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泉城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1页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2页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3页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4页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2015-07-02浏览次数:

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其母体学校为济南大学,主投资方为山东大众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学校位于蓬莱市海滨西路34号,现有征地537亩,校舍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规划面积1816亩。建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网络微机教室、语音室、图书馆、体育运动场馆、学生公寓、饮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教学和生活设施,办学条件完备,生活服务设施齐全。正在规划即将开工建设的东山校区占地151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学校占据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适应了环渤海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规划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对高等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国家战略规划区域环境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就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学校将乘势而上,再创辉煌。一、学校办学定位(一)发展目标定位1.目标定位到2017年,把学校建成理念新、机制活、有特色、质量好、规模适度的独立学院。2.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核心价值观培养;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管理服务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社会为面向,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3.

学科专业发展定位建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有特色、有优势的多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形成依托大众报业集团优势办学资源的文化产业类特色专业群,社会需求量大、生源好的经管类热门专业群,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以机电、计算机网络等专业为核心的理工科强势专业群。(二)学校类型定位学校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根据,在全面总结办学经验、科学分析自身条件和优势资源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的办学定位。1.学校类型教学型普通本科学校。2.办学层次本科教育。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本科人才服务面向为地方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落实情况(一)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思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按照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开展教育理念大讨论,使全体教职员工统一思想,努力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学单位服务,为学生服务,围绕教学展开各项工作。(二)保持健全的教学组织机构学校设有新闻传媒学院、文化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商学院、工学院、葡萄酒学院和基础部等“六院一部”,架构比较合理,分工比较明确,教学管理和运行比较顺畅,基本满足本科教学需求。(三)坚持教学工作“四优先”原则在议事日程上,优先研究教学工作;在人员配备上,优先满足教学一线需要;在工作条件上,优先保证教师和教学单位的需要;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证本科教学需要。(四)落实教学质量责任制院领导亲自抓教学质量,切实做到把教学工作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上;各教学单位对所属老师的教学质量负责;建立健全教学检查、教学评估、教学反馈等制度,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从而保证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四、本科学生情况(一)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5286人,其中专升本学生531人,占10.0%。另有与济南大学联合培养的音乐学专业53人。(二)本科生所占比例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5686人,其中本科5286人,专科400人,本科生所占比例为93.0%。第二部分师资队伍一、数量及结构情况(一)师资队伍数量学校采取自我培养与积极引进社会智力资源的有效措施,以母体学校为依托,从济南大学、大众报业集团引进一批教学业务骨干,从社会招聘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从其他高等院校吸纳一批兼职教学人员,初步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高级职称教师为骨干、优秀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在现有310名教师中,职称结构基本正常,学位结构较好,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74.5%。学校具备高校教师中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二)师资队伍结构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培养、引进、激励、保障”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大力推进“人才兴院”战略,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学校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创造发展条件。校区现有教师公寓300余套,满足了引进教师的需求。目前,学校教师队伍由自有专任教师、母体高校委派教师、聘请的兼职教师构成。经过几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数量比较充足,年龄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见表1.2.3.)。

