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鲍云樵“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生存造成的损害和威胁已为世人公认。联合国敦促世界各国采取紧急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大战略举措。奥巴马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要求在2030年之前将石油消费降低35%。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确定减排温室气体目标的国家,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全民互动的体系。但发达国家在减排温室气体问题上将历史撇在一边,不愿对减排承担主要责任,相反采取种种手段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企图将我国纳入到量化减排的协议中。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并主动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一45%。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阐述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原则立场.即必须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坚持规则的公平性、注重目标的合理性、确保机制的有效性。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当务之急,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从重化工业向高新技术型工业的转变,依靠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走低碳高效发展的中国之路。应重点研发碳纤维材料和煤层下天然气开发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信息化新型能源系统,推广先进能源技术的应用。同时加快发展低碳能源,确立核能在我国能源构成中的战略地位.加速开发剩余水电资源,有序、健康地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此同时,应强化节能教育,完善和细化《节能法》,推广节能新技术,提高回采率,保护煤炭资源;尽快推广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通过政策法规和先进技术,使建筑行业走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重视研发新型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1前言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生存造成的损害和威胁已为世人公认。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原本对气候变暖不予重视的国家也开始积极起来。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汇成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世界各国所推崇。但是,由于对气候变暖造成危害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尚认识不足,加上各国国情不同和政府重视程度不一。要实现既定目标难度还大。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知识传播力度,唤起民众积极参与低碳经济建设.敦促政府采取更加有效的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以保护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2“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200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定为“转变传统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它的内容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低碳能源、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交通、低碳生活等等。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可通过循环利用、发展绿色能源、发展低碳产业,以及推广节能管理和节能技术等有效手段来实现低碳经济目标。3联合国敦促世界各国采取紧急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们通过先进的科学手段,提供雄辩的科学依据.证明全球进入工业化时代至今100多年来,人类打开了积存亿万年之久的地下碳库,以气体形式很快转移到大气层,构成温室气体效应,使地球大气温度不断增加。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世纪的100年中,人类共烧掉2650~10~煤炭、1420~l08t石油,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20世纪初的不到300L上升到目前的400~L/L。如果未来仍按如此“高碳模式”发展经济.到本世纪中期,人类将无法在地球上继续生活下去。全人类对全球变暖的事实及其对人类生存的威胁的认识在不断进步,这一方面应归功于有识之士们为减排二氧化碳所做的不懈努力,包括科学家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找到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危害的确实证据.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另一方面,也归功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通过各种努力敦促世界各国对减排二氧化碳承担各自的义务。自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后,1997年签定的《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在1990年的基础上,2008~2012年5年问减排5.2%。2007年制定了《巴厘行动计划》,坚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提出了“巴厘岛路线图”,还提出了减排的具体目标、途径和措施。2008年l2月1日,联合国在波兰波兹南召开气候变化大会,进一步敦促发达国家承担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以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o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出席了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目标是要求发达国家到2020年比1990年基准年减排40%.到2050年实现排放为零(至少减排95%以上)。使温度上升不超过2℃。同时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对主要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包括最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取得来自发达国家的充足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保证的前提下.