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
第十二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肯定美学的悖论与生态文明
在当代的环保运动中,一些激进环保主义者抛出肯定美学,即主张所有自然物都具有审美价值,自然
物都是美的,否定自然界丑的存在。
毫无疑问,激进环保主义者要在美学与伦理之间架构桥梁,通过把所有自然物纳入美的范畴,从而实
现保护的伦理诉求。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传统往往把对自然的欣赏集中在那些外形能吸引人类眼球的景观
上,而忽视了其他景观——这种精英式的审美姿态极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它似乎暗示了某些平凡或丑
陋的景观可以被人类任意摒弃甚至破坏。肯定美学要救赎那些经美丑衡量被排斥和边缘化的自然景物。激
进环保主义者主张,自然要按如其所是的样子来欣赏。第一,拒绝自然的“艺术化”。观看雨后潺潺溪水
中沐浴着阳光的石头是一种恰如其分的欣赏,而将这石头迁移至客厅的壁炉,则将自然物当成了艺术品。
第二,不要判断。非判断的欣赏才是肯定美学,因为排斥了任何评价的尺度。第三,不要比较。肯定美学
不仅认为自然物具有肯定的美学性质,且反对在自然物之间进行比较评价,主张所有自然物都一样美。
肯定美学本质上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拨。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
在物,人只对人类自身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在以人为中心的美学传统中,审美价值完全依赖人的赋予。
人类中心主义仅关注人而无视其他物种的存在,在此观念支配下的美学无疑也抹杀了自然美之客观特性。
肯定美学通过解构审美关系中人的中心作用而完成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与颠覆。重新审视并消解
审美中人的“中心”性是合理的,但肯定美学偏激追求“自然自律”即“去人化”也表现了其处理人与自
然关系的简单化与片面性。从理论层面来看,肯定美学在消解人的“中心”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滑入了另一
极端——“自然中心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以自我为尺度进行活动是一种
必然。审美也是如此,它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离开人不可能谈论审美欣赏。从现实层面而言,这种“去
人化”的思路也使肯定美学环境保护的伦理诉求流于空谈。按照肯定美学的观点,自然界所有事物都具有
肯定的审美价值,且相等,不可比较。既然如此,在自然保护中就必须对各个物种或景观加以相同的保护。
对人类来说,这并不切合实际,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确定哪些为重点,哪些不是重点。因而,有必要建立一
个衡量事物美的尺度来确定物种的价值。而尺度的建立势必要将比较评价因素纳入其中。若没有人的参与,
自然保护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肯定美学的建构也失去了伦理价值。
肯定美学的支持者不考虑国家、地区、种族的差异而无条件保护所有物种的伦理诉求,显然忽视了在
世界范围内实施时所带来的严重不平等。在当前的环境格局中,若第三世界国家完全无视人民寻求生存和
发展的需求,响应发达国家环保运动的号召而停止发展,这是一种平等吗?更何况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曾对
第三世界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了疯狂掠夺。肯定美学的支持者超越物种差异所追求的平等,实际上是以牺
牲部分国家或人群的利益为代价的,这场运动一开始就定位为其他物种向人分权的无关国家、阶级等的普
遍性行动,从而否认自己的立场,但它却难以掩饰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无论是价值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或“生态”中心主义,这种“中心化”其实仍未
超越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与“去中心化”的生态文明相去甚远。生态世界观把世界看成有机统一的
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真正的生态文明既关注人的权利,也突显自然的内在价值。西方的生
态运动要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只有根除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这可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
智慧中汲取营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肯定美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肯定美学主张所有自然物都是美的,都具有审美价值,都应该加以保护,而以艺术为中心的传统美
学往往关注自然景观的外形特点。
B.肯定美学追求“自然自律”,在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上,重新审视比较评价,最终消解人的中心作
用,主张“去人化”,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颠覆。
C.人们用美丑标准去衡量自然,一些平凡或丑陋的景物就被摒弃甚至破坏了,肯定美学则要重点保护
这些被排斥和边缘化的景物。
D.肯定美学的支持者追求超越物种差异的平等,但事实上,这会带来严重的不平等,因为它是以牺牲
部分国家或人群的利益为代价的,会造成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肯定美学,对比论证了“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
B.文本从拒绝自然的“艺术化”、不要判断、不要比较三个方面举例论述了激进环保主义者的过激做法。
C.肯定美学的观点对自然保护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生态环境没有比较评价就无法确定保护的重点。
D.不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文章论述肯定美学和传统美学都有片面性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激进环保主义者看来,雨后潺潺溪水中沐浴着阳光的石头是一种美,深秋悬崖峭壁上一棵耗尽生
命的枯松也是一种美。
B.对人类而言,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确定重点与非重点,这势必要有人的参与,因此肯定美学的“去
人化”思路难免会流于空谈。
C.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都未超越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真正的生态文明要既关注人的权
利,又突显自然的内在价值。
D.只有根除二元对立思维范式,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西方的生态运动才
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答案】
1.A
