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家争鸣教学反思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的研讨新课标,进一步发挥招远市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推进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研究,落实“精准式”教学主张,探寻“读•思•写•做•研”的教师成长路径,2022年-2023年学年度本工作室举行了“
‘读·思·写·做·研’:探寻教师成长路径”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篇为“研”主题下的公开课活动,来自招远市魁星路中学的姜红梅老师向我们展示一堂地区级的教学大比武参赛作品——《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及反思。编者案:实践证明,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快速成长的秘诀。从本期开始,工作室将加大这方面的力度。诸子百家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我在听课中了解到,不仅学生难于理解,就是教师理解起来也很困难。雪娇这篇反思来自她教学实践的思考,很有见地,特刊登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对大部分复习生来说,古代中国思想史是学习的难题之一。这固然与学生文言阅读的障碍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课堂教学中核心概念解读的囫囵吞枣。回想以前在讲解《百家争鸣》时,我基本按照内容、背景和影响的结构讲解。教给学生结构清晰的记忆点,而缺少对这些孤立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本次复习课上,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了解较多,但却缺少内容之间内在逻辑的分析。基于此,我试图在知识点间建构逻辑联系,使历史解释变得更加自然,使核心概念的理解能更加深入。第一,老子思想老子思想核心包括“道为世界本原”“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等。学生对“道”(自然规律),“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不妄为)等概念是比较了解的。我在此基础上做了以下补充:1.何为朴素辩证法?学生基本都知道何为辩证法?却不知朴素辩证法强调的是认识的来源:通过现实观察而非科学实验得出的辩证法认识。这与春秋战国时代相符,也与同一时代西方哲学发展的特征相似。2.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材料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道德经》第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十一章)以上材料可见,道是“有”和“无”这对辩证概念的结合体。老子通过对车辆、陶器、窗户等现象的观察发现,“无”比“有”更重要。由此,政治理想中他认为“无为”比“有为”更好。材料二“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道德经》第十七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道德经》第七十五章)“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从材料可见,无为而治的精髓在于统治者不折腾,让百姓自然发展。身处春秋时期的老子,面对礼崩乐坏,日益动荡的社会现实,给出的解释是统治者过于“有为”,严重违背合乎自然的社会形态——小国寡民——这是人道之初有形态。老子基于对生活敏锐的观察,以辩证思维探究世界本原,在此基础上分析社会动荡的根源,体现了深邃的哲学思辨性特征。其中对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理念影响中国数千年。这些理念也为儒家(荀子、董仲舒、理学等)、法家等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第二,孔子思想大部分复习生都熟知“仁”“礼”“中庸”等核心概念。我在教学中更多突出的是这些思想的渊源和关系问题。1.孔子崇尚周礼的原因。孔子成长于鲁国。作为周公后代所在诸侯国,礼乐文化浓厚,孔子自小耳濡目染,深受其影响。“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孔子认为周礼传承借鉴于夏商两代,因此,礼制最为完善。因此推崇周礼。从中也可以看出孔子对文化传承的重视。2.关于“仁”与“礼”的关系。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周礼虽体现了孔子对传统制度文化的传承,却并未体现创新性。纳“仁”入“礼”才是其创新之处。仁者,概念繁多:有等差的爱;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是基本理解。“仁”还可以体现于其他个人修养层面,如信、弘毅等。由此延伸至家庭关系中的“孝悌”和国家治理层面的德治。何为“德治”?一方面,统治者应轻徭薄赋,以仁爱之心治国(“苛政猛于虎也”);也指统治者以身作则,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教化民众(“政者,正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仁还可以体现于国际关系中以和为贵的精神理念。从修身到齐家,再到治国平天下,孔子对“仁”的解释角度多样,深刻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主张呢?一方面,这是传统家国一体观念在思想领域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这也是孔子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社会问题的回应。在孔子看来,正是社会道德的沦丧,导致了社会动荡。因此,纳仁入礼是他提出的社会救济方案。第三,战国时期各家思想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真正形成的时期。以前教学中,我只简单涉及各家各人主张本身,没有将之真正置于“争鸣”这一概念下。此次复习中,我试图在时空观念的具体分析下将各家观点串联对比教学,从而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1.墨子墨子生活于战国初期,且曾师从儒家,但其观点却基本是针对儒家而来。“兼爱”针对儒家有差等的仁爱,主张人人平等的互爱。“非命”针对儒家的天命观,“非乐”针对繁复奢侈的礼乐,“节葬”则针对儒家的厚葬观念。这种为小生产者发声的观念与墨子少时家境贫寒,做过木工等人生经历很有关系。在墨子看来,儒家的“仁”“礼”并非社会救济良方。从研究方向上看,与道家相似,墨子善于观察生活,因此在自然科学、哲学(逻辑学、认识论)等当面颇有建树。2.孟子孔子以后,儒分八派。生活于战国中期的孟子是其中影响非常大的一支。其思想核心为“仁政”。何为“仁政”?以仁爱之心治国,轻徭薄赋,轻刑罚,明教化,明人伦。为何要实行仁政呢?因为民贵君轻(民本)。民本思想的前提是等级秩序。统治者为何能推行仁政呢?因为人性本善。人之初,就有四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在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小农经济持续发展,轻徭薄赋的主张是与正在兴起的地主阶级密切相应的。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德治的继承与发展,更具有系统性,也更加深入(涉及人性等哲学命题)。孟子关于人性的探究对于宋代主张本善习远的理学影响甚深。说明这一点才能使学生理解宋代理学中孟子地位提升的原因。3.荀子和韩非子荀子思想的核心是礼法并施。与孟子侧重于发展孔子“仁”的主张不同,荀子虽有“平政爱民”的观念,却更侧重于“礼”的作用。同时,由于人性本恶,所以“礼”应与“法”结合才能真正治理好国家。这显然受到法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但是应注意到在“礼”“法”关系中,荀子仍认为礼重于法。在天人关系中,荀子还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这些观点隐含的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正是这个时代新兴地主阶级精神风貌的写照。同时,明显受到道家天人关系的影响。所以,荀子的主张既体现了儒学内部的派系分流,又有融合各家思想的特征。韩非子的思想也是在继承传统法家三派——“法”“术”“势”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情领导力-数字化时代智能组织管理的新挑战
- 视频安全课件教学课件
- ESD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汇编集锦
- 馄饨店劳务合同(2篇)
- 《数学物理方法》第2章测试题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外国税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商务礼仪》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对外开放说课稿
- 《坐井观天》说课稿
-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1课 开启物联网之门 教学设计
- 2024新人教版道法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过好校园生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4年度中国AI大模型场景探索及产业应用调研报告-2024
- 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
- 教学课件《变革与突破-19世纪西方美术》
- 2023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 2024年4月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真题与答案
- (高清版)DB42T 2179-2024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12D401-3 爆炸危险环境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安装
- 2024广西继续教育公需科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