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六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科期中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晨的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其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选取的参照物不恰当的是()A.旗杆 B.天安门C.升旗手 D.五星红旗【答案】D【解析】【详解】A.以旗杆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B.以天安门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以升旗手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2.如图所示,中国科技馆中展品“曾侯乙编钟”,用青铜铸成,17个大小不同的钟悬挂在一个钟架上、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指声音具有不同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传播途径【答案】C【解析】【详解】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商鞅规定: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步”的距离最接近()A.1mm B.1cm C.1m D.1km更多优质滋元可家威杏MXSJ663【答案】C【解析】【详解】依题意得,规定中的1“步”的距离为现代表达中两步的距离,约为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语句不涉及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如影随形,形影相伴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答案】C【解析】【详解】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树叶挡住了光,看不到泰山,这是由于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如影随形,形影相伴,影子的形成,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意思是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井底之蛙,因为光沿直线传进井口时,井把部分光线挡住,只看到未挡住部分的光线,所以所见甚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l为()A.2cm B.2.0cm C.2.00cm D.2.000cm【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读数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长度为2.00c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6.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A.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按压位置相同,从摩擦内弦换到外弦C.加大弓和弦之间摩擦的力量D.旋转弦轴,改变弦的松紧度【答案】C【解析】【详解】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影响音调,故C符合题意;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可使弦振动的频率加快,音调提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如图所示,小鸭浮在水面上,它在水中的倒影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以湖面为对称,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8.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A.响度很小的超声 B.响度很大的超声 C.响度很小的次声 D.响度很大的次声【答案】A【解析】【分析】用超大音量,增加声音的响度;超低速度播放,减少声音的振动频率,改变音调。【详解】用超大音量播放表示原来的响度小;超低速度播放表示原来的音调高,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响度很小的超声,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是一道基础题。9.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代表物体),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A. B.C. D.【答案】D【解析】【详解】A.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不同,所以速度在变化,不是匀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和B图一样,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不同,所以速度在变化,不是匀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相同,速度可能不变,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D。10.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D【解析】【详解】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像到小孔的距离b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1.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偏下的目标,在光源不动的情况,可将平面镜()A.水平向右移动 B.水平向左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可知,目标在原来反射光线的下方。

A.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所以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所以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

C.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

光斑会向上移动,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反射光线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12.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A.1.70m B.1.65m C.0.85m D.0.80m【答案】B【解析】【详解】由得,该同学头顶距离感应器的高度是该同学的身高为故选B。13.甲车从P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乙比甲早出发1s,甲到Q点时,乙离P点1m,求此时乙到Q的距离()A.可能为2米 B.可能为4米 C.一定为8米 D.一定为6米【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设PQ的距离为s,甲到Q点时,乙还未到达P点,且离P点1m,则

