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新力量联盟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附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新力量联盟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附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新力量联盟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附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新力量联盟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附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新力量联盟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附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新力量联盟高一(上)期中地理试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

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公布。读图和表完成1〜2题。

地球与火星比较数据

质量(以地体积(以地公转自转中国行星探测

行星Mars

球为1)球为1)周期周期

地球111年23小时56分

火星0.110.151.9年24小时37分

i.任务标识显示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

2.与火星相比,地球上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A.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B.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

C.稳定的太阳光照D.大气密度更稀薄

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光伏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

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

展的一种新模式。如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高低B.天气状况C.风速大小D.土壤肥力

4.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由南向北递增

C.①最高,①地高值受地形影响D.②最低,②地低值受纬度影响

如图为太阳大气层结构图,如表为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发布的某日太阳活动综

述。据此完成5〜6题。

太阳活动综述

在过去24小时中,太阳活动极高。日面上有4群黑子,该期间发生的最大耀斑是:x9.3,

该耀斑为第24周迄今为止最强耀斑。地磁场微扰动。

(发布时间:2017年9月7日)

5.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如表太阳活动综述反映出该时段()

A.在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海轮上指南针指向失准

C.出现反常气候的概率减小D.地球上短波通信受干扰小

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在当地2021年9月19日下午3时左右爆发,大量浓烟及火山灰

喷上半空。加那利火山研究所9月23日表示,火山喷发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和火山灰不

断扩散,己达至少4公里•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第2页,共29页

7.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8.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B.大气逆辐射减弱

C.地面辐射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减弱

9.地质学上,常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下列有关地层与环境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红色岩层指示还原环境B.黑色页岩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

C.破碎贝壳指示陆地环境D.珊瑚化石指示深海环境

10.2021年国庆期间,云南楚雄禄丰市发现多个因雨水冲刷显露出的恐龙化石,据科

研人员判断,这些化石属于侏罗纪早期的禄丰龙属。下列关于恐龙生活时期说法正

确的是()

A.新生代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

B.中生代爬行动物进入了繁盛时期

C.元古宙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

D.中生代蕨类植物进入了繁盛时期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

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

为阶地。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o。据此完成11〜

12题。

11.图中()

A.「阶地To阶地形成早B.河谷不断变宽变深

C.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D.河床海拔逐渐升高

12.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堆积过程中()

A.地壳相对稳定B.地壳持续上升C.河流不断下切D.河流间断上升

如图为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我国西南地区是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关于其成因叙述合理的是()

①地形平坦

②夏季降水多且集中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4.下列应对泥石流避灾措施不合理的是()

A.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

B.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以便救援人员及时发现

第4页,共29页

C.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

D.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

边石堤是在坡地或沟谷中形成的小型梯田状或堤状的堆积物。它们呈弧形向外弯曲,并

由上往下呈阶梯状下降,堤内积水成池。其形成与地表水流运动受阻、水体中二氧化碳

逸出、碳酸钙沉积等因素有关。如图示意边石堤的纵剖面。据此完成15〜16题。

I边石堤2破酸朽堆积物3边日池

15.下列地质景观,与边石堤的成因相似的是()

A.V形谷B.黄土高原C.雅丹地貌D.石笋

16.下列因素中,对边石堤的形成影响最小的是()

A.粗糙或不规则的地表B.湿润多雨的气候

C.可溶性岩石D.单一风向

2021年9月17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途中因与

大气层剧烈摩擦而产生无法通讯的“黑障区”。在距地面40公里时,“黑障”现象消

失,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该着陆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如

图为返回舱着陆点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黑障”现象消失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所处的大气层位置应为()

A.对流层B.局层大气C.电离层D.平流层

18.与东风着陆场所在地区地貌形成的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B.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C.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

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暧棚(如图),在冬季晴朗的白

天,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据此完成19〜20题。

19.下列地理现象和暖棚保温作用一致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

D.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0.冬季的白天,暖棚和内室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①内室暖棚②内室暖棚③内室暖棚④内室暖棚

A.①B.②C.③D.@

2021年9月16日北京时间0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

10千米。如图为地震波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21〜23题。

6000

468101214

速度(千米/砂)

2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岩石圈

22.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第6页,共29页

A.①圈层的上层是硅镁层下层是硅铝层

B.③圈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C.横波在①圈层传播速度最大

D.四川省地壳厚度比浙江省滨海地区厚

23.地震防灾减灾的正确做法是()

