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寺山修司说过:“正因为是人,才能够改变过去。或者该把这视为人类独享的自由。”作为传记片,《奥本海默》也享有这种自由,或者说,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诺兰说:“我在寻找一种方法,使读者,使我自己,使整个项目都能清楚地看到,我们将从他的角度看到一切。”他最终的选择是使用第一人称创作剧本,把自己完全代入奥本海默,“我走进来,我坐在桌子旁,我做了这样的事情。”或许也因为此,文本最终展现出的是高度的主观性。借由非线性叙事、声效、蒙太奇等诺兰的保留节目,观众被摁头进入奥本海默(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首席科学家)的世界,不仅看到他的经历、选择,更要体会他的情绪、感受。沉浸在这个文本所提供的高密度台词和目不暇接的叙事迷宫之中。观众遵循现在流行的“质疑-理解-成为”的框架,最终如诺兰所愿把脚踏进这个天才的鞋子之中。诺兰叙事的商业化特征也在于此。和其它好莱坞电影一样。他的故事从不会留下太多空隙让你产生布莱希特所鼓吹的间离感。后者认为,戏剧或电影营造的自然主义或现实主义幻象,阻碍了戏剧和电影观众反思现实生活同叙事事件之间的联系。只有在一些陌生化的瞬间,观众才能从传统戏剧提供的强大幻觉中清醒出来、更直接地和戏剧所描述的内容建立连接,从而成为改革潜在的实践者。诺兰从不这么做,本质上他缺乏让影像影响现实的野心。与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布莱希特不同,诺兰沉湎于自己的叙事游戏。《奥本海默》因此是一部非常“诺兰”的作品:叙事的中心没有留白,人物的复杂性不意味着留给观众自行理解的空间。虽然关于影片的一些刻板印象就是“信息密度大、很烧脑”。但《奥本海默》是一个被严格规划好的迷宫,强编码的信息流中没有岔路口。它要求观众勤勤恳恳地在唯一叙事的引导下,走到唯一的终点。那么,《奥本海默》对历史的再现是否公允?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看看另一部传记片。《阮玲玉》这部关锦鹏拍摄的关于20世纪30年代电影明星的传记电影,以它的后现代性而出名。和诺兰的叙事策略截然不同,《阮玲玉》反对展示一个被编织得看不见接缝的幻境。虽然同样使用非线性叙事。但《阮玲玉》的三条叙事线并非互相巩固,更像是互相拆台:一条时间线上,彩色的影像再现阮玲玉(张曼玉饰)的演艺生涯;另一条线上,阮玲玉本人出演的黑白默片作为档案图像出现;更精彩的第三条线上,《阮玲玉》这部电影的拍摄和准备过程被记录下来。于是观众们看到,张曼玉一会儿扮演着阮玲玉,一会儿又作为张曼玉本人,坐在镜头前阐释她对阮玲玉的看法。死于“流言可畏”的阮玲玉最怕旁人笃定的揣测、叙事、评说,所以关锦鹏一再地在现实和虚拟之间仰卧起坐,是为了在这陨落的巨星被盖上的棺樽留出一道缝,一道可供喘息的缝。使所有叙述停留在知与不可知、信与不确信之间。如研究者所言。通过强调纪录影像的“元电影”特征,自传片自我反思的维度被拓展。这种多层次的生命写作中,自我反思性、怀疑和不确定性扮演了重要角色,观众被鼓励探求他们所可能获取的最佳叙事,而不是被权威灌输唯一解。和《阮玲玉》对比,《奥本海默》对待历史的态度就相当传统。它并未超过库斯滕在1992年对当时美国传记片的洞察:“传记片几乎总是从中间开始,在人物已经超过他或她的价值可能受到家庭影响的年龄……取代作为因果模式的家庭,好莱坞嵌入了自我发明,那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国个性的建构,也是19世纪的主流性格的建构方法。”当结尾镜头回到起点。诺兰的叙事就像一张严丝合缝的网,重新发明了奥本海默。最终,没有后现代性,没有模糊和不可知,奥本海默和斯特劳斯在正反派斗争中对号入座。而前者——尽管被强调复杂性——还是成为符合好莱坞逻辑的悲情英雄。很具深意的事实是。尽管花了三个小时事无巨细地雕塑奥本海默,但本片只给予遥远东方数十万人的苦难以疏离的一瞥。最终,核辐射的影像只是被转述性地展示,出现在奥本海默的幻觉之中:他在礼堂里祝贺核弹试验成功的演讲。伴随着灾难的画外音,台下同僚的身影被核辐射蚕食——那是全片唯一—处实际出现受难的客体。电影《奇幻核子战》的结尾,为了让美国的观众切肤体会原子弹的真正含义,导演吕美特不惜把一颗虚构的原子弹砸在纽约街头。面对同样的主题。可能忌惮观众的反应、可能担心破坏故事的工整,总之那些真实的伤口、遥远的哭声。被隔绝在诺兰的银幕之外。镜头背过身去,对准奥本海默的荆棘皇冠。(摘编自雁城《新京报书评周刊》)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诺兰使用第一人称来创作《奥本海默》剧本,这一选择赋予了他改变过去的自由。B.“这个天才的鞋子”指的是诺兰惯用的引导观众产生沉浸式体验的电影制作技巧。C.诺兰在《奥本海默》中严格规划的叙事迷宫导致影片信息密度不大,其实并不烧脑。D.作者认为影片中奥本海默的复杂性仍显不足,还是具有脸谱化特征的好莱坞英雄。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诺兰电影的商业化特征决定了他的影片是叙事游戏,而不具备观照现实的严肃性。B.由布莱希特对间离感的鼓吹可见,他怀有“戏剧或电影应当影响现实”的艺术追求。C.传记片如果意图公允地再现历史,就应追求后现代性,不能采取传统的叙事策略。D.在创作涉及人类苦难的电影时,不能聚焦人物的精细塑造,而应直面灾难的危害。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引用寺山修司的话,是为了解释诺兰创作《奥本海默》这部电影的原因。B.文章通过将布莱希特与诺兰对比,来突出诺兰独特的电影叙事风格及其艺术追求。C.文中使用“摁头进入”“仰卧起坐”等通俗形象的词语,帮助读者理解文本含义。D.文章末段指出诺兰叙事的选择性,暗含对影片不足之处的评论之意,含蓄而有余味。4.文中加点词“互相拆台”有何含义?(4分)5.作者在文中将《奥本海默》分别与《阮玲玉》《奇幻核子战》两部电影进行比较,请简要分析这两次比较。(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迟子建(1)二零一七年岁尾,《收获》杂志六十周年庆典,在太热闹的时刻,很想独自出去走走,有天上午得空.我吃过早饭,叫了一辆的士,奔向四川北路。(2)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晨练的人极多。入园处有个水果摊.革果橘子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广场。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节拍。跳整齐划一的舞。我努力避让舞者,走进广场。可怜的托尔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挂着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可惜我不吸烟,不然在他左手托着的烟斗上。献一缕烟丝,安抚一下他。与他一样不幸的,是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挂着色彩艳丽的超轻羽绒衣。最幸运当属巴尔扎克。他袖着手,深藏不露,难以附着。(3)出了世界文豪广场,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一直排到门外。想着多年前萧红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滋然.复信调佩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这乌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么?(4)在公园的西北角。就是鲁迅先生的墓地了。(5)墓前广场比较开阔,最先看到的是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来的人。不过基座过高了,感觉鲁迅是坐在一个逼仄的楼台看戏,让人担忧着他的安危。(6)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长青的叶片在阳光下如翻飞的翠鸟,绿意荡漾。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白的旧书,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样子。因为是园中独墓,看上去显赫,却也孤独。其实无论是鲁迅的原配夫人、为他寂寞空守了四十年的朱安,还是无比崇敬鲁迅的萧红,都曾在遗言中表达了想葬在鲁迅身旁的想法,可惜都未如愿——怎么可能如愿。鲁迅曾在文章中交代过后事:“赶快收敛,埋掉,拉倒。”这像他的脾气。这像一个目光如炬的人穿行于无边的黑暗后。留给自己的大解脱——最后的光明。可鲁迅的一生,是雷电的一生,身后必将带来风雨。不会是寂寞。(7)我脱帽向着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躬,静默良久,之后转身,眺望鲁迅长眠之所面对的风景,有树,有花,有草,有路,也算旖旎,也算开阔,只是那尊端坐于藤椅上的雕像,如一团巨大的阴影,阻碍着视线。