解得;s=9m则此时乙到Q的距离

当甲到Q点时,乙已经过P点,且离P点1m,则

解得:s=3m则此时乙到Q的距离

故此时乙到Q的距离可能是4m,也可能为8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4.一块仪容镜如图甲所示,放在某学校走廊的AB处,仪容镜靠墙而立,镜面与墙壁平行,在另一面墙壁上的O处悬挂一电铃,如图乙所示。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小强同学沿着走廊的ae直线走动,若将人和电铃各自看作一个点,则小强同学所在的区间是()A.ab B.bc C.cd D.de【答案】B【解析】【详解】电铃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在O′,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小强同学在的区间bc可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5.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___________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___________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答案】①.振动②.音调③.音色【解析】【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三弦时,弦振动产生声音。[2]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空气柱长度发生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故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16.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______现象;如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______图。(选填“甲”或“乙”)。【答案】①.直线传播②.甲【解析】【详解】[1][2]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所以图甲是日食的成因图。17.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___________,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__。【答案】①.响度②.甲、乙【解析】【详解】[1]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使听到的声音更响亮,所以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2]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18.上午某时,太阳光与水平面夹角是50°,如图所示。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反射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是___________。【答案】①.70°②.70°【解析】【详解】[1][2]由于反射光线需竖直射入井内,过入射点O竖直向下做出反射光线OB;然后作∠AOB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ON)。如图所示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OB=50°+90°=140°反射角为法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70°=20°则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20°=70°19.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在t0时刻,该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b两个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在t0时刻,va______v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①.路程②.等于【解析】【详解】[1]图示中,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则由图甲可知,在t0时刻该图象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是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路程。[2]由图乙可知,在t0时刻,、b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a=vb。【点睛】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有用信息。20.如图,xOy平面内有一以原点O为圆心的圆,动点P在圆周上沿顺时针方向做速度大小始终为v的圆周运动,另一动点Q沿x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B为圆与x轴的交点,某时刻P、Q在A点相遇,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在B点相遇,则Q的速度大小为______。【答案】(n=0,1,2…)【解析】【详解】Q沿直线经过的路程为2r,设速度为v′,则所用时间为;P沿圆周运动,设它经过的整数圆数为n,则它经过的路程为所用的时间为因为时间t相同,所以得到方程化简得,n为P点运动的周数,应取整数;故答案为:(n=0,1,2…)。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21.有时,黑板反光会“晃”着部分同学的眼睛。如图所示,OA为黑板反光时的一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OA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答案】【解析】【详解】由图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入射角等于60°,据此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2.如图甲记录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请在图乙中作出该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答案】【解析】【详解】由图可知,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则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速度是相等的,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运动的速度由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该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四、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23.如图所示,在试管中装入深度不同的水,当向各试管口由A向D逐个轻轻吹气时,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请你解释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见解析【解析】【详解】轻轻吹气时,是空气柱发声,里面装的水越多,空气柱越短,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因此当由A至D逐个向个管口轻轻吹气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高。五、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2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按图甲所示,将音叉轻轻接触悬挂在铁架台的轻质小球,悬挂小球的细线保持竖直状态;②然后用小锤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观察到小球弹开角度不同,并听到重敲音叉时,响度更大。(1)甲图中小明敲击音义,会观察到乒乓球___________,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2)小明观察到重敲音叉时,音叉发出的声音更响,小球被弹开的角度也越大,这个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3)小金认为小明的实验步骤有误,应该先敲击音叉,然后再让发声的音叉贴近轻质小球,从科学合理的角度我们应该赞同___________的方案;(4)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会把小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中传播。【答案】①.被弹起②.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③.将微小振动放大④.物体振动发声,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⑤.小金⑥.空气【解析】【详解】(1)[1][2]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根据转换法可知,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2)[4]重敲音叉时,音叉发出的声音更响,表明声音的响度更大,而小球被弹开的角度也越大,表明声音振动的幅度更大,所以这个现象可以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且物体振动发声,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3)[5]先贴近轻质小球,再敲击音叉,也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但是因为敲击音叉会给音叉一个力,可能会造成音叉的运动状态改变,从而造成小球的运动,所以先敲击音叉,再让发声的音叉贴近轻质小球更合理;小金的方案是正确的。(4)[6]如图乙所示,音叉与音叉之间有空气,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小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25.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部分实验装置。(1)整个实验过程应在较___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2)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___反射;(3)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描绘出每次光线的径迹,量出对应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表格中,然后进行比较,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关系;(4)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观察反射光线并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实验数据如表,小雨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书上的结论并不一致。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入射角/度203050607080反射角/度706040302010(5)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下半部分有反射光,上半部分无反射光,此现象表明:___________。【答案】①.暗②.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③.漫④.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⑤.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解析】【详解】(1)[1]光线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光线越清晰,所以使光线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2)[2]通过白纸板可以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故用白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3]当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会朝四面八方射出,这种反射叫漫反射。在白纸板上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3)[4]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量出对应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寻找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这样多次实验目的是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4)[5]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6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60°,不是70°、60°、40°、30°,而70°、60°、40°、3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故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5)[6]将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则纸板B上半部分与纸板A不在同一平面内,如图乙所示,发现在纸板B的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6.某小组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停表从A点开始计时,到达B、C两处时的停表显示如图所示,其中B处停表的放大图如图内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1)请将实验步骤填写完整:①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斜面;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并将s1、t1记录在表格中;③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仿照步骤②③,再次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s2及所用的时间t2,并将s2、t2记录在表格中;④根据公式______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并将v1、v2记入表格;(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示数将表格数据填写完整。)路程s/m时间t/s平均速度v/(m•s﹣1)全程0.840.2前半程0.4____________(3)根据上方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求得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BC=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4)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______(选填“匀速”或“加速”)直线运动。【答案】①小②.③.2.5④.0.16⑤.0.27⑥.加速【解析】【详解】(1)①[1]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些,方便计时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④[2]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所以根据公式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2)[3]由图中秒表分针指向0,秒针表盘的分度值为0.1s,所以上半段路程的时间为tAB=2.5s。[4]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5]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求得小车后半程的路程为sBC=0.8m-0.4m=0.4m时间为tBC=4s-2.5s=1.5s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4)[6]因为vBC>vAB,即小车在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27.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蜡烛A、B完全相同。(1)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2)有3mm厚和1.5mm厚的玻璃板各一块,则应选择_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小明移动蜡烛B,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4)如图1乙所示,小明用直线把蜡烛A和它的像A′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是相等的,于是,他得出结论:___________。这样做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5)如图2,若在一面竖立着的平面镜左方水平放置着一个九格的棋盘,从甲处观察,乙处的“馬”在平面镜中的像在___________点。【答案】①.大小②.1.5③.不能④.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⑤.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⑥.P【解析】【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2)[2]玻璃板的两个反射面都可以成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成的像距离越近,这样测量误差越小,故选1.5mm厚的玻璃板。(3)[3]移动蜡烛B,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4]由题意知,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它的像A′到平面镜的距离,因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这样做不合理,因为只有一次实验数据就总结出实验结论,这样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5)[6]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关于平面镜对称,与人眼的位置无关,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乙处的“馬”在平面镜中的像在P点。28.小刚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跳远比赛,发现自己的跳远成绩总是落后于其他同学,赛后他思考,如何才能提高跳远成绩。于是他准备打开水龙头用水被喷出的水平距离来模拟自己跳远的水平距离,进一步探究水被喷出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保持容器水平,喷水嘴角度可以发生改变,开关可以控制水喷出的速度。(1)为了进一步精确探究水被喷出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主要实验器材需用到量角器,还需要______;(2)如图甲所示,让喷嘴与水平方向夹角不变,做了三次实验:依次增大水喷出的速度,得到水落在容器中的位置分别为A、B、C.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喷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一定时,水喷出的速度越大,水喷出的水平距离就______,接着完成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发现水喷出的水平距离还跟喷出的______有关;(3)请你结合生活实际猜想一下,水喷出的水平距离除了跟上述两个因素有关以外还可能跟______因素有关,为了探究水喷出的距离与该因素是否有关,你应该怎样进行实验______;(4)小刚通过上述实验得到启发,他要提高自己跳远成绩的做法是______。【答案】①.刻度尺②.大③.角度④.水喷出的高度⑤.见解析

