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岩土工程初步勘察第1页PAGEPAGE2巴南区春森水岸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PAGEPAGE1巴南区春森水岸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目录TOC\o"1-2"\h\z\u0前言 20.1工程概况 20.2、工程勘察范围和勘察阶段 20.3、勘察目的及任务 30.4、勘察工作依据 40.5、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确定 40.6、勘察工作量 40.7、工作质量评述 51自然地理 61.1交通位置 61.2气象水文 62工程地质条件 62.1地形地貌 62.2地质构造 72.3地层岩性 72.4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72.5水文地质条件 82.6水、土腐蚀性评价 82.7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 8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83.1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83.2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8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 105、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05.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05.2地震效应评价 115.3边坡稳定性评价 116地基评价 186.1地基均匀性评价 186.2对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评价 186.3岩土层承载能力评价 186.4持力层及基础型式建议 196.5成桩可能性、施工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196.6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07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 208结论与建议 208.1结论 208.2建议 20图件目录顺序号图名比例尺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5002~21工程地质剖面图(1-1’~21-21’1:20022~78钻孔柱状图(ZK1~ZK69)1:100附件目录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委托书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4、岩石试验测试报告5、测量说明及测量成果6、外业见证报告二0一九年九月0前言0.1工程概况重庆巴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包人)拟在巴南区跳石镇修建“巴南区春森水岸工程”项目,委托重庆长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勘察人)对该拟建场地进行工程地质一次性勘察。根据发包人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委托书》、场地现状地形图和拟建物总平面图,拟建的“巴南区春森水岸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0767.03㎡,主要包括5栋住宅以及地下车库建筑,拟建物具体特征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及下表:表1-1拟建物设计指标一览表项目拟建物编号及名称设计±0.00高程层数重要等级结构类型基础形式设计荷载kN/柱对沉降敏感程度春森水岸1#楼315.006F/吊2F二级框剪桩基/独立基础/敏感2#楼315.006F/吊2F二级框剪桩基/独立基础/敏感3#楼315.005F/吊2F二级框剪桩基/独立基础/敏感4#楼321.006F/吊1F二级框剪桩基/独立基础/敏感5#楼324.00/325.50/327.006F/吊3F二级框剪桩基/独立基础/敏感吊层车库311.50吊1F、吊3F二级框架桩基/独立基础/敏感地下车库-1F=311.50-2F=308.00-1F、-2F二级框架桩基/独立基础/敏感环境边坡拟建场地按设计环境高程整平后,南侧与市政道路基本持平,在场地北侧形成最高约34.82m的环境边坡。北侧西段环境边坡:边坡等级为二级,属Ⅲ类边坡岩体,拟采用坡率法放坡后格构种草护坡(设计坡率1:1.20~1:3.00);北侧东段环境边坡:边坡等级为二级,cd段属Ⅳ类边坡岩体,其余边坡段属Ⅲ类边坡岩体,下部采用锚杆挡墙支档,上部按坡率法放坡。基坑边坡规模(自编号)AE段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由地下车库-2F与环境间形成的基坑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4、5#楼的南侧(见剖面9~16),此段边坡长约140m,形成的基坑侧壁高约7.00m,倾向约190°。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砂泥岩。CD段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吊层-1F~-3F与环境间形成的基坑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4、5#楼底部(见剖面9~16),此段边坡长约135m,形成的基坑侧壁高约6.50~12.00m,倾向约190°。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砂泥岩。EF、GH、IJ段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地下车库-2F与环境间形成的基坑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1#楼北侧和东侧(见剖面5、6),此段边坡长约7~11.50m,形成的基坑侧壁高约7.00m,倾向约278°。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砂泥岩。