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连接道工程匝道I线桥I0~I3轴和I15~I8轴现浇箱梁上部结构计算桥梁结构计算书_第1页
高速公路连接道工程匝道I线桥I0~I3轴和I15~I8轴现浇箱梁上部结构计算桥梁结构计算书_第2页
高速公路连接道工程匝道I线桥I0~I3轴和I15~I8轴现浇箱梁上部结构计算桥梁结构计算书_第3页
高速公路连接道工程匝道I线桥I0~I3轴和I15~I8轴现浇箱梁上部结构计算桥梁结构计算书_第4页
高速公路连接道工程匝道I线桥I0~I3轴和I15~I8轴现浇箱梁上部结构计算桥梁结构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3高速公路连接道工程-南泉立交匝道I线桥桥梁结构计算书匝道I线桥I0~I3轴和I15~I8轴现浇箱梁上部结构计算1、设计概况1.1、箱梁为单箱双室截面,箱梁顶宽11.3m,底宽8.3m,悬臂1.5m,梁高2.2m;跨中腹板厚0.5m,端部加厚到0.9m;跨中顶板厚0.25m,底板厚0.22m,端部分别加厚至0.50和0.47m。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桥梁纵向施加预应力体系,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1.2、预应力钢束采用GB/T5224-2014标准低松驰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39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Mpa。1.3、施工方法采用现场支架现浇。2、采用规范《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3、采用分析程序介绍本桥采用桥梁博士程序进行计算分析。4、桥梁静力计算主要参数4.1、计算跨径:40+40+40m连续三跨;4.2、支座布置:支座设置见图;4.3、容重:γ=26KN/m3,横梁自重在施工阶段中以集中力的形式输入;4.4、二期荷载:桥面铺装=(0.08×24+0.08×26)×8=32KN/m3m宽人行道=32.5KN/m车行防撞墩及护栏=8.5KN/m管线=3KN/m合计=76KN/m4.5、设计活载:汽车荷载为城-A级、人群荷载3.5KN/m2;4.6、桥面板局部升降温: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第4.3.12条梯度温度效应计算。升温:T1=16.4C,T2=5.98C,降温:T1=-8.2C,T2=-2.94C;4.7、均匀温差: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4.3.12第2条,对桥梁结构的均匀温度引起的效应进行考虑,取升温温差25℃,降温温差20℃计算;4.8、预应力参数:按施工图钢束输入,张拉控制应力1339MPa,摩阻系数=0.17,偏差系数=0.0015,锚具变形=6mm;4.9、主要材料混凝土:预应力连续箱梁砼:C50混凝土;普通钢筋:采用HPB3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00MPa;采用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400MPa。5、桥梁静力计算图式计算采用桥梁通用软件桥梁博士,计算图式见图:空间计算模型采用空间杆系将全桥离散为121个节点,120个单元。计算采用桥梁博士V3.30。荷载组合及验算内容一律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相关条文执行。6、主要计算结果6.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一)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大)(单位kN·m)(二)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小)(单位kN·m)最大抗力及对应内力最小抗力及对应内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满足规范要求。6.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一)抗裂验算(单位MPa)①正截面砼抗裂即正截面砼的拉应力计算结果表明,构件为部分预应力构件。短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7,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长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4,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根据桥规JTGD62-20186.3.1第一及第二条,构件为部分预应力砼。A类构件在短期效应组合下=0.7×-2.65=-1.855MPa(C50)但在长期效应组合下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长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短期组合及长期效应下上下缘未出现拉应力,符合A类构件的要求。(二)斜截面砼抗裂即斜截面砼的主拉应力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

现场浇筑(包括预制拼装)构件

由图中可以看出,最大主拉应力为0.7Pa<0.5*2.65=1.325Mpa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斜截面上下缘最大主拉应力(三)挠度验算按照桥规JTGD62-2018第6.5.3条规定,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挠度应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的影响。本桥采用C50混凝土,其挠度长期增长系数=1.425,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长期挠度后,主梁的最大挠度不应超过计算跨径的1/600。下表所列为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挠度后主梁挠度最大值。由表可知,结构挠度满足要求。挠度验算表节点号位置长期挠度(mm)消除结构自重允许值(mm)是否满足21第一跨跨中8.166.7是61第二跨跨中6.166.7是101第三跨跨中8.166.7是6.3持久状况预应力砼构件应力验算(一)持久状况砼截面上下缘最大正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压应力桥规JTGD62-20187.1.5第1条规定: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5

13.3Pa<0.5=16.2MPa满足要求(二)持久状况砼截面最大主压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主压应力

桥规JTGD62-20187.1.6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6

13.3Pa<0.6=19.44MPa满足要求(三)持久状况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钢束号最大应力(MPa)容许最大应力(MPa)是否满足1-1144-1.21E+03是2-1135-1.21E+03是3-1159-1.21E+03是4-1160-1.21E+03是根据桥规JTGD62-20187.1.5第2条规定: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0.65=1209MPa。计算结果表明,钢束应力没有超出规范规定值,满足要求。6.4支座反力计算具体计算结果见下图:支座节点号标准组合(KN)25360411240081124001205360计算结果表明,在最不利车道加载情况下,桥梁支座未出现脱空现象。7、总结桥梁结构计算是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进行的。计算结果是通过对桥梁施工过程及运营阶段的结构状态模拟,建立桥梁结构计算模型进行的。但结构化模型的设计计算,仍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及假设,使其计算结果不可能完全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只是在一定的控制概率内反应结构的虚拟模型。总体上对本桥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及验算,该结构属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各项验算中: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中,正截面强度满足要求;