也就是说,不管鲁迅是否愿意,他每天要面对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8)墓前雨道尽头相连的路,人流不息,向右望去,可见虹口足球场的一角穹顶,像一团铅灰的云压在那里。健身和娱乐的各路音乐,此起彼落。让我有置身农贸市场的惑觉。(9)当我怅然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搅起地面的落叶和尘土,在半空飞舞。公园所有的树,这时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我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我似乎听到了他略含朝讽的笑声: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10)离开鲁迅墓地。迎着风中被撕扯下来的艳丽的械树叶,我去参观鲁迅纪念馆。馆藏丰富。我留意的是那些曾与鲁迅相依相伴的实物,他戴过的硬硬的礼帽,这礼帽是再也不能为他挡风了:他穿过的棉袍以及蓝紫色的带花纹的毛背心.这样的衣物也再也不能为他避寒了:他用过的白瓷茶碗依然好看,但它再也不能为他送去茶香了;他用过的吸痰器。不能再为他排解胸中郁积之物了(真正的郁积。靠它也是排解不了的吧);而那一支支笔,也再也不能随他在纸上叱咤风云了。(11)离开纪余馆。风小了一些。我出了公园,一路打听。步行去鲁迅在大陆新村的最后寓所——山阴路132弄9号。(12)讲解员介绍着一楼会客室的陈设,餐台餐椅、墙上的画等等。而我的目光聚焦在了瞿秋白寄存此处的那张著名的书桌上了。只三两分钟吧。就被保安吆喝着去二楼。二楼是鲁迅的书房兼卧室,不很宽敞。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近门处东墙边的那张黑色铁床.上面还摆放着棉被和枕头。鲁迅先生就是在这张床上。吐出最后一口气的。而那最后一口气是真的散了,还是附着在了室内的台灯上,做夜的眼?或是附着在了南窗的窗棂上,做曙光的播撤器?(13)保安已在一楼大声呼唤讲解员,让她赶快带游人出来,说是时间到了,其实我们进来不过一刻钟。我郁郁出了鲁迅故居。其实我很想看看灶房的陈设,萧红不是在这儿为鲁迅烙过东北特色的韭莱盒和油饼吗?(14)我回到山阴路上,风又起来了,这条路成了风匣,回荡着风声。从鲁迅谢世之所到他长眠之地,并不遥远。但这条路在我眼里却很长很长,它仿佛记录着一个人半个多世纪的跋涉。(15)走在异乡的街头,只觉得这里的冬天与我故乡相比,更像春天,因为闪烁的花朵,像黑夜的笑声,从苍绿中挣扎而出。这样的花朵也就格外明亮和湿润,就像感动的泪。(16)我迎着风。在山阴路上徘徊。风很大——很大很大的风。(选自《文汇报》2018年2月7日《笔会》副刊,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3)段和第(6)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直接引用鲁迅的原句,两处都体现了鲁迅对人生的洞彻和达观。B,作者对鲁迅墓前塑像颇有不满,这既针对鲁迅墓地的设计,也指向后世人们纪念鲁迅、传承鲁迅精神的方式。C.甬道尽头人流不息的路、虹口足球场的穹顶、健身娱乐的各路音乐,都衬托出了鲁迅墓地的庄严肃穆感。D.作者委婉地批判了参观大陆新村时保安的吆喝和大声呼唤,其主要原因是保安导致我无法尽兴地游览。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2)段对文豪塑像和第(5)段对鲁迅塑像的描写,颇具动感,幽默的语言下透露出作者心中的轻快。B.参观鲁迅纪念馆的叙写中,作者运用大量整句,以联想融合眼前实物与历史情境,表达了深切的悼念。C.倒数第二段与标题遥相呼应,以“黑夜的笑声”“感动的泪”作喻,暗含鲁迅精神在其中,富有诗意。D.文章在叙写游览始末的同时,自然地引入相关材料,既增加了文章意趣和可读性,也丰富了文章内涵。8.游览的后半段,作者多次写到“风”,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文章第00小节中“重正的郁积”有什么深刻寓意?请结合《祝福》或《阿Q正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简要阐述。(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乐圃先生,吴那来民。名长文,字伯原,光禄公之子。十九岁登乙科,病足不肯从吏趋,就室居那乐圃坊。有山林趣。著书阅古,乐尧舜道,久之,名称蔼然,一邦向服。那守监司墓不造请谋政所急。士大夫过者必鼻走乐圆。以后为耻,名动京师,公卿荐以自代者甚众。天子贤之,起为本那教授,以为木广也,起为太学先生,以道授多士。未几.握东观,仍兼枢府属。元符元年二月丙中,进疾不禄,享年六十。子都、杭州盐官、耦、耕举进士,以六月基至德乡,从光禄之莹。先生道广.不跳短人,人亦乐趋先生,势不在人上,而人不敢议。盖见之如麟风焉。方擢欲使大施设,而命不假,朝野惜之。著书三百卷,六经有州说,乐圆有集,琴台有志,吴那有续记。又著《琴史》,其序略曰方朝延成太平之功制礼乐以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虚文哉。此先生志也。至於诗书艺文之学,莫不骚雅造古。死之日,家徒藏书二万卷。天子知其清,特赠绿百匹。呜呼,先生可谓清贤矣!余昔居那,与先生游,知先生者也。《节选自米芾《乐圃先生墓表》)材料二:元祐年六月二十五日。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轼。同邓温伯、胡宗愈、孙觉、范百禄等札子奏。臣等伏见前许州司户参军苏州居住朱长文,经明行修,嘉祐四年乙科登第,堕马伤足,隐居不仕,仅三十年。不以势利动其心,不以穷约易其介。安贫乐道,固门著书,孝友之诚,风动阔里,廉高之行,著于东南。本路监司本州长吏前后累奏,称其士行经术,乞朝延旌擢,差充苏州州学教授,未蒙施行。近奉诏,中外臣僚自监察御史已上并举堪充内外学官二人。此实朝廷博求人才、广育士类之意。如长文者,诚不可多得。其人行年五十余,昔苦足疾,今亦能履。臣等欲望圣慈,褒难进之节,收久废之材。量能而使之,特赐就差充苏州州学教授,非惟禄忾明养一乡之善士,实使道义模范彼州之秀民。取进止。(节选自苏轼《荐朱长文札子》)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其序略A曰B方朝廷成C太平之功D制E礼乐以比隆F商周G则是书也H岂虚文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尧舜,传说中的两位圣明君主,远古部没醒明的首领,后世用来泛指圣B.不禄,文中指朱长文因身体原因不原山业头言.所以不能导用朝廷的俸福C.骚雅,《离骚》与《诗经》中《大雅》不难》的并称,文中指诗文之木D.中外,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与“古人出外”中的“中外”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长文因病足隐居乐圃,读书写书。在业抽声名渐隆,地方官员都前来点他请教,经过吴地的士大夫以能拜访到他为荣幸。B.朱长文交游甚广,虽然他无权无势.终觉指出朋友的缺点,人们却愿意迫随他,并把他当作麒麟凤凰一样难得而宝贵的人来看待。C.苏轼认为朱长文德才兼备,恳请皇上任田。认为这既能体现朝廷求贤若温任人唯贤,也可以使朱文长成为榜样来教化当地百姓。D.朱长文被起用为州学教授一事,两则材料的记录略有不同;从材料的体式以及两位作者与朱长文的关系来看,苏轼的记录应该更确凿。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方擢欲使大施设,而命不假,朝野惜之。(2)不以势利动其心,不以穷约易其介。14.两则材料对朱长文的称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插花吟邵雍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头插花枝,饮酒为欢,鲜花美酒映照,一派怡然陶醉。B.颔联回味身世,颈联落笔当下,体现出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C.“况复”“那堪”“争忍”等词用三层转折来逐步推进气氛。D.本诗风格平易通俗,颇具幽默感和趣味性,充溢着世俗情怀。16.简要概括诗人“花前醉归”的原因。(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孔子认为“,”,外在的文和内在的质均衡交融。言行既文雅又真实,合乎中道,才能够称得上是君子。(2)《归去来兮辞》中,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以寄寓诗人个性与情操的诗句是“____,__”。(3)《项脊轩志》中,作者在修葺南阁子时,“”,使院子“增胜”:末尾写妻子手植的枇杷树“”,惨恻之思溢于言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19题。了解航空母舰的人通常把它的甲板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这是因为,航空母舰的甲板上事故频发。甲板上的工作人员受伤或牺牲的原因主要包括:被调度中的舰载机撞击,被吸入舰载机进气口,或被舰载机尾气吹落航母舷外。这些危险每天都伴随着飞行甲板人员。为了A.