FG段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地下车库-2F与环境间形成的基坑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1#楼的北侧(见剖面17、18),此段边坡长约47m,形成的基坑侧壁高约7.00m,倾向约190°。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砂泥岩。HI段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地下车库-2F与环境间形成的基坑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1#楼的东侧(见剖面18),此段边坡长约4.70m,形成的基坑侧壁高约7.00m,倾向约190°。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泥岩。AK段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地下车库-2F与环境间形成的基坑边坡。该段边坡位于场地西侧(见剖面5、6),此段边坡长约27.00m,形成的基坑侧壁高约7.00m,倾向约98°。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砂泥岩0.2、工程勘察范围和勘察阶段(1)工程勘察范围按渝建〔2013〕345号文规定,本次勘察范围满足要求,具体判定条件如下表1.2.1。表1.2.1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岩质边坡,勘察范围大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基坑边坡为岩质边坡,最高约12.0m,勘察范围大于2倍基坑深度。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2)工程勘察阶段按渝建〔2013〕346号文规定,本次可简化进行直接详细勘察工作,具体判定条件如下表1.2.2-1和1.2.2-2。表1.2.2-1选址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抗震一般地段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迁建。/不需进行选址勘察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比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表1.2.2-2初步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简单场地,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地形坡脚25°~40°,为自然岩坡,局部有陡坎。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不存在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建筑面积30767.03㎡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0.3、勘察目的及任务根据我单位(承包方)与甲方签定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以及甲方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确定本次勘察目的是查明拟建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及施工提地质依据和岩土参数。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是:(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和规律,以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场地岩、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提出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5)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6)对环境及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做出评价;提出边坡支护计算所需的岩土参数。(7)提供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与施工注意事项。0.4、勘察工作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委托书;(3)《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4)参考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0.5、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确定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规定:拟建工程建成后会形成最高约34.80m的岩质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类别划分为简单场地(见工程场地类别划分,表1-5)。因此综合确定本次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勘察阶段为直接详勘。表1-5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类别划分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复杂简单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为原始斜坡,地形坡脚一般25°~40°,局部有陡坎。√简单场地岩层倾角(°)23°√岩体完整性本场地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岩土特征覆盖土层厚度小,性质变化不大,场地覆盖土体为第四系粉质粘土。√土层厚度(m)场地内土层厚度小,且层厚差异小,钻探揭露土层厚度为0.00~1.70m。√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无地下水,现无河流冲沟。