持久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正截面混凝土的拉应力能满足规范要求;斜截面混凝土的主拉应力满足要求;挠度变形验算满足要求;持久状况应力计算,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及主压应力满足要求,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其余结构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匝道I线桥I3~I6轴现浇箱梁上部结构计算1、设计概况1.1、箱梁为单箱双室截面,箱梁顶宽11.3m,底宽8.3m,悬臂1.5m,梁高1.7m;跨中腹板厚0.5m,端部加厚到0.9m;跨中顶板厚0.25m,底板厚0.22m,端部分别加厚至0.50和0.47m。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桥梁纵向施加预应力体系,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1.2、预应力钢束采用GB/T5224-2014标准低松驰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39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Mpa。1.3、施工方法采用现场支架现浇。2、采用规范《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3、采用分析程序介绍本桥采用桥梁博士程序进行计算分析。4、桥梁静力计算主要参数4.1、计算跨径:29+29+29m连续三跨;其中I5轴墩梁固结;4.2、支座布置:支座设置见图;4.3、容重:γ=26KN/m3,横梁自重在施工阶段中以集中力的形式输入;4.4、二期荷载:桥面铺装=(0.08×24+0.08×26)×8=32KN/m3m宽人行道=32.5KN/m车行防撞墩及护栏=8.5KN/m管线=3KN/m合计=76KN/m4.5、设计活载:汽车荷载为城-A级、人群荷载3.5KN/m2;4.6、桥面板局部升降温: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第4.3.12条梯度温度效应计算。升温:T1=16.4C,T2=5.98C,降温:T1=-8.2C,T2=-2.94C;4.7、均匀温差: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4.3.12第2条,对桥梁结构的均匀温度引起的效应进行考虑,取升温温差25℃,降温温差20℃计算;4.8、预应力参数:按施工图钢束输入,张拉控制应力1339MPa,摩阻系数=0.17,偏差系数=0.0015,锚具变形=6mm;4.9、主要材料混凝土:预应力连续箱梁砼:C50混凝土;普通钢筋:采用HPB3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00MPa;采用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400MPa。5、桥梁静力计算图式计算采用桥梁通用软件桥梁博士,计算图式见图:空间计算模型采用空间杆系将全桥离散为108个节点,107个单元。计算采用桥梁博士V3.30。荷载组合及验算内容一律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相关条文执行。6、主要计算结果6.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一)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大)(单位kN·m)(二)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小)(单位kN·m)最大抗力及对应内力最小抗力及对应内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满足规范要求。6.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一)抗裂验算(单位MPa)①正截面砼抗裂即正截面砼的拉应力计算结果表明,构件为部分预应力构件。短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7,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长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4,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根据桥规JTGD62-20186.3.1第一及第二条,构件为部分预应力砼。A类构件在短期效应组合下=0.7×-2.65=-1.855MPa(C50)但在长期效应组合下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长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短期组合及长期效应下上下缘未出现拉应力,符合A类构件的要求。(二)斜截面砼抗裂即斜截面砼的主拉应力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

现场浇筑(包括预制拼装)构件

由图中可以看出,最大主拉应力为0.7Pa<0.5*2.65=1.325Mpa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斜截面上下缘最大主拉应力(三)挠度验算按照桥规JTGD62-2018第6.5.3条规定,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挠度应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的影响。本桥采用C50混凝土,其挠度长期增长系数=1.425,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长期挠度后,主梁的最大挠度不应超过计算跨径的1/600。下表所列为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挠度后主梁挠度最大值。由表可知,结构挠度满足要求。挠度验算表节点号位置长期挠度(mm)消除结构自重允许值(mm)是否满足15第一跨跨中4.548.3是44第二跨跨中3.848.3是74第三跨跨中4.548.3是6.3持久状况预应力砼构件应力验算(一)持久状况砼截面上下缘最大正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压应力桥规JTGD62-20187.1.5第1条规定: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5

12.0Pa<0.5=16.2MPa满足要求(二)持久状况砼截面最大主压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主压应力

桥规JTGD62-20187.1.6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6

12.0Pa<0.6=19.44MPa满足要求(三)持久状况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钢束号最大应力(MPa)容许最大应力(MPa)是否满足1-1125-1.21E+03是2-1143-1.21E+03是3-1178-1.21E+03是根据桥规JTGD62-20187.1.5第2条规定: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0.65=1209MPa。计算结果表明,钢束应力没有超出规范规定值,满足要求。6.4支座反力计算具体计算结果见下图:支座节点号标准组合(KN)23530308200873610计算结果表明,在最不利车道加载情况下,桥梁支座未出现脱空现象。7、总结桥梁结构计算是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进行的。计算结果是通过对桥梁施工过程及运营阶段的结构状态模拟,建立桥梁结构计算模型进行的。但结构化模型的设计计算,仍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及假设,使其计算结果不可能完全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只是在一定的控制概率内反应结构的虚拟模型。总体上对本桥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及验算,该结构属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各项验算中: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中,正截面强度满足要求;