人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为了便于识别和确定工作的危险程度。甲板工作人员通常都会穿着特定颜色的服装。黄衫军士的主要任务是指挥飞行甲板和机库甲板上的交通,当飞行员坐在驾驶舱里,将发动机开足马力以后,绿衫军士就要爬到飞机下面进行检查.看看弹射器挂钩是否拴紧。他们不光要防备着随时有可能会出现的险情,还必须和疲劳进行斗争。①如果说他们的工作在白天已很危险。②那么夜幕的降临意味着危险系数升至恐怖级别。③可是夜问光线不足,④发生事故的机会变得更大,⑤所以晚上的时候,⑥工作人员们必须更加胆战心惊。每次飞机起飞前,工作人员都要B。他们像法医一样,全神贯注地寻找有可能被吸入飞机引擎的任何外来物——金属片、螺丝钉、金属丝和弹簧,并把它们彻底清除。使它们不能在甲板上为非作歹。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0~22题。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威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威蛋”。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光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20,有人认为“肃然起敬”用在此处不恰当,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21,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原不知何处去B.为伊消得人憔悴C,天生我材必有用D.曾经沧海难为水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筷子头一插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与人的沟通需要借助表达。有时候,表达可以化解误会,增进情感;有时候,表达可能会招致误解,引发争议……表达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卷注意:本试卷共9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寺山修司说过:“正因为是人,才能够改变过去。或者该把这视为人类独享的自由。”作为传记片,《奥本海默》也享有这种自由,或者说,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诺兰说:“我在寻找一种方法,使读者,使我自己,使整个项目都能清楚地看到,我们将从他的角度看到一切。”他最终的选择是使用第一人称创作剧本,把自己完全代入奥本海默,“我走进来,我坐在桌子旁,我做了这样的事情。”或许也因为此,文本最终展现出的是高度的主观性。借由非线性叙事、声效、蒙太奇等诺兰的保留节目,观众被摁头进入奥本海默(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首席科学家)的世界,不仅看到他的经历、选择,更要体会他的情绪、感受。沉浸在这个文本所提供的高密度台词和目不暇接的叙事迷宫之中。观众遵循现在流行的“质疑-理解-成为”的框架,最终如诺兰所愿把脚踏进这个天才的鞋子之中。诺兰叙事的商业化特征也在于此。和其它好莱坞电影一样。他的故事从不会留下太多空隙让你产生布莱希特所鼓吹的间离感。后者认为,戏剧或电影营造的自然主义或现实主义幻象,阻碍了戏剧和电影观众反思现实生活同叙事事件之间的联系。只有在一些陌生化的瞬间,观众才能从传统戏剧提供的强大幻觉中清醒出来、更直接地和戏剧所描述的内容建立连接,从而成为改革潜在的实践者。诺兰从不这么做,本质上他缺乏让影像影响现实的野心。与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布莱希特不同,诺兰沉湎于自己的叙事游戏。《奥本海默》因此是一部非常“诺兰”的作品:叙事的中心没有留白,人物的复杂性不意味着留给观众自行理解的空间。虽然关于影片的一些刻板印象就是“信息密度大、很烧脑”。但《奥本海默》是一个被严格规划好的迷宫,强编码的信息流中没有岔路口。它要求观众勤勤恳恳地在唯一叙事的引导下,走到唯一的终点。那么,《奥本海默》对历史的再现是否公允?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看看另一部传记片。《阮玲玉》这部关锦鹏拍摄的关于20世纪30年代电影明星的传记电影,以它的后现代性而出名。和诺兰的叙事策略截然不同,《阮玲玉》反对展示一个被编织得看不见接缝的幻境。虽然同样使用非线性叙事。但《阮玲玉》的三条叙事线并非互相巩固,更像是互相拆台:一条时间线上,彩色的影像再现阮玲玉(张曼玉饰)的演艺生涯;另一条线上,阮玲玉本人出演的黑白默片作为档案图像出现;更精彩的第三条线上,《阮玲玉》这部电影的拍摄和准备过程被记录下来。于是观众们看到,张曼玉一会儿扮演着阮玲玉,一会儿又作为张曼玉本人,坐在镜头前阐释她对阮玲玉的看法。死于“流言可畏”的阮玲玉最怕旁人笃定的揣测、叙事、评说,所以关锦鹏一再地在现实和虚拟之间仰卧起坐,是为了在这陨落的巨星被盖上的棺樽留出一道缝,一道可供喘息的缝。使所有叙述停留在知与不可知、信与不确信之间。如研究者所言。通过强调纪录影像的“元电影”特征,自传片自我反思的维度被拓展。这种多层次的生命写作中,自我反思性、怀疑和不确定性扮演了重要角色,观众被鼓励探求他们所可能获取的最佳叙事,而不是被权威灌输唯一解。和《阮玲玉》对比,《奥本海默》对待历史的态度就相当传统。它并未超过库斯滕在1992年对当时美国传记片的洞察:“传记片几乎总是从中间开始,在人物已经超过他或她的价值可能受到家庭影响的年龄……取代作为因果模式的家庭,好莱坞嵌入了自我发明,那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国个性的建构,也是19世纪的主流性格的建构方法。”当结尾镜头回到起点。诺兰的叙事就像一张严丝合缝的网,重新发明了奥本海默。最终,没有后现代性,没有模糊和不可知,奥本海默和斯特劳斯在正反派斗争中对号入座。而前者——尽管被强调复杂性——还是成为符合好莱坞逻辑的悲情英雄。很具深意的事实是。尽管花了三个小时事无巨细地雕塑奥本海默,但本片只给予遥远东方数十万人的苦难以疏离的一瞥。最终,核辐射的影像只是被转述性地展示,出现在奥本海默的幻觉之中:他在礼堂里祝贺核弹试验成功的演讲。伴随着灾难的画外音,台下同僚的身影被核辐射蚕食——那是全片唯一—处实际出现受难的客体。电影《奇幻核子战》的结尾,为了让美国的观众切肤体会原子弹的真正含义,导演吕美特不惜把一颗虚构的原子弹砸在纽约街头。面对同样的主题。可能忌惮观众的反应、可能担心破坏故事的工整,总之那些真实的伤口、遥远的哭声。被隔绝在诺兰的银幕之外。镜头背过身去,对准奥本海默的荆棘皇冠。(摘编自雁城《新京报书评周刊》)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诺兰使用第一人称来创作《奥本海默》剧本,这一选择赋予了他改变过去的自由。B.“这个天才的鞋子”指的是诺兰惯用的引导观众产生沉浸式体验的电影制作技巧。C.诺兰在《奥本海默》中严格规划的叙事迷宫导致影片信息密度不大,其实并不烧脑。D.作者认为影片中奥本海默的复杂性仍显不足,还是具有脸谱化特征的好莱坞英雄。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诺兰电影的商业化特征决定了他的影片是叙事游戏,而不具备观照现实的严肃性。B.由布莱希特对间离感的鼓吹可见,他怀有“戏剧或电影应当影响现实”的艺术追求。C.传记片如果意图公允地再现历史,就应追求后现代性,不能采取传统的叙事策略。D.在创作涉及人类苦难的电影时,不能聚焦人物的精细塑造,而应直面灾难的危害。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引用寺山修司的话,是为了解释诺兰创作《奥本海默》这部电影的原因。B.文章通过将布莱希特与诺兰对比,来突出诺兰独特的电影叙事风格及其艺术追求。C.文中使用“摁头进入”“仰卧起坐”等通俗形象的词语,帮助读者理解文本含义。D.文章末段指出诺兰叙事的选择性,暗含对影片不足之处的评论之意,含蓄而有余味。4.文中加点词“互相拆台”有何含义?(4分)5.作者在文中将《奥本海默》分别与《阮玲玉》《奇幻核子战》两部电影进行比较,请简要分析这两次比较。(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重要词语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仔细辨别含义和用法,认真推敲。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A.“这一选择赋予了他改变过去的自由”错误,结合“作为传记片,《奥本海默》也享有这种自由,或者说,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可知。B.“诺兰惯用的引导观众产生沉浸式体验的电影制作技巧”错误,结合“沉浸在这个文本所提供的高密度台词和目不暇接的叙事迷宫之中,观众遵循现在流行的‘质疑—理解—成为’的框架,最终如诺兰所愿把脚踏进这个天才的鞋子之中”可知。C.“影片信息密度不大,其实并不烧脑”错误,结合“虽然关于影片的一些刻板印象就是‘信息密度大、很烧脑’,但《奥本海默》是一个被严格规划好的迷宫,强编码的信息流中没有岔路口”可知。

