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红楼梦》听言观行识宝钗 慎思明辨品红楼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第七单元《红楼梦》听言观行识宝钗 慎思明辨品红楼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第七单元《红楼梦》听言观行识宝钗 慎思明辨品红楼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第七单元《红楼梦》听言观行识宝钗 慎思明辨品红楼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第七单元《红楼梦》听言观行识宝钗 慎思明辨品红楼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听言观行识宝钗慎思明辨品红楼一、学情分析(一)在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初读阶段基本达成了通读全文、把握人物关系、了解小说主要情节的学习目标,但未能聚焦阅读兴趣或阅读疑惑,深入研读整本书。(二)学生对薛宝钗的认识较为单一,喜欢薛宝钗者认为她端庄大方、体贴周到,贬低薛宝钗者认为她虚伪圆滑、心机深沉,对人物的理解较为标签化、模式化。(三)宝黛钗的爱情悲剧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之一,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将目光聚焦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对林黛玉充满同情,而对薛宝钗的人生悲剧缺少深入思考。基于以上学情,我设计了“听言观行识宝钗,慎思明辨品红楼——薛宝钗人物形象探析”的整本书阅读研读指导示范课,旨在通过课堂研读,引导学生理解薛宝钗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积累研读小说人物形象的经验。二、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梳理整合文本,品味小说中众多典型人物各具特色的语言,结合小说典型人物对薛宝钗的相关评价,把握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对人物有基本的了解。(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精读文本,带领学生听其言,观其行,运用思辨性思维深化理解,将薛宝钗与林黛玉进行比较对照,结合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文段,对薛宝钗形象有更全面、多元的认识。(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研读,让学生在揣摩文本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享受,理解薛宝钗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鼓励学生在表达与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成果。(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体会曹雪芹的悲悯情怀,激发学生研读经典文本的兴趣,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三、教学重难点(一)带领学生梳理小说典型人物对薛宝钗的评价,整合小说人物的评价,形成对薛宝钗形象较为多元的认识。(二)在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对比中,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深入探究薛宝钗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四、教学流程(一)导入《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高峰,小说人物众多,却个性鲜明,各具风采。其中,薛宝钗被誉为《红楼梦》中“作者用功最深,读者也最难理解的人物”,今天,我们在听其言、观其行中识宝钗,在慎思明辨中品红楼。在研读文本中,走进薛宝钗的内心世界,理解作者塑造人物背后的良苦用心。(二)我看宝钗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眼中的薛宝钗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结合初读《红楼梦》的阅读感受,分享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印象。【预设】端庄大方,豁达开朗;细心周到,善解人意;成熟稳重,平和顺从;博闻强识,才华横溢;恪守妇德,藏愚守拙;城府深沉,世故圆滑……【小结】同学们眼中的薛宝钗,真的是一个丰富而立体的人物。(三)书中人看宝钗1.请同学们以观察员的身份深入薛宝钗的朋友圈,观察并总结贾府众人眼中的薛宝钗的形象特点。(1)以贾母之眼看宝钗【展示】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以贾母之眼看宝钗,我们看到宝钗的“稳重和平”,她对长辈的孝顺体贴。(2)以小丫头之眼看宝钗【展示】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以贾府小丫头之眼看宝钗,我们看到宝钗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3)以袭人之眼看宝钗【展示】袭人道:“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以袭人之眼看宝钗,我们看到宝钗的“有涵养”,“心地宽大”。(4)以湘云之眼看宝钗【展示】史湘云道:“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说着,眼睛圈儿就红了。(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以湘云之眼看宝钗,我们看到宝钗的热心善良,细心体贴。【小结】将“我看宝钗”与“书中人看宝钗”所获得的人物形象认识进行整合,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眼中的薛宝钗和书中人眼中的薛宝钗具有一致性,薛宝钗的确是一个端庄大方、温柔体贴、细致周到的大家闺秀。2.小说人物是有血肉、有灵魂、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心世界的,我们在分析人物时,不能轻易下定论,要警惕标签化、模式化的解读。我们再仔细思考,书中哪些人对薛宝钗有更多面的评价?(1)以黛玉之眼看宝钗【展示】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小结】林黛玉对薛宝钗的态度的转变,是从小说第四十二回开始的。两人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疏离、对立,到冰释前嫌、推心置腹的转变,林黛玉对薛宝钗的认识也存在着一个转变、深化的过程。(2)以宝玉之眼看宝钗以宝玉之眼看宝钗,我们可以结合宝玉对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的选择来品析。小说第五回曲子《终身误》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小说第三十六回中更是借贾宝玉之口再次说明:“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为什么宝玉会有“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道木石前盟”的感叹?结合小说中的经典文段,从为人处世、性格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将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比较,把握薛宝钗、林黛玉两位主要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贾宝玉的选择。