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题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试题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试题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021年西南大学666教育学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2、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3、简述西欧中世纪城市学校的主要特点。4、简述进步主义教育学校的代表性实验。5、简述个体差异性的内容。6、简述分层随机抽样的内涵和优点。二、论述题7、论述中国书院的发展和特点。8、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内涵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9、论述实验的三大操作要素。10、论述三种课程设计取向的价值和问题。三、材料分析题11、材料: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泥块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了他,同时让这名男生放学后去自己的办公室。陶行知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啊!”这时陶行知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识到错误了,我再奖励你一颗糖。现在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谈谈以上材料对教学实践的启示。答案:一、简答题1、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吸收原有课程体系的优点、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并针对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在课程体系方面表现出如下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①价值取向的创新。新课程目标体系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②表述方式的创新。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规范课程目标。③具体内容的创新。新课程目标致力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2)课程结构的创新。①新课程的均衡性。均衡性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②新课程的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必修课,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③新课程的选择性。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来的,反映了三方的多样化需求。(3)课程标准的创新。①指导思想的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党的教育方针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②表达方式的创新。为准确反映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的性质与目的等内容,为使教师对课程标准有准确的理解,需要把课程标准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此次新课程标准涵盖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以及术语解释这几方面。③价值取向的创新。a.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工具人。b.在课程内容上,追求内容的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与生活化。c.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d.在课程评价上,强调对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促进的功能。e.在课程管理上,注重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统一。(4)教学方式的创新。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而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学的创新尤其是教学方式的创新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学方式的创新体现在:①注重探究教学;②提倡合作学习;③关注体验性教学;④走向自主创新学习。(5)课程评价的创新。①发展性的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学生评价体系的核心在于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也应该是多元的。②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建构。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③发展性的学校评价体系的建构。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是增加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个性,使学校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6)课程政策的创新。在我国的新课程发展中,特别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增强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在课程管理与开发方面的创造性。
2、颜之推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尤其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他认为应该及早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且越早越好。其代表作《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1)内容:①士大夫教育。提出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教育目标在于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德”与“艺”。②家庭教育。主张及早施教,因为儿童可塑性强、记忆力好,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同时,提出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a.严慈相济不溺爱,树立威严可体罚;b.切忌偏宠不偏爱,同样爱护与标准;c.通用语言不方言,语言教育有规范;d.道德教育重风化,示范孝悌和立志;e.勤学切磋重交流,读书实践靠眼学;f.及早施教重环境,家庭教育不可少;g.学习态度要端正,不为做官和阔论。(2)评价:在家庭教育方面,颜之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想,如高度重视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爱子与教子相结合的思想,这些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颜之推不放弃棍棒教育的主张,使其家教理论具有明显的封建专制主义的色彩,体现了其历史局限性,
3、(1)简介:城市学校是应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其种类有行会学校、商会学校(也称基尔特学校)。(2)特点。①在领导权上,领导权大多属于行会和商会。②在教育内容上,以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及与商业、手工业相关的世俗知识为主。这不仅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容,而且要求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同时,城市学校用本民族语教学,与用拉丁语教学的教会学校形成鲜明对比。③在培养目标上,主要培养从事商业、手工业的职业人才。④在学校性质上,城市学校多为世俗性质的初等学校,具有职业训练的性质,并与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基本上属于世俗性质。(3)评价:城市学校是适应生产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利益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学校,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的兴起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4、(1)帕克的昆西教学法。①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②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③学校课程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④强调培养儿童的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2)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①教育方法是“有机的”。②学校的目的是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必需的作业和活动。③课程计划以活动为主。④重视社会意识的培养。⑤反对放纵儿童,重视纪律。(3)沃特的葛雷制。①以杜威的教育思想准则为依据。②以具有社会性质的作业为学校的基本课程。③以独特的教学制度而闻名,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4)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①废除课堂教学、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②教室改为作业室或实验室。③用“表格法”了解学习进度。④两个原则:自由与合作。(5)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①重视使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②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使个性发展与社会意识培养相联系。③将课程分为共同知识或技能和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6)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①重视教学活动的社会和道德因素。②四种类型:生产者设计、消费者设计、问题设计、练习设计。③四个步骤:决定目的、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判结果。④师生关系: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决定作用,实际上则是以学生为主。(7)意义。①对美国的意义:a.促进了美国教育现代化的转变,制约了美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格局;b.对美国学校特征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学校和教室的气氛;c.促进了美国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研究的美国化。②对世界的意义:a.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并且成为中国、苏联、日本、印度等国家现代教育历史的重要篇章;b.进步教育运动和西欧新教育运动一起,共同构成了西方现代教育的重要开端。