二、生师比2014年,全院共有教师310人,在校生5686人(含400名专科生),生师比为17.7:1,无论是数量还是结构上,都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三、教育教学水平在本科课程主讲教师中,有教学经验的高级职称教师是骨干,硕士以上的教师是主力,外聘专家是重要补充。具有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人数和比例逐年提高,2013-2014学年承担本科教学的教师中,教授约占16%,副教授约占23%。学校每年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外教来校为本科生授课和开办讲座,并与本科生座谈,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2014年,学校先后邀请山东大学李克教授、南京大学徐雁教授、微型小说家凌鼎元、山东财经大学董长瑞教授等举办多场讲座,并聘任中国女摄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吕静波、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院研究员兼数字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张雷等为学校客座教授。学生通过与大家的面对面交流,受到了启发和激励,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四、教师教学投入情况2013-2014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占全体高级职称教师总数的71.4%(66.7%),说明2/3的高称教师都在本科教学一线上;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为4.4%(5.21%),这既说明了年青教师是本科教学的主力军,也说明了还要进一步发挥高级职称教师在本科教学一线的作用。五、教师发展与服务情况学校重视师资特别是年青老师的发展,每年都举办青年教师培训。2014年,有30名青年教师由初称晋升为中称;有59名教师参加并通过了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多名教师通过了普通话测试、相关职业资格证考试。2014年组织了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普通话、多媒体课件的单项奖,有力地促进了广大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努力为一线教师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住房等生活条件,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努力实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第三部分教学资源一、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学校加大教学投入,保障教学经费。能够独立进行财务核算,重视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经费投入。在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办学经费的同时,根据需要逐年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正常的资金保障。学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优先确保教学经费,教学经费预算一旦确定,保证足额到位,严格经费管理。近年来,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经费占学费收入比例逐年提高,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经费持续增长。2014年,全院本科专项教学经费共148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727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160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87元。二、教学设施情况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基本设施的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保障各项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同时,注重教学基本设施的使用效益,制定了教学设施使用规范、维护要求和管理规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学校用于基础教学和学生上机训练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充足,较好地满足了教学需要(见表4)。(一)实践、实验、实习条件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需求加强实验室建设,建成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现有的电工电子、基础物理、机械基础、计算机等4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及18个专业实验室全部达标,满足了实验教学需要(见表5)。学校还注重利用校外实习基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济南、烟台、蓬莱等地建立了1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市科技局、教育体育局开展了广泛的校企合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实践能力,为他们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图书馆馆藏丰富,使用效果好学校高度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改善阅览条件,逐年加大文献购置等投入,馆藏资源日益丰富。图书馆积极开展以尊重、敬业、互动、进取为主要内容的馆员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强化以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为目标的业务核心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近1万平方米,供读者使用的阅览座位1200余席,功能设施配套齐全。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图书馆购书经费投入,截止到2014年底,纸质图书总量为36万册,生均图书63册。电子图书244449种;电子期刊8053种(“中国知网”数据库)。引进了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服务平台、维普论文检测系统、读秀中文学术搜索等15个试用数据库,基本满足本科教学所需的专业文献需求和图书需要。与前一年相比,文献借阅人次、借阅册次、阅览人次不断增长,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也逐年上升,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2014年增加了社会捐赠图书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等;上半年举办了“阅读成就梦想,书香泉城学院”为主题的校园读书节,下半年开展了“图书馆服务宣传月”活动;开始编撰大学生导读书目(第二辑)。(三)校园网建设起点高,运行平稳服务高效在互联网+时代,我校努力打造数字化校园,建设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数据库平台三大平台,以及教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迎新系统、站群管理系统、人事系统等,运行效果良好。目前全院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办公楼、师生公寓等全部接入校园网,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师生员工的生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平台,为本科教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校园网络目前已深入到课堂教学、办公管理等各个方面。通过校园网,学校的教务处、学工处、各系部、处、科室等部门可以使用基于大型数据库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无纸化办公及公文网上签收等方面的管理软件。实现了校区学生学籍管理、教学计划与教学任务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了管理效率。2014年,我校共拥有13个公网IP地址,主要应用系统15个,校园网络主干为千兆、百兆到桌面,出口带宽800Mbps,连接楼宇12栋,共建有网络信息点约7000个,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近1000台;核心层采用思科6506交换机,汇聚和接入层采用神州数码交换机约280台。中心机房面积约120平米,配有中央空调、UPS电源等基本保障设施,共有服务器15台,以及数据存储、认证计费、日志、VPN等各类网络设备。还配置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措施。(四)体育运动设施齐全,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学校现有运动场地面积25460平方米,教学用体育器材种类多样,运动训练设施齐全,满足了我校体育教学的需要。4845平方米高标准风雨操场和17600平方米塑胶田径场均于2014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学校体育教学和群众体育运动始终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承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校每年都有年度体育工作计划,召开了2014年田径运动会,组织了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等全校性的运动竞赛,社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学校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进行,测试效果良好。学生体质健康的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三、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一)本科专业设置学校设有本科专业25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和法学等7个学科门类(见表6)。