故选D。

(2)A.“诺兰电影的商业化特征决定了他的影片是叙事游戏”错误,结合“诺兰叙事的商业化特征也在于此。和其它好莱坞电影一样,他的故事从不会留下太多空隙让你产生布莱希特所鼓吹的间离感”可知。C.“就应追求后现代性,不能采取传统的叙事策略”错误,结合“和《阮玲玉》对比,《奥本海默》对待历史的态度就相当传统……当结尾镜头回到起点,诺兰的叙事就像一张严丝合缝的网,重新发明了奥本海默”可知。D.“不能聚焦人物的精细塑造,而应直面灾难的危害”错误,结合“很具深意的事实是,尽管花了三个小时事无巨细地雕塑奥本海默,但本片只给予遥远东方数十万人的苦难以疏离的一瞥”可知。

故选B。

(3)A.“是为了解释诺兰创作《奥本海默》这部电影的原因”错误,结合“作为传记片,《奥本海默》也享有这种自由,或者说,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可知。

故选A。

(4)结合“虽然同样使用非线性叙事,但《阮玲玉》的三条叙事线并非互相巩固,更像是互相拆台:一条时间线上,彩色的影像再现阮玲玉(张曼玉饰)的演艺生涯;另一条线上,阮玲玉本人出演的黑白默片作为档案图像出现;更精彩的第三条线上,《阮玲玉》这部电影的拍摄和准备过程被记录下来。于是观众们看到,张曼玉一会儿扮演着阮玲玉,一会儿又作为张曼玉本人,坐在镜头前阐释她对阮玲玉的看法”可知,指的是《阮玲玉》中三条叙事线不断在现实和虚拟之间转换,使所有叙述停留在知与不可知、信与不确信之间。激发观众探求自己对人物及其经历的理解与判断。