持久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正截面混凝土的拉应力能满足规范要求;斜截面混凝土的主拉应力满足要求;挠度变形验算满足要求;持久状况应力计算,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及主压应力满足要求,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其余结构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匝道I线桥I12~I15轴现浇箱梁上部结构计算1、设计概况1.1、箱梁为单箱双室截面,箱梁顶宽11.3m,底宽8.3m,悬臂1.5m,梁高2.6m;跨中腹板厚0.5m,端部加厚到0.9m;跨中顶板厚0.25m,底板厚0.22m,端部分别加厚至0.50和0.47m。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桥梁纵向施加预应力体系,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1.2、预应力钢束采用GB/T5224-2014标准低松驰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39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Mpa。1.3、施工方法采用现场支架现浇。2、采用规范《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3、采用分析程序介绍本桥采用桥梁博士程序进行计算分析。4、桥梁静力计算主要参数4.1、计算跨径:46+48+46m连续三跨;4.2、支座布置:支座设置见图;4.3、容重:γ=26KN/m3,横梁自重在施工阶段中以集中力的形式输入;4.4、二期荷载:桥面铺装=(0.08×24+0.08×26)×8=32KN/m3m宽人行道=32.5KN/m车行防撞墩及护栏=8.5KN/m管线=3KN/m合计=76KN/m4.5、设计活载:汽车荷载为城-A级、人群荷载3.5KN/m2;4.6、桥面板局部升降温: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第4.3.12条梯度温度效应计算。升温:T1=16.4C,T2=5.98C,降温:T1=-8.2C,T2=-2.94C;4.7、均匀温差: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4.3.12第2条,对桥梁结构的均匀温度引起的效应进行考虑,取升温温差25℃,降温温差20℃计算;4.8、预应力参数:按施工图钢束输入,张拉控制应力1339MPa,摩阻系数=0.17,偏差系数=0.0015,锚具变形=6mm;4.9、主要材料混凝土:预应力连续箱梁砼:C50混凝土;普通钢筋:采用HPB3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00MPa;采用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400MPa。5、桥梁静力计算图式计算采用桥梁通用软件桥梁博士,计算图式见图:空间计算模型采用空间杆系将全桥离散为141个节点,140个单元。计算采用桥梁博士V3.30。荷载组合及验算内容一律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相关条文执行。6、主要计算结果6.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一)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大)(单位kN·m)(二)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小)(单位kN·m)最大抗力及对应内力最小抗力及对应内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满足规范要求。6.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一)抗裂验算(单位MPa)①正截面砼抗裂即正截面砼的拉应力计算结果表明,构件为部分预应力构件。短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7,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长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4,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根据桥规JTGD62-20186.3.1第一及第二条,构件为部分预应力砼。A类构件在短期效应组合下=0.7×-2.65=-1.855MPa(C50)但在长期效应组合下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长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短期组合及长期效应下上下缘未出现拉应力,符合A类构件的要求。(二)斜截面砼抗裂即斜截面砼的主拉应力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

现场浇筑(包括预制拼装)构件

由图中可以看出,最大主拉应力为0.66Pa<0.5*2.65=1.325Mpa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斜截面上下缘最大主拉应力(三)挠度验算按照桥规JTGD62-2018第6.5.3条规定,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挠度应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的影响。本桥采用C50混凝土,其挠度长期增长系数=1.425,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长期挠度后,主梁的最大挠度不应超过计算跨径的1/600。下表所列为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挠度后主梁挠度最大值。由表可知,结构挠度满足要求。挠度验算表节点号位置长期挠度(mm)消除结构自重允许值(mm)是否满足24第一跨跨中9.376.7是71第二跨跨中8.080.0是118第三跨跨中9.376.7是6.3持久状况预应力砼构件应力验算(一)持久状况砼截面上下缘最大正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压应力桥规JTGD62-20187.1.5第1条规定: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5

14.1Pa<0.5=16.2MPa满足要求(二)持久状况砼截面最大主压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主压应力

桥规JTGD62-20187.1.6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6

14.1Pa<0.6=19.44MPa满足要求(三)持久状况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钢束号最大应力(MPa)容许最大应力(MPa)是否满足1-1133-1.21E+03是2-1136-1.21E+03是3-1138-1.21E+03是4-1143-1.21E+03是5-1164-1.21E+03是根据桥规JTGD62-20187.1.5第2条规定: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0.65=1209MPa。计算结果表明,钢束应力没有超出规范规定值,满足要求。6.4支座反力计算具体计算结果见下图:支座节点号标准组合(KN)26460471550095155001406460计算结果表明,在最不利车道加载情况下,桥梁支座未出现脱空现象。7、总结桥梁结构计算是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进行的。计算结果是通过对桥梁施工过程及运营阶段的结构状态模拟,建立桥梁结构计算模型进行的。但结构化模型的设计计算,仍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及假设,使其计算结果不可能完全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只是在一定的控制概率内反应结构的虚拟模型。总体上对本桥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及验算,该结构属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各项验算中: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中,正截面强度满足要求;

持久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正截面混凝土的拉应力能满足规范要求;斜截面混凝土的主拉应力满足要求;挠度变形验算满足要求;持久状况应力计算,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及主压应力满足要求,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其余结构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匝道I线桥I1轴墩顶横隔梁结构计算1、设计概况1.1、中横梁宽3.0m,高2.2m,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1.2、预应力钢束采用GB/T5224-2014标准低松驰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39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Mpa,钢束规格为15-15,钢束布置见图。1.3、施工方法采用满堂支架,在纵向束张拉前,横隔梁先张拉3N1+3N2+3N3横向钢束,纵向束张拉完成后再张拉3N1+3N2+3N3横向钢束,所有钢束张拉均应对称进行。2、采用规范《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3、采用分析程序介绍本桥采用桥梁博士程序进行计算分析。4、桥梁静力计算主要参数4.1、计算跨径:40+40+40m连续三跨;4.2、容重:γ=26KN/m3,箱梁按实际断面计取重量。4.3、设计荷载:上部恒载30%模拟为均布力,70%模拟为集中力,加载于腹板中心线位置。汽车荷载由纵向结构计算活载最大反力计算得,进行横向加载计算。4.4、主要材料混凝土:预应力连续箱梁砼:C50混凝土;普通钢筋:采用HPB3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00MPa;采用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400MPa。5、桥梁静力计算图式计算采用桥梁通用软件桥梁博士,计算图式见图计算模型采用平面杆系将全桥离散为23个节点,22个单元。计算采用桥梁博士V3.30。荷载组合及验算内容一律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相关条文执行。6、主要计算结果6.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一)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大)(单位kN·m)(二)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小)(单位kN·m)最大抗力及对应内力最小抗力及对应内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满足规范要求。6.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一)抗裂验算(单位MPa)①正截面砼抗裂即正截面砼的拉应力短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7,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长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4,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根据桥规JTGD62-20186.3.1第一及第二条,构件为部分预应力砼。A类构件在短期效应组合下但在长期效应组合下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长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长期效应组合下并未出现拉应力,且在短期效应组合下拉应力未超限值,符合A类构件的要求。(二)斜截面砼抗裂即斜截面砼的主拉应力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

