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术后梭形细胞结节1例报告_第1页
膀胱术后梭形细胞结节1例报告_第2页
膀胱术后梭形细胞结节1例报告_第3页
膀胱术后梭形细胞结节1例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膀胱术后梭形细胞结节1例报告

用于排尿和膀胱手术的梭形细胞结节(psen)相对较少。国外自1984年以来发表了9篇相关文章,国内仅于2004年报道了1例膀胱自发性梭形细胞结节,且未明确阐述其临床病理特征。我院收治1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TUPKRP术后出现PSCN,现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着重对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1材料和方法1.1临床数据1.2方法1.3透射电镜2结果2.1重大探索2.2细胞组织及核分裂象病变两侧被覆少量尿路上皮,中间有溃疡形成,表面为较厚的炎性渗出物伴出血、坏死。溃疡底部及尿路上皮下由大量瘤样增生的梭形细胞构成,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图1),密集或稀疏;细胞呈长梭形,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淡,有的可见小核仁,胞质中等,核质比无增大,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局部浸润膀胱肌层;核分裂象多见(图2),有的高倍视野可见6个核分裂象,平均15个/10HPF,但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未见肿瘤性坏死。间质明显疏松水肿,区域伴有明显的黏液变性,细胞稀疏;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增生,血管外可见较多的红细胞渗出(图3),病变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极少量散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2.3alk、ssin、alk、csin、alk、sc-100、cd-l+梭形细胞胞质vimentin、α-SMA(图4)、MSA、dsmin和actin强(+),CK-L(+),而ALK、S-100、CD34、NSE、EMA和CEA均(-)。2.4胞质、胞质和大小丝梭形细胞核呈长椭圆形,核膜光滑,染色质细腻,无异型性。胞质内粗面内织网丰富,胞膜下有少许短束状肌丝,未见明显的密斑和胞饮小泡。病理诊断:膀胱梭形细胞结节。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3.2期间质检查PSCN大部分表现为无包膜、界限不清的结节,体积较小,一般直径为4cm左右,表面可见坏死、出血;切面灰白、灰褐色,质中偏韧。组织学与肉瘤相似,尤其像平滑肌肉瘤,富于细胞但核染色质不深,核分裂象易见,但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这种良性增生性病变由肥胖或长梭形细胞构成,可浸润膀胱肌层,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主要组织学特点:(1)病变由交织呈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呈浸润性生长,细胞肥胖或长梭形,排列稀疏或密集,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染色质不深,胞质中等至丰富、淡染,边界尚清,核分裂象多见。本例高倍视野可见6个核分裂象,平均15个/10HPF,但没有病理性核分裂和细胞的多形性,无凝固性坏死。(2)间质可有水肿、黏液变性或胶原化。(3)病变内均见炎细胞浸润,本例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表面常有溃疡形成。(4)大部分病例可见规则而丰富的小血管网增生,血管外及梭形细胞间有散在的红细胞渗出,出现卡波西肉瘤样的形态学改变。3.3梭形细胞胞核形态检测梭形细胞显示多项肌源性标记阳性,如desmin、α-SMA、MSA和actin,CK-L亦呈阳性表达,ALK、EMA和CEA均呈阴性。电镜示梭形细胞胞核呈长椭圆形,核膜光滑,染色质细腻,无异型性。胞质内粗面内质网丰富,胞膜下有少许短束状肌丝,但密斑及胞饮小泡不明显,与肌纤维母细胞相同。3.4pscn克隆性染色体异常Micci等通过2例PSCN发现7号染色体畸变。其中1例为47,XX(+7),即出现三体型,这是第一次报道PSCN克隆性染色体异常;而另1例则通过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P-FISH),运用特异性的7号染色体探针检测到7号染色体3个蓝色的卫星信号。3.5pscn主要病理表现本病组织结构虽然和肉瘤相似,却是发生于术后的一种反应性、非肿瘤性病变。