管道系统,血液在血管里是循环流动。并让学生知道心脏如果完不成这些任务,人的健康就受影响,从而知道保护心脏的重要性。课外引申让学生明白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体内总的血量约为体重的8%左右;人体的血液在不断在新陈代谢。(六)总结环节: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教育学生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时刻保护好心脏。(七)网上学环节:布置网上学,因为课堂的教学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求知欲,这也是获取知识的一种的渠道,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心脏。(八)板书设计:突出课题,抓住要点,层次分明。奇妙的指纹执教老师:华安县实验小学杨定娟指导教师:华安县实验小学李丽贞华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李艺淑教者简介:杨定娟,女,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县级优秀班主任、县经济技术创新能手,2010年11月参加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现任教于华安县实验小学.在教学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大胆进行教改实验,形成了“幽默而不失稳重,扎实而不失灵活,跳脱而不失顿挫”的教学风格。课例《分数的意义》、《中位数》等分别获县级一、二等奖;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县、市级教育论文汇编。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三年级“我们自己”单元中的《奇妙的指纹》。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知识的获得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为基础,在观察、比较、动手实验过程中分析事物,从而掌握事物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学生对指纹的观察认识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需要教师的引领才能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学生通过拓印指纹、观察指纹、比较指纹等,促进他们自主构建关于指纹特点的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者和发现者,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拓印指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自己十个手指的指纹都不相同。3、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指纹图样,认识每个人的指纹的独特性。4、知道指纹分三种基本类型:弓形、箕形和斗形。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拓印指纹的方法。2、能通过对自己指纹的观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合适的问题。3、能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4、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一些观察与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5、能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6、能根据指纹的独特性设想指纹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研究和实验中进一步培养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知道一个人的不同手指的指纹都不一样。教学难点:知道每个人指纹的独特性。提出合适的问题,制定研究的方案。教学具准备:白纸、表格、放大镜、印台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名侦探柯南吗?大家都知道他是个破案高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名侦探柯南的人.请看大屏幕.2、师:看完这则新闻,你们知道公安人员是根据什么线索成功地破了案呢?师:对了,他们就是靠一枚指纹找到凶手。小小的指纹真有这么神奇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和研究奇妙的指纹。【设计意图:创设警察采用指纹破案这一情境引出课题,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又将指纹的用途很好地展示给学生,还渗透了学生“肉眼看不到并不代表着事物不存在”的科学意识。】二、指导观察,形成感知(一)初步观察指纹1、师:我们每个人的手指上都有指纹,请你们伸出自己的小手,先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然后与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指纹是怎样子的?2、学生汇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观察指纹的样子,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好了准备。】(二)拓印指纹1、师:为了更方便,更清晰地观察指纹,我们必须把指纹取下来。通过昨天的预习,你能结合老师提供的材料说说,你想利用什么材料把指纹印下来.学生汇报师:用课件演示用印台印指纹的方法.4、师:同学们看清楚了吗?谁能说说用印台印指纹时需要注意什么?现在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试看看.5、师:请同学们先练习印一个手指的指纹,6、师:出示拓印指纹的实验要求,然后再让同学们把自己的10个指纹印在指纹卡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学生拓印指纹,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从选择拓印指纹的方法到拓印指纹,这一环节通过主体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得到了同步的提高。】三、生成并选择问题、研究探索(一)生成问题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功地把指纹取下来了,那么关于指纹你最想了解什么?2.学生汇报【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既张杨了学生的个性,也引发学生创新火花的迸放。】(二)选择并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师:同学们的问题真是丰富多彩,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的三个问题是(课件出示:1、我的指纹是不是都是一样的?2、我的指纹和别人的指纹一样吗?3、指纹大致可以分为几类?)【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选择研究问题,保障学生小组合作的有序开展,减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使学生自觉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三)研究探索 师:这三个问题中,哪些问题需要与别人合作研究?问题一:全班同学自主探究1、师:请每个同学借助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卡,然后再跟老师说说你自己的10个指纹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学生独立观察后,再全班汇报交流.)2、师小结:一个人的10个指纹都是不一样的.3、师:接下来,请第一二组的同学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