现场浇筑(包括预制拼装)构件

由图中可以看出,最小主拉应力为0.6MPa<0.5*2.65=1.325MPa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斜截面上下缘最大主拉应力6.3持久状况预应力砼构件应力验算(一)持久状况砼截面上下缘最大正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压应力桥规JTGD62-20187.1.5第1条规定: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5

5.8MPa<0.5=16.2MPa满足要求(二)持久状况砼截面最大主压应力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主压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

桥规JTGD62-20187.1.6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6

5.8MPa<0.6=19.44MPa满足要求(三)持久状况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钢束号最大应力(MPa)容许最大应力(MPa)是否满足1-1109-1.21E+03是2-1112-1.21E+03是根据桥规JTGD62-20187.1.5第2条规定: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0.65=1209MPa。计算结果表明,钢束应力没超出规范规定值,满足要求。6.4短暂状况预应力砼构件应力验算(一)在纵向束张拉前,横隔梁先张拉3N1+3N2+3N3钢束,构件应力;桥规JTGD62-20187.2.8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7

3.0MPa<0.7=22.68MPa满足要求预拉区按规范配置相应的普通钢筋。(二)纵向束张拉完成后;桥规JTGD62-20187.2.8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7

3.5MPa<0.7=22.68MPa预拉区按规范配置相应的普通钢筋。(三)张拉3N1+3N2+3N3横向钢束后构件应力;桥规JTGD62-20187.2.8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7

6.0MPa<0.7=22.68MPa未出现拉应力满足要求7、总结桥梁结构计算是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进行的。计算结果是通过对桥梁施工过程及运营阶段的结构状态模拟,建立桥梁结构计算模型进行的。但结构化模型的设计计算,仍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及假设,使其计算结果不可能完全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只是在一定的控制概率内反应结构的虚拟模型。总体上对本桥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及验算,该结构属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各项验算中: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中,正截面强度满足要求;

持久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正截面混凝土的拉应力能满足规范要求;斜截面混凝土的主拉应力满足要求;挠度变形验算满足要求;持久状况应力计算,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及主压应力满足要求,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其余结构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短暂状况应力计算,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满足要求。

匝道I线桥I2轴墩顶横隔梁结构计算1、设计概况1.1、中横梁宽3.0m,高3.0m,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1.2、预应力钢束采用GB/T5224-2014标准低松驰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39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Mpa,钢束规格为15-16,钢束布置见图。1.3、施工方法采用满堂支架,在纵向束张拉前,横隔梁先张拉3N1+3N2+3N3+3N4横向钢束,纵向束张拉完成后再张拉3N1+3N2+3N3+3N4横向钢束,所有钢束张拉均应对称进行。2、采用规范《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3、采用分析程序介绍本桥采用桥梁博士程序进行计算分析。4、桥梁静力计算主要参数4.1、计算跨径:40+40+40m连续三跨;4.2、容重:γ=26KN/m3,箱梁按实际断面计取重量。4.3、设计荷载:上部恒载30%模拟为均布力,70%模拟为集中力,加载于腹板中心线位置。汽车荷载由纵向结构计算活载最大反力计算得,进行横向加载计算。4.4、主要材料混凝土:预应力连续箱梁砼:C50混凝土;普通钢筋:采用HPB3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00MPa;采用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400MPa。5、桥梁静力计算图式计算采用桥梁通用软件桥梁博士,计算图式见图计算模型采用平面杆系将全桥离散为53个节点,52个单元。计算采用桥梁博士V3.30。荷载组合及验算内容一律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相关条文执行。6、主要计算结果6.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一)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大)(单位kN·m)(二)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小)(单位kN·m)最大抗力及对应内力最小抗力及对应内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满足规范要求。6.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一)抗裂验算(单位MPa)①正截面砼抗裂即正截面砼的拉应力短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7,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长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4,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根据桥规JTGD62-20186.3.1第一及第二条,构件为部分预应力砼。A类构件在短期效应组合下但在长期效应组合下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长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长期效应组合下并未出现拉应力,且在短期效应组合下拉应力未超限值,符合A类构件的要求。(二)斜截面砼抗裂即斜截面砼的主拉应力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

现场浇筑(包括预制拼装)构件

由图中可以看出,最小主拉应力为0.4MPa<0.5*2.65=1.325MPa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斜截面上下缘最大主拉应力6.3持久状况预应力砼构件应力验算(一)持久状况砼截面上下缘最大正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压应力桥规JTGD62-20187.1.5第1条规定: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5

9.6MPa<0.5=16.2MPa满足要求(二)持久状况砼截面最大主压应力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主压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

