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收益权的法价值取向_第1页
论收益权的法价值取向_第2页
论收益权的法价值取向_第3页
论收益权的法价值取向_第4页
论收益权的法价值取向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收益权的法价值取向

法律的价值在于法律作为主体的重要性,以及法律作为主体对人的需求。收养法律制度是我国婚姻家庭法中的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是家庭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收养而形成的拟制血亲是亲属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收养法律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亦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通常认为收养法律制度的价值内涵是使孤儿或因某种原因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子女得到养父母照顾健康成长;建立拟制血亲是收养人的需要,同时又减轻国家社会福利负担,重在维护收养主体间的利益。然而,结合收养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现实状况,收养制度侧重于保护儿童利益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这无疑将对收养法律制度的完善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一价值取向我们可由以下几方面探知:一、法制史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价值的转变(一)全社会社会的需要作为亲属制度组成部分的收养制度,其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历史时期,即分别是为家的收养、为亲的收养、为儿童利益的收养。实行家长制的奴隶、封建社会,为了家庭的延续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收养使没有子女的家庭后继有人。可见,此时期的目的是满足家族利益。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家族利益逐渐被个人利益超越,养儿防老观念深入人心。为了使无子女的夫妻减轻精神上的痛苦,亦能增加其家庭劳动力和继承私有财产,收养使他们晚年有所依靠。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其产生的深刻灾难之一就是使大批儿童沦为孤儿,这便迫使各国政府对之重视。这一阶段的目的主要是保护养子女的利益,各国收养立法侧重于儿童合法利益的保障。从为家、为亲到为儿童利益的收养价值转变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对法价值需求的转变,同时将促进收养核心价值的确立——以维护儿童利益为出发点。(二)中国领养儿童制度的发展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使得我国收养制度的发展别具一格,由古代守法制度下的收养制度过渡到新中国特色的收养制度。1.中国封建社会的收养制度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男性为中心的宗祧制度,以继承宗祧、香火为目的,以祭祀不绝、宗嗣延续为宗旨,是这一时期收养制度的核心所在。2.我国收养立法新中国成立后,彻底废除了立嗣制度。我国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规定了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此后,经历1980年《婚姻法》,1991年12月29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并自1992年4月1日起施行。从此我国有了专门的部门法作为调整收养关系的准则。为了更加合理地保护收养关系。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决定”增加和补充了有关保护收养当事人,特别是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内容等。至此,我国收养法律制度中有关保护被收养人的种种规定,亦体现出我国重视儿童利益的价值取向。比如,我国收养法律制度规定的是纯完全收养制度,这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及其他利益上是非常有利的。二、养人及其原出生家庭之间的关系不论何种形式的收养,一般都涉及到收养人,被收养人及其原出生家庭之间的关系。世界上确立收养法的国家中大都规定了收养人、被收养人及其原出生家庭亲属或其他方面的关系,现结合我国收养法的规定来说明。(一)被收养人或儿童根据我国《收养法》第4条的规定,被收养人必须同时符合下列两大条件,缺一不可。第一,必须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将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收养对象,有利于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建立和培养起亲子感情,有利于收养关系的稳定和健康的维系。第二,被收养人得不到生父母的抚养。具体包括: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通过收养关系使那些得不到生父母抚养的未成年人获得父母之爱,享受家庭的温暖。在这里,我们可获知我国收养法中所称的孤儿,是指其父母死亡和人民法院宣告其父母死亡的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是指被其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遗弃的婴儿和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因此可知我国收养法中的被收养人只能是以上几种情形:换言之,我国收养法中更侧重于保护儿童的利益,年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或成年人我国收养法中不予规定,也就是说不能成为我国收养法中的被收养人;也就表明如果收养了年满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我国收养法不予承认,亦不予保护。(二)关于收养子女的家庭的保证根据我国收养法之规定,收养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其一,收养人无子女。这一规定起因于我国现在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因此,只有无子女者,才能收养子女。但这一规定的客观结果却有助于保护被收养的儿童的利益。试想,如果有亲生子女的父母再行收养孩子,那在日常生活中将如何平衡亲生子女与养子女间的利益呢?其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收养人为人父母,应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具有抚养教育子女的智力能力、道德品质和经济条件,从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为被收养人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被收养人能健康地成长。其三,收养人必须年满30周岁。