A.家中常备应急救援包B.震后立即跑回家中

C.参加地震应急演练D.往教室中间集中避险

24.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

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据此完成24〜25题。

(1)下列关于干洁空气成分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汽、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

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C.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植树造林B.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D.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下面四幅图为不同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26〜27题。

25.图示地貌为海岸地貌的是()

A.①B.②C.③D.@

26.关于四种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貌多位于河流中下游或流速相对缓慢的宽谷段,由河流侵蚀而成

B.②地貌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海水侵蚀形成海蚀柱

C.③地貌主要集中在我国广西、贵州和云南,为喀斯特溶蚀地貌

D.④地貌是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海水侵蚀形成离岸堤

如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曲线表示等压面),据此完成28〜29题。

27.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④〉③B.④》①C.④〉②D.②〉③

28.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②一①B.④一①C.③一④D.③一②

29.如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及某时刻等温面分布图,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

的各点连接成的面。据此完成问题。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海拔(m)

A.夜晚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

B.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

C.夜晚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

D.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太阳系模式图”,图2为“天问一号”探测器示意图。火星车装

有4个“大翅膀”,但是它并不能飞,4个“翅膀”专门为火星车运行提供能源。

第8页,共29页

材料二:火星、地球绕太阳公转,在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三者运行在近

乎一条直线上,使火星和地球之间的通信信号受太阳影响最大,进而导致通信中断,

该现象被称为“日凌”。受“日凌”影响,“天问一号”环绕器、“祝融号”火星

车与地球间的通信出现不稳定甚至中断的状况,祝融号进入约一个月的“休假”状

态。

(1)太阳系模式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D、E。

(2)与火星和地球属于同一类行星的是o(填字母)

(3)“日凌”现象发生时,火星与太阳、地球近乎排成一条直线,这体现的行星

运动特征是:造成“日凌”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4)在火星上,“祝融号”火星车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易干扰“祝融

号”火星车数据回传地球的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谷年的周期约

为年。

(5)画出“日凌”现象发生时,地、火、日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其中内圈代表地

球轨道,外圈代表火星轨道,代表太阳。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黄河流域的地貌景观图。

IIO'E_____________________1WE-

材料二:如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甲处地貌成因是作用。新月形沙丘两翼的延伸方向为风向。

(上/下)

(2)图中乙处为流水作用形成的冲积扇地貌。推测乙处沿AB一线,地表沉积颗

粒物粒径依次变(粗/细),这体现流水沉积的性。该地貌与丙处

地貌共同的地貌景观特征有,两地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相似。

(3)简述风沙对沙坡头段铁路的危害。

(4)请结合材料二,描述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图1为新疆及周边年

太阳辐射量分布图。

第10页,共29页

图1

材料二:新疆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

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1)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从大气受热过程看,是因为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作用弱。

(2)由于性质的差异,湖陆之间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

请补绘夜晚湖陆间的热力环流及近地面等压面情况(如图2)。

(3)城市会产生效应,若在湖边大规模修建城市,白天(增大或

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增大或减弱)了湖陆之间

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4)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B、A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知识,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距离相近的天

体因相互吸引为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表格数据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和思维分析能力。

【解答】

解:读图可知,此标识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八颗行星绕其公转,所以可以确定此天体系

统为太阳系。

故选:B。

2.【分析】

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

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

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

水的存在。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属于基础题,根据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解答】

解:读表格信息可知,火星与地球都具有稳定的太阳光照、适中的自转与公转周期、因

此这些不是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独有条件之一,B、C错误。

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气层能够对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D错误。

地球大气以氮氧为主,适合生命呼吸,A正确。

故选:A。

3~4.【答案】B、C

【解析】

1•【分析】

第12页,共29页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

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

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由题中材料可知,光伏农业大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光伏发电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大棚农作物的生长也要依托太阳能,二者都与太

阳能密切相关,故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天气状况-云量多少,

故B正确。

故选:B,

2.【分析】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可以据图从分布是否均匀,多少等简述。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纬度和时间分布规律、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太阳能的优缺点

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解答】

解:读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西部①地区太阳辐射量大,四川盆地中部②地区太阳辐射

量少,太阳能分布不均,不具有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和由南向北递增的特点,AB错误.