于2020年之前在基准情景路径的排放量基础上有显著减排(包括减少因毁林及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拟定低碳行动规划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本国的国家减排计划。4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大战略举措4.1美国奥巴马政府支持新兴产业。执行“绿色能源”新政。发展低碳经济美国原布什政府对于全球变暖问题不愿承担责任,不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引起全世界各方的遗责。美国浪费型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其对大气层二氧化碳积累的重大加权贡献。温室气体是近百年长期逐渐累积起来的,当今大气中80%的温室气体是工业发达国家造成的.因此老牌工业化国家应对此负主要责任。2007年中国年人均能源消费只有1.43t油当量。而美国为7.87t油当量。是中国的5.5倍,也是世界平均值的4倍。如果美国不带头减排二氧化碳,是对世界的极端不负责任。奥巴马当政后.采取了重大的科技举措,2009年美国政府推出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新能源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468亿美元。奥巴马高度重视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对可再生能源情有独钟,他主张依靠科学技术开辟能源独立的新路径,要求在18年内把能源经济标准提高1倍,在2030年之前将石油消费降低35%。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清洁能源技术开发示范力度,在未来10年投入l500亿美元开发新一代生物燃料技术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促进可再生能源商业化;建设低排放煤电厂;建设新数字化电网;发展下一代生物能源和能源基础设施,采取税收激励、现金奖励和政府采购等措施。加快发展纤维素乙醇,计划2013年前向市场投放第一批20~10Sgalflgal=3.785L,下同)纤维索乙醇燃料,至2022年达到供应360xlOSgal生物质燃料的能力;推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到2010年实现1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2025年达到35%;设立清洁技术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未来5年每年投资100亿美元推动新技术产业化;鼓励生产节能汽车,使汽车平均油耗每年降低4%:推行“碳限排交易”体系:建立国家建筑节能目标,使新建建筑物能效提高50%,旧建筑物能效提高25%。并提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指标,以1990年为基数,2020年碳减排17%f此数还是比较低的1,到2050年减少80%。4.2英国已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急先锋英国积极创导和推行低碳经济.将其放在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战略高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2008年率先颁布《气候变化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确定减排温室气体目标的国家,还成立了能源和气候变化部。在不少国家遭受金融危机袭击而放松温室气体排放时,英国反而启动了“绿色振兴计划”.试图以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复苏。英国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碳预算”,首次将减排目标写入法律框架。英国还推行“政府投资、企业运作”的模式,促进商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从而抢占低碳技术制高点。同时还引导国民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实行低碳经济已成为英国举国上下的联合行动,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全民互动的体系,政府、企业和民众均各尽其责。可以说,英国通过实际行动,突破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与英国一样,对于低碳经济寄予厚望。他们都制定了先进的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特别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5发展中国家将在量化减排温室气体问题上面临巨大压力发达国家在减排温室气体问题上从来是将历史渊源撇在一边,也不去检讨和改变他们的浪费型的能源消费模式,不愿对减排承担主要责任。相反采取种种手段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以达到继续遏制发展中国家崛起的目的。欧盟想通过分化发展中国家的策略,把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定义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让新兴发展中大国承担量化减排指标。美国企图以“大国减排”取代“发达国家减排”,否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日本提出建立包括所有“主要排放国家”的按行业减排协议,其目的也是要发展中国家量化减排。总之,发达国家企图将我国定义为新兴发展中大国,从而将我国纳入到量化减排的协议中。哥本哈根会议及以后的谈判的形势是十分复杂和严峻的。我国由温家宝总理率团出席哥本哈根会议,并主动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一45%,得到世界许多喝彩。6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暖的原则立场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l2月18日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措。温家宝总理说.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中国在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温家宝总理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几点:第一,保持成果的一致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是各国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得的成果,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本次会议的成果必须坚持而不能模糊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而不能偏离“巴厘岛路线图”的授权,必须锁定而不能否定业已达成的共识和谈判取得的进展。第二,坚持规则的公平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应当始终坚持。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无视历史责任,无视人均排放和各国的发展水平,要求近几十年才开始工业化、还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是毫无道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决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为代价。