(二)本科招生专业2014年本科招生专业21个,分别为:广播电视学、广告学、英语、汉语言文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摄影、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含专升本)、市场营销(含专升本)、经济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专升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专升本)、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和生物技术。另外,音乐学专业与济南大学联合培养。与上一年度相比,本科招生专业多了5个。(三)本科培养方案在承继原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和优点的基础上,我校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和办学地点的变化,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抓手,认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成为组织教学工作的良好依据。我校目前三大专业群的构建,基本实现了学科专业间的相互支撑与资源共享,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个稳定的基础。四、专业建设学校自成立以来,专业建设思路明确,措施得力,能够根据社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合理设置专业,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布局。学校顺利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确定的基本思路是:巩固优势专业,扶持新办专业,突出专业特色。(一)巩固优势专业我们充分利用母体学校济南大学高水平传统学科专业的有力支撑,确保优势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同时结合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植新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生长点。目前,学校开课本科专业结构合理,形成了文理结合、基础宽厚、多学科相互渗透、突出应用和创新的专业体系。(二)扶持新办专业学校高度重视新办专业建设,首先,严把新专业设置关。对申请新办专业进行社会需求、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预估评价,合格以后方可申办;其次,新办专业须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再次,新办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要达到70%以上;第四,对新上专业提供资金保障,确保新办专业建设需求。2014年金融工程、软件工程和音乐学等新专业开始招生。(三)突出专业特色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禀赋,学校积极打造专业特色,并通过特色专业的示范效应,带动全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学校专门成立了蓬莱葡萄酒学院,建成“蓬莱葡萄酒文化体验馆”。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设置了葡萄酒方向,进行了品酒师、侍酒师和葡萄酒文化的培训,以培养相关人才。五、课程资源与社会资源情况(一)课程资源公共基础课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使用规定教材,借鉴精品课程的课件,尽量与统考接轨;专业基础课遵循教育规律,使用高水平教材,借鉴同类高校的经验,适当利用其资源;专业课依据行业规范,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教材与讲义相结合,借鉴同行院校的做法,做到资源共享。(二)社会资源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地方的相关资源。在理论课中,运用互联网+的理念,积极运用网络资源,正在探索MOOC教学。六、教材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成立了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教材建设委员会,负责对学校教材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在教材编写上,鼓励学科、专业负责人参与高层次的规划教材或统编教材的编纂;组织编写、出版具有本校特色的适用教材;积极使用针对性强的自编实验、实训教材;针对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及时编写补充教材或讲义。在教材选用上,优先选用省级以上获奖教材、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其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必须使用规划教材或获奖教材。学校还建立了教材评估制度,学生和教师对课程使用的教材进行评价,评估结果作为教材选用的重要依据。在管理上程序规范,严格执行任课教师推荐教材版本、教研室集体讨论、二级学院(部)审核、教务处审批的教材选用程序,使用优秀教材的比例逐年提高。第四部分人才培养过程一、教学改革情况独立学院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很明确的、有特色的发展路径及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蓬莱第一所本科院校,我们逐渐探索在努力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自身办学水平与能力的基础上,实行“三依托、四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一)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积极寻求办学资源和支撑条件形成“三依托”1.依托母体学校母体学校相对于其独立学院在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等各方面都有相当的优势,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相对更加成熟。独立学院要发展立足,必先循其优势建立自己的重点学科。但这种追循不是照抄照搬,需要在自己定位明确的前提下,制定好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母体学校的优势资源设置专业进而确定课程体系。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利用济南大学优势学科专业为泉城学院支撑起重点学科专业的设置。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援与保障。我校现有的很大一部分骨干教师,包括部分教学管理人员,都是济南大学委派,或从退休人员中聘用的。工学院开设的母体学校优势专业,借鉴了原有经验,构建了一体化、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训练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第一课堂为主线,以学生社会实践、技能训练、科技创新、学科竞赛、课外科技与创业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辅助与补充,使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落到了实处。2.依托投资主体投资主体一般来讲都有自己的实业,它的实业所辐射的产业、资源,为独立学院提供良好的专业设置导向。独立学院必要循其优势创设自己的特色。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投资主体主要是大众报业集团,它拥有的资本、产业、人才等特色的优势资源为学科专业设置提供新的方向及路径。学校投资主体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现拥有“十六报六刊一网站”,具有明显的品牌优势,在新闻印刷、广告会展、发行物流、文化地产等领域具有产业优势,是学校的学科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生就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学校的文化产业类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储备等方面给予了重要支撑作用。据此,我校新闻传媒学院围绕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着力打造以培养面向文化产业大发展所需人才的文化产业类特色专业群,并取得了初步成效。3.依托地方特色优势资源,创建特色专业每所独立学院所处地域拥有的特色资源、特殊产业都是学校独有的特色优势资源。利用这种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专业,不但使专业可以服务地方,而且使专业更加与市场接轨,使专业更加有活力。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所在地蓬莱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主导产业为以历史文化游、滨海观光游、葡萄酒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为代表的旅游产业;以优质产区、特色葡萄园和精品酒庄为代表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以京鲁船业、巨涛重工和渤海造船为代表的造船重工产业;以重卡和改装车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所有这些产业都为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及建设提供了重要导向。据此,学校逐步探索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以机电自动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专业的理工科专业群,且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二)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上不断践行“四协同”1.校校协同校际间的合作协同能够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教学衔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良好收益,起到优化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我校已与同类院校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等多所高校构建了校际协同关系。历山学院投资方山东禄禧置业有限公司的主导产业与泉城学院的强势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泉城学院投资方的主导产业与历山学院的社科专业都形成了一种相互支撑的形式,为两校的合作发展打造了得天独厚的平台。