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重新审视比较评价”理解错误,原文是“反对在
自然物之间进行比较评价”,这里说的是“反对”,而不是“重新审视”。C.“重点保护”理解错误,原
文是“肯定美学要救赎那些经美丑衡量被排斥和边缘化的自然景物”,肯定美学主张所有自然物都有审美
价值,应该加以相同的保护,而不是“重点保护”。D.“会造成强烈的意识形态性”过于绝对、原文是“难
以掩饰强烈的意识形态性”,不能说“会造成强烈的意识形态性”。故选A。
2.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选项叙述错误。文本只有在论述拒绝自然的“艺
术化”时运用了举例论证;并且这三个方面是激进环保主义者的过激主张,而不是“做法”。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只有……才能……”表述过于绝对。
原文中“这可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是作者提出的建议,而非必要条件。故选D。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疫情之下,“云游”火了,其中,“云游敦煌”以“创意+技术+社交”为支撑,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
文化体验。
在“云游敦煌”中,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观看“数字供养人”H5,并随机获得“智慧锦囊”。敦煌“数
字供养人”公益项目是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共同策划发起的,旨在借助互联网技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
保护,亲近传统文化。“锦囊”是用敦煌壁画故事内容,结合现代人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喜闻乐见的语言形
式,形成的一系列智慧妙语。
在“数字供养人”H5上线前夕,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还在为“智慧锦囊”的部分话语激烈讨论。在敦煌
研究院的老师们看来,敦煌文化的核心是庄重,他们担心有些流行语过于“轻佛”,会伤害敦煌文化的表
达。而年轻的创意人们则希望能在敦煌文化的基础上,用新的语言去表达,从而引发更多关注。
当时的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敦煌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慈悲、智慧、美,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就是
希望用科技的方式展示这些内涵,把它们带到年轻人面前。传统文化是当年的流行文化,现在的流行文化
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文化。
(摘编自姜天骄《跃上“云端”,传统文化更灵动》)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是当前加强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含着传播内容和
表现形式的双重创新,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历史性总结,也明确了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方向。
传播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常态,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文化发展高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传
承传播的创新。这既是传统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被重新发现、重新认识的过程,也是传播渠道、形式、方
法不断创新的结果。文化创新被广大民众广泛接受之时,就是文化繁荣兴盛之日,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充分拓展之际。每个文化发展高潮的来临,常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为理念引导,凭借传播形式、
方法和渠道创新而彰显。
以元杂剧创作为例,它既传承了儒、释、道的历史精髓,又融入了多元文化,最终形成了集唱念做打
以及故事、舞蹈、美术、服装于一体的全新的文艺样式。当时的大都聚集着最优秀的编剧、表演艺术家、
演出经营者以及懂得欣赏艺术的广大市民观众,他们创作、演出,戏曲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
给这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带来空前声誉,将这个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兼贸易之城提升为全国文化
中心,实现了城市特质的历史性转变和跨越。元朝之后,明、清时期北京文化中心的地位能够保持,与这
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不断创新的传播能力密不可分。其他堪称世界文化瑰宝的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也是如此,它们是文化繁荣的表现,更是传播方式创新的硕果。新时代文化的发展也必然遵循这
一规律。在新技术、新媒体、新的生活方式的共同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将成为历史必然。
事实证明,不断创新才能提高传播效能,只有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传统文
化的传承与传播效能。“当代毕昇”王永民,被誉为“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他发明的“五笔字型
输入法”,曾是占主导地位的汉字输入技术。但这位汉字信息化的开拓者,却对汉字的未来抱有深刻的历
史忧虑。他分析世界各个文明生死存亡的经验教训,指出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基石。对中华民族而言,
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就没有辽阔地域多民族的团结统一。他发明了“数字王码”,以简便、快捷、
易学、好用的“形码汉字榆入技术”来替代国人普遍使用的拼音输入法,但这一技术在市场推广上举步维
艰,最终黯然谢幕。扭转这一局面的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在央视的热播,它与“中国成语大
会”“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节目相得益彰,它借助央视传播平台,加入时尚元素,借鉴娱乐方式,达到
复苏汉字汉语的目的。这一节目的宗旨就是让冰封在古籍中的文化复活,让年轻一代能够书写、应用、欣
赏中华文字之美,理解、体悟其中蕴含的人类智慧,从而掌握正确的表达书写方法,热爱汉字。它产生的
广泛深远影响,远超设计者的预期。
在网络时代,方便快捷、影响广泛的各种信息平台,给文化传播创新提供了更多机会。担负起传播创
新是历史责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文化艺术创作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过程中应肩负起更多的历