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第三,注重目标的合理性。应对气候变化既要着眼长远,更要立足当前。《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了发达国家至2012年第一承诺期的减排指标。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不少发达国家的排放不减反增。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公布的中期减排目标与协议的要求和国际社会的期望仍有相当距离。确定一个长远的努力方向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把重点放在完成近期和中期减排目标上,放在兑现业已做出的承诺上,放在行动上。第四,确保机制的有效性。应对气候变化,贵在落实行动,重在机制保障。国际社会要在公约框架下做出切实有效的制度安排,促使发达国家兑现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持续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快转让气候友好技术,有效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非洲国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温家宝总理最后强调指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中国政府坚定表示要发展低碳经济,以积极态度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国家提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绿色能源: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积极措施,这无疑对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会起到积极作用.应动员全国人民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奋斗。7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当务之急一定要摒弃对于工业化初期的发展模式的误解——认为要大量消耗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认为这个鸿沟无法跨越,无所作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钢铁、水泥、化工、汽车大国,同时还被誉为世界加工厂,一些高耗能工业品、低附加值日用品都是从中国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国外,而我国赚到的只是发达国家的零头。将成品送给别人,让垃圾留在国内,资源提前枯竭,生态环境遭破坏,由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大量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导致我国背负着能源大量出口的沉重负担。然而又得不到外国的理解和承认。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还制造了种种借口,对中国产品加收惩罚性关税。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重化工业向高新技术型工业转变,我国的工业化前景不容乐观。当今世界已进入高科技、智能化时代,科学技术可以创造出崭新的工业。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已刻不容缓.但现实却令人担忧。中国出现包括钢铁、重化工等上百种行业的产能过剩,说明我们的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也是宏观调控不力和思想僵化的写照。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使之向现代工业化方向发展.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当务之急。8依靠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走低碳高效发展的中国之路要坚定“科教兴国”之路相信科学的力量可帮助我们实现低碳发展,振兴中国经济。要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和民众层面,真正取得科技为本的共识,从认识和行动上统一到发展科技、依靠科技的大旗下,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振兴才有希望。8.1我国科研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目前,我国的科研领域存在急功近利的浮燥情绪。本当做学问搞研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办起了各色各样的公司,将精力放在做生意上,没有潜下心来做一些带有前瞻性的研究。因此缺乏创新的科研成果。即使有一点带闪光的科研成果,也难以推广应用,更难产业化。科技创新还停留在口头上,这也是我国科教兴国成效不明显的原因所在。长此以往,让国外抢占了科技制高点后,我国原有的那些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价值产品一旦失去了国外市场,就会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只有深刻认识我国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着力加以改进,经过艰苦努力,才能跻身于世界科技强国之列。为此,建议国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一场思想和体制方面的变革,迎接科技革命的早日到来。第一,强化对国民的“科技兴国”教育,让广大民众认识到当前和未来,如果没有科技创新,没有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来装备中国的产业,中国产品就会面临出口危机,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也就无法持续。原先靠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而得到微薄收入的状况也难保全,出口收入萎缩将成为必然。第二,改革科研体制,加强尖端科技研究;增加科研经费,奖励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将科研机构与公司剥离,使科研人员潜心搞科技创新。国家对科研创新成果给予奖励,提高科研人员的地位,增加他们的收入。国家应将推广应用先进科研成果的担子挑起来,组织专门的高新技术推广机构来实施推广。第三,国家应组织专门科研机构及时跟踪和研究国际上尖端的、应用前景广阔的研究项目,由国家花大力气组织攻关,以求重点突破。8.2重点研发促进低碳经济的创新技术值得攻关研究的促进低碳经济的创新技术有很多,例如绿色能源技术、减量化技术、资源化技术、再利用技术、新型替代技术、生物减排技术、新材料技术、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绿色消费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等。国家应安排计划、组织人力和物力进行重点研发,争取新的突破。对于特别有前景、带有革命性的创新科技,国家要像抓“863”和“973”那样予以重视,进行重点研究和开发。建议国家设立“低碳技术”计划,开展诸如以下新技术的研究。8.2.1碳纤维材料碳纤维材料的研发在国外已有成果。“碳纤维”是一种取代金属材料的新型超高强度材料,具有重量、强度高的特点,同时又是可降解的环境友好型材料,以它取代钢材、铝合金等,将为建筑工业和汽车工业提供高强度、轻型且节能的结构材料,是材料领域的一场革命,也将为低碳经济做出重大贡献。