桥规JTGD62-20187.1.6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6

9.6MPa<0.6=19.44MPa满足要求(三)持久状况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钢束号最大应力(MPa)容许最大应力(MPa)是否满足1-1112-1.21E+03是2-1121-1.21E+03是3-1077-1.21E+03是4-1119-1.21E+03是根据桥规JTGD62-20187.1.5第2条规定: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0.65=1209MPa。计算结果表明,钢束应力没超出规范规定值,满足要求。6.4短暂状况预应力砼构件应力验算(一)在纵向束张拉前,横隔梁先张拉3N1+3N2+3N3+3N4钢束,构件应力;桥规JTGD62-20187.2.8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7

8.3MPa<0.7=22.68MPa满足要求预拉区按规范配置相应的普通钢筋。(二)纵向束张拉完成后;桥规JTGD62-20187.2.8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7

7.4MPa<0.7=22.68MPa预拉区按规范配置相应的普通钢筋。(三)张拉3N1+3N2+3N3+3N4横向钢束后构件应力;桥规JTGD62-20187.2.8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7

10.8MPa<0.7=22.68MPa未出现拉应力满足要求7、总结桥梁结构计算是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进行的。计算结果是通过对桥梁施工过程及运营阶段的结构状态模拟,建立桥梁结构计算模型进行的。但结构化模型的设计计算,仍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及假设,使其计算结果不可能完全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只是在一定的控制概率内反应结构的虚拟模型。总体上对本桥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及验算,该结构属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各项验算中: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中,正截面强度满足要求;

持久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正截面混凝土的拉应力能满足规范要求;斜截面混凝土的主拉应力满足要求;挠度变形验算满足要求;持久状况应力计算,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及主压应力满足要求,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其余结构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短暂状况应力计算,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满足要求。

匝道I线桥I5轴墩顶横隔梁结构计算1、设计概况1.1、中横梁宽2.5m,高1.7m,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1.2、预应力钢束采用GB/T5224-2014标准低松驰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39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Mpa,钢束规格为15-17,钢束布置见图。1.3、施工方法采用满堂支架,在纵向束张拉前,横隔梁先张拉3N1+3N2横向钢束,纵向束张拉完成后再张拉2N1+2N2横向钢束,所有钢束张拉均应对称进行。2、采用规范《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3、采用分析程序介绍本桥采用桥梁博士程序进行计算分析。4、桥梁静力计算主要参数4.1、计算跨径:29+29+29m连续三跨;4.2、容重:γ=26KN/m3,箱梁按实际断面计取重量。4.3、设计荷载:上部恒载30%模拟为均布力,70%模拟为集中力,加载于腹板中心线位置。汽车荷载由纵向结构计算活载最大反力计算得,进行横向加载计算。4.4、主要材料混凝土:预应力连续箱梁砼:C50混凝土;普通钢筋:采用HPB3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00MPa;采用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400MPa。5、桥梁静力计算图式计算采用桥梁通用软件桥梁博士,计算图式见图计算模型采用平面杆系将全桥离散为45个节点,44个单元。计算采用桥梁博士V3.30。荷载组合及验算内容一律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相关条文执行。6、主要计算结果6.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一)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大)(单位kN·m)(二)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小)(单位kN·m)最大抗力及对应内力最小抗力及对应内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满足规范要求。6.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一)抗裂验算(单位MPa)①正截面砼抗裂即正截面砼的拉应力短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7,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长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4,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根据桥规JTGD62-20186.3.1第一及第二条,构件为部分预应力砼。A类构件在短期效应组合下但在长期效应组合下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长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长期效应组合下并未出现拉应力,且在短期效应组合下拉应力未超限值,符合A类构件的要求。(二)斜截面砼抗裂即斜截面砼的主拉应力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

现场浇筑(包括预制拼装)构件

由图中可以看出,最小主拉应力为0.37MPa<0.5*2.65=1.325MPa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斜截面上下缘最大主拉应力6.3持久状况预应力砼构件应力验算(一)持久状况砼截面上下缘最大正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压应力桥规JTGD62-20187.1.5第1条规定: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5

11.0MPa<0.5=16.2MPa满足要求(二)持久状况砼截面最大主压应力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主压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

桥规JTGD62-20187.1.6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6

11.0MPa<0.6=19.44MPa满足要求(三)持久状况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钢束号最大应力(MPa)容许最大应力(MPa)是否满足1-1056-1.21E+03是2-1074-1.21E+03是根据桥规JTGD62-20187.1.5第2条规定: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0.65=1209MPa。计算结果表明,钢束应力没超出规范规定值,满足要求。6.4短暂状况预应力砼构件应力验算(一)在纵向束张拉前,横隔梁先张拉3N1+3N2钢束,构件应力;桥规JTGD62-20187.2.8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7

8.6MPa<0.7=22.68MPa满足要求预拉区按规范配置相应的普通钢筋。(二)纵向束张拉完成后;桥规JTGD62-20187.2.8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7

6.7MPa<0.7=22.68MPa预拉区按规范配置相应的普通钢筋。(三)张拉2N1+2N2横向钢束后构件应力;桥规JTGD62-20187.2.8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7

9.2MPa<0.7=22.68MPa未出现拉应力满足要求7、总结桥梁结构计算是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进行的。计算结果是通过对桥梁施工过程及运营阶段的结构状态模拟,建立桥梁结构计算模型进行的。但结构化模型的设计计算,仍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及假设,使其计算结果不可能完全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只是在一定的控制概率内反应结构的虚拟模型。总体上对本桥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及验算,该结构属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各项验算中: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中,正截面强度满足要求;