最值得注意的特征是瘤样增殖的梭形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和丰富的核分裂象,所以诊断时需与膀胱常见的恶性肿瘤鉴别:(1)平滑肌肉瘤:瘤细胞异型性明显,胞质红染,核分裂象多见,有病理性核分裂,可见坏死,炎症细胞少见;免疫组化与PSCN相似,诊断依据细胞的异型性、病理性核分裂、有无手术史等。(2)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肉瘤样变异型(肉瘤样癌):肿瘤细胞除梭形细胞束状、编织状排列外,也可见巢状或腺样分化,梭形细胞和上皮巢细胞间存在移行;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坏死、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瘤巨细胞;梭形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上皮特征,可见桥粒和张力微丝等结构;CK阳性但无肌源性表达。(3)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与PSCN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均有重叠,两者很难区分。PSCN体积更小,黏液样基质少,细胞异型性更小,细胞质较丰富,CK强阳性。一些有限的资料显示肌纤维母细胞瘤是单克隆性增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其为肿瘤性病变。近年来认为,IMT是低度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不但浸润肌层,染色体2p23发生易位,并有ALK阳性,而PSCN中ALK呈阴性。(4)黏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MFH):多见于中老年人,以肢体深部软组织多发,最显著的特征为基质黏液变超过瘤组织总量的50%,肿瘤组织结构细胞区和黏液变区域互相过渡。黏液变区细胞稀少,梭形细胞、星芒状细胞散见,核分裂少,血管增生较多;细胞区成分复杂,包括梭形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单核或多核巨细胞、黄色瘤细胞和各种炎症细胞,可伴有骨样组织和骨形成,同时还可以有出血、坏死及囊腔形成。以外,还应注意与膀胱横纹肌肉瘤、神经纤维瘤、卡波西肉瘤等相鉴别(表1)。3.6pscn的临床应用及临床意义现已知PSCN存在7号染色体畸变,而7号染色体又是癌症细胞遗传学中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因为它已不是在各种肿瘤中发现的唯一异常,在非肿瘤疾病和正常组织中也出现异常改变。Micci等的研究表明,无论体内还是体外进行细胞培养或者从石蜡组织中提取细胞核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都得到了相似的研究结果——炎症细胞比其他类型的细胞更容易导致7号染色体的异常改变,这可能就是慢性炎症后出现的7号染色体异常,因此推测炎症可能会引起7号染色体畸变,进而参与PSCN病变的发生。膀胱术后梭形细胞结节属于术后反应性增生性病变,从形态学看,梭形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相似,免疫组化结果也显示多项肌源性标记表达,超微结构胞质中也有肌丝出现,因此有来自肌纤维母细胞的可能,但准确的组织来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PSCN是一种罕见发生于手术部位的反应性、非肿瘤性病变,除膀胱外宫颈及阴道也可发生,表现为核分裂象明显增多、局部呈浸润性生长等恶性特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术前诊断较困难,必须结合病史和术后一系列检查综合分析。患者男性,79岁。以前列腺增生症行TUPKRP术治疗,术后22天患者出现肉眼血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3天。B超示膀胱颈部不规则低回声结节,未见明确包膜,性质待定。膀胱镜示膀胱三角区有一3cm×2cm大小的结节状肿块,基底部宽,表面暗红色,呈污秽状,有活动性出血点。临床诊断:膀胱肿瘤,性质待查。遂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并行病理检查。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厚切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免疫组化染色采用MaxVision快捷法。所用一抗vimenten、SMA、desmin、MSA、CK-L、EMA、ALK、actin、NSE、CEA和S-100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试验步骤按说明书进行。标本经2.5%的戊二醛4℃固定,锇酸后固定,梯度乙醇脱水,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后再经醋酸铀和柠檬酸铅染色。组织多块,共5cm×1.5cm大小,灰白、灰褐色,表面有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