(5)结合“但《奥本海默》是一个被严格规划好的迷宫,强编码的信息流中没有岔路口。它要求观众勤勤恳恳地在唯一叙事的引导下,走到唯一的终点”“这种多层次的生命写作中,自我反思性、怀疑和不确定性扮演了重要角色,观众被鼓励探求他们所可能获取的最佳叙事,而不是被权威灌输唯一解”可知,比较《奥本海默》与《阮玲玉》的不同叙事策略(前者严丝合缝,灌输观众唯一权威解读,后者充满不确定性,鼓励观众怀疑和探究),突出诺兰在表现历史人物时的传统态度。结合“很具深意的事实是,尽管花了三个小时事无巨细地雕塑奥本海默,但本片只给予遥远东方数十万人的苦难以疏离的一瞥。最终,核辐射的影像只是被转述性地展示,出现在奥本海默的幻觉之中:他在礼堂里祝贺核弹试验成功的演讲,伴随着灾难的画外音,台下同僚的身影被核辐射蚕食——那是全片唯一一处实际出现受难的客体”“电影《奇幻核子战》的结尾,为了让美国的观众切肤体会原子弹的真正含义,导演吕美特不惜把一颗虚构的原子弹砸在纽约街头。面对同样的主题,可能忌惮观众的反应、可能担心破坏故事的工整,总之那些真实的伤口、遥远的哭声,被隔绝在诺兰的银幕之外”可知,比较《奥本海默》与《奇幻核子战》对核爆危害的不同处理方式(前者对核辐射影像进行转述性展示,后者虛构核弹砸在纽约街头的画面),批评诺兰对历史灾难的回避态度。

答案:

(1)D

(2)B

(3)A

(4)指的是《阮玲玉》中三条叙事线不断在现实和虚拟之间转换,使所有叙述停留在知与不可知、信与不确信之间。激发观众探求自己对人物及其经历的理解与判断。

(5)比较《奥本海默》与《阮玲玉》的不同叙事策略(前者严丝合缝,灌输观众唯一权威解读,后者充满不确定性,鼓励观众怀疑和探究),突出诺兰在表现历史人物时的传统态度。比较《奥本海默》与《奇幻核子战》对核爆危害的不同处理方式(前者对核辐射影像进行转述性展示,后者虛构核弹砸在纽约街头的画面),批评诺兰对历史灾难的回避态度。【点评】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迟子建(1)二零一七年岁尾,《收获》杂志六十周年庆典,在太热闹的时刻,很想独自出去走走,有天上午得空.我吃过早饭,叫了一辆的士,奔向四川北路。(2)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晨练的人极多。入园处有个水果摊.革果橘子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广场。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节拍。跳整齐划一的舞。我努力避让舞者,走进广场。可怜的托尔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挂着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可惜我不吸烟,不然在他左手托着的烟斗上。献一缕烟丝,安抚一下他。与他一样不幸的,是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挂着色彩艳丽的超轻羽绒衣。最幸运当属巴尔扎克。他袖着手,深藏不露,难以附着。(3)出了世界文豪广场,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一直排到门外。想着多年前萧红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滋然.复信调佩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这乌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么?(4)在公园的西北角。就是鲁迅先生的墓地了。(5)墓前广场比较开阔,最先看到的是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来的人。不过基座过高了,感觉鲁迅是坐在一个逼仄的楼台看戏,让人担忧着他的安危。(6)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长青的叶片在阳光下如翻飞的翠鸟,绿意荡漾。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白的旧书,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样子。因为是园中独墓,看上去显赫,却也孤独。其实无论是鲁迅的原配夫人、为他寂寞空守了四十年的朱安,还是无比崇敬鲁迅的萧红,都曾在遗言中表达了想葬在鲁迅身旁的想法,可惜都未如愿——怎么可能如愿。鲁迅曾在文章中交代过后事:“赶快收敛,埋掉,拉倒。”这像他的脾气。这像一个目光如炬的人穿行于无边的黑暗后。留给自己的大解脱——最后的光明。可鲁迅的一生,是雷电的一生,身后必将带来风雨。不会是寂寞。(7)我脱帽向着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躬,静默良久,之后转身,眺望鲁迅长眠之所面对的风景,有树,有花,有草,有路,也算旖旎,也算开阔,只是那尊端坐于藤椅上的雕像,如一团巨大的阴影,阻碍着视线。也就是说,不管鲁迅是否愿意,他每天要面对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8)墓前雨道尽头相连的路,人流不息,向右望去,可见虹口足球场的一角穹顶,像一团铅灰的云压在那里。健身和娱乐的各路音乐,此起彼落。让我有置身农贸市场的惑觉。(9)当我怅然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搅起地面的落叶和尘土,在半空飞舞。公园所有的树,这时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我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我似乎听到了他略含朝讽的笑声: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10)离开鲁迅墓地。迎着风中被撕扯下来的艳丽的械树叶,我去参观鲁迅纪念馆。馆藏丰富。我留意的是那些曾与鲁迅相依相伴的实物,他戴过的硬硬的礼帽,这礼帽是再也不能为他挡风了:他穿过的棉袍以及蓝紫色的带花纹的毛背心.这样的衣物也再也不能为他避寒了:他用过的白瓷茶碗依然好看,但它再也不能为他送去茶香了;他用过的吸痰器。不能再为他排解胸中郁积之物了(真正的郁积。靠它也是排解不了的吧);而那一支支笔,也再也不能随他在纸上叱咤风云了。(11)离开纪余馆。风小了一些。我出了公园,一路打听。步行去鲁迅在大陆新村的最后寓所——山阴路132弄9号。(12)讲解员介绍着一楼会客室的陈设,餐台餐椅、墙上的画等等。而我的目光聚焦在了瞿秋白寄存此处的那张著名的书桌上了。只三两分钟吧。就被保安吆喝着去二楼。二楼是鲁迅的书房兼卧室,不很宽敞。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近门处东墙边的那张黑色铁床.上面还摆放着棉被和枕头。鲁迅先生就是在这张床上。吐出最后一口气的。而那最后一口气是真的散了,还是附着在了室内的台灯上,做夜的眼?或是附着在了南窗的窗棂上,做曙光的播撤器?(13)保安已在一楼大声呼唤讲解员,让她赶快带游人出来,说是时间到了,其实我们进来不过一刻钟。我郁郁出了鲁迅故居。其实我很想看看灶房的陈设,萧红不是在这儿为鲁迅烙过东北特色的韭莱盒和油饼吗?(14)我回到山阴路上,风又起来了,这条路成了风匣,回荡着风声。从鲁迅谢世之所到他长眠之地,并不遥远。但这条路在我眼里却很长很长,它仿佛记录着一个人半个多世纪的跋涉。(15)走在异乡的街头,只觉得这里的冬天与我故乡相比,更像春天,因为闪烁的花朵,像黑夜的笑声,从苍绿中挣扎而出。这样的花朵也就格外明亮和湿润,就像感动的泪。(16)我迎着风。在山阴路上徘徊。风很大——很大很大的风。(选自《文汇报》2018年2月7日《笔会》副刊,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3)段和第(6)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直接引用鲁迅的原句,两处都体现了鲁迅对人生的洞彻和达观。B,作者对鲁迅墓前塑像颇有不满,这既针对鲁迅墓地的设计,也指向后世人们纪念鲁迅、传承鲁迅精神的方式。C.甬道尽头人流不息的路、虹口足球场的穹顶、健身娱乐的各路音乐,都衬托出了鲁迅墓地的庄严肃穆感。D.作者委婉地批判了参观大陆新村时保安的吆喝和大声呼唤,其主要原因是保安导致我无法尽兴地游览。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2)段对文豪塑像和第(5)段对鲁迅塑像的描写,颇具动感,幽默的语言下透露出作者心中的轻快。B.参观鲁迅纪念馆的叙写中,作者运用大量整句,以联想融合眼前实物与历史情境,表达了深切的悼念。C.倒数第二段与标题遥相呼应,以“黑夜的笑声”“感动的泪”作喻,暗含鲁迅精神在其中,富有诗意。D.文章在叙写游览始末的同时,自然地引入相关材料,既增加了文章意趣和可读性,也丰富了文章内涵。8.游览的后半段,作者多次写到“风”,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文章第00小节中“重正的郁积”有什么深刻寓意?请结合《祝福》或《阿Q正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简要阐述。(6分)【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环境描写在文中的运用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及挖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文本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本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解答】(1)A.“都体现了鲁迅对人生的洞彻和达观”错,两句话流露出的是鲁迅特有的悲观与自嘲。