请同学们以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人处世”的不同为例,开展小组讨论,将表格填写完整。【展示】诗歌是能表露心声的,大观园中众姐妹留下了众多经典的诗篇。在小说第七十回中,大观园众姐妹以柳絮为题,限调作词。我们结合两人笔下的柳絮,来深入分析她们的性格。【展示】唐多令·咏柳絮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①猜测众人阅读《唐多令》的反应和评价。【展示】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②为什么会认为黛玉写的“太悲了”?能不能结合关键意象或是重点词句进行说明?【预设】“粉堕”“香残”点明了柳絮飘落正值晚春时节,也可暗喻女子的衰老死亡。“漂泊亦如人命薄”写出了自己的寄人篱下、孤苦无依、体弱多病。“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黛玉也曾自称“草木之人”,因白色的柳絮联想人的白头,产生了青春易逝的悲愁。“谁舍谁收”“春不管,凭尔去”都写出了面对不幸身世,悲惨命运的无力之感。③从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黛玉怎样的性格特点?多愁善感。临江仙·咏柳絮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①猜测众人阅读《临江仙》的反应和评价。【展示】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②什么叫“翻得好气力”?翻出新意,写出了昂扬向上的气势。③哪些地方写出了昂扬向上的气势?“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柳絮的飘舞本是向下的,而宝钗将柳絮向下飘零的衰颓之姿,转化为奋力向上的昂扬之态。“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写出了柳絮不甘命运摆布的姿态,显示出了一种超越与突破的生命意志。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任他随聚随分”:我们从小说里可以发现,林黛玉“喜散不喜聚”,宝玉是“喜聚不喜散”,和宝玉、黛玉面对人生聚散的态度相比,宝钗对人生聚散离合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小说第三十四回写道,宝玉挨打之后,宝钗和黛玉都来探望他。结合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分析她们的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展示】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早听人一句话”很像我们平时常说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宝钗和宝玉说话,很像长辈对晚辈说话,是一种劝诫;“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的就红了脸”,可以看出宝钗在对宝玉的感情是克制的,内敛的。黛玉“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可见哭泣时间之长;“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虽短,但意味深长,表现出对宝玉挨打的心痛。黛玉和宝玉是情意相通,知音相合。两人都有对宝玉的关心,但宝钗内敛克制,黛玉真情流露。【展示】黛玉热烈,宝钗冷静;黛玉感性,宝钗理智;黛玉率性自然,宝钗随分从时;黛玉在乎诗与情,宝钗在乎德与礼。【小结】其实曹雪芹一直把林黛玉、薛宝钗既互相对比,又互相烘托,还互相补充来写,她们都是古典小说不朽的艺术典型。两个妙龄少女经常出现在同一场合,做人情对照,做智力角逐,春兰秋菊,各有佳妙。回到主问题,宝玉为什么说“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林黛玉的热烈、感性、率性自然,以及对诗与情的追求,和贾宝玉是一致的。而薛宝钗的冷静、随分从时,对德与礼的遵循,使她有一种超出同龄人的成熟。或许正是这份成熟,使得她与贾宝玉存在心理上的距离。(3)是什么使得薛宝钗有超出同龄人的成熟?结合小说相关文段,分析她超出同龄人成熟的原因,在深入探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请学生再次分享对薛宝钗人物的认识。材料一: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今年方四十上下年纪,只有薛蟠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二则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材料二: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材料三:宝钗听了便笑道:“……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周瑞家的因问:“不知是个什么海上方儿?姑娘说了,我们也记着,说与人知道,倘遇见这样病,也是行好的事。”宝钗见问,乃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周瑞家的忙道:“嗳哟!这么说来,这就得三年的工夫。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这却怎处呢?”宝钗笑道:“所以说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小结】薛宝钗也曾有过淘气、天真的童年,只是因为家庭教养、家境变化等种种原因,她成长为了不动声色的大人。其实,冷香丸就是一种暗示,冷香丸是为了压抑热毒,热毒也许是欲望、情感的象征,四季的纯白花朵使她变得清心寡欲、随分从时,清冷的霜雪雨露构成,也抑制着她的情感,使她变得冷静甚至冷漠。【展示】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结合金钏投井自尽后,宝钗对王夫人的劝慰更能理解:宝钗,你看她近,其实她远。你看她暖,然而心中有冷。宝钗的言行常让人觉得是经过某种理智的雕琢,或身心考虑形成的成熟。(4)同学们如何看待宝钗的成熟?宝钗的形象是立体、丰满,复杂而多元的,她具有超出同龄人的理智和成熟,自觉地遵从礼教,被旧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束缚,抹除自我个性,压抑自己的内在情感,成为典范的“淑女”,然而,最终也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宝钗的成熟背后有太多的无奈与悲哀,曹雪芹是带着慈悲的眼和慈悲的心,怀着最博大的悲悯情怀来刻画宝钗,来描写大观园中的女儿们,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不同样态。【展示】悲悯情怀:曹雪芹尊重笔下的每一个生命,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怀有无限的包容与理解。《红楼梦》中的女儿们,均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无论是随分从时的宝钗,还是孤高自许的黛玉,无论是直率天真的湘云,还是聪慧能干的探春,她们都曾在枝头努力地盛开,不管是高傲还是谦恭,是坚强还是柔弱。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饮的茶与酒名吗?【展示】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女儿的悲剧,不仅是个体生命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所有青春、美、爱和一切有价值的生命的悲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