2.校所协同科研院所有优质的科研资源、科研团队是高校培养人才必须充分利用的资源,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是以教学为主的院校,虽然对科研也比较重视,但在教职工科研工作力度、学生参与科研广度和深度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科研院所正好有着非常优势的科研资源,包括科研信息、科研队伍、科研技术等,双方的合作空间大。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如均是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机构,在彼此合作中比较容易沟通,有利于深入开展相关工作。在科研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双方可以较好地整合科研人员、研究项目、研究平台等,对构建学术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非常有利。我校的生物技术专业与蓬莱当地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形成了协同关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实验平台。3.校企协同校企协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校企协作教育模式,校企协同是培养集实践型、应用型和创新型能力于一体人才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以各自为独立主体,基于各自的目的和目标自愿结合,使双方的优势资源要素协调互补的自组织行为。功能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优势资源要素的协同,使得协作机制得到了全面深化,为学生的实习、实训直接面向工程实践,了解企业发展和产品研发的前沿态势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途径,工程实践中现有技术问题和工程瑕点的发现与分析,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为企业改进技术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提供了更多的智力资源的同时,也为企业项目设计及新产品研发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平台。我校与蓬莱当地的葡萄酒产业、造船产业等诸多企业形成了这种协同关系且卓有成效。进一步要深入的是要让教师走进企业,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技能;让企业工程师走进校园,改善学校教师结构,加大“双师型”教师比重。4.校地协同学校所处的地域的发展优势及发展机遇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不可限量的生机。学校应利用好地方发展形势,利用好地方优势资源,与当地政府一起,力求产业发展带动相关教育专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反过来回馈产业,不断促进产、学、研连带发展,共攀高峰。我校充分利用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这的地域优势,与济南、青岛、烟台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一方面为地方经济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本科生提供实践场所。二、课堂教学情况(一)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中,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改革中注重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文化素质教育、基础与专业、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继承与创新、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关系。优化课程知识结构,合理分配各个知识点的比例,增加实践技能训练,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体现文理渗透,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要求;完善学分制,压缩课内总学时,增设自学型课程和网络型课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适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二)依据学科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更新教学内容我校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注重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充实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广大教师密切关注本学科发展状况,了解本学科前沿热点问题,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成果引入课堂,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展的脉搏,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创新动力。(三)依据学生基础,探索与改革教学方法我校迁址蓬莱以来,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成效明显。一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概念性、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大多数课程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注重创新思维方法的培养;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多采取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式、自主式学习。二是采用研究式、探索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结合自身承担的科研项目,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研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到实验室或生产一线动手实践,最后做出理论总结。三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方法在数学、管理、建筑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等课程中得到广泛使用,如在讲授“国际贸易”等课程时经常在课堂中开展案例分析、案例讨论,还通过选取适当的案例在金融模拟实验室进行网上交易,完成证券投资的全套操作。(四)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改进教学手段注重推广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一方面,我校不断加大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和现代教学设施的建设力度,目前全院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多达6633个。另一方面,我校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并实行多媒体教学资格认定制度,目前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课程达到总课程的90%以上,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课时比例达到95%。(五)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改进课程考核办法我校积极探索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在对学生学业评估上逐步建立健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业评价机制。根据课程性质,鼓励教师采用开卷、闭卷、大作业、论文、面试、机试、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等多种考试考查方式,注重对学生基础和能力的考核。三、实践教学情况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在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过程中,我们顺应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新兴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紧迫需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努力培养动手能力。(一)创造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我校在基础薄弱、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采用全盘筹划、分步实施的方法,做到需求牵引、专家论证、公开招标、确保效益,2014年新建了葡萄酒品鉴实验室、琴房等多个实践教学场所。全校共有实验室41个(类),总面积12931平方米,基本保障了本科教学的需求。(二)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用做到一个专业的学生到多个基地实践,一个基地能满足多个专业的需求。如昆嵛山实践教学基地就接纳了新闻传媒学院、艺术学院和文化管理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训。(三)着眼应用,促进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我校具备承办“高级数控技能认证培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项目的资格和能力;2014年,有10名学生考取三级品酒师证书。四、第二课堂情况我校在公共课、选修课等课程设置中,依据素质教育目标,拓展成才活动领域,开设了名著导读等文学、艺术教育课程,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高校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座。定期举办素质教育报告会,开辟了以播放优秀音像节目为主要内容的“济大泉院音像学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校生有80%以上的同学参与其中。截止2014年底,学校组建了51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和