C.“衬托出了鲁迅墓地的庄严肃穆感”错,由下文“有置身农贸市场的感觉”可知“衬托”错,应该是破坏了“庄严肃穆感”。

D.“主要原因是保安导致我无法尽兴地游览”错,主要原因是我认为大陆新村的管理者没有真正尽到保护故居和宣传鲁迅精神的责任。

故选:B。

(2)A.“轻快”不准确,作者的心情是崇敬与追怀。

故选:A。

(3)由“当我怅然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离开鲁迅墓地,迎着风中被撕扯下来的艳丽的械树叶,我去参观鲁迅纪念馆”可知,文中借写“风”渲染了萧瑟、清冷的氛围,借景抒情,表达我对鲁迅先生的追思和哀悼,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公园所有的树,这时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结合鲁迅先生与黑暗斗争、启蒙大众、震撼人心的一生可知,这“海潮般的轰鸣”的风声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这先生的人生。

“我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风吹走“我”献给鲁迅先生的玉兰叶,结合“我似乎听到了他略含嘲讽的笑声: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可知,风吹走玉兰叶寓示鲁迅先生不务虚名,冷峻孤高。

“忽然间狂风大作”“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离开纪念馆,风小了一些”“我回到山阴路上,风又起来了,这条路成了风匣,回荡着风声”,用“风”的大小,暗示鲁迅先生在不同时代声誉和评价的起落,其中也暗含着“我”的立场和态度。

(4)鲁迅先生一生都在热忱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结合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可知,他心中“真正的郁积”是他对中国人、中国社会的忧思与批判。

《阿Q正传》中的阿Q是鲁迅笔下一个充满悲剧色彩而又十分经典的人物。阿Q是一个无家无业,一贫如洗,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底层小人物。他身上只有寥寥无几的碎银两,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他却善于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活在幻想的幸福世界里,以此来逃避现实的苦难。他的精神胜利法,就是他吸食的精神鸦片,支撑他生存下去的唯一慰藉。这个集性情悲剧和社会形态悲剧于一身的复合体,既自高自大又自轻自贱,既自命不平凡又自甘为奴,既自欺欺人又自作自受。因为这个,“有幸”变成鲁迅针砭国民劣根性和奴性人格的最佳切入点,变成“哀其不幸运,怒其无需争辩”的矛头指向。自欺欺人的阿Q,寄寓了鲁迅对底层民众充满奴性、愚昧麻木的“国民性”的忧思。

《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是一个地主阶级的代表。因为有钱、有权利、有大房子、有文化,所以可以有身份、有尊严、有剥削他人的可能。他是最能够反衬出阿Q形象卑微的一个人物。他是未庄的强权者,能够压迫阿Q,压迫未庄的所有弱者,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封建意识形态的人物。在小说当中,赵太爷表现出了对封建统治和封建意识的绝对维护,比如,讨厌假洋鬼子,对假洋鬼子的假辫子表现出了反感,反对革命等等。作者通过赵太爷的形象,体现了对辛亥革命前后依旧顽固猖狂的封建势力的痛恨。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一形象也寄寓了鲁迅对底层民众充满奴性、愚昧麻木的“国民性”的忧思。

《祝福》中的“我”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但又软弱无能,面对现实徘徊、逃避,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表现了启蒙者在自我困境中的彷徨和苦闷。

答案:

(1)B

(2)A

(3)①营造萧瑟、清冷的氛围,衬托我对鲁迅先生的追思和哀悼,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②风声“海潮般的轰鸣”,象征鲁迅先生与黑暗斗争、启蒙大众、震撼人心的一生。

③风吹走“我”献给鲁迅先生的玉兰叶,寓示鲁迅先生不务虚名的冷峻孤高。

④隐喻鲁迅先生在不同时代声誉和评价的起落,暗示“我”的立场和态度。

(4)“真正的郁积”是指鲁迅先生心中对中国人、中国社会的忧思与批判。

阐述举例:①虚伪冷酷的鲁四老爷、赵太爷等人物,体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前后依旧顽固猖狂的封建势力的痛恨。

②勤劳驯顺的祥林嫂和自欺欺人的阿Q,寄寓了鲁迅对底层民众充满奴性、愚昧麻木的“国民性”的忧思。

③《祝福》中面对现实徘徊、逃避的“我”,表现了启蒙者在自我困境中的彷徨和苦闷。【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乐圃先生,吴那来民。名长文,字伯原,光禄公之子。十九岁登乙科,病足不肯从吏趋,就室居那乐圃坊。有山林趣。著书阅古,乐尧舜道,久之,名称蔼然,一邦向服。那守监司墓不造请谋政所急。士大夫过者必鼻走乐圆。以后为耻,名动京师,公卿荐以自代者甚众。天子贤之,起为本那教授,以为木广也,起为太学先生,以道授多士。未几.握东观,仍兼枢府属。元符元年二月丙中,进疾不禄,享年六十。子都、杭州盐官、耦、耕举进士,以六月基至德乡,从光禄之莹。先生道广.不跳短人,人亦乐趋先生,势不在人上,而人不敢议。盖见之如麟风焉。方擢欲使大施设,而命不假,朝野惜之。著书三百卷,六经有州说,乐圆有集,琴台有志,吴那有续记。又著《琴史》,其序略曰方朝延成太平之功制礼乐以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虚文哉。此先生志也。至於诗书艺文之学,莫不骚雅造古。死之日,家徒藏书二万卷。天子知其清,特赠绿百匹。呜呼,先生可谓清贤矣!余昔居那,与先生游,知先生者也。《节选自米芾《乐圃先生墓表》)材料二:元祐年六月二十五日。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轼。同邓温伯、胡宗愈、孙觉、范百禄等札子奏。臣等伏见前许州司户参军苏州居住朱长文,经明行修,嘉祐四年乙科登第,堕马伤足,隐居不仕,仅三十年。不以势利动其心,不以穷约易其介。安贫乐道,固门著书,孝友之诚,风动阔里,廉高之行,著于东南。本路监司本州长吏前后累奏,称其士行经术,乞朝延旌擢,差充苏州州学教授,未蒙施行。近奉诏,中外臣僚自监察御史已上并举堪充内外学官二人。此实朝廷博求人才、广育士类之意。如长文者,诚不可多得。其人行年五十余,昔苦足疾,今亦能履。臣等欲望圣慈,褒难进之节,收久废之材。量能而使之,特赐就差充苏州州学教授,非惟禄忾明养一乡之善士,实使道义模范彼州之秀民。取进止。(节选自苏轼《荐朱长文札子》)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其序略A曰B方朝廷成C太平之功D制E礼乐以比隆F商周G则是书也H岂虚文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尧舜,传说中的两位圣明君主,远古部没醒明的首领,后世用来泛指圣B.不禄,文中指朱长文因身体原因不原山业头言.所以不能导用朝廷的俸福C.骚雅,《离骚》与《诗经》中《大雅》不难》的并称,文中指诗文之木D.中外,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与“古人出外”中的“中外”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长文因病足隐居乐圃,读书写书。在业抽声名渐隆,地方官员都前来点他请教,经过吴地的士大夫以能拜访到他为荣幸。B.朱长文交游甚广,虽然他无权无势.终觉指出朋友的缺点,人们却愿意迫随他,并把他当作麒麟凤凰一样难得而宝贵的人来看待。C.苏轼认为朱长文德才兼备,恳请皇上任田。认为这既能体现朝廷求贤若温任人唯贤,也可以使朱文长成为榜样来教化当地百姓。D.朱长文被起用为州学教授一事,两则材料的记录略有不同;从材料的体式以及两位作者与朱长文的关系来看,苏轼的记录应该更确凿。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方擢欲使大施设,而命不假,朝野惜之。(2)不以势利动其心,不以穷约易其介。14.两则材料对朱长文的称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该书的序中提到:当今朝廷正致力于建立太平盛世,礼乐的规制和兴盛可以与商周朝相媲美,那么我写的这部书岂止是空文呢。