持久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正截面混凝土的拉应力能满足规范要求;斜截面混凝土的主拉应力满足要求;挠度变形验算满足要求;持久状况应力计算,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及主压应力满足要求,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其余结构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短暂状况应力计算,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满足要求。

匝道I线桥I14轴墩顶横隔梁结构计算1、设计概况1.1、中横梁宽3.0m,高3.5m,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1.2、预应力钢束采用GB/T5224-2014标准低松驰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39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Mpa,钢束规格为15-17,钢束布置见图。1.3、施工方法采用满堂支架,在纵向束张拉前,横隔梁先张拉4N1+4N2+4N3+4N4+4N5横向钢束,纵向束张拉完成后再张拉2N1+2N2+2N3+2N4+2N5横向钢束,所有钢束张拉均应对称进行。2、采用规范《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3、采用分析程序介绍本桥采用桥梁博士程序进行计算分析。4、桥梁静力计算主要参数4.1、计算跨径:46+48+46m连续三跨;4.2、容重:γ=26KN/m3,箱梁按实际断面计取重量。4.3、设计荷载:上部恒载30%模拟为均布力,70%模拟为集中力,加载于腹板中心线位置。汽车荷载由纵向结构计算活载最大反力计算得,进行横向加载计算。4.4、主要材料混凝土:预应力连续箱梁砼:C50混凝土;普通钢筋:采用HPB3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00MPa;采用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400MPa。5、桥梁静力计算图式计算采用桥梁通用软件桥梁博士,计算图式见图计算模型采用平面杆系将全桥离散为46个节点,45个单元。计算采用桥梁博士V3.30。荷载组合及验算内容一律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相关条文执行。6、主要计算结果6.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一)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大)(单位kN·m)(二)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小)(单位kN·m)最大抗力及对应内力最小抗力及对应内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满足规范要求。6.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一)抗裂验算(单位MPa)①正截面砼抗裂即正截面砼的拉应力短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7,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长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4,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根据桥规JTGD62-20186.3.1第一及第二条,构件为部分预应力砼。A类构件在短期效应组合下但在长期效应组合下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长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长期效应组合下并未出现拉应力,且在短期效应组合下拉应力未超限值,符合A类构件的要求。(二)斜截面砼抗裂即斜截面砼的主拉应力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

现场浇筑(包括预制拼装)构件

由图中可以看出,最小主拉应力为0.32MPa<0.5*2.65=1.325MPa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斜截面上下缘最大主拉应力6.3持久状况预应力砼构件应力验算(一)持久状况砼截面上下缘最大正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压应力桥规JTGD62-20187.1.5第1条规定: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5

11.0MPa<0.5=16.2MPa满足要求(二)持久状况砼截面最大主压应力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主压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

桥规JTGD62-20187.1.6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6

11.0MPa<0.6=19.44MPa满足要求(三)持久状况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钢束号最大应力(MPa)容许最大应力(MPa)是否满足1-1116-1.21E+03是2-1120-1.21E+03是3-1120-1.21E+03是4-1139-1.21E+03是5-1171-1.21E+03是根据桥规JTGD62-20187.1.5第2条规定: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0.65=1209MPa。计算结果表明,钢束应力没超出规范规定值,满足要求。6.4短暂状况预应力砼构件应力验算(一)在纵向束张拉前,横隔梁先张拉4N1+4N2+4N3+4N4+4N5钢束,构件应力;桥规JTGD62-20187.2.8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7

12.0MPa<0.7=22.68MPa满足要求预拉区按规范配置相应的普通钢筋。(二)纵向束张拉完成后;桥规JTGD62-20187.2.8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7

8.0MPa<0.7=22.68MPa预拉区按规范配置相应的普通钢筋。(三)张拉2N1+2N2+2N3+2N4+2N5横向钢束后构件应力;桥规JTGD62-20187.2.8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7

11.8MPa<0.7=22.68MPa未出现拉应力满足要求7、总结桥梁结构计算是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进行的。计算结果是通过对桥梁施工过程及运营阶段的结构状态模拟,建立桥梁结构计算模型进行的。但结构化模型的设计计算,仍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及假设,使其计算结果不可能完全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只是在一定的控制概率内反应结构的虚拟模型。总体上对本桥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及验算,该结构属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各项验算中: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中,正截面强度满足要求;

持久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正截面混凝土的拉应力能满足规范要求;斜截面混凝土的主拉应力满足要求;挠度变形验算满足要求;持久状况应力计算,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及主压应力满足要求,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其余结构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短暂状况应力计算,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满足要求。

匝道I线桥I16轴墩顶横隔梁结构计算1、设计概况1.1、中横梁宽3.0m,高3.5m,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1.2、预应力钢束采用GB/T5224-2014标准低松驰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39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Mpa,钢束规格为15-15,钢束布置见图。1.3、施工方法采用满堂支架,在纵向束张拉前,横隔梁先张拉3N1+3N2+3N3+3N4横向钢束,纵向束张拉完成后再张拉3N1+3N2+3N3+3N4横向钢束,所有钢束张拉均应对称进行。2、采用规范《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3、采用分析程序介绍本桥采用桥梁博士程序进行计算分析。4、桥梁静力计算主要参数4.1、计算跨径:40+40+40m连续三跨;4.2、容重:γ=26KN/m3,箱梁按实际断面计取重量。4.3、设计荷载:上部恒载30%模拟为均布力,70%模拟为集中力,加载于腹板中心线位置。汽车荷载由纵向结构计算活载最大反力计算得,进行横向加载计算。4.4、主要材料混凝土:预应力连续箱梁砼:C50混凝土;普通钢筋:采用HPB3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00MPa;采用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400MPa。5、桥梁静力计算图式计算采用桥梁通用软件桥梁博士,计算图式见图计算模型采用平面杆系将全桥离散为46个节点,45个单元。计算采用桥梁博士V3.30。荷载组合及验算内容一律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相关条文执行。6、主要计算结果6.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一)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大)(单位kN·m)(二)基本组合极限弯矩(最小)(单位kN·m)最大抗力及对应内力最小抗力及对应内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满足规范要求。6.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一)抗裂验算(单位MPa)①正截面砼抗裂即正截面砼的拉应力短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7,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长期效应组合:预应力系数1.0,汽车效应(不计冲击系数)系数0.4,梯度温度效应系数0.8。根据桥规JTGD62-20186.3.1第一及第二条,构件为部分预应力砼。A类构件在短期效应组合下但在长期效应组合下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长期效应组合构件正截面上下缘最小正应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长期效应组合下并未出现拉应力,且在短期效应组合下拉应力未超限值,符合A类构件的要求。(二)斜截面砼抗裂即斜截面砼的主拉应力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