国家应下大力气,组织国内重点攻关研究。8.2.2煤田煤层下天然气开发技术煤田煤层下天然气的新发现,可能改变像中国这样煤炭蕴藏量极为丰富的国家的命运,而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特大产气国。这并非空穴来风,美国已发现煤层深处有天然气,它不是煤层气。这是美国一位名叫海夫纳的科学家发现的,我国四川应用他的理论发现了气田。而当今的中国,煤层气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利用.有的煤矿不先采气而是先采煤,结果造成瓦斯爆炸,危及生命。瓦斯的成分主要是甲烷.也是温室气体之一,1个甲烷分子造成的温室效应相当于20个二氧化碳分子,危害极大。我国急需研发和推广煤层气回采技术和煤层下天然气开发技术,争取对减排温室气体做出重大贡献。8.2.3研发和推广应用信息化新型能源系统这种系统是将能源资源的生产、储存、运输、转换(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用电以及各种用电、用能设备信息化、联网化和智能化整合,解决各种能源资源之间的优化平衡、各种电池转换之间的优化平衡、各种能源需求之间的优化平衡,从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能源设备的使用能效、能源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能源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效益,以及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这些革命性的整合将首先凸显在数字化电网技术上.特别是在终端利用电力线与用户的电器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最简便的方式对终端用电用能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统计、控制和优化运行,使每个家庭的空调、冰箱、热水器、洗衣机,每座楼宇的电梯、空调、照明、水泵,每座工厂的电机、风机、电炉、泵阀等电器设备根据电网、电源运行状态进行协同优化运行。使每一台发电和输配设备都能运行在最佳工况下,使各种能源及设备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使用户能源费用和相关投资都能达到合理水平。另外,以小型化、微型化、用户化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为基础的多元化能源供应系统网络,将天然气、煤层气、清洁煤技术、小型核能的热电冷技术;太阳能发电、水电、风电、沼气及其他生物质发电技术;太阳能、地热、地源、水源、空气源、废气、污水源热泵制冷供热系统:各种蓄电、蓄热、蓄冷、蓄能技术以及建筑结构节能、工艺结构节能、系统优化节能、能源需求侧管理等系统性综合节能与能源供需平衡结合,将电、热、冷供应系统与信息网络相互连接,因地制宜、因需供能、梯级利用、量体裁衣、互补互助、互保安全。还有信息化电气设备和信息化家电,以及蓄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微电网智能控制技术协调控制下。在一个小区,一座楼宇,甚至一个家庭进行相互优化配置运行,使终端设备节能和电力需求实现智能化管理,根据电网供应状态、电价状况以及自身和周边分布式电源系统的工作状态及电网、天然气网供应状态。还有用电状况、蓄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蓄电需求状况等进行智能化协同优化,使终端需求实现最优化配置。8.2.4先进能源技术的应用开发最先进的能源技术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之一。主要包括:开发各种可再生能源、鼓励天然气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加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开采技术研究、发展超导技术、开发新型核能发电技术等。大力发展超导技术。包括发展能耗极少的高温超导输电技术、超导发电机技术、超导变压器技术、超导电动机技术、超导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淘汰那些传统的体积大、占地多、能耗大的设备,支持未来智能能源系统的发展需要。先进能源技术的应用不是天方夜谭,其中绝大多数都已实际应用或正在试用中。欧盟和北美新增能源供应已经主要靠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供:智能化楼宇在很多新建筑物中得到普及;相关的信息控制技术都已实现;信息家电和智能化电器的开发应用也在研发测试:蓄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很快会推广应用;高温超导输电工程已经在投入运营。目前,关键在于将这些技术像互联网一样通过智能电网连接起来,创造一个使这些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的有利环境。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这一方向性的选择.美国人下定决心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机制、新系统、新理念反败为胜。重新夺回技术和经济的“制高点”。对此.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9强化调整与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低碳能源,是实现我国减排目标的关键举措加快发展低碳能源,当务之急是确立核能在我国能源构成中的战略地位.并加快发展步伐。同时要加速开发水电,尽快将剩余水电资源开发出来,以提高水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份额。此外,也要有序开发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不断增长。9.1加快发展核能是实现煤炭替代的最有效手段.核能是无碳的现代化能源。对减排二氧化碳效果显著,加快发展核能是实现煤炭替代的最有效手段。国家应将其列为国家低碳能源战略重点,增强开发力度。加快发展步伐。核能是一种能量密度大、燃料运输量极少的现代能源。1座lOOx10kW核电站,1年只需30t核燃料,1节车箱就可运到现场。而相同功率的煤电站,1年需要350X104t煤炭,要用1000列火车才能运到现场。核能在发电或供热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可称为无碳能源,如果用核能替代煤炭,可以免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我国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每年消费近30xlOSt,电力构成中煤电又占近80%,所以煤炭消费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按照我国减排量要求,未来只有通过大规模发展无碳能源,才能将煤炭的消费量压缩下来。而从可再生能源贡献量来看,短期内要实现预定的减排目标还力不从心。我国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指标一提再提是明智之举,如果2020年核电站建成目标从原来的4000X104kW调高到1xl0W的话,1年就可节省下3.5xlOSt煤炭,这对于减排将是巨大的贡献。发展核电除了可减排二氧化碳以外,在经济以及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上都会有明显成效。历史经验表明,法国在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时(1973年),为了减少对国外进13石油的依赖,决定大规模发展核电,当时政府规定新建电站只建核电站,而不再建火电站.从此法国的核电装机迅猛增长。30多年来,核电在法国的电力工业中起着担纲作用(核电占80%),同时也给法国带来了每年减少8800xlont石油进口的节油效果。另外,由于核电比火电便宜,每年还节省了460亿欧元的资金。