36

支调研山东团队,集中组织学生1000余人次。3名老师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6名同学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35名同学被评为第十一届全运会优秀志愿者,1支实践团队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团队,12名同学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第五部分学生发展一、招生与生源情况2014年,我校在全国16省份投放招生计划,招生种类涵盖普通本科、专升本、专科等三个层次,分别为1470人、350人、200人,合计2020人。在性别结构方面,男生占43.6%,女生占56.4%;在科类结构分布方面,除专升本外,文科学生789人,理工科学生881人,分别占47.2%和52.8%。生源质量较好,我校录取平均分均明显高于相应录取批次分数线。二、学生指导与服务情况学校构筑学生工作的“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学业发展导航、心理健康辅导、社会实践助推、职业规划指导、公寓社区服务和困难资助”等七大体系,建立了校学生会、校艺术团、校自律会、科技创新协会等十大组织,成立了外语协会、文学社、话剧社、经济学社、创业社等32个学团组织,相继举办了第六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十佳歌手大赛、迎新文艺晚会、大学生辩论赛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受教育、长才干。我校近年来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对学生进行“六劳”的指导和教育。(一)崇尚劳动中国古代教育是讲究文武兼备、崇劳尚动的。儒家的“六艺”中,礼有“五礼”,学习礼仪、礼节;乐有“六乐”,学习音乐、诗歌、舞蹈;射有“五射”,学习当时军事上重要的射箭技术;御有“五御”,学习作战或生活中驾驭马车的技术;书有“六书”,学习书法、书写、识字、文字;数有“九科”,学习算法、计数、数艺。但是,作为轻视劳动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思想,却源远流长,根深柢固。在现代中国社会中,轻实体经济、重虚拟经济,轻劳动致富、重资本致富,轻实际劳作、重安逸享乐,轻长期回报、重一夜暴富的倾向明显存在。这些客观存在的糟粕思想和现实反映在高等教育中,就是部分大学生不愿意从事劳动性强的工作,崇尚的多为“金钱、地位、权力、享受”,很少有人理直气壮地喊出“崇尚劳动”。在意识形态上,我校对本科生加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的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中,讲清人类劳动的本质、历史进步的根因、国家发展的动力、财富积聚的规律,使本科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劳动观;在其他课程中突出劳动光荣的主流意识,在教书育人中,培养教育新一代劳动者。(二)尊重劳动我国的高等院校可分为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由于政策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要升学就去接受普通教育,要就业就去接受职业教育。两类院校的不同境遇,表现了对尊重劳动的不同态度。“现在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劳动一线人才的职业教育成了“平民教育”。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的统计结果是,职业学校中,大部分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大部分在校生为农村户籍,大部分在校生来自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在校生父母亲为农民、工人。职业教育成了“成绩不好”的结果,劳动成了“没本事”的代名词。在价值观念上,我校对本科生加强“劳动至上,工作伟大”的教育。普通高校在“精英教育”、“顶级人才教育”、“卓越人才教育”、“拔尖人才教育”的同时,努力进行尊重劳动教育,强调理论性人才、研究性人才、应用性人才,首先应该是劳动岗位的人才。作为转型中的新建本科院校,更不必妄自菲薄,应大力宣扬劳动光荣、劳动者光荣,劳动过程光荣,做到自尊、自爱、自敬、自重。(三)热爱劳动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有“劳心”与“劳力”别,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把“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作为“天下之通义”。这段话的本义主要是解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至今已演变成脑力劳动高贵、体力劳动低贱之意。在高等院校中,信奉此种理论者并不在少数。前几年在专业设置上,培养“蓝领”的专业有“日渐式微”之嫌,培养“白领”的专业有“日渐式热”之势。在大学生就业中,招收月薪3000余元的一线劳动者时供不应求,而应聘者对月薪1000余元的机关文员则趋之若鹜。一些大学生没有就业的原因并非“有人没事干”,而是“有事没人干”。在工作态度上,我校努力培养本科生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劳动精神。强调新一代的本科生不但要热爱脑力劳动,还要热爱体力劳动,把体力劳动当作“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在校园中开展“劳动最光荣”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学生自己身边爱劳动的典型事例。坚持"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让大家感受劳动,感谢劳动,感恩劳动,做一名现代化建设的光荣劳动者。(四)学会劳动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大体上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般而言,理论教学内容稳定,程式固定,师资确定,相对容易组织。而实践教学对指导老师的技能水平要求高,对场地设施的适宜程度要求高,对经费支出的数额要求高,对适应市场的变化要求高,相对来说就不容易组织,不容易保证教学效果,不容易达到教学目标。部分院校也存在实践场所不能满足培养劳动能力需要,实习设备数量不够、型号不新,学期实习与课程联系不紧密,毕业实习与社会接轨不好等明显问题。在掌握能力上,我校充分发挥人才密集、设施先进、经验丰富的优势,加强理论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本科生的劳动能力。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要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会劳动,善于劳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五)能够劳动大学确实也培养出这样一批人,他们也有些许知识和技能,但与相应的一线劳动工作却失之交臂:或者在心理上排斥,不愿劳动;或者在应聘时自卑,惧怕竞争;或者在岗位上挑剔,拈轻怕重;或者在待遇上攀比,要求过高。他们对工作嗤之以鼻,觉得劳动丢面子,宁可做“宅男”、“宅女”在家啃老,也不愿意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使得社会上存在着结构性失业或者叫磨擦性失业的现象,是谓“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在适应社会上,我校加强对本科生进行基础认知的灌输,讲清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实践中转化而来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等课程中,加强对参加劳动、从事劳动、能够劳动的教育;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通过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六)创造劳动近年来,高等院校在教育创新上认识有发展,实践有提高;但是在劳动创新上,还不那么明确,还不那么理直气壮,在劳动观念上,仍然有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子。学术界对创新劳动研究较多,提出通过技术、知识、思维的革新,提升劳动效率、产生出超值社会财富或成果的劳动;但是对创造劳动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创造劳动鲜有论述;在创造劳动方面,理论上有所涉及,学术界也很重视;但是一般只是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提出创造劳动,从教育规律、教育本质、教育过程、教育对象的领域研究和解决创造劳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差距很大,空白很多。在除旧布新上,我们要求本科生明确高等教育的本质既是传承的,又是创新的。高等院校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通过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体制创新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不惧质疑定论、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既能够投身劳动,又能够创造劳动,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通过创造劳动,使祖国的未来更加美好。三、学风与学习效果(一)学风建设我校把本科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把学风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来抓。用良好的教风感染学生学习,用严格的考风促进学生学习。我校认真建设“无作弊校园”,积极营造考风考纪建设氛围,将其融入到整个教书育人全过程,使之成为全校上下人人重视、人人关心的大事,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经常出现图书馆座无虚席、教学楼灯火通明的情景。每次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前,我校都组织全校的监考老师开考务会,将最新的通知、最新的作弊手段告知监考老师。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二级、期末考试等各类考试也及时召开考务会议,加强对监考教师的要求与管理,加强对学生的考风教育。(二)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2014年我校本科生应毕业1232人,实际毕业1186人,毕业率