读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西部①地区太阳辐射量大,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

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而且晴天多,日照时数

长,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C正确。

四川盆地中部②地区太阳辐射量少的自然原因是盆地地形,阴雨天气多,水汽不易扩散,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日照时数相对较短,D错误。

故选:C。

5~6.【答案】B、B

【解析】

1•【分析】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

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

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

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分布,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解答】

解:读图可知,图中②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内层,是光球层,有黑子分布;③是太阳大气

层的中间部分,是色球层,有耀斑和日珥;④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日冕层,有太阳风,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o

2.【分析】

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

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

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

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解答】

解:A、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不符合题意。

B、太阳活动有可能扰动地球磁场,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导致海轮上

指南针指向失准,故正确。

C、太阳活动导致反常气候的概率增加,不符合题意。

D、太阳活动影响无线电短波,导致地球上短波通信受干扰增强,故错误。

故选:B.,

7~8.【答案】D、D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

图分析能力。

【解答】

第14页,共29页

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火山喷发需要经过岩石圈,火山灰漂浮到大气圈,会随气流落

到生物圈、水圈,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故选:D。

2.【分析】

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

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

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

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

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A错误。

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大气逆辐射增强,B错误。

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辐射减弱,C错误。

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减弱,D正确。

故选:D。

9.【答案】B

【解析】解:红色岩层的形成是受氧化作用的影响,指示的是氧化环境,A错误。

黑色页岩含黄铁矿主要是含铁岩层在还原作用下形成,因此黑色页岩含黄铁矿指示还原

环境,B正确。

贝壳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因此破碎贝壳指示海洋环境,C错误。

珊瑚生活在温暖浅海中,因此珊瑚化石指示浅海环境,D错我。

故选:Bo

不同类型的化石是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因此化石可以大致指示所在地区化石形成

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常见化石指示的地理环境特点.

10.【答案】B

【解析】解:A、中生代时期联合古陆逐渐解体,故错误。

B、该时期是中生代,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进入繁盛时期,故正确。

C、中生代是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故错误。

D、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进入繁盛时期,故错误。

故选:Bo

恐龙繁盛的时期是中生代,该时期裸子植物繁盛。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

11~12.【答案】B、A

【解析】

1•【分析】

由题干和图可知,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是河流不断向下侵蚀河床的过程,故可以看出阶

地形成时间T3早于T2早于T1早于TO。

本题考查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需联系题干和图片仔细判读,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答】

解:A:根据题干中阶地形成过程的介绍,可得知T3、T2形成时间早于Tl、TO,A错

误。

B:由图可以看出河谷不断变宽变深,故B正确。

C:阶地处分布着砾石,具有不稳定性,不适合建港口,C错误。

D:河流不断下切,海拔将不断下降,D错误。

故选:Bo

2.【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

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

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河流阶地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

读图分析能力。

【解答】

第16页,共29页

解:从图中看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都水平分布,且沉积稳定,没有什么变化,说明当

时地壳相对稳定。

故选:A=

13~14.【答案】D、B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知识,自然灾害根据发生的位置可以分为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

物灾害和气象灾害。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我国西南地区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

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解答】

解:西南地区地形地质复杂,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加之地表岩石破碎,松

散物质多,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①错,②④正确。

地表基岩广布是该区域滑坡泥石流多发导致的结果,不是原因,③错。

故选:D。

2.【分析】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

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

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

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基本形成原因,进而可分析各种自然灾害

的防御措施。

【解答】

解:连续降雨或暴雨时,沟谷中易诱发泥石流,不要在沟谷中逗留,也不能躲在沟谷中

的大树上,A正确,B错误。

向沟谷两侧迅速躲避,不能顺沟谷往下跑,C错误。

发现泥石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居民撤离,D错误。

故选:Bo

15~16.【答案】D、D

【解析】

1•【分析】

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常见地貌的形成原因。

【解答】

解:根据材料,边石堤形成的原因是流水淀积,属于喀斯特地貌的一种,与石笋的成因

相似,D正确。

U型谷是冰川侵蚀地貌之一,黄土高原是由流水堆积而成,雅丹地貌是由风力侵蚀而成,

ABC错误。

故选:D。

2.【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

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

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边石堤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

读图分析能力。

【解答】

解:由材料”其形成与地表水流运动受阻、水体中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沉积等因素有