5、(1)含义: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这也是学生的本质特点之一。它是指由于遗传、环境及教育等因素不同,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也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为心理、认知、人格方面的差异。(2)内容。①心理差异:指人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包括个体心理差异和群体心理差异两个方面。个体心理差异集中表现为认知差异和人格差异。②认知差异:认知类型又叫认知风格,是人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所偏好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方式。认知类型差异就是人们在感知、理解、记忆、思维等过程中所采用的与众不同的方式。③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心理学家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黏液质四种类型。b.性格差异。性格差异主要表现为性格类型的差异。c.动机差异。动机差异包括目标性动机的个别差异和成就动机的个别差异。(3)教育启示: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教师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6、(1)内涵:分层随机抽样又称类型抽样、配额抽样,是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的抽样方法。(2)方法:第一步,确定各层的抽样比例;第二步,根据样本容量,求出各层的抽样人数;第三步,从各层抽取相应的人数,组成样本。(3)使用条件:适用于总体成分混杂、各成分之间差异较大的情况。(4)优点:能有效降低抽样误差;允许研究人员对抽样进行更多的控制,以自己的研究意图来确定每一层大约需要多少个体。(5)缺点:要求对总体中各层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否则在后续就难以进行科学分析。二、论述题7、(1)书院精神:自由讲学是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学风,推动了教育和学术的发展;(2)书院功能:书院重视藏书,重视人才培养,要求学生读儒家经典,强调道德和学问并进;(3)书院组织:有私办、公办、私办公助等形式,书院主持者成为山长或洞主,是教师,负责管理和教学,不另外设置管理人员;(4)书院制度: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顺序等方面用学规的形式加以阐明,其中《白鹿洞书院揭示》最为著名。此外,在经费制度、管理方面也有规定,在南宋后书院已经形成制度化;(5)书院教学:首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其次,教学形式多样,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质疑问难、学友互相切磋等。另外,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学。最后,注重讲明义理,躬亲实践,采用问难论辩式,启发思维,重视学生兴趣。(6)学生学习:重视自学,以及对学生自修的指导;(7)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感情深厚;(8)书院发展倾向:自南宋起书院就出现官学化倾向,到了明清,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官学化日益严重,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书院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泰伦,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8、(1)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内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由体育、德育、智育、劳动教育和美育组成。a.体育:是健康的重要因素,是生活活力的源泉。b.德育: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应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以帮助学生确立道德信念为目标。c.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培养对脑力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以及对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知识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d.劳动教育:任务是要让劳动渗入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在少年时期和青少年早期就对劳动产生兴趣并热爱它。e.美育:第一步是要培养学生感知和领悟美的能力,在感知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2)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对现代教育的启示。①现代教育也要倡导“五育”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倡导的体育、德育、智育、劳动教育和美育与我们今天要培养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内涵一致,这启示我们今天的“五育”也要全面、和谐、统一,任何一育有偏废,都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②现代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德育应当居于首位,这与我们今天所强调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因此现代教育也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③现代教育也要注重个性的和谐发展。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培养各方面和谐发展的人,其实就是指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只有“五育”并举、和谐发展,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
9、(1)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无关变量指研究者不需要探究和关心的实验因素,但它会影响实验结果。研究者必须充分考虑无关变量并对它加以控制。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是使其在各组中保持相当水平,达到消除或恒定无关变量的目的。(2)对自变量的操纵:自变量是能影响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是产生实验结果的原因。对自变量的操纵是整个实验的关键。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操纵自变量来观察或测量因变量的变化。为保证实验过程顺利进行和实验结果准确有效,实验者必须在实验设计中选择和确定好自变量。(3)对因变量的观察或测量:实验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必须量化才能全面反映实验的情况。要获得量化的数字资料,研究者必须观察或测量被试的行为变化。
10、(1)知识中心课程理论。①代表人物: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②基本观点:a.知识是课程的核心;b.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按照知识的逻辑编排课程;c.学校教学以学科教学为核心,教授学科内的知识体系,突出教师的主导性;d.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e.注重终结性评价。③价值:a.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体系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原理和规律;b.易于编写教材,易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易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c.易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学习到系统的知识,保证教育质量。④问题:a.忽视学生的个性、兴趣、需要、生活和年龄特点,这样也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b.忽视了知识的实用性,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c.忽视了直接经验与实践,易导致教学与学习枯燥。(2)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①代表人物:杜威、奈勒。②基本观点:a.学生是课程的核心;b.学校课程应以学生“五点”(个性、兴趣、需要、生活和年龄特点)为基础,按照心理逻辑编排课程;c.学校教学以活动和问题为核心,重视学生的自学和反省思维能力的培养,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d.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e.注重过程性评价。③价值:a.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生活、个性、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心理逻辑;b.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c.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重视学习的乐趣与创造性的培养。④问题:a.过分注重直接经验和兴趣、需要,以致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和学术性;b.不易于编写教材,不易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也不易于作出精确的评价;c.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放纵学生,同时耗时耗力,效率低下.难以保证教育质量。(3)社会中心课程理论。①代表人物:弗莱雷、布拉梅尔德。②基本观点:a.广泛的社会问题是课程的核心,而非知识是课程的核心;b.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因为社会才是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实验室,课程应充分体现社会的需要;c.教师教学主要围绕社会问题展开,为学生讨论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d.课程的价值既不能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来判断,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判断,课程应该促进学生进行社会反思,唤醒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批判意识;e.注重过程性评价。③价值:a.重视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以社会需要来设计课程,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b.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改造社会与批判社会的能力,同时将社会问题引入课堂中,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c.期望通过教育达到社会改造的目的。④问题:a.忽视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b.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特点;c.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夸大了教育的社会作用,很多社会问题单靠教育无法解决。三、材料分析题11、(1)暂时搁置事件,缓冲情绪,留时间冷静思考。陶校长并未在生气的状态下马上处理这次事件,而是在确保打架停止的前提下让该儿童放学后来办公室,暂时搁置了儿童打架事件,既没有耽搁儿童上课的时间,又给双方留有充分的时间恢复理智和冷静思考,并且有计划地准备了四颗糖。(2)基于调查,用事实说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和家长在处理儿童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