“其序略曰”中“曰”是提示语,其后应断开;

“太平之功”作“成”的宾语,结构完整,“功”后应断开;

“则”是“那么”的意思,提起下一句,其前应断开。

故选BDG。

(2)B.理解错误,古代称士死为“不禄”,意指不再享有俸禄。

故选B。

(3)B.“经常指出朋友的缺点”理解错误。材料一中说“不疵短人”,意思是“不喜欢指责别人的短处”。

故选B。

(4)①方,正当;擢,提拔;不假,不济;惜之,为动用法,为他惋惜。译文:正当朝廷要提拔他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之时,却命运不济,朝野上下都为他惋惜。

②以,因为;势利,权势和利害;易,改变;介,操守。译文:他不因为权势和利害得失而动摇心性,也不因贫贱而改变自己的操守。

(5)材料一由“圃先生,吴郡朱氏,名长文,字伯原,光禄公之子”“人亦乐趋先生”“先生可谓清贤矣”等可知,作者以“乐圃先生”称呼朱长文。由“余昔居郡,与先生游,知先生者也”可知,作者米芾和朱长文是好朋友,米芾敬佩朱长文的才学和人品,所以在为朱长文写墓表时以他的号称呼,以示尊重。

材料二由“臣等伏见前许州司户参军苏州居住朱长文”“如长文者”可知,作者称呼朱长文是直称姓名。根据出处《荐朱长文札子》及其选文内容可知,此文是苏轼等人向朝廷推荐朱长文,这是公文,所以在文章应直呼其名,以示郑重。

答案:

(1)BDG

(2)B

(3)B

(4)①正当朝廷要提拔他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之时,却命运不济,朝野上下都为他惋惜。

②他不因为权势和利害得失而动摇心性,也不因贫贱而改变自己的操守。

(5)材料一以号尊称,材料二直称姓名。两则材料的体裁不同,材料一是生前好友撰写的墓表,材料二是公文。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乐圃先生是吴郡朱氏,名长文,字伯原,光禄公(朱长文的父亲朱公绰官至光禄寺卿)的儿子。十九岁时考中乙科(古代科举考试科目的名称),因为腿脚不便不愿出来做官,就在郡中乐圃坊建屋居住,很有山林情趣(或“有意隐居”)。他读书写书,阐扬尧舜治国安民之道,久而久之,声名远扬,吴郡人士都仰慕佩服他。吴郡的太守、监司等都前往拜访请教为政之道。凡是经过吴地的士大夫,必定以能先到乐圃拜访他为荣幸,名声轰动了京城,推荐他的公卿非常多。天子认为他是个贤才,就起用他担任本郡教授,以为这还不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又起用他为太学先生,用他的道德学问来教授更多的士子。不久又提升他为东观(宫中藏书之所),仍兼枢府属官。元符元年二月丙申,罹患疾病去世,享年六十岁。儿子朱耜是在杭州主管盐务,朱耦、朱耕都考中进士,在当年六月将乐圃先生安葬在德乡,他父亲光禄公的墓地旁。

乐圃先生交游甚广,能包容别人的不足,人们也乐意追随他,他没有超出他人的权势,但人们从不妄议他,大概都把他当作麒麟凤凰一样难得而宝贵的人来看待的。正当朝廷要提拔他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之时,却命运不济,朝野上下都惋惜他。他著书三百卷,对六经有辨析论述,有乐圃集、琴台志、吴郡续记等著作,又著有《琴史》,该书的序中提到:当今朝廷正致力于建立太平盛世,礼乐的规制和兴盛可以与商周朝相媲美,那么我写的这部书岂止是空文呢。这是先生的志向。至于诗书艺文方面的学问,都是能直追诗经离骚的水准。他去世的时候,家里只有藏书二万卷。天子知道他生活清贫,特别赐予一百匹缣。唉!乐圃先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清廉的贤者了!以前我住吴郡的时候,与先生交往过,我对他是了解的。

材料二:

元祐年六月二十五日,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轼,与邓温伯、胡宗愈、孙觉、范百禄等上呈札子(古代官方公文中的上呈文书,用于向皇帝进言议事)进奏说:臣等见前许州司户参军、现苏州居住的朱长文,是个博学多才、品行高洁的人。他于嘉祐四年乙科及第,因堕马伤脚,隐居不出仕,将近三十年。他不因为权势和利害得失而动摇心性,也不因贫贱而改变自己的操守。他安于贫困,乐于坚持所信仰的道德准则,闭门谢客,专心著书立说,他孝敬父母,对朋友诚信以待,受到邻里的普遍赞誉,他清廉高尚,在东南一带名声在外。本路监司、本州长吏前后多次上奏,称赞他才德兼备,请求朝廷予以表彰提拔,让他担任苏州州学教授,未得到实行。近来接到圣上颁布的诏令,中外臣僚自监察御史以上同时荐举两位可以担任内外学官的人选,这实在是朝廷广求人才、培养读书人的意图。像朱长文这样的人才,确实不可多得。此人年纪五十出头,以前苦于脚有疾患,但现在也可以行走。臣等希望圣上能褒奖他在困厄之时坚守节操,收用这位长久被废弃之人才,量才录用,特别恩赐让他担任苏州州学教授,这样做不只是让朱长文这样的地方贤良之人得到俸禄的供养,实际上也使他的高风亮节成为苏州百姓的楷模。此事谨请圣上酌裁。【点评】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插花吟邵雍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头插花枝,饮酒为欢,鲜花美酒映照,一派怡然陶醉。B.颔联回味身世,颈联落笔当下,体现出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C.“况复”“那堪”“争忍”等词用三层转折来逐步推进气氛。D.本诗风格平易通俗,颇具幽默感和趣味性,充溢着世俗情怀。16.简要概括诗人“花前醉归”的原因。(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要在整体上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概括诗人“花前醉归”的原因。【解答】(1)C.“用三层转折来逐步推进气氛”分析有误,颈联“况复”“那堪”等词语的运用,末联“争忍……不”的反诘句式,又都能把气氛步步向前推进,是步步向前推进而非转折。