关”可知,粗糙或不规则的地表使水流受阻,而碳酸钙沉积与当地可溶性岩石广布有关,

故AC对,不符合题意。

根据“堤内积水成池”“地表水流运动受阻”等信息可知当地气候湿润多雨,故B对,

不符合题意。

该地为流水侵蚀地貌,与风向的关系较小,故D错,符合题意。

故选:D。

17~18.【答案】D、B

【解析】

第18页,共29页

1•【分析】

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对流层受地面的影响很大,其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

化。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地区高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

高仅8〜9千米;就季节而言,任何纬度地区,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中纬度地区尤其

明显。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统

称高层大气,高层大气气压很低,密度很小。在60〜5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特征,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

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解答】

解:A、返回舱着陆点位于中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高10〜12千米,在距地面

40公里时,“黑障”现象消失,此时返回舱也远远高于这个高度,不符合题意。

B、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高层大气气压很低,密度很小,“黑障”现

象消失时,此时返回舱也远远低于这个高度,不符合题意。

C、在距地面40公里时,“黑障”现象消失,电离层是指60〜500千米的大气层,此时

返回舱也远远低于这个高度,不符合题意。

D、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在距地面40公里时,“黑障”

现象消失,此时返回舱所处的大气层位置应为平流层,故正确。

故选:D。

2.【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知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气温、降水、土壤肥力、

土壤水分、地形、生物、河湖等方面考虑。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景观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区域认知

能力。

【解答】

解:着陆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湿润水汽影响较

小,全年干旱少雨,植被稀疏,地表摩擦力小,风力强劲,故B对,D错。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故A错。

河流较少,地势较平坦,故C错。

故选:B»

19~20.【答案】B、A

【解析】

1•【分析】

白天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使地表增温;夜晚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热量,地

面长波辐射为主,而温棚到了晚上之后会增加对于地面辐射的拦截和吸收作用,故地表

热量不会丧失太多,地表温度也不会降的太低,温棚就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本题以阳光保暖房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阳光保暖房”保温作用原理、读图文分析解

决问题。

【解答】

解:“阳光保暖房”保温作用是增加大气逆辐射,多云的夜晚也是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故一致的是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B正确。

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大气的散射作用,

不能起保温作用,AD错。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是大气的削弱作用,C错。

故选:B,

2.【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

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一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一水平方向

上气压产生差异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一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

能力。

【解答】

解:冬季的白天,暖棚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上层空气

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通风口

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

故选:Ao

21~23.【答案】AD、BD、AC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第20页,共29页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

思维分析能力。

【解答】

解: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

米,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故A对。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也位于岩石圈,故D对。

地幔深度约2900千米,外核深度约5500千米,此次地震没有那么深,故BC错。

故选:ADo

2.【分析】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的圈层:地

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为古登堡

界面。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地球内部

圈层结构及地震波波速变化特点加以分析判断。

【解答】

解:①圈层是地壳,上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A错误。

③圈是外核,横波不能通过,呈液态或熔融状态,B正确。

读图,横波在①圈层经过莫霍界面到达②圈层地幔,传播速度不是最大的位置,C错误。

四川省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位于第三级阶梯的浙江省滨海地区海拔较低,因此

四川省地壳厚度比浙江省滨海地区厚,D正确。

故选:BD。

3•【分析】

本题考查灾害防治的知识,灾害防治的措施主要从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提高人们的防

灾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考虑。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地震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

分析能力。

【解答】

解:地震防灾减灾措施中,包括在家中准备应急救援包,参加地震应急演练,故AC错。

地震发生时,如果位于能迅速逃到教室外空旷地带的应选择跑,否则应选择就地躲避,

寻找小开间、坚固的桌椅下等位置避险,护住头部,故D错。

在震后不要立即回到家中,以防余震突然发生,故B错。

故选:AC。

24.【答案】【小题1】C

【小题2】CD

【解析】

1•【分析】

大气圈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少量水汽和固体杂质

组成,其主要成分氮气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氮是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

的成分,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是大气中含量次多的成分,是人类

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却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它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臭氧在大

气中的含量极少,但它能够强烈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考查了低层大气的组成和主要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主要作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多以选择题出现。

【解答】

解: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增加大气的

热量,使气温升高,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应该是碳而不是氮,C错误,但符合题意;

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2.【分析】

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大

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气候的变化。近半个世纪

以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原因有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和自然

环境消耗二氧化碳量减少。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因素,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结合平时

掌握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

第22页,共29页

解: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原因是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大量燃烧

化石燃料,故CD正确。

植树造林和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AB错误。

故选:CDo

25~26.【答案】BD、BC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

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

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景观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分析