史使命,而相应的制度建设也应适应新形势,为文化传播者利用网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此外,还要建立科学的考评认证机制,建立培育、激励创新人才辈出的机制,调动学术力量,利用新
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掌握现代传播手段的人才能够脱颖
而出,尊重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品牌的品质,使之发挥更大作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使
民众得到文化滋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基石更加稳固,这是衡量创新成功的标准,也是最终目
的。
(摘编自傅秋爽《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游敦煌”中的“数字供养人”“智慧锦囊”等创意内容,让传统文化跃上“云端”,更显灵动,
更加易于被年轻人接受。
B.就“智慧锦囊”所引发的激烈讨论来看,敦煌研究院的老师更加强调敦煌文化的核心,而年轻的创
意人更加强调敦煌文化的表达形式。
C.敦煌文化与现代科技方式有机结合,更好地展示了敦煌文化慈悲、智慧、美的核心内涵,也促使其
成为现代的流行文化。
D.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含着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双重创新,这是在充分总结元杂
剧创作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创新是重新发现、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它依赖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渠
道、形式、方法的不断创新。
B.元杂剧在当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这和它传承传统文化、融入多元文化以及运用全新的文
艺样式紧密相关。
C.明、清时期北京文化中心地位能够保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得以繁荣,这离不开传统文
化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
D.“数字王码”黯然谢幕,“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使更多人欣赏到了中华文字之美,这表明传
播方式创新对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6.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传播有何重大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4.A
5.A
6.①有利于展示传统文化内涵,动员社会力量,引发更多关注,使人们亲近传统文化;②有利于推动传统
文化的繁荣兴盛和传播的充分拓展;③有利于民族文明的生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稳固;④有利于滋
养民众的文化涵养。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敦煌研究院的老师更加强调敦煌文化的核心,而年
轻的创意人更加强调敦煌文化的表达形式”曲解文意,从材料一第三段“在敦煌研究院的老师们看来,敦
煌文化的核心是庄重,他们担心有些流行语过于‘轻佛’,会伤害敦煌文化的表达。而年轻的创意人们则
希望能在敦煌文化的基础上,用新的语言去表达,从而引发更多关注”可知,老师们“担心有些流行语过
于‘轻佻',会伤害敦煌文化的表达”,而年轻的创意人则“希望能在敦煌文化的基础上”寻求新的表达
形式。C.“更好地展示了……成为现代的流行文化”化未然为已然,材料•最后一段说的是“希望用科技的
方式展示这些内涵”“传统文化是当年的流行文化,现在的流行文化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文化”。D.“这
是在充分总结元杂剧创作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曲解文意,元杂剧只是传统文化创新的一个典型例子。故
选Ao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偷换概念,“传统文化创新是重新发现、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内
在价值和意义的过程”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传播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常态,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又
一个文化发展高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创新。这既是传统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被重新发现、
重新认识的过程,也是传播渠道、形式、方法不断创新的结果”可知,应将“传统文化创新”改为“对传
统文化传承传播的创新”。故选A。
6.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审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然后
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关键信息,最后概括答案即可。由材料一中的“借助互联网技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
物保护,亲近传统文化”“用新的语言去表达,从而引发更多关注”“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就是希望用科技
的方式展示这些内涵,把它们带到年轻人面前”等,可得出“有利于展示传统文化内涵,动员社会力量,
引发更多关注,使人们亲近传统文化”。由材料二中的“文化创新被广大民众广泛接受之时,就是文化繁
荣兴盛之日,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充分拓展之际”等,可得出“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繁荣兴盛和
传播的充分拓展”。由材料二中的“分析世界各个文明生死存亡的经验教训,指出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基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使民众得到文化滋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基石更加稳固”
等,可得出“有利于民族文明的生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稳固”和“有利于滋养民众的文化涵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莲
侯发山
常言说,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么,维系水莲和治河的爱情的这根“线”就是淮河。
庚子年上半年,水莲作为医护人员参加河南医疗队驰援武汉工作,安徽阜阳的治河给武汉运送爱心菜。
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两人认识了。水莲随口问道:“你父母是不是都是水利工作者?”