9.2加速开发剩余水电资源我国应加速开发水电。在最短时期内将可经济开发利用的水电资源尽快开发出来,以提高水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份额。我国可利用的水电资源约4.4xlOkW,现在已投入运行水电装机约1.72x108kW,还有相当大的开发空间。我国历史上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水电开发一直步履艰难,发展缓慢,宝贵的水电资源被白白地流淌掉了。改革开放以后,水电开发出现了新的契机,国家实施了投资多元化和流域开发等积极政策,水电装机增长较快。今后,应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开工规模。应将开发重点放在金沙江流域、黄河上中游以及怒江等.还要开始开发雅鲁藏布江拐弯处的装机6000x104kW的特大型水电站。另外,对一些小水电资源也应注意开发利用。9.3有序、健康地发展可再生能源9.3.1积极发展风电,协调好上网。保证风电健康有序发展,风电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激励下,装机容量已连续3年翻番增长。截至2009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可2200xllYkW,居世界第4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推算,到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很可能达到1.5×l08l【W,每年可以生产3000x108kW·h以上的清洁电力.可减排二氧化碳2xlOSt以上。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风力发电将位居世界第一。风电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一些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电网承纳能力有限而影响风电的出力,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并制定新的激励风电发展的政策。9.3.2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寄希望于开拓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出1:3国,供应全世界40%的光伏产品及超过50%的太阳能热水器,其中生产的光伏产品有98%供出口。中国太阳能热水器推广量2008年已达1.23xlOSmz.超过世界热水器推广总量的70%。比欧美10年的总和还多,是世界上第一大太阳能热水器消费国,仅此一项的减排效果就十分显著。为了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从制造大国向应用大国的转变,中国政府也密集地推出鼓励政策,包括2009年3月促进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屋顶计划”,以及7月推出的促进光伏发电站建设的“金太阳工程”等。9_3.3改变生物质传统利用方式,发展高效利用的高科技技术,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农作物秸秆绝大部分用于农民生活燃料,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今后应改变生物质的传统利用方式,发展高效利用的高科技技术。中国是纤维素资源大国,年生产农作物秸秆达7~108t(其中玉米秸秆占36.7%,稻草占27.5%,小麦秸秆占15.2%),有3.4~10st作为农民的生活燃料,约2×lOgt作为饲料和肥料。据专家估算,通过把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酒精燃料,到2020年中国可以替代3100~104t的燃油消费,减排二氧化碳近9000×l&t:这一行业还可创造近600万个直接工作机会,并带来320亿元的年收入;可以减少1O%的石油进口。中国尚有4.2xlO~m边际土地,包括各种荒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等可用来发展能源作物。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方向应是被称为第二代以纤维素为原料的乙醇燃料生产技术,因为这种技术的原料十分普遍和丰富,一切野生的纤维素和农业废弃物(秸秆、稻草等),以及一些其他途径得到的纤维素均可作为原料,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欧美等国都在大力推广和发展这种先进技术。中国应紧紧跟上。l0节能是低碳经济的强大支撑1O.1加强国民教育,强化节能理念,崇尚低碳生活教育国民牢记国情,树立节能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理念。事事不忘节能,构建低碳社会、崇尚低碳生活。中国有13亿人I:3,地大而物不博。近30年来,我国由于过度扩张高耗能产业.使国内资源濒临枯竭。使生态环境面临危机。刚刚开始改善生活的中国人,学习仿效发达国家浪费型的生活方式,讲究排场,追求西方的奢华模式,开大汽车、买大房子,浪费水、电、粮食等用能源换来的宝贵必需品,认为富裕起来了,浪费一些不算什么。不仅如此,我国经济发展还沿袭了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的高耗能、高污染、重型化的老模式,产业模式以重化工业为主导,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加之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扩张,使得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国是人口大国.美国是人均能源消费大国,如果中国向美国看齐。则中国年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02~108【油当量。而当今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也只不过120~l0油当量。可见,中国不能像美国那样浪费型消耗能源。中国国民应该自觉地选择节能型的生活方式。做到出行坐公交,少开私家车;适度住房消费,不比豪华,不讲阔气,节约粮食,不浪费;自觉回收废旧物资;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选用节能家电;节约用水等等。l0.2贯彻节约型社会发展模式,完善和细化《节能法》。强化节能执法力度国家要完善节能指标体系。将节能考核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内容。企业升级要兑现节能指标。政府机关除了严格执法外,自身还应该是节能减排的模范。当前,政府机关耗能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比重居高不下,应采取紧急措施,通过节能改造,降低过分的消费标准,尽快将政府能耗降下来,以对公众起到示范作用。1O.3推广节能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和耗能产业10.3.1提高回采率,保护煤炭资源应尽快实现小煤窑的关闭和现代化煤矿的建设.达到提高回采率,保护难得的煤炭资源。我国大煤矿集中度不高,小煤矿多、散、乱,不但使国家对煤炭生产供应的调制能力受到限制,而且小煤矿回采率只有15%一20%,而现代化大型煤矿回采率可高达60%以上。实现现代化大煤矿取代小煤窑,可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1O.3.2尽快推广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取代现有低效发电机组当前我国年均发电煤耗仍为340g/(kW·h),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甚远。目前,国家新建的大型超临界机组发电煤耗可达到300g/(kW·h),但在世界上仍属于中等水平。如果采用超超临界发电系统,将火电厂蒸汽参数提高到700oI=,则发电煤耗可以降至220g/(kW·h)。