能力。

【解答】

解:①为江心洲,为流水沉积地貌,故A错。

②为海蚀崖,为海岸地貌,故B对。

③为峰林,为流水侵蚀地貌,故C错。

④为潟湖,为海浪沉积地貌,故D对。

故选:BD。

2.【分析】

江心洲即江河中的沙洲,它是由心滩不断增大淤高而成。海蚀地貌包括海蚀崖、海蚀柱、

海蚀穴、海蚀平台等。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

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

地下河,暗湖等。激浪流携带的泥沙在没有到达水边线以前就堆积下来,在一定位置上

形成的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就是离岸堤。①图为江心洲,②为海蚀崖、海蚀柱,③

图为喀斯特地貌,④图为海岸沙堤。

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

材料中较快地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解答】

解:①地貌多位于河流中下游或流速相对缓慢的宽谷段,由河流堆积而成,A错误。

②地貌为海水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B正确。

③地貌为喀斯特溶蚀地貌,主要集中在我国广西、贵州和云南,C正确。

④地貌是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海水堆积形成离岸堤,D错误。

故选:BCo

27~28.【答案】BD、BC

【解析】

1•【分析】

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在垂直方向上温度低大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为低

压;温度高大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为高压。

本题以热力环流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

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特点。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解答】

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则②③大于④①;在垂直方向上

②温度低大气下沉形成高压,高空①为低压;③温度高大气上升形成低压,对应高空④

为高压。故综合得知,气压由大到小的排列是②③④①,B正确。

故选:BDo

2.【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等压面

向高处凸出,为高压;等压面向近地面凸出,为低压。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

【解答】

解:根据等压面“高高低低”的分布原则,②为高压、③为低压,高空中①为低压、④

为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

方向正确的是①一②,④一①,②—③,③—④。

故选:BCo

29.【答案】AC

第24页,共29页

【解析】解:图中等温面在谷地向上凸出,表明在同一高度上,谷地的气温高于两侧,

而选项BD表明谷地气温低,故BD错。

夜晚地表获得的热量少,整体上处于散热的趋势,而谷地因地形相对封闭,夜晚因散热

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使得谷地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A对。

图中显示,谷地中有江河穿过,大量水面的比热容大,夜晚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使

得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C对。

故选:AC。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

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一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一水平方向

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一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河谷地区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和读图分析能力。

30.【答案】火星木星AB共面性太阳强电磁波辐射干扰太阳辐射耀斑太阳

风11

【解析】解:(1)根据太阳系模式图可知,D、E分别位于距日由近及远的第四颗、第

五颗行星,对应的是火星、木星。

(2)与火星和地球属于同一类行星的是类地行星,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水星、

金星分别位于距日由近及远的第1颗、第2颗行星,对应字母AB。

(3)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包含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火星与太阳、地球近乎排成一

条直线,这体现了共面性这一行星运动特征。根据材料,“日凌”是指火星和地球之间

的通信信号受太阳影响最大进而导致通信中断的现象,说明太阳强电磁波辐射干扰是导

致“日凌”的主要原因。

(4)火星等八大行星都不会自身发光发热,都是依靠太阳辐射获取主要能源,因此,

在火星上的“祝融号”火星车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火星车数据回传地球需

要通过大气层中的电离层,而太阳活动中的耀斑、太阳风发出的带电粒子流会干扰电离

层,影响数据的传输。太阳活动谷年的周期也是11年。

(5)根据材料•,”日凌”发生时,火星、地球、太阳三者运行在近乎一条直线上,火

星和地球之间的通信信号受太阳影响最大。据此分析,当火星与地球分处太阳两侧且在

一条直线上,火星和地球之间的通信信号受太阳影响最大。据此绘图如下:

故答案为:

(1)火星;木星

(2)AB

(3)共面性;太阳强电磁波辐射干扰

(4)太阳辐射;耀斑:太阳风;11年

(5)火星与地球分处太阳两侧且在一条直线上

(1)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关系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2)八大行星可以分为三类: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

星、地球和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

(3)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包含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造成“日凌”现象发生的原因

从太阳对地球影响角度进行分析。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维持着

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

主要能量来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

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

阳活动有关。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

(5)“日凌”发生时,火星、地球、太阳三者运行在近乎一条直线上。

本题难度适中,以太阳系模式图为载体,涉及太阳系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