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你在赤壁怀周郎我们在教室里仰望你【中职备课精研专用】高一语文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第3.3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你在赤壁怀周郎我们在教室里仰望你【中职备课精研专用】高一语文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第3.3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你在赤壁怀周郎我们在教室里仰望你【中职备课精研专用】高一语文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第3.3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你在赤壁怀周郎我们在教室里仰望你【中职备课精研专用】高一语文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第3.3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你在赤壁怀周郎我们在教室里仰望你【中职备课精研专用】高一语文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费勇先生说:“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轼面对人生挫折困难时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在苏轼和他的文学作品里,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94版《三国演义》片头主题曲,杨洪基演唱,杨慎作词,谷建芬作曲。

歌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导入二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49字,后片51字,共100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诵读翻译苏轼其人品析鉴赏目录苏轼其人苏轼(1036-1101)苏轼其人

1.经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的一生有三起三落。

一起:步入仕途;

一落:大难临头;

二起:东山再起;

二落:知难而退;

三起:再回朝廷;

三落:一贬再贬。

1.经历

一起:步入仕途。1057年考中进士后,苏东坡第一个职务是陕西风翔府判官,从八品,干了将近3年。被召回朝廷后,他任职史馆(国家图书馆)。神宗熙宁四年(1071),下派到杭州做通判。然后到密州任太守(1074)。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湖州太守3个月。

一落:大难临头。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被贬黄州。苏轼其人

1.经历

二起:东山再起。1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年仅l0岁的哲宗继位,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变法,史称“元祜更化”。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短短1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

二落:知难而退。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觉得不开心,一再主动请辞外放。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个月。苏轼其人

1.经历

三起:再回朝廷。苏东坡1091年3月回朝,当了7个月的吏部尚书,然后出任颍州、扬州1太守,再任兵部尚书1个月、礼部尚书9个月。

三落:一贬再贬。1093年9月,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变本加厉打击元祜党人。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再贬,被贬到更远的儋州。这就是苏东坡三起三落、跌宕起伏的人生。苏轼其人

1.经历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译文

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苏轼其人

2.成就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还是著名画家。

小结:

苏轼成就二三四:

词苏辛,诗苏黄,

苏黄米蔡书法家,

三苏父子散文强。苏轼其人

3.思想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苏轼其人

4.作品

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苏轼其人诵读翻译诵读诵读翻译

补充注音:垒(lěi)

瑾(jǐn)

纶(guān)

樯(qiáng)橹(lǔ)

酹(lèi)

补充注释:

①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②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③乱石:陡峭不平的石壁;群山。

④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诵读翻译

补充注释:

⑤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⑥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⑦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诵读翻译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诵读翻译

译文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诵读翻译

读过后,你能概括上阙和下阕的大意吗?

上阙: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下阙:描写周瑜形象,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诵读翻译品析鉴赏品析鉴赏1.写了赤壁之景,特点是:雄奇、壮丽。分析:所见大江——东去(气势磅礴)乱石——穿空(岩石险怪、山势陡峭)惊涛——拍岸(波涛汹涌、水石相激)雪——卷起千堆(波涛翻滚)

第一版块:江山如画——咏赤壁

阅读思考:

1.词的上阕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这些景有何特点?

2.写了哪些人?

3.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1.写了赤壁之景,特点是:雄奇、壮丽。

分析:

所见大江——东去(气势磅礴)

乱石——穿空(岩石险怪、山势陡峭)

惊涛——拍岸(波涛汹涌、水石相激)

雪——卷起千堆(波涛翻滚)品析鉴赏1.写了赤壁之景,特点是:雄奇、壮丽。分析:所见大江——东去(气势磅礴)乱石——穿空(岩石险怪、山势陡峭)惊涛——拍岸(波涛汹涌、水石相激)雪——卷起千堆(波涛翻滚)

第一版块:江山如画——咏赤壁

阅读思考(展示问题)

1.词的上阕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这些景有何特点?

2.写了哪些人?

3.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2.写了千古英雄

分析:

所想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3.表达作者对千古风流人物的景仰、怀念之情。品析鉴赏1.写了赤壁之景,特点是:雄奇、壮丽。分析:所见大江——东去(气势磅礴)乱石——穿空(岩石险怪、山势陡峭)惊涛——拍岸(波涛汹涌、水石相激)雪——卷起千堆(波涛翻滚)

第二版块:风流豪杰——赞周郎

阅读思考: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周瑜的?

2.作者为何独爱周瑜?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周瑜的?

(1)正面描写:

①神态——“雄姿英发”,苏轼怀想周瑜年纪轻轻,便迎娶美人的神态,可见周郎少年得志、意气风发。

②长相——“羽扇纶巾”,乃儒者装束,可见其风流倜傥、英俊儒雅。

③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旨周瑜在谈笑之间,大破曹军,以弱胜强,足见其从容娴雅、足智多谋。品析鉴赏1.写了赤壁之景,特点是:雄奇、壮丽。分析:所见大江——东去(气势磅礴)乱石——穿空(岩石险怪、山势陡峭)惊涛——拍岸(波涛汹涌、水石相激)雪——卷起千堆(波涛翻滚)

第二版块:风流豪杰——赞周郎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周瑜的?

(2)侧面衬托:

①场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为英雄的出场提供了壮阔的背景。以壮景衬英雄。

②婚姻——“小乔初嫁了”,不写周瑜迎娶的盛况而写美人出嫁。以美人衬英雄,更能表现英雄的潇洒英姿。

③称呼——“公瑾”“周郎”。苏轼在词中称周瑜为周郎、公瑾体现了苏轼对周瑜的尊敬和景仰。品析鉴赏1.写了赤壁之景,特点是:雄奇、壮丽。分析:所见大江——东去(气势磅礴)乱石——穿空(岩石险怪、山势陡峭)惊涛——拍岸(波涛汹涌、水石相激)雪——卷起千堆(波涛翻滚)

第二版块:风流豪杰——赞周郎

2.作者为何独独仰慕周瑜?

苏轼、周瑜之比较

姓名 周瑜 苏轼

年龄 24岁 47岁

婚姻 幸福美满 爱妻亡故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才能,意在通过强烈而鲜明的对比,抒发自己行将半百、年华逝去而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人生感慨。品析鉴赏1.写了赤壁之景,特点是:雄奇、壮丽。分析:所见大江——东去(气势磅礴)乱石——穿空(岩石险怪、山势陡峭)惊涛——拍岸(波涛汹涌、水石相激)雪——卷起千堆(波涛翻滚)

第三版块:旷达胸襟——感人生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人认为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也有人认为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同意哪种看法?试说明理由。

补充: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和思想动态

苏轼在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监督管制,形同囚犯,心情起初自然是孤寂、苦闷的。为了解决生活的困窘,也为了排遣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亭东面的山坡上开垦荒地、躬耕其间,修筑“雪堂”5间,作为游息之所,并自号“东坡居士”。品析鉴赏1.写了赤壁之景,特点是:雄奇、壮丽。分析:所见大江——东去(气势磅礴)乱石——穿空(岩石险怪、山势陡峭)惊涛——拍岸(波涛汹涌、水石相激)雪——卷起千堆(波涛翻滚)

第三版块:旷达胸襟——感人生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人认为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也有人认为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同意哪种看法?试说明理由。

其实苏轼“东坡”的名号是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影响而取的。苏轼自言“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乐天”就是“乐天居士”,是白居易的号。白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