治河知道水莲话里的潜台词,说:“我家住在淮河边上,父辈是农民,曾吃过淮河泛滥的苦头,父亲
便给我起名治河。”
“这么巧啊,我家也在淮河边上,信阳淮滨。"水莲惊讶地说。
治河幽默地说:“我把河治理好了,水莲才能永远灿烂。”
水莲忍俊不禁。
几句话下来,两个不同省份的人,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然后他们添加了微信,一来二去,彼此有了好
感。
水莲找了几个男友,都因与爸妈的意见不合而黄了。妈妈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代表了当下大多数丈母
娘的观念:有房,有车,有资产。爸爸呢,比较传统一点,说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
孩子好才是硬道理。这就给水莲找对象增加了难度,毕竟十全十美的小伙子尚属凤毛麟角。认识治河后,
水莲觉得他既符合爸爸的要求,也能达到妈妈的标准。治河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他家里有两层小楼,
也有小车,有三个鱼塘,2018年投了上百万元的鱼苗。
结束驰援任务后,水莲瞒着爸爸妈妈去了治河的老家。说实话,她是想验证一下真伪。这年头,不得
不防。
治河在微信上开玩笑说,你要是一条鱼就好了,从上游游下来就能见到我。两地相距七十多公里,水
莲开车用了一个半小时,按照治河发的位置,导航到了目的地——王家坝。
治河并没有说谎,他家的两层小楼是前年刚刚盖的,金碧辉煌,很是气派。三个鱼塘有三个足球场那
么大,仓库,货车,一应俱全……在农村,这样的家底已经很是出类拔萃了。治河的父母也都是实在、厚
道的农村人,跟水莲也能说到一起,像是多年不见的老亲戚。
水莲回到家,对爸妈彻底坦白了。这一次,爸爸和妈妈的意见空前一致,而且答应了水莲和治河农历
七月初七订婚。
七月初连续的几场大雨,使得淮河水位暴涨。一旦决堤,水莲家的二百亩莲子种植基地就要毁于一旦。
这个莲子种植基地可是她家的全部家当啊!当年投入30万,贷款10万,种植生态无公害莲子,采用''莲鱼
共养”“种养共存”的经营模式养殖田螺、鲤鱼、泥纵。还在莲子基地中建了步行观赏走廊、休闲亭子。
去年还完了全部债务,实现了盈利。今年还打算建特色餐馆和农家民宿,提供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
务。
爸爸和妈妈担心有个闪失,日夜守候在莲子基她。村干部已经要求几次,让他们撤出基地,他们还抱
着幻想,河堤不会垮,基地没事。村干部没办法,打电话让水莲回来做父母的工作。
趁着下午休班,水莲开车回到了自家的莲子基地。
雨后初晴,那田田荷叶上带着晶莹的水珠,有的像反撑开的伞,有的像绿色的圆盘,有的像扇子。一
枝枝荷花,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白色的,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
小莲蓬,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儿,像少女含羞的脸蛋……若是毁了,不知道爸爸妈妈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听到汽车喇叭声,爸爸和妈妈迎了出来。
“孩子,咱的基地保住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擦拭着眼角。
爸爸说:“淮河水位下降了,大堤没事了。”
水莲晃了晃手机,一脸忧郁地说:“爸,妈,我刚在回来的路上得到治河的消息,他们家被洪水冲了,
鱼塘、房子都没了。”
“人没事吧?”爸爸着急地问。
水莲说:“人没事,政府已经安置了。”
妈妈迟疑了一下,说:“既然这样,订婚还是缓一缓吧。”
“妈,你说啥呢!“水莲急得差点哭出声来。
妈妈说:“他家都没了,咋订婚?”