这是取得收养人资格的最低年龄,不满30周岁的公民一般不得收养子女。最后、收养人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收养人身心健康,才能抚养照顾养子女。因此,为保护被收养人的利益,患医学上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的人,不能成为收养人。(三)孤儿的监护人根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可以作为送养人的包括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父母,社会福利机构和孤儿的监护人。我国《收养法》对送养人的规定之中,亦是出于对被收养的子女的切身利益考虑,如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如果不允许送养,对子女的成长反而不利等。显而易见,我国收养法中对收养法主体制度的规定更加倾向于保护未成年人儿童的利益,使被收养的儿童有一个健康有利的成长环境。三、领养受权的行使、领养的效力和终止,主要原则是关注领养儿童的利益(一)征收被收养儿童收养许可权主要涉及的是儿童亲生父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以父母的身份对儿童承担照料和抚养责任的机构的许可权即征得他们的许可。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还要征得被收养儿童的意见。我国《收养法》中要求收养人与送养人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的收养和送养条件订立收养协议,并以书面形式确认收养的合意,以实现国家对收养关系的依法监督和法律保护。同时规定收养年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的,应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二)收养的拟制效力与解销效力收养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旦成立,将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这就是收养的效力。根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可从收养的拟制效力与收养的解销效力两方面来看。我国收养法的拟制效力,是指收养依法产生的新的亲子关系及其他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效力,也就是说与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具有同等的法律意义。而收养的解销效力则终止被收养人原有的亲子关系及其他亲属关系,可见我国收养法律效力旨在使被收养儿童更好地融于被收养的家庭之中,当然有利于被收养儿童自身利益。(三)维护被收养儿童利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对被收养儿童利益的价值取向,提出了“收养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义务”根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收养关系的解除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协议解除收养,二是法定解除收养。其中法定解除收养关系的一种则完全体现了保护被收养的儿童利益的价值取向:“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1无论从收养许可权的行使,还是收养效力、解除来考查,收养法律制度中保护未成年的被收养人即儿童利益是最为明显的,也是相当健全的,是其中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四、现代国际社会各国收养法的一致性也反映了这一价值取向世界各国收养法虽然存在着差异和冲突,但是,它们的分歧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仍在某方面呈现出趋同化趋势。(一)基本收养制度的趋同化趋势收养法的历史发展表明,虽然不完全收养在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中早就存在,有些国家的法律最初只规定了“不完全收养”、“简单收养”或“限制收养”,但是后来却增加了完全收养。现代国际社会的收养立法呈现出以完全收养为主的趋同化趋势,在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澳洲各国法律中表现最为明显,另外在少数非洲国家和亚洲的斯里兰卡、越南和日本等国的收养法中也可看出这一趋势。日本1988年的收养法也明确规定了“完全养子制度”,采用了完全收养的形式。当前世界上之所以在收养立法中出现完全收养的立法趋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许多国家认为,完全收养比简单收养能更好地保护儿童的最大利益。(二)完全收养原则现代国际社会各国收养立法所表现出来的又一趋同化趋势便是法院或行政机关等公权力介入收养过程,从自由放任主义走向国家监督主义。究其出现的原因,关键在于抛弃了将收养视为契约行为的当事人主义,改采监督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收养以保护儿童最高利益为原则。因此,许多国家主张法院或行政机关不仅要介入完全收养过程,而且也应介入不完全收养过程,以保护儿童利益。我国收养法将过去那种融收养登记主义、书面协议主义、书面协议兼公正主义于一体的三元主义的形式要件改为一元的收养登记主义,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公权力的介入和监督,也正是坚持收养以保护儿童最高利益为原则精神的体现。(三)试养或收养磨合期为了更好地保护儿童利益,在具体收养过程中,英国、美国和少数拉丁美洲国家的法律规定收养应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由法院决定儿童是否适合于收养。第二步便是试养或收养磨合期;儿童与预期养父母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便可最后成立收养。以上对各国收养法的趋同化趋势作了简单的分析,也许对这一趋势的概括和归纳不够全面,甚至带有一定的预构性或者只是可能性,但其中包含的保护儿童利益的价值取向却是肯定的。五、现代收养法律制度关注保护儿童最大利益的价值取向,充分反复了“保护儿童利益”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保护儿童最大利益的价值取向,这也是保护儿童最大利益的价值取向,充分反复了我国国际社会收养法律制度的第1条第2条第2.联合国1986年通过的《关于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特别是国内和国际寄养与收养办法的社会和法律原则宣言》第13条就规定:“收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得不到亲生父母抚养或照料的儿童提供一个永久的家庭”;联合国1989年的《儿童权利公约》第21条明确规定:“凡承认和许可收养制度的国家为确保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充分反映了现代国际社会收养立法保护儿童利益为目的的价值取向。1993年的海牙《跨国收养方面保护儿童及合作公约》更是体现了现代收养法律制度中以保护儿童最大利益为目的这一价值取向,在其第1条第(1)项中直接阐明了这一精神:“制定保障措施,以保证跨国收养的实施符合儿童最大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