96.3%。其中,授予学士学位的1181人,占毕业学生的95.9%;考取研究生56人,占毕业学生的4.7%。(三)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各项竞赛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2009年至2014年底,全校学生在全国和山东省大学生各类“创新设计竞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计划竞赛”、“职业规划竞赛”“社会调查活动”等各种比赛中,一共获得177项奖,国家级奖16

项,其中一等奖

3

项、二等奖3

项、三等奖

6项、优秀奖

4

项;省级奖161项,其中一等奖31项、二等奖45

项、三等奖78项、优秀奖

7项。2014年获奖情况(见表7)。四、学生就业与发展情况我校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完善就业工作体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服务水平,确保就业工作目标落实到位。2014年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56.91%。(一)坚持落实一把手工程,深入贯彻就业工作理念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我校院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任副主任,主抓就业工作。定期召开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研究部署协调就业工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我校建立了就业工作部门联动机制,每学年定期召集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举行工作联会。(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就业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我校始终把学生就业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注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印发《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制定《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关于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就业工作考核办法》等,着力构建了促进学生就业的“四大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就业工作进度预警机制。我校动态掌握各专业、以及各班级优秀毕业生、特困毕业生、学生党员已达成就业意向和签约情况,并与上一学年进行同期比较,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及时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建立月通报制度,在毕业生就业关键时期,实行半月一报制度,实时掌握学生就业进度。二是以就业关口前移机制为抓手,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我校将学生的实习见习、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出台《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和《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每一位毕业生都具有社会实践经历,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三是以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帮扶机制为切入点,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我校从学生一入学开始进行贫困生的调查和认定并开展资助活动,就业指导中心从学生进入毕业年级即开始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建档和分类指导,对重点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四是建立学校与学生家长联系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新生一入学,我们向家长发放“家长联系卡”,提醒家长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关注就业,向家长介绍学校就业及上级就业政策。每一学期寄送一份“致家长一封信”,通报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学生一进入毕业年级,就给家长寄送“致毕业生家长一封信”,介绍就业形势,做到学校与家长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就业。(三)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开设就业指导通选课和就业形势政策课,举办多种形式的就业讲座、就业心理辅导,邀请知名企业公司领导、人力资源负责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建立学校网上就业指导平台,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就业指导逐步向低年级倾斜。全年通过教学、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先后对2400余人次进行了就业指导。学生毕业前,多次举办就业“双选会”。(四)重视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和跟踪调查工作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每年编写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为教学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学生面向社会,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就业面宽量广,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本科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较好。(五)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我校通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走内涵发展道路,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毕业工作满意度高,我校社会声誉不断提升。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独立工作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等方面评价较高第六部分质量保障一、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一)机制到位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校的决策机构为董事会,董事会由济南大学、山东大众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多方人员组成。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与要求,我校制定和严格实施办学章程,全面规范办学宗旨、目标任务、内部管理体制及人事、财务、后勤等重大事项,形成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科学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董事会、院务委员会和党委会,三方职责明晰,各司其职。建立了学校师生员工民主管理建言献策和监督机制。(二)观念到位我校十分重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建立了党委学习制度,定期学习《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以及相关法规政策,深入研究和把握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显著提高。(三)责任到位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建立了教学保障机制与教学监控机制,确保教学有序高效推进。教学保障机制方面,建立了党政一把手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和听课制度等。教学监控机制方面,建立了教学监控与评价制度,对教师的评聘、考核等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四)服务到位学校教务、人事、学工、后勤、办公室等各部门树立“一切为教学服务”的观念,以教学为中心,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岗位职责,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在全院形成了“重视教学、关心教学、支持教学、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我校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正确处理教学与其他工作的关系,通过多措施强化、多途径促进和全方位保障,确保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定期专题研究教学工作;院领导定点联系二级学院(系),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研;学校确立了每年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强化了教学中心地位,增强了教学质量意识。