如果全国都以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取代现有全部发电机组。全国发电用煤至少可节约1/4,即每年可减排碳4xlO8-5xlO~,这是多么巨大的减排量啊!l0.3.3通过政策法规和先进技术,使建筑行业走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发展之路我国现有430x10Smz建筑,全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只有28.5×108IIl。,仅占6.63%。现在国内建筑能耗达到7xlOb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的25%左右,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增长。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为20x105n2.均可直接采取节能措施和应用节能材料。我国的建筑科技工作将“四节一环保”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方向,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中规定,2009年底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提高到90%以上。除新建建筑外.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也有效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批成果和经验。兼顾土地资源节约、室内环境优化、居住人健康、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目标的绿色建筑,成为新世纪建筑节能发展的亮点。在世界范围内,绿色建筑已成为时兴的理念。国际气候组织正在中国推行低碳生态建筑项目,其意义和带动力很大。目前,我国城市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85%,在今后10—20年内,我国每年将有1500万人进城,这将给城市人居环境、能源消费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必须改变城市发展模式,在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社会、绿色产业和水循环上下功夫。当前,应调动整个产业链的力量实现建筑业的节能减排。要降低建筑能耗,首先要从建筑整体面来实现。新型墙体材料和高保温材料不断涌现,混凝土空心砌块、聚苯乙烯泡沫板等材料,逐渐替代了传统墙体材料,在建筑节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建筑门窗、暖通技术和设备等。门窗传热系数的高低决定了能耗的高低,若要降低能耗,就必须提高门窗的热工性能,增加门窗的隔热保温性能。近20年来,为满足节能需求,外窗玻璃产品及工艺水平迅速发展,为实现采暖系统节能提供了物质条件。还有供暖技术、散热技术等都得到了飞速发展。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的关键,只要真正把节能技术推广应用落到实处,实现“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1.6xlOh标准煤的目标就有可能。中国将对建筑实施强制性节能标准,并建立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的税收和收费制度,以实现在2020年新建筑节能65%的目标。实现此目标,意味着我国由建筑总能耗降低而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整个英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和。国家主管部门最近起草了建筑节能领域一系列制度方案,将建筑节能与地方政府的政绩挂钩,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范围。有了制度之后,加强实施情况的监管是成功的关键。10.3.4交通节能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出行频繁和快捷的需求,交通运输能耗也在飞速增长,交通节能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只有转变观念和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双管齐下,才能保证交通运输朝着高效节能的正确方向发展。我国的物资运输和人员出行.在现阶段主要靠铁路和公路运输,还有一部分靠空运。从节能角度来看,铁路运输的节能效益要比公路好。随着国家对节能工作的重视,全国各大城市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引导城市居民尽量采用公交出行,以减少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由此也带动了全国铁路建设现代化和城市公交系统向高效节能方向发展。但这一切努力,相对于我国城市化率的快速提高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交通节能减排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因此急需采取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第一,在铁路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更应强调和狠抓落实高新技术装备。到2008年底.全国铁路总延展里程达16.11×l@km,营业里程达到8x104km。预计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xl@km,电气化率、复线率达到50%以上.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将初具规模,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更为突出。2009年1~9月,全国铁路共完成旅客发送l1.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4%;发送货物总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质量承诺书模板
- 中福在线服务员总结
- 中秋节主题演讲
- 为国争光课件教学课件
- 影响工期的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 元旦模板课件教学课件
- 菊花病害课件教学课件
- 安全的课件教学课件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汇编
- 自愿出资入股协议书(2篇)
- 安全驾驶培训
- GB/T 30595-2024建筑保温用挤塑聚苯板(XPS)系统材料
- 山东济南天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培训
- 托班语言夏天课程设计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二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招商银行】跨境电商行业深度报告: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升级“四小龙”吹响出海集结号
- 2024年软件资格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合卷试卷及解答参考
- 《秋游》秋游教学课件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郝晓怡《盼》名师教学课件
- 2023年5月软考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下午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