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_第1页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_第2页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_第3页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_第4页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李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第四课时新课导入

咱们中国人向来崇尚中庸之道,月未圆,花开半,总是令人着迷,几千年的熏陶造就了中国人对含蓄美的追求。在生活中如此,在古诗中更是如此,美就美在若隐若现,欲语还休之间。这是美的至境,那么今天我们就随着李益,再回大唐,去回味一首因蕴藉【yùnjiè】含蓄而流传千古的七绝。学习目标1

.诵读诗词,理解诗意及诗歌的意境,并背诵课文。2

.了解诗人借助物象表情达意的方法,学习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3

.体会戍边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4

.感受中国独特的思乡文化,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作者简介

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后迁河南洛阳。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的诗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代表作有《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知识链接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李益等。边塞诗背景资料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这首诗就是由此而来。预习检查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读准字音(xiáng)(fēng)(lú)zhēng整体感知1、点击图片视频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读准节奏整体感知3、读出感情4、抽生朗读5、全班齐读整体感知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作“城上”,一作“城下”。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受降城,烽火台名。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个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

疏通诗意明确: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疏通诗意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笛子。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全,都。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疏通诗意赏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明确:后两句则正面写情。“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合作探究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明确:描绘出边塞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合作探究2.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合作探究3.诗歌中的前两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写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这两句用“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②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③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④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

合作探究4.诗歌的第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直接抒写了征人的思乡之情。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一夜”写出了征人望乡时间之长,“尽”字又道出了他们无一例外都在望乡,充分表现了征人思乡之情切。合作探究5.本诗中的前两句写景和后两句抒情是如何融汇在一起的?

明确: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后两句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6.《峨眉山月歌》《夜上受降城闻笛》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峨眉山月歌》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夜上受降城闻笛》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合作探究小结:

1.运用了四种艺术技巧:①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②对偶修辞的运用;

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拓展延伸古诗中的月亮意象2.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3.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旷达的情怀。

4.以月蕴含时空的永恒。寄托于月亮的感情主要有:1.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拓展延伸古诗中的有关“月亮”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诗歌主旨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度表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