学校非常重视发挥“院长信箱”和“院领导接待日”的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促进了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三、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我校树立全面的质量管理观念,严格执行教育部相关的管理规定,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建立了科学、完善、规范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相继制定出台了纲领性文件以及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人事管理及其他文件200多份。学校制定了《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暂行规定》、《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教师行为与工作规范》、《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普通全日制学生学籍管理暂行条例》、《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考试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近两年来,又逐步完善了新教师课堂教学试讲制度、新上专业论证审批制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调整制度、任课教师调停课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等一系列教学质量控制制度。形成了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研究等本科教学各个方面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整个教学活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为规范教学过程、严格教学管理和有效监控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在健全完善制度的同时,我校狠抓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加强各项制度的检查和监督,通过检查、考核、评价等措施,对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为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学校制定了教学计划调整审批制度,加大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严肃处理随意改动课程设置等现象;严格执行考试管理制度,对考试的组织安排、命题、试卷印制与保管、巡视与监考、违纪处理、成绩管理、试卷分析等各环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每学期考试进行全过程监控,对违反考场纪律、考试作弊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四、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建立本科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在理论教学方面,规定了编制课程教学大纲、教材选用、备课、课堂讲授、考试与成绩评定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在实践教学方面,规定了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在教学管理方面,对新办专业建设、优质课程建设、考场管理评估、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教学档案管理考核、优良学风建设等的标准和规范也做了明确规定,涉及到教、学、管各个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二)落实领导听课制度我校出台了《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关于实行学院领导和管理干部听课制度的规定》,对参加听课的人员、听课方式、听课对象、听课次数、听课结果的反馈与处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所有教学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都要按照规定听课。在一年一度的“教学质量月”活动中,“听课”是主要内容。(三)落实评教制度我校制定了《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暂行办法》,每学期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专题座谈会等方式,对每学期所有授课教师进行测评。学生评教结果作为职称评聘、特聘教授遴选、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限期整改;对经帮助后仍不能达到教学工作要求、学生意见较大的教师,不聘任其担任教学工作。我校建立了学生网上评教系统,要求学生在选课时必须对已结束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四)落实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制度每学期开学初重点检查教师授课准备情况,期中重点检查教学进程、教学规范和教学质量情况,期末重点检查各考试环节的组织情况。随机抽查一般为教学督导室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或学生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随堂听课、抽查教案或检查实验室工作等。五、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我校建立了由质量控制制度系统、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系统、质量信息采集与评价系统和人员业绩考核与行为约束系统四部分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一)组织保障我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设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织、学生信息员队伍。这些组织的设立,为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保障。(二)制度保障我校从规范教学过程与规范教学质量监控程序两个方面逐步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坚持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每学期进行三次全院性教学工作检查,形成了常规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学校检查和二级学院(部)检查相结合、专家检查和教学管理人员检查相结合的教学工作检查体系。对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及时解决。(三)条件保障我校通过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确保了监控体系的运转。在人力投入上,除了学校及各二级学院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外,我校聘任了10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督导员,聘任了172名学生担任教学信息员,设立教学质量监控的专职工作人员;在财力投入上,学校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保障教学质量监控;在物力投入上,我校建设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学生网上评教系统,提高了教学质量监控效率。学校通过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大学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点、非英语专业四六级考点的评估验收。(四)教学信息收集系统保障我校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式的教学信息收集系统:教学督导办专门收集动态信息;教务处结合教学管理定期汇总教学信息;教学单位通过一线教学随时反馈信息。其他教学信息的来源包括学生信息员、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领导听课、定期教学检查、院长信箱等,多渠道的信息来源保证了教学质量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综合分析,学生学习满意度95%以上。第七部分特色发展作为转型中的新建普通高等院校,要想在教育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我校在迁址蓬莱之后,注意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办出专业特色,努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一、构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群山东尤其是胶东半岛是全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区域,我校根据区域经济的定位和发展前景,结合“蓝”、“黄”战略的发展要求,从宏观上构建了三大专业群,即文化产业类的特色专业群,如: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日语、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影视与摄影制作、摄影、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音乐学等;商科类的热门专业群,如: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国际商务等;工科类的强势专业群,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三大专业群基本实现了学科专业间的相互支撑与资源共享,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个稳定的基础,为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潜在的人力支持。