√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未发现滑坡、断层、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破坏地质环境人类活动强烈程度不强烈√对相邻建筑影响程度小√0.6、勘察工作量接受勘察任务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同时收集建筑平面布置图及场区测量控制资料。根据现行规范、踏勘成果及建筑平面布置图,编制了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本次勘察以工程地质钻探为主,并辅以工程地质测绘、室内岩土检测等勘察手段。本次勘察共布置勘察钻孔69个,其中控制性钻孔35个,一般性钻孔34个。勘察钻孔位置多位于拟建物边线、角点,并考虑对基坑边坡及其垂直方向的控制勘察钻孔,钻孔间距15~30m。孔深控制原则:一般性钻孔进入预计基底下中等风化基岩8~10m为原则,控制性钻孔进入预计基底下中等风化基岩10~12m为原则,钻孔间距及孔深均满足规范设计要求。2019年7月13日,我单位组织施工队伍进场施工,于7月20日完成外业工作后及时进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下表2-1。表2-1实物工作量统计表工作项目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备注工程测量钻孔定位个69编号ZK实测剖面km/条2.21/211:200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调查km20.061:500勘探钻探m/个1733.20/69室内试验岩样组24抗压、抗减变形、物性水文工作钻孔简易水文观测孔690.7、工作质量评述(1)工程地质测绘对场区及周边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面积约0.06km2。调查场区地形、地貌特征,调查各岩土层的空间展布及结构特征;圈定地质界线,了解基岩露头、岩性、风化程度、产状要素以及裂隙发育的规模和特征;调查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和发展情况;调查地表水分布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2)工程测量根据业主提供的带有拟建物平面布置方案的现状地形图(重庆独立坐标系,1956黄海高程系)作为本次工作用图,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见表2-2),采用全站仪将各钻探孔放样于实地,并进行地质断面测量,测量精度符合现行规范要求。表2-2测量控制点数据表编号X坐标(m)Y坐标(m)高程(m)ONC234537313.67571706.918308.900ONC234637322.50471557.574308.172ONC234737270.87071878.800310.227(3)钻探采用4台XJ-150型钻机钻探施工,共完成钻孔69个,钻探总进尺1733.20m。钻探施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控制钻探转速和回次进尺,岩芯采取率:粉质粘土采取率大于90%;强风化基岩采取率大于75%、中等风化基岩大于80%,岩芯采取率满足规范要求。钻探过程中对漏水、裂隙情况及时记录,钻孔质量良好,反映地层结构清楚。(4)水文地质观测施工结束后将施工残留水提干,经24小时后对所有钻孔进行水位观测。经观测,场区内大部分钻孔地下水恢复缓慢,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5)室内测试采取岩样24组,共进行了岩石天然及饱和单轴抗压、抗减、变形、物性等测试。所有样品均按相关操作规程现场采集、现场包装,并及时送往具有试验资质的检测中心(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进行室内试验,送检和试验过程符合规范要求。(6)现场原位测试本场地地表为第四系粉质粘土覆盖,土层厚度0~1.70m,未做原位测试。(7)外业见证由甲方委托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对我公司本次工程地质勘察进行外业旁站见证工作,见证员:蔡前飞,印章号:YKJZ-2310390-0008,所有钻孔经外业见证工作员验收后才终孔,确保了钻探质量,并提交了《建设工程勘察外业见证报告》见附件,(外业见证符合渝建发[2008]209号文件的要求)。(8)室内资料整理室内工作采用AUTOCAD2008和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编写的工程地质勘察8.03版软件编制,图件成果满足勘察要求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进行,勘探方法、手段及工作量布置合理,原始数据真实可靠,岩土测试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勘察成果资料达到详细勘察精度要求,经审查合格后可供设计与施工单位使用。1自然地理1.1交通位置拟建场地位于巴南区跳石镇,临近市政道路,交通方便。1.2气象水文气象: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旱、夏热、秋雨绵绵、冬暖而多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的特点。据重庆气象局1957~2008年资料,归纳引用如下:--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1067.80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冬季雨量最少(12月至翌年2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2%,月平均降雨量,1月份最少,为13.8mm,7月份最多,为186.5mm。日最大降雨量113.6mm(2007年7月15日),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100.7mm。--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6℃,极端最低气温为-4.5℃(1961年1月17日),极端最高气温42.5℃(2006年8月29日)。多年月平均值,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7.0℃;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9.6℃。