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脾胃学术思想在hiv无症状期防治中的作用_第1页
李东垣脾胃学术思想在hiv无症状期防治中的作用_第2页
李东垣脾胃学术思想在hiv无症状期防治中的作用_第3页
李东垣脾胃学术思想在hiv无症状期防治中的作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东垣脾胃学术思想在hiv无症状期防治中的作用

艾滋病是由人类感染和感染的恶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身体免疫功能的下降或缺失。无症状HIV感染期是机体从急性HIV感染期过后到艾滋病特征性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一段时期,又称无症状期,是艾滋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而中医学“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可在无症状期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金代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重视脾胃对人体的重要性,在疾病的防治中主张从脾胃出发进行论治。本文拟就李东垣脾胃学术思想在艾滋病无症状期防治中的作用加以探讨。1和胃好,调和胃李东垣重视脾胃功能对人体的重要性,认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李氏明确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充分强调了脾胃功能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治未病”方面,李东垣强调以调理脾胃功能为基本原则。其《脾胃论》有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由是言之,饮食起居之际,可不慎哉!”李氏认为,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对于维护脾胃功能的正常有着重要的作用。脾胃功能正常,则化源充足,五脏得养,机体脏腑功能协调,自然不易生病。另外,《脾胃论》认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至于五味,口嗜而欲食之,必自裁制,勿使过焉,过则伤其正也。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强调要从调理饮食出发来调理脾胃功能;食饮有节,则脾胃功能健运,方可健康长寿。这是李东垣对《内经》“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的独到见解。同时,对于本身患有疾病者,李氏也强调了调理脾胃功能的重要性。如《脾胃论·远欲》篇说:“安于淡薄,少思寡欲,省语以养气,不枉作劳以养形,虚心以维神,寿夭得失安之于数,得丧既轻,血气自然谐和,邪无所容,病安增剧?”忧思过度易伤脾,形体劳役也易伤脾,所以李氏强调要“安于淡薄,少思寡欲”“不枉作劳”等,如此才能使“血气自然谐和,邪无所容”。2作为病机,对生理和病机的认识艾滋病无症状期是从急性感染期过后到出现典型的艾滋病期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期。广西中医(中西医结合)艾滋病研究中心通过对400多例无症状期患者的观察,并参考国内艾滋病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认为艾滋病无症状期病变的中心在脾胃,以脾胃功能的失调为主。从中医学正邪理论的角度而言,患者在无症状期机体正气尚盛,虽邪气潜伏,但正气胜邪,故疾病处于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无症状期HIV不断地复制,又不断地被机体清除,周而复始。随着HIV数量的不断增多,机体免疫能力日渐下降,正气抗邪能力减弱,邪气逐渐旺盛,形成正气愈虚,邪气愈盛;邪气愈盛,正气愈虚的病理状态。临床上艾滋病在无症状期舌质多偏淡,舌苔多偏白,逐渐出现消瘦、乏力、汗出、易感冒、食欲减退、泄泻、咳嗽气喘、皮疹、肢麻等症状。艾滋病病因为“疫毒”内侵,经血液、房室或胚胎而侵入体内,首先损伤脾脏,脾虚是其发病的重要环节,更是贯穿艾滋病发病全过程的基本病机。李发枝等认为艾滋病“疫毒”首先损伤脾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受损,运化功能失常,一方面水谷精微不能吸收输布,气血化生无源,渐致心肝肺肾受损,终至五脏气血阴阳俱虚;另一方面,脾运不健,则湿邪内生,故脾气亏虚伴有湿邪,进而导致五脏气血阴阳俱虚,尤其是脾、肺、肾三脏亏虚是贯穿艾滋病全过程的基本病机。徐立然等研究认为,脾气虚损是艾滋病发病的重要病机。脾为后天之本,诸脏之枢,脾脏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脏腑、经脉、四肢百骸、肌肤九窍、精神思维均得以滋养,机体的生理机能发挥正常,正气充盈,抗病御邪的能力就强,即“四季脾旺不受邪”。综上所述,脾胃功能的盛衰在无症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无症状期也是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关键时期,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做到“既病防变”,其中防治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功能。3李东元脾胃理论在脾胃疾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3.1血清期的患者机体血清中气力为hiv所充养的原因元气是正气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机体同病邪作斗争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医学认为,元气根于肾,由肾中精气所化生,而肾中精气的充盛与否与脾胃后天之本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胃健,运化功能正常,则肾精足,元气旺,正气抗邪有力;反之,脾胃衰,运化功能失司,肾精得不到充养,不能化生充足的元气,则元气衰,正气亦衰。在无症状HIV感染期,机体处于正气同HIV不断斗争的过程之中。元气旺盛,正气充足,则HIV受到抑制,患者机体处于相对健康状态。反之,若元气衰,正气不足,HIV不断地复制,当HIV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形体消瘦、四肢乏力、自汗出、易感冒、食欲减退、咳嗽气喘等。情志因素也是损伤机体元气的重要原因。李东垣认为“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七情内伤,容易伤及机体脾胃之气,使脾胃运化失司,则元气不能得以滋养,从而致病。艾滋病患者往往因为心理压力过大,造成情绪抑郁,使脾胃功能受损。在情志所致疾病的治疗上,李东垣也强调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其云:“善治斯疾者,惟在调和脾胃,使心无凝滞……则慧然如无病矣。”3.2对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影响艾滋病以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或缺失为主要特征,调理脾胃对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有重要作用。现代免疫学研究认为,脾脏参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脾虚可导致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抗体产生能力降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下降,从而造成免疫功能全面降低。从调理脾胃功能出发,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延缓疾病向艾滋病期的发展。现代一些艾滋病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如王丹妮等以健脾益气清热之法治疗无症状HIV感染者65例,结果发现,健脾益气清热中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其免疫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3艾失血性病的防治艾滋病无症状期的病变中心在脾胃,以脾胃功能的失调所引起其他脏腑功能的损伤为主要的病理机制。随着疾病的进展,HIV不断复制增多,其他脏腑的损伤逐渐加重,最终伤及肾,形成以脾肾损伤为主、五脏亏虚并见的艾滋病特征性病变,即进入艾滋病期。因此,对于艾滋病无症状期的防治原则就是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尽量减缓疾病向艾滋病期的发展速度,尽可能地把疾病控制在无症状期。艾滋病无症状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西医多不主张治疗,而中医学可以充分发挥“治未病”的优势,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辨证施治。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防治。3.3.1影响脾功能的因素,即饮食起居、饮食起居、饮酒食起居李东垣认为,饮食不节易伤胃,形体劳役则易伤脾,所以饮食起居是影响脾胃功能的重要因素。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使“形与神俱”,从而有利于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3.3.2hiv感染期和患者心理压力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七情内伤可影响脾胃的升降运动,进而影响其运化功能。无症状HIV感染期是一个漫长时期,患者的心理压力是影响患者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调畅情志,使患者“五脏元真通畅”,是无症状期治疗的另一方面。3.3.3治疗嘴唇hiv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对于艾滋病无症状期而言,由于HIV不断地损耗机体正气,损伤脾胃功能,故而,从调理脾胃出发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张艳燕等认为,无症状HIV感染者受HIV侵袭,正气不足,气血亏虚,脾失健运,治疗上应从脾论治,以健脾益气、扶正祛邪为法,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改善无症状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无症状期。另外,对无症状期患者还可运用药膳,采用药食结合的方式,在日常饮食中根据患者体质特点加入相应的药物治疗。此既有利于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又可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发展。4李东垣的病理说艾滋病无症状期的病变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中心,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