“妈,你知道吗,王家坝的百姓是为了上游和下游的安全,开闸放水,把水引到了自己的家园……”
话没说完,水莲已经呜咽起来。
“告诉治河,订婚的日子不变。”爸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他没家了,在哪里订呢?”水莲像是回答爸爸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谁说没家?咱是一家人嘛,咱的家也是他的家,让他们全家都过来。”妈妈说。
“咱的基地也正需要帮手呢。"爸爸点点头。
水莲笑了,一张脸如同水塘中盛开的荷花,清秀脱俗,娇羞妩媚。
补记:2020年7月23日,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转移安置群众19.5万,闸口开闸76个小时左右,
蒙洼蓄洪区共蓄洪3.75亿立方米,淮河王家坝段水位下降至28.28米,“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保住了整
个华东地区”。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等手法,从形状和色彩的角度写荷花之茂盛,既突出了水莲父母的勤劳能干,
又从某种程度上交代了他们不肯离开基地的原因。
B.文章使用反衬的手法,先写水莲之前几个男友都因爸妈意见不合而黄了,而到了治河这里,她爸妈
的意见空前一致,并直接答应订婚,以此衬托出治河的优秀。
C.文章后半部分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展开,在体现人物性格的同时,加快了行文的节奏,推进情节发展,
让读者的喜怒哀乐跟随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化。
D.文章正文结尾对水莲的描写,照应文章的标题和前文对荷塘的描写,在直接写出水莲美丽的外表的
同时,衬托其心灵之美,升华了文章主旨。
8.小说的结尾加的一段补记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侯发山的小说透露着质朴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本文加以简析。(6分)
【答案】
7.B
8.①补记部分补充交代时代背景,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更能打动读者;②通过补记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更能凸显以治河为代表的人物的优秀品质;③补记的内容更能凸显文章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主旨。
9.①从语言看,文章用个性化、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如“穷没根,富没苗,只要
孩子勤奋本分就中”等语言具有乡土气息;②从人物看,文中的人物名字富有乡土气息,比如“治河”“水
莲”这两个名字富有乡土特色;③从环境看,“鱼塘”“莲鱼共养”“种养共存”“农家民宿”“观赏、
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等带有当下新农村的典型特征;④从主题看,文章通过一次洪灾再现汛情期间各
地农民相互帮助、人们相互支持的情景,透露着质朴的人性美,蕴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使用反衬的手法”错,文章是通过介绍治河
的个人条件和家庭条件来体现治河的优秀的,并没有使用反衬的手法。故B项错误。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补记”的作用,“补记”是对文本内
容的补充交代,有交代背景或结构等作用。本文的“补记”属于事实材料,主要有交代背景的作用,分析
其作用时可先从增加文章真实性和增强艺术效果的角度入手,然后从背景对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的作用的
角度进一步分析即可。
9.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是一篇以农村为背景的小
说,那么在分析乡土气息时,就要找到文中能够体现农村特色的人、事、物。在人物方面,故事中主人公
的名字很有农村特色,富有乡土气息;文中人物的对话语言质朴,富有乡土气息;文中涉及的“莲鱼共
养”“种养共存”等内容展现了新农村的面貌,富有乡土气息;主题方面,小说展现了互帮互助的人性美,
蕴含了质朴的乡土气息。综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侯胜字长公。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于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宜如承书。”胜独曰:“武帝
虽有摆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
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
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
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胜、霸
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辞日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至四年夏,关东
四十九郡同日地动,或山崩,坏城郭室屋,杀六千余人。上乃素服,峥午餐,遣使者吊问吏民,赐死者棺
钱。因大赦,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刺史。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
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
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受诏撰.《中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赐冢莹,葬平陵。
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始,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日:“土病不明
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B.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C.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D.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书,是帝王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一般指圣旨,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