--湿度: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内分配以12月最大,为87%;以8月份最小,为74%。绝对湿度为7.5毫巴。--霜冻期日期一般为10~20天,雾日数多达20~35天,日照数达1384.2~1542.8小时。水文:勘察区南侧为季节性河流跳石河。根据勘察期间调查得知:跳石河宽约15.0~20.0m,水深约1.0~2.0m,流速较缓,跳石河评估期间水位为304.30m,最高洪水位为306.50m。场地-2F地下车库设计高程为308.00m,高于跳石河最高洪水位,且该跳石河段为水库堤岸整治区,河岸两侧已兴建护岸堤,不受库水塌岸及洪水冲刷影响,故拟建场地受地表水影响较小;另外,场地西侧斜坡坡脚由于排水沟,沟宽约2.0~4.0m,水深约0.50m,水位高程为305.60~308.00m,最高水位高程为306.30~308.70m,在建筑物处低于地下车库设计高程-2F=308.00m,故拟建场地受地表水影响较小。2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场地现状总体为剥蚀丘陵和侵蚀河谷岸坡地貌。现状地形北侧为剥蚀浅丘,地形较高,地形较陡,斜坡地形坡度一般5~34°,道路边坡处达25°,场地陡坡坡度可达48°。拟建场地地面高程约304.05~365.50m,相对高差约61.45m。平均坡度约20°。2.2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详细调查,场区位于大盛场向斜东翼,岩层产状115°∠23°。勘察区内主要有两组构造裂隙:=1\*GB3①裂隙产状为:13°∠72°,裂面平直,微张,少量泥质充填,裂隙间距0.40m~2.10m,裂隙延伸长度1.5-3.0m,为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2\*GB3②裂隙产状为:309°∠61°,裂面平直,微张,无充填,裂隙间距1.50m~3.50m,延伸长度1.5~4.5m,为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场地岩体中构造裂隙不发育,局部较发育,场区岩体总体上较完整,多为层状结构,层面为贯通性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拟建场区及周围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地质构造较简单。2.3地层岩性本场地钻探、现场调查及测绘查明:本拟建场地内地层结构主要由第四系粉质粘土(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组成。基岩按风化程度可划分强风化带泥岩、砂岩及中等风化带泥岩、砂岩,现分述如下:2.3.1土层粉质粘土(Q4el+dl):灰褐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切面光滑,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呈可塑状态,残坡积成因。钻探揭示厚度0.00(ZK32)~1.70m(ZK50)。该层呈厚薄不均状在整个场地分布,其分布及厚度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2.3.2岩石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泥岩:紫褐色、红褐色、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长石、云母,泥质结构为主,局部砂质含量较重,中厚层状构造,部分地段含棕灰色砂质条带、斑块,夹砂岩薄层、透镜体,岩质不均,极软~软;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厚片状,岩质极软;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少量碎块状;未揭穿,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地主要岩性,其分布及厚度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砂岩:灰色、棕灰色、灰黄色等,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褐色泥质条带、团块,泥钙质胶结,岩质软硬不均,软~较软,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厚片状,岩质极软;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少量碎块状;未揭穿,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地次要岩性,其分布及厚度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场区内及附近无污染源,岩土体未受污染,岩土体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2.4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据钻探揭露及地表地质调查,场地内的基岩面总体上与现状地形基本一致,基岩面坡度一般小于25~30°。根据钻探获取岩芯的实际情况,结合地面工程地质测绘,将场地内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风化强烈,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厚片、碎石土状,手易折断岩芯块,岩质极软,锤击声沙哑。中等风化带:岩芯多呈柱状,少量短柱状、碎块状,岩质软~较软,手不易折断岩芯块,锤击声较清脆。2.5水文地质条件由于场区地形条件所致,地表水地下水通过场地地势低洼处排泄。勘察表明:勘察区内不具备典型的含水层,岩土层普遍含水微弱。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测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红层)裂隙水。①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型地下水由大气降雨或江水补给,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无统一地下水位。在覆土层薄地段,除雨季外一般无地下水;在覆土层较厚地段,地下水零星分布,水量较小,其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勘察期间,通过孔内水位观察,在24小时后量测时基本无水位,证实场地内无地下水。