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5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5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5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5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5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谈到李白,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便是:诗酒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汨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转必绝伦。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唐·杜甫《饮中八仙歌》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25岁开始在各地漫游,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安世济民”是李白一生的愿望。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吴筠向唐玄宗推荐李白,唐玄宗于是召李白到长安。李白进京,本想借此机会施展抱负,有所作为,然而事实却很不如意。唐玄宗只把他看做词臣,并不重用他。他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连唐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载(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他即将由东鲁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

题目解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在梦里游玩天姥:山名吟:古诗的一种体式

古体诗近体诗标题特点歌行吟篇幅较长字数灵活平仄、押韵不严留别:出行的人借诗文向留下的人告别律诗绝句体裁正字音:

天姥山mǔ瀛洲yíng天台山tāi

剡溪shàn渌水lù脚著

zhuó

殷岩泉yǐn栗深林lì

澹澹dàn

霹雳pīlì訇然

hōng悸

恍huǎng惊起

整体感知:根据文章思路可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入梦之由梦中奇景梦醒感悟梦(线索)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入梦之由:

思考:天姥山有什么特点?神秘、高大、巍峨①把神山(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以虚衬实,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手法:衬托、对比、夸张②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夸张地写出天姥山比五岳还挺拔,连有名的天台山也如拜倒在它足下,极力地表现了天姥山的高耸。

思考: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先谈瀛洲、五岳等山川,有何用意?梦境李白梦见了什么?☆梦中奇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沿着作者的脚步,一共呈现了四幅图景,试给每一幅图拟一个小标题,并选择其中一幅重点赏析。(提示:以时间和地点为划分依据)①月夜剡溪图②白昼山中图③傍晚山中图④夜晚仙府图小标题诗文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表达情感月夜剡溪图

我欲因之梦吴越……渌水荡漾清猿啼白昼山中图

脚著谢公屐……迷花倚石忽已暝

傍晚山中图

熊咆龙吟……水澹澹兮……

夜晚仙府图

裂缺霹雳……

仙之人兮……

意象:海日、天鸡、山花、奇石……意境:雄奇壮观、奇幻瑰丽炼字:迷、倚、忽

手法:用典(遭遇相似、怀才不遇—寄情山水)迷恋沉醉

意象:熊咆、龙吟、石、泉水、深林……意境:阴森恐怖炼字:殷、栗、惊手法:夸张震惊恐惧意象:仙洞、金银台、虎、鸾、仙人……意境:富丽堂皇、光怪陆离炼字:崩、摧、訇、列、麻手法:铺陈、拟人惊异迷离意象:月、影、猿啼……意境:幽美恬静炼字:飞、送手法:拟人、夸张急切兴奋向往自由

梦境☆惊梦长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好梦不常。由幻想转到现实。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诗人的心情由最初的自由快乐、震惊讶异、沉醉迷离变得失意伤感。(1)与梦境的辉煌灿烂形成对比,更突出梦醒时分的冷清孤寂;(2)与上文的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回到现实的失意伤感;(3)同时也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了张本。惟:枕席(现实)失:烟霞(仙人洞辉煌灿烂)梦境之后诗人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行文效果?☆惊梦长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全诗的主旨句)理解并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明确: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梦游吟魂飞剡溪着屐登山洞天仙境魂归枕席清丽幽静壮美雄奇神奇壮丽和穆陆离苦闷惆怅天姥仙境现实梦境现实云雨突变惊恐阴森豪放浪漫李白做的梦是“美梦”还是“噩梦”?解梦依据: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境是美好的,作者醒来才会惋惜失落。2.文章第一段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天姥山的超凡脱俗和雄伟高大,让作者心向往之,所以作者的梦里的天姥山也美好和神秘的。“美梦”说依据: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魂魄都惊动了,应该是因梦中之境而“惊醒”。2.结合写作背景,梦境是对现实的隐喻。对仙境的描述正是宫廷生活的映照。与后文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发愤之言”相呼应。“噩梦”说

作品中的梦绝不是梦,它和现实的差别通常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

“这首诗的奇特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叹。正因如此,这诗才给人奇谲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补充资料

“梦”:

理想世界+残酷现实☆论梦

无论是超越现实的美梦,还是隐射现实的噩梦,它终究不过是一场梦。梦的意义就在于发现,发现自我真正的精神追求。

浪漫主义:

一是丰富的想象。诗人的想象有来源于民间的传说,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