⑥.见解析【解析】【详解】(1)[1]实验中要测量出水被喷出的水平距离,由此可知还需要用到刻度尺。(2)[2]喷嘴与水平方向夹角不变,依次增大水喷出的速度,由图甲可得结论:在喷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一定时,水喷出的速度越大,水喷出的水平距离就大。[3]由图乙,喷出水的角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同,水喷出的水平距离不同,即水喷出的水平距离还跟喷出的角度有关。(3)[4]人掷石子时,同样情况下,人站的越高,石子的落地点越远,所以除了上述两个因素以外,猜想水喷出的水平距离可能还跟水喷出的高度有关。[5]让喷嘴与水平方向夹角和水喷出的速度不变,改变喷嘴的高度,分别测量水被喷出的水平距离比较。(4)[6]通过上述实验得到启发,他要提高自己跳远成绩的做法:增大起跳速度,起跳角度等于45°。六、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29.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在某次跳伞表演中,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下落,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前15s下落360m,再匀速直线下落15s至地面,求:(1)运动员在前15s下落的平均速度;(2)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答案】(1)24m/s;(2)450m【解析】【详解】解:(1)根据可得,运动员在前15s下落的平均速度为(2)根据可得,运动员在后15s内下落的高度为所以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答:(1)运动员在前15s下落的平均速度为24m/s;(2)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450m。30.11月1日,2022年福建省初中生物学科毕业班教学研讨会在莆田市某中学召开。上午放学后,陈老师赶往车站乘动车前往参加会议。(1)陈老师通过手机查询前往动车站的路况(图甲),按推荐路线行驶,轿车的速度为多少?(2)路上,在经过如乙所示的标志牌时,轿车速度已达如图丙所示。司机在不违反了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最快多久能够将老师安全送到车站?(3)陈老师通过铁路12306软件查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