B.关东,指函谷关、潼关以东的广大地区,古籍中有时也指山海关以东的地区。
C.避正殿,指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有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之意。
D.《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传统“四书”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侯胜耿直敢言,直指武帝过失。汉宣帝想要褒扬武帝的功业,群臣在朝廷上议论并都表示认同,
只有夏侯胜列举武帝的错误,反对为武帝设立庙乐。
B.夏侯胜坚守原则,因此获罪人狱。在众臣反对责难的情况下,夏侯胜仍旧认为即便是诏书也可不必
奉行,后他以诋毁先帝不行正道的罪名被关进牢狱。
C.夏侯胜为人纯朴,有时违背朝仪。他平易近人,没有威仪,朝见皇帝时甚至称皇帝为君,对同僚以
字相称,皇帝反而因他的直率而亲近信任他。
D.夏侯胜生性直率,深受皇帝敬重.皇帝深知夏侯胜一向率直,所以每当朝廷商议国家大事时,皇帝
就会鼓励他有话尽管直说,还因此提升他的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2)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答案】
10.C
11.D
12.D
13.(1)合乎正义的臣子,应该是直率地陈述正直的言论,而不是随便逢迎谄媚,迎合别人的意旨。我的
主张已经说出来了,即使死也不后悔。
(2)儒者最怕不通晓经术,如果能通晓经术了,他取得高官显爵就像屈身捡起地上的小草(一样简单)。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句大意:黄霸想跟夏侯胜学习经术,夏侯胜以己经获死罪为由拒
绝。黄霸说:“早晨领会某种道理,晚上死了也可以。”夏侯胜认为他说得很好,于是教他经术。被关押
了两个冬天,他们讲谈论议没有懈怠。从结构和标志看,可用排除法。“其言”是“贤”的宾语,中间不
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系再更冬”是“讲论不怠”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B
项。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是传统‘四书'之一”表述错误,《尚书》
是儒家“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之一,“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还因此提升他的官职”理解有误,依据原文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分析可知,朝廷每当有国家大事要
商议时,皇帝知道夏侯胜一向率直,对夏侯胜说:“先生尽管说实话,不要因为以前的事而克制”,但文
中并无“还因此提升他的官职”的信息,故此种说法于文无据。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谊”,合宜道德(正义);“人臣之谊”,
是以“之”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苟”,随便(意);“指”,通“旨”,意旨;“虽”,即使。(2)得
分点:“病”,担心;“苟”,如果;“青紫”,比喻高官显爵;“如",好像;“耳”,罢了。
【参考译文】
夏侯胜字长公。宣帝刚刚即位,想要褒扬武帝(的功业)。于是群臣就在朝廷中热烈讨论,都说:“应
该像诏书说的那样(去做)。”唯独夏侯胜说:“武帝虽然有抵御外族、扩大疆土、开拓国境的功绩,但是
他杀了许多士兵,使老百姓的财力穷羯,过分奢侈,没有节制,天下耗损(严重),百姓流亡离散,死去的
人有一半。蝗虫四起,数千里的土地(都因蝗灾)变成光秃秃的土她,有时人们互相残食,(原先的)储备
积累至今没有恢复。(武帝)对老百姓没有恩泽,不应该为他设立宗庙音乐。”公卿一起责难夏侯胜说:“这
是诏书啊。”夏侯胜说:“此诏书不能奉行。合乎正义的臣子,应该是直率地陈述正直的言论,而不是随
便逢迎谄媚,迎合别人的意旨。我的主张已经说出来了,即使死也不后悔。''于是丞相蔡义、御史大夫田
广明上奏弹劾夏侯胜毁谤诏书,诋毁先帝不行正道,而且丞相长更黄霸(也因为)庇护纵容夏侯胜,不列
举罪状弹劾他,两个人都被关入牢狱。夏侯胜、黄霸已经被关押很久了,黄霸想跟夏侯胜学习经术,夏侯
胜以已经获死罪为由拒绝。黄霸说:“早晨领会某种道理,晚上死了也可以。”夏侯胜认为他说得很好,
于是教他经术。被关押了两个冬天,他们讲谈论议没有懈怠。到宣帝本始四年夏天,关东四十九郡同一天
(发生)地震,有的山崩塌,毁坏了城墙房屋,使六千多人死去。皇帝于是穿着丧服,不在正殿上朝,派
遣使者吊祭慰问官员和百姓,赐给死者置办棺材的费用。于是大赦天下,夏侯胜被释放并授任谏大夫给事
中,黄霸被授任扬州刺史。夏侯胜为人纯朴刚正,平易近人而没有威严的态度。朝见皇帝时称皇帝为君,
在皇帝面前对同僚以字相称,这些做法都是不合礼仪的,但皇帝也因为这亲近信任他。有一次夏侯胜被接
见后,出去把皇帝的话告诉别人,皇帝听说后就责备夏侯胜,夏侯胜说:“陛下说得好,所以我宣扬它。
尧的话散布于天下,到今天仍被人颂扬。我认为(这些话)可以流传,所以传布罢了。”朝廷每当有国家
大事要商议时,皇帝知道夏侯胜一向率直,对夏侯胜说:“先生尽管说实话,不要因为以前的事而克制。”
夏侯胜再次被授任长信少府,又升任太子太傅。他受诏撰写《尚书》《论语说》,皇帝赐给他黄金百斤。夏
侯胜九十岁时在任上去世,被赐给墓地,安葬在平陵。太后赐予他二百万钱,为夏侯胜穿了五天孝服,以
报答师傅的恩情,读书人以此为荣。以前,夏侯胜每次讲解教授时,经常对众多学生说:“儒者最怕不通
晓经术,如果能通晓经术了,他取得高官显爵就像屈身捡起地上的小草(一样简单)。经术学习不通晓,还
不如回家种地。”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饮①
李商隐
卜夜②容衰鬓,开筵属异方。
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
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
谁能辞酩酊,淹卧剧清漳气
(注)①大中五年,李商隐受聘于四川的梓州幕府,写此诗时他在蜀地已有多个年头,但并没有被重用。
②卜夜:卜算利于举行宴乐的夜晚。比喻夜以继日地宴乐。③清漳:漳水。刘桢《赠五官中郎将》中说:
“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后以此指生病或生活寂寞困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年老体弱且漂泊异乡,在宴席上不免想起家人,心生思乡之情。
B.首联中的“卜夜”“开筵”紧扣诗题,指出诗人所处环境,引出下面内容。
C.颔联描述了宴席上欢快的情景,以乐景衬哀情,更显诗人心中的苦闷。