现场浇筑(包括预制拼装)构件

由图中可以看出,最小主拉应力为0.33MPa<0.5*2.65=1.325MPa短期效应组合构件斜截面上下缘最大主拉应力6.3持久状况预应力砼构件应力验算(一)持久状况砼截面上下缘最大正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压应力桥规JTGD62-20187.1.5第1条规定: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5

7.2MPa<0.5=16.2MPa满足要求(二)持久状况砼截面最大主压应力持久状况混凝土截面上下缘最大主压应力(此时组合采用标准值组合,包括汽车,温度,支座沉降等效应)(单位MPa)

桥规JTGD62-20187.1.6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6

7.3MPa<0.6=19.44MPa满足要求(三)持久状况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钢束号最大应力(MPa)容许最大应力(MPa)是否满足1-1136-1.21E+03是2-1133-1.21E+03是3-1106-1.21E+03是4-1144-1.21E+03是根据桥规JTGD62-20187.1.5第2条规定: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0.65=1209MPa。计算结果表明,钢束应力没超出规范规定值,满足要求。6.4短暂状况预应力砼构件应力验算(一)在纵向束张拉前,横隔梁先张拉3N1+3N2+3N3+3N4钢束,构件应力;桥规JTGD62-20187.2.8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7

5.3MPa<0.7=22.68MPa满足要求预拉区按规范配置相应的普通钢筋。(二)纵向束张拉完成后;桥规JTGD62-20187.2.8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7

6.1MPa<0.7=22.68MPa预拉区按规范配置相应的普通钢筋。(三)张拉3N1+3N2+3N3+3N4横向钢束后构件应力;桥规JTGD62-20187.2.8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0.7

9.6MPa<0.7=22.68MPa未出现拉应力满足要求7、总结桥梁结构计算是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进行的。计算结果是通过对桥梁施工过程及运营阶段的结构状态模拟,建立桥梁结构计算模型进行的。但结构化模型的设计计算,仍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及假设,使其计算结果不可能完全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只是在一定的控制概率内反应结构的虚拟模型。总体上对本桥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及验算,该结构属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各项验算中: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中,正截面强度满足要求;