二、支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专业特色要服务于特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认真研究了国家的产业政策,了解了山东特别是胶东半岛的产业发展状况,相应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我校专业对蓬莱的四大支柱产业--旅游、葡萄酒、造船、汽车及零部件等均可支撑:我校的强势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蓬莱等地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造船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紧密相关,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了区域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发展。针对驻地旅游发达、需求旺盛的情况,专门招收了旅游专业、酒店专业的专科生;部分文科专业,如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日语等,部分艺术专业,如影视与摄影制作、摄影环境设计等,都可以在旅游行业就业。学校专门成立了蓬莱葡萄酒学院,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设置了葡萄酒方向,进行了品酒师、侍酒师和葡萄酒文化的培训。2011级多名本科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于业务水平高,还未毕业就被知名葡萄酒企业选中进行专门培训,有的已预聘为大区销售经理。2012级多名优秀本科生也被企业预订。三、培育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我校充分利用蓬莱所处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这样的优势地域,与蓬莱电视台、山东圣豪家纺有限公司、京鲁渔业、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君顶酒庄、烟台杰瑞网络商贸有限公司、烟台华东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蓬莱环得钢阀有限公司、蓬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了教学实习的需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实践能力,为他们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专门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以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四、改进教学组织方法本科教育有自己教学规律和传统习惯,地方企事业单位有自己的生产流程和工作规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把部分专业的学期实习、毕业实习等,尽量安排在企事业单位能够提供条件和岗位的时间段;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旺季”多安排实践教学,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淡季”,多安排理论教学。学校地处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面对葡萄酒产业对高素质葡萄酒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经过四年的教学创新与实践,主要从“培养思路、培养对象、课程体系、实训交互、师资配置”五方面,突破了“单一专业对全行业”的旧有模式,创造性实施了跨专业、复合化授课。从拘泥于葡萄酒产业链“前端”单一人才需求培养,转为有选择地满足产业链“中后端”综合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从封闭式的注重专业课程教育单元化模式,转化为开放式的“公选课程+专业课程+社会化课程”三位一体、并重推进体系化模式;从局限于校园内培养待实习或就业后再作实训的后延模式,转为全阶段学习与实训密切结合的交互选择、自主激活模式;从单纯课业师资配备模式,转为学校师资与社会师资、企业师资、国际师资多渠道、多资源综合配置模式。第八部分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一、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理念有待提升独立学院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办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的产物,是作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而诞生的,在其具有存在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着教育教学理念上的先天不足。从指导思想上,要进一步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在体制构架上,要进一步遵循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律;在运行机制上,要进一步发挥民营院校灵活高效的特点;在教育转型上,要进一步树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意识;在教育过程上,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劳动精神和能力;在学生培养上,要进一步强化德、智、体、美、劳的综合锻炼;在服务社会上,要进一步输送区域经济发展的适用人才。(二)专业结构有待优化学校现设的33个本科专业,有的需要进入退出机制,如迁址蓬莱以后,教学条件不够具备的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烹饪与营养教育等专业;随着国家、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增加部分新兴的、有特色的新专业;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学生总数与专业总数要有一个合适的比例,保持适度规模;现有的三大专业群之间,也需要相互支撑、总体优化。(三)师资队伍有待发展在年龄结构上,呈现偏哑铃型,近几年招聘的研究生数量较多,50-60岁的返聘教师次之,而年富力强的中层骨干明显缺少;在职称结构上,也是两头大、中间小;在学位结构上,呈现枣核状,中间大、两头小,特别是博士偏少;在实践技能上,从学术性高校毕业的教师多,有实际动手技能、在企业实践岗位上工作过的老师少;在能力培养上,参加各级各类教师的专门进修、培训,总体上还是偏少。(四)教学保障有待增加作为民营高校,我校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缺少国家扶持的专项资金;作为迁址到蓬莱仅四年的独立学院,我校的建筑大多需要新建,功能上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室建设特别是新学科实验室建设速度相对落后于教学进度安排,部分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同步进行;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数量还不够多,离教育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珍贵文献也有待于不断积累。二、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我校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继续努力。(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运行机制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的顶层设计,在整体发展规划框架内,细化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加速校园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按照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严格执行报批程序,细化和明确董事会、院务委员会、党委会的职能和作用,强化教职员工建言献策的机制,吸取同类院校先进的经验,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为创建一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二)面向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在学校三大专业群建设基础上,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针对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变化对应用型人才的的新需求,充分发挥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优势,发挥大众报业作为国家一流媒体集团的资源优势,适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打造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三)引进教研人才,优化师资结构在本科规模逐渐发展、教学建设任务艰巨、自有专任教师比例偏小、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要根据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