故选:C。

(2)诗句“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大意是“我这一生经历了六十年的太平岁月,亲眼目睹了四朝的盛世”,这是诗人“花前醉归”的原因之一即“生逢盛世”;诗句“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大意是“况且我的筋骨还很康健,又喜逢百花盛开的芳菲时节”,这是诗人“花前醉归”的另外两个原因即“身体健康”和现在正逢“花开时节”。

答案:

(1)C

(2)生逢盛世;身体健康;花开时节。

译文:

佳人头上花枝映照在酒杯之中,清清的酒中倒映出一枝更加美丽的花枝。我这一生经历了六十年的太平岁月,亲眼目睹了四朝的盛世。况且我的筋骨还很康健,又喜逢百花盛开的芳菲时节。看着美酒里荡漾着的花影,红光流转,面对着大好春景,怎么能不在花前醉饮然后归去!

赏析:

作者热情地赞颂了那一时代,他把芳菲的春景、闲适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状况联系起来写,表达了内心极度的欢愉,毫无粉饰太平之嫌,写得真实、健康、开朗。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插花者即是年过花甲的作者自己。这就有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头插花枝,饮酒为欢,花照美酒,美酒映花,鲜花与美酒,充溢于诗人的心扉。一开篇,便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诗人那种悠然自得、圆融自乐的神态。

诗人陶醉的原因,颔颈两联以醉歌的形式作了回答。诗人一生度过了六十年的太平岁月,亲眼见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的盛世,再加以筋体康健,时节芳菲,老人的心遂完全被幸福涨大了。他笑眯着醉眼,看面前的酒杯。只见杯中映着花影,红光溜转,面对这花,这酒,这位处在盛世中的高龄而又健康的老人,他的一生乐事都如同被召唤到了眼前,所以痛饮到大醉方归。

该篇与崇尚典雅的传统五、七言律诗相比,风格完全不同。它有白居易的通俗,而其实和白诗并非一路。白诗在平易中一般仍包含着高雅的意境,邵雍这类诗则表现了一种世俗的情怀。它纯用口语,顺口妥溜,吸收了民歌俚曲的因素,又略带打油诗的意味,具有一种幽默感和趣味性。

诗格虽不甚高,但充溢着浓烈的太平和乐气氛。这种气氛的形成,固然由于内容是歌唱时康人寿,但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老人白发上插着红花,乐陶陶地对着酒杯,这一形象一开始就给诗带来一种气氛;语言节奏的流走顺畅,“花”“酒”等字的反复回环出现,也显得和乐遂意;颈联“况复”“那堪”等词语的运用,末联“争忍……不”的反诘句式,又都能把气氛步步向前推进,有那种“击壤而歌”的意味。对于这类诗,虽然不可能望有盛唐诗人作品的宏伟气象,但尚能近于“安闲弘阔”(《颐山诗话》评邵雍诗)。从中表现出北宋开国后“百年无事”的升平景象,以及一些人在小康中安度一生的那种心满意足的精神状态。【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义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孔子认为“,”,外在的文和内在的质均衡交融。言行既文雅又真实,合乎中道,才能够称得上是君子。(2)《归去来兮辞》中,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以寄寓诗人个性与情操的诗句是“____,__”。(3)《项脊轩志》中,作者在修葺南阁子时,“”,使院子“增胜”:末尾写妻子手植的枇杷树“”,惨恻之思溢于言外。【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

(1)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重点字:彬)

(2)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重点字:岫)

(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今已亭亭如盖矣(重点字:植)【点评】《归去来兮辞》名句辑录: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5)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19题。了解航空母舰的人通常把它的甲板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这是因为,航空母舰的甲板上事故频发。甲板上的工作人员受伤或牺牲的原因主要包括:被调度中的舰载机撞击,被吸入舰载机进气口,或被舰载机尾气吹落航母舷外。这些危险每天都伴随着飞行甲板人员。为了A.人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为了便于识别和确定工作的危险程度。甲板工作人员通常都会穿着特定颜色的服装。黄衫军士的主要任务是指挥飞行甲板和机库甲板上的交通,当飞行员坐在驾驶舱里,将发动机开足马力以后,绿衫军士就要爬到飞机下面进行检查.看看弹射器挂钩是否拴紧。他们不光要防备着随时有可能会出现的险情,还必须和疲劳进行斗争。①如果说他们的工作在白天已很危险。②那么夜幕的降临意味着危险系数升至恐怖级别。③可是夜问光线不足,④发生事故的机会变得更大,⑤所以晚上的时候,⑥工作人员们必须更加胆战心惊。每次飞机起飞前,工作人员都要B。他们像法医一样,全神贯注地寻找有可能被吸入飞机引擎的任何外来物——金属片、螺丝钉、金属丝和弹簧,并把它们彻底清除。使它们不能在甲板上为非作歹。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分析】(1)本题考查对段落的理解能力和句子的补写能力。解答时,需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文段内容,理解文段的内容,理清文段的行文思路,然后根据横线处的上下文逻辑补充出正确的语句。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解答】(1)A.根据前文“这些危险每天都伴随着飞行甲板人员”可知飞行甲板人员有危险存在,后文“人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目的是抑制危险的发生,可填“防止此类事故发生”。

B.根据后文“他们像法医一样,全神贯注地寻找有可能被吸入飞机引擎的任何外来物”可知飞行甲板人员在飞机起飞前要仔细检查,可填“仔细地检查甲板”。

(2)③不合逻辑,“夜晚降临”危险系数增加的原因是“夜间光线不足”,把“可是”改为“因为”。

④搭配不当,“机会”和“更大”搭配不当,把“机会”改为“概率”。

⑥用词不当,因为晚上降临有危险,工作人员应加倍小心,把“胆战心惊”改为“小心翼翼”。

答案:

(1)A.防止此类事故发生

B.仔细地检查甲板

(2)③“可是”修改为“因为”。④“机会”修改为“概率”。⑥“胆战心惊”修改为“小心翼翼”。【点评】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1.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2.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3.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0~22题。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威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威蛋”。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光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20,有人认为“肃然起敬”用在此处不恰当,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21,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原不知何处去B.为伊消得人憔悴C,天生我材必有用D.曾经沧海难为水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筷子头一插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运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分析作答。

(2)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