持久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正截面混凝土的拉应力能满足规范要求;斜截面混凝土的主拉应力满足要求;挠度变形验算满足要求;持久状况应力计算,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及主压应力满足要求,受拉区预应力筋最大拉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其余结构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短暂状况应力计算,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满足要求。匝道桥梁下部结构计算1、设计资料1.上部结构荷载支反力匝道I线桥宽为11.5m,桥墩尺寸为1.6×1.6m,2.0×2.0m,2.5×1.6m,3.0×2.0m,3.0×2.5m,4.0×2.2m。取最不利的3号轴桥墩(2.5×1.6m,最高8m)、2号轴桥墩(1.6×1.6m固结墩,最高9.5m)、9号轴桥墩(2.0×2.0m固结墩,最高27m)、7号轴桥墩(3.0×2.0m,最高22m)、12号轴桥墩(3.0×2.5m交接墩不平衡弯矩较大,最高27m)、11号轴桥墩(4.0×2.2m,最高30m)进行计算。上部结构荷载支反力摘抄于上部结构计算结果,如下表。I线桥支承反力表桥梁号墩台号承载力极限组合正常使用状态组合匝道I线桥I2120758050I32001013340I7125149145I973333332I1199117007I121770011604计算模型: 详见桥梁墩台一般构造图、箱梁一般构造图桥面宽度: 详桥梁墩台一般构造图车辆荷载: 城-A级结构重要性系数: 1.12.下部结构:支座:采用GPZ(Ⅱ)型及JPZ(Ⅱ)型盆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应满足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T663-2006的要求。材料:混凝土:C40混凝土普通钢筋:采用符合GB1499-2007的规定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除特殊注明外,直径≥12mm者采用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直径<12mm者采用HPB300热轧圆钢筋。3、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知:本区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下部结构都不做抗震设计,仅做构造设防。2、计算依据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4、《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划》(CJJ166-201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计算说明1、计算原则下部桥墩与上部盖梁固结。桥梁整体计算考虑采用上、下部结构分离计算,将上部结构的恒载与活载反力作用在盖梁上,然后采用杠杆法将上部结构的活载反力横向分配到每个桥墩墩柱,而对于上部结构的恒载反力基本上采用平均分配到每个桥墩墩柱进行计算。考虑最不利工况,汽车制动力全部由计算桥墩承担。2、配筋原则截面配筋取用强度配筋、裂缝配筋、以及构造配筋三种配筋最多的一种。强度配筋采用荷载基本组合;裂缝配筋采用荷载短期效应,要求裂缝宽度≤0.2mm。3、强度复核对设计采用的截面配筋进行强度复核,检查能否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4、外力计算1、制动力计算《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第4.3.5条汽车制动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个设计车道的制动力可按下列要求取值(1)当采用公路-Ⅰ级汽车荷载设计时,制动力应采用165KN或10%车道荷载,并取两者中的较大值,但不包括冲击力。(2)当采用公路-Ⅱ级汽车荷载设计时,制动力应采用90KN或10%车道荷载,并取两者中的较大值,但不包括冲击力。当计算的加载车道为2条或2条以上时,应以考虑车道折减。2制动力的纵向作用点在设计车道桥面上方1.2m处,在计算墩台时,可移到支座中心(铰或滚轴中心)或滑动支座,橡胶支座,摆动支座的底座面上,计算刚构桥,拱桥时,可移至桥面,但不计由此引起的竖向力和力矩。2、恒载与活载反力标准值计算结果:恒载与活载反力标准值(加上盖梁自重)汇总表表4.1.1。表4.1.1恒载与活载反力标准值恒载+活载摩阻力(Kn)I线桥2#轴80500I线桥3#轴15007900.4I线桥7#轴10273616.4I线桥9#轴4884293.1I线桥11#轴70070I线桥12#轴13390803.4匝道桥支座摩阻力系数(Kn)μ=0.06。制动力计算均小于165KN,一个车道制动力取值T=165KN。3、桥墩内力组合计算结果I匝道12#轴存在不平衡弯矩,左侧钢箱梁、右侧现浇箱梁恒载加活载布置方式最不利。墩顶左侧支座承受箱梁荷载作用竖向力N1=2924KN、墩顶右侧支座承受箱梁荷载作用竖向力N1=8680KN,M=8680*0.85-2924*0.85=4893KN.M。I线桥梁2#、9#桥墩由2根墩柱组成、3#、7#、11#、12#桥墩由1根墩柱组成。墩底轴力为墩身自重加上支反力。桥墩墩身最不利内力如下(单位:KN,m):墩台号轴力纵向弯矩剪力I线桥2#轴标准值86823667386承载能力133715647595I线桥3#轴标准值158394053386承载能力243926242595I线桥7#轴标准值137059457386承载能力2110614564595I线桥9#轴标准值76925636193承载能力118468679297I线桥11#轴标准值1118011580386承载能力1721717833595I线桥12#轴标准值1865516280386承载能力28729250715955、桥墩计算1、I线桥2#轴桥墩墩身计算1.1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根据桥墩内力组合结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弯矩M=5647KN/m,轴力N=13370KN;桥墩尺寸1600*1600mm,墩高9.5m,桥墩墩身配筋:10D28+13D28钢筋;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N=13370KN<NR=25900KN,正截面强度满足规范要求。1.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弯矩M=3667KN/m,轴力N=8682KN;桥墩尺寸1600*1600mm,墩高9.5m,桥墩墩身配筋:10D28+13D28钢筋;根据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6.4.3条计算得:δfmax=0.102≤0.20mm,正截面裂缝宽度满足规范要求。2、I线桥3#轴桥墩墩身计算2.1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根据桥墩内力组合结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弯矩M=6242KN/m,轴力N=24392KN;桥墩尺寸2500*1600mm,墩高8m,桥墩墩身配筋:22D28+24D28钢筋;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N=24392KN<NR=51200KN,正截面强度满足规范要求。2.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弯矩M=4053KN/m,轴力N=15839KN;桥墩尺寸2500*1600mm,墩高8m,桥墩墩身配筋:22D28+24D28钢筋;根据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6.4.3条计算得:δfmax=0.001≤0.20mm,正截面裂缝宽度满足规范要求。3、I线桥7#轴桥墩墩身计算3.1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根据桥墩内力组合结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弯矩M=14564KN/m,轴力N=21106KN;桥墩尺寸3000*2000mm,墩高22m,桥墩墩身配筋:26D28+28D28钢筋;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N=21106KN<NR=51900KN,正截面强度满足规范要求。3.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弯矩M=9457KN/m,轴力N=13705KN;桥墩尺寸3000*2000mm,墩高22m,桥墩墩身配筋:26D28+28D28钢筋;根据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6.4.3条计算得:δfmax=0.095≤0.20mm,正截面裂缝宽度满足规范要求。4、I线桥9#轴桥墩墩身计算4.1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根据桥墩内力组合结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弯矩M=8679KN/m,轴力N=11846KN;桥墩尺寸2000*2000mm,墩高27m,桥墩墩身配筋:14D28+17D28钢筋;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N=11846KN<NR=32800KN,正截面强度满足规范要求。4.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弯矩M=5636KN/m,轴力N=7692KN;桥墩尺寸2000*2000mm,墩高27m,桥墩墩身配筋:14D28+17D28钢筋;根据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6.4.3条计算得:δfmax=0.101≤0.20mm,正截面裂缝宽度满足规范要求。5、I线桥11#轴桥墩墩身计算5.1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根据桥墩内力组合结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弯矩M=17833KN/m,轴力N=17217KN;桥墩尺寸4000*2200mm,墩高30m,桥墩墩身配筋:16D18+28D28钢筋;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N=17217KN<NR=39500KN,正截面强度满足规范要求。5.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弯矩M=11580KN/m,轴力N=11180KN;桥墩尺寸4000*2200mm,墩高30m,桥墩墩身配筋:16D18+28D28钢筋;根据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6.4.3条计算得:δfmax=0.125≤0.20mm,正截面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