D.诗人以汉末诗人刘桢的典故吟咏悲苦身世,想以酩酊大醉暂时摆脱愁苦。
15.诗歌的颈联深为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赞赏,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4.A
15.①风格悲壮。诗人已在外漂泊多年,却没有什么作为,天下战乱频仍。这两句将自己的身世之感与国
家之悲联系在一起,显得悲壮。②虚实结合。“三年客”为实写,指他多年在“江海”为客;“百战场”
为虚写。③对仗工整。“江海”对“乾坤”,“三年客”对“百战场”,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在宴席上不免想起家人,心生思乡之情”
错误。“属异方”是说诗人客居他乡,从全诗来看,诗人心中涌起的是羁旅漂泊、不得重用的身世悲苦,
不是“思乡之情”。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这两句
诗直道身世。大中五年,李商隐四十岁时,由徐州幕府归京,又受聘于梓州幕府,至此在蜀地己三个年头。
但柳仲郢也并没有格外重用他,三年来,李商隐仍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幕僚而已。这里的“三年客”可以
是实指,指在梓州幕中已经三年。同时,“三”在中国的数目字中含有多的意思,也可以指他多年在“江
海”为客。可见,这一句诗实际又吐露了他一生大半时间为幕僚的身世。下句点明“江海三年客”的原因,
是“乾坤百战场”,意思是说,是天下的战乱才使他多年为客在外。“百战场”为虚写,虚实结合。晚唐
时期,世事多艰,外族入侵,宦官专政,藩镇割据,战火连年不息,而朝廷之内的党争又愈演愈烈,大唐
王朝已明显地露出日薄西山的局面。这句诗是感叹时事,但也在感慨自己的身世。这两句将自己的身世之
感与国家前途联结在一起,具有杜诗感慨世事的悲壮风格。但与杜诗相比,李商隐的重心似乎更多地落在
个人多艰的命运上,故而又缺少杜诗的那种忧国忧民、振奋人心的精神。尽管如此,这两句诗也在全诗忧
怨的声调中注入了悲壮的音响,显示了诗人并非仅仅在感慨个人命运的多虞,沉醉于酒乡。有此二句,全
诗基调为之一振。“江海”对“乾坤”,“三年客”对“百战场”,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荀子•劝学》中,以“登高而招”等为例说明“”,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学习和自
省能助人做到“
(2)《红楼梦》“护官符”中的“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阿房宫赋》中的
“,"两句。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两句表现了诗人虽有乡关之思,但
因战争远未结束更要坚守戍边岗位的爱国主义情怀。
【答案】君子生非异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生、知、覆、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需要长期培育、人人尽责。所谓社会风尚,必然是全社会所倡导的,要
在全社会形成风气或时尚,因此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但在垃圾分类投放、推广分餐公筷、看
病网上预约等方面,不少人还没有形成习惯,有关部门在推进和保障机制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
需要全社会进一步发力,使之成为人们、自然而然的好习惯。
营造良好社会风尚,不是的事,却是不得不做的事。良好社会风尚彰显着一个文明社会的素
养,蕴含着一个社会的精神塑造,影响着一个社会健康向上的力量。人人行动起来,当好弘扬良好社会风
尚的旗帜和标杆,必将推动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开展,让全体人民以更加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
方式,朝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断迈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推行缺失习以为常只争朝夕
B.推崇缺失习以为常一朝一夕
C.推崇过失不以为然只争朝夕
D.推行过失不以为然一朝一夕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对出门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做法形成了比较广泛的共识,因为疫情的冲击
B.对出门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做法,人们因为疫情的冲击形成了比较广泛的共识
C.因为疫情的冲击,人们对出门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做法形成了比较广泛的共识
D.人们因为疫情的冲击,对出门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做法形成了比较广泛的共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良好社会风尚彰显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蕴含着一个社会的精神塑造,影响着一个社会健康向上
的力量。
B.良好社会风尚是一个社会文明素养的彰显,蕴含着一个社会的精神塑造,影响着一个社会健康向上
的力量。
C.良好社会风尚是一个社会文明素养的彰显,影响着一个社会的精神塑造,蕴含着一个社会健康向上
的力量。
D.良好社会风尚彰显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影响着一个社会的精神塑造,蕴含着一个社会健康向上
的力量。
【答案】
17.B
18.C
19.D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含成语)的能力。“推崇”:尊崇,推重崇敬。“推行”:推广实
行。根据语境可知,这里讲的是“社会风尚”,“社会风尚”一般与“推崇”搭配,“推行”往往跟“政
策”一类的宾语。故应选用“推崇”。“缺失”:缺陷;缺点和失误。“过失”:因疏忽而犯的错误。
根据上文,“不少人还没有形成习惯,有关部门在推进和保障机制等方面也还存在……”,由句意可知,
有关部门不是犯了错误,而是存在缺陷、缺点。故应选用“缺失”。“习以为常”:常做某事,逐渐成了
习惯。“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含有轻视意味.根据下文“自然而然的好习惯”,故
应该用“习以为常”。“只争朝夕”: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一朝一夕”:形
容很短的时间。“只争朝夕”不能做定语,故应该用“一朝一夕”。根据以上分析,排除ACD三项。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下文“但在垃圾分类投放、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
方面,不少人还没有形成习惯”,前文主语应该也是“人”,故应该让“人们”作主语,“人们”对“……
形成了共识”;形成共识的原因是“疫情冲击”,故前文应该使用“因为疫情冲击”。所以,符合上下文
逻辑关系的只有C项。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第一处是语序不当,根据句式结构一致的原则,下文
是“蕴含着一个社会的精神塑造”,上文也应该是“动词+着一个社会的+偏正结构短语”,故前一句应该
改成“彰显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第二处是搭配不当,"影响……塑造”“蕴含……力量”。BC两项
第一个分句用“是……”,和后文句式结构不一致,故B、C错误。AB“影响力量”搭配不当,故排除A、
B两项。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2个字。(6分)
冬眠也叫“冬蛰”,是一些异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力极度衰减的一种状态,是它们避开
食物匮乏的寒冷冬天的一个“法宝”。冬天一到,刺猬就缩进泥洞里,蜷着身子,不吃不动,睡着了一样,
除了几乎不怎么呼吸,,每分钟只跳动10—20次。据研究,黄鼠在130个昼夜的冬眠时间当中,共
释放29焦耳的热量,但在冬眠过后的13个昼夜间却释放2420焦耳的热量。由此可见,动物冬眠时体温显
著下降,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仅仅能。还有,动物在冬眠时,。例如,平
时的土拨鼠1立方毫米血液中会有12180个白细胞,但冬眠时平均只有5950个。
【答案】心跳也慢得出奇维持它的生命体内的白细胞会大大减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第①处,从“每分钟只跳动10—20次”推测,
此处应填“心跳慢”之类的内容。第②处,前面说“动物冬眠时体温显著下降,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
非常缓慢”,结合“仅仅能”可推测出此处应填“维持生命”之类的内容。第③处,从下文土拨鼠冬眠时
白细胞减少的例子,可以推测出此处应填“体内白细胞会减少”之类的内容。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
7月16日,由位于山东青岛蓝谷的海洋试点国家实脸室组织实施的“海燕一X”水下滑翔机万米深渊
观测科学考察团队顺利返航。此次科学考察用2台万米级“海燕一X”水下滑翔机,开展了连续5天的综合
调查,共获得观测剖面45个。其中,3000米级、6000米级和7000米级剖面各1个,万米级剖面3个,分
别下潜至10245米、10347米和10619米,再次打破了水下滑翔机的潜深世界纪录。连续的万米深度滑翔剖
面,充分验证了“海燕一X”水下滑翔机在深渊环境下的工作可靠性,以及超高压浮力精准驱动、轻型陶瓷
复合耐压壳体、多传感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的自主攻关能力,标志着我国在万米水下滑翔机关键技术方面
取得重大突破。
【答案】①7月16日②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组织实施③“海燕一X”水下滑翔机科考队顺利返航。④“海
燕一X”打破了潜深世界纪录⑤标志着我国在万米水下滑翔机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由“7月16日,由位于山东青岛蓝谷的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组织
实施的‘海燕一X’水下滑翔机万米深渊观测科学考察团队顺利返航”可概括出时间、事件:7月16日;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组织实施;“海燕一X”水下滑翔机科考队顺利返航;由“再次打破了水下滑翔机的潜
深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万米水下滑翔机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概括出意义:“海燕一X”
打破了潜深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万米水卜滑翔机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抗疫”成为2020年的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西师新版选择性必修2英语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312
- 2024年粤人版九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176
- 2024年浙教版选修3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540
- 2024年中图版选修6历史上册月考试卷935
- 2024年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10
- 2024年苏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665
- 2024年岳麓版高二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61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 2021-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六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Unit2MyfavouriteseasonPartALet'stryLet'stalk(第1课时)分层作业-2024-2025学年英语五年级下册(人教PEP版)
- 电竞行业电竞酒店运营管理解决方案
- 2024年电梯修理(T)特种作业取证(江苏)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主题班会 课件 (共22张)
- 《药事管理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附答案
- 血液病染色体
- 幼儿园膳食管理委员会组织结构概述
- 国开(北京)2024年秋《财务案例分析》形考作业答案
- 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 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
- 患者体验提升医疗专业人员服务质量培训课件(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