根据水源分析,局部地段分布的少量上层滞水对砼无侵蚀性。=2\*GB3②基岩(红层)裂隙水基岩(红层)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其强风化岩层较薄,风化裂隙水少见,主要为构造裂隙水,勘察区内粉质粘土和泥岩为隔水层,砂岩为透水层。由于地表水排泄条件好,含水层接受补给有限,且基岩层呈厚~中厚层状产出,其节理裂隙不发育,大气降水在地表迅速排泄掉,故渗透至含水层的水量是有限的。综上后述,结合本次勘察结合现场调查表明,勘察区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水量和水位随季节变化。2.6水、土腐蚀性评价①水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查明,场区内地下水贫乏,根据环境地质条件分析,结合素填土的物质组分及地区经验,对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勘察区环境类型属Ⅱ类拟建场内的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2\*GB3②土的腐蚀性评价拟建场区周边无化工、印染、冶金等污染源,场区内岩土层没有受到污染,场地内素填土系就近取土回填,根据场地环境分析及相邻建筑场地经验,场地岩土层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2.1条,可不取土样评价。2.7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通过对拟建场区及周边的工程地质调查,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断层、岩溶、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地质灾害。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3.1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粉质粘土:拟建场地粉质粘土一般厚度较薄,根据设计意图全部被挖除。3.2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在69个钻孔中采取中等风化带基岩样共24组,分别进行室内岩石饱和及天然抗压强度、抗剪、抗拉、变形及物性试验,试验结果符合已掌握的客观规律和地区特点,成果资料可信,试验数据采用概率理论进行统计,岩石性质指标的统计均遵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有关要求进行,统计结果详见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数理统计表3.2-1~3.2-8:中等风化带泥岩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2-1项目钻孔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泥岩ZK97.18.09.24.55.05.8ZK147.55.16.14.73.13.8ZK217.07.55.94.44.73.7ZK255.56.37.73.43.94.8ZK298.27.18.55.24.55.3ZK357.15.98.24.43.65.1ZK375.97.56.63.74.64.1ZK408.26.96.25.24.33.9ZK436.26.85.53.94.23.4ZK466.37.38.24.04.65.2ZK506.86.05.34.23.73.3ZK538.47.36.65.24.54.1ZK575.96.75.23.74.13.2统计个数3939平均值6.864.28标准差1.030.66变异系数0.150.15范围值5.05~9.153.13~5.77标准值6.574.10中等风化带砂岩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2-2项目钻孔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砂岩ZK1256.744.751.546.536.642.2ZK2244.739.948.635.331.538.4统计个数66平均值47.6938.44标准差5.925.29变异系数0.120.14范围值39.93~56.7331.54~46.52标准值42.8034.07场地中等风化带泥岩抗拉、三轴抗剪成果统计表表3.2-3岩性钻孔抗拉强度δt(MPa)抗剪强度图解法最小二乘法C(MPa)φ(°)C(MPa)φ(°)泥岩ZK20.370.570.471.5836.87ZK320.440.580.511.7137.23统计个数622标准差0.080.090.25变异系数0.160.060.01平均值0.491.6537.05注:带*的为经验值。场地中等风化带砂岩抗拉、三轴抗剪成果统计表表3.2-4岩性钻孔抗拉强度δt(MPa)抗剪强度图解法最小二乘法C(MPa)φ(°)C(MPa)φ(°)砂岩ZK42.322.232.099.4842.30ZK51.952.082.188.8441.99统计个数622标准差0.130.450.22变异系数0.060.050.01平均值2.149.1642.15注:带*的为经验值。中等风化带泥岩岩石变形参数成果统计表表3.2-5岩性钻孔变形模量(MPa)弹性模量(MPa)泊松比泥岩ZK21974.01845.72136.32182.42050.82371.80.330.340.32ZK321951.02295.52088.02156.32524.62294.30.330.320.33统计个数666平均值2048.422263.350.343标准差159.04169.820.01变异系数0.080.080.02标准值1917.122123.150.32中等风化带砂岩岩石变形参数成果统计表表3.2-6岩性钻孔变形模量(MPa)弹性模量(MPa)泊松比砂岩ZK49167.79689.78786.09492.110043.29089.00.220.210.22ZK59073.68710.48322.49430.89022.68616.50.210.220.22统计个数666平均值8958.329282.350.22标准差466.40488.490.00变异系数0.050.050.02标准值8573.258879.050.21泥岩岩石物性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2-7岩性钻孔密度(g/cm³)含水率(%)饱水率(%)孔隙率(%)天然饱和泥岩ZK22.502.512.512.522.532.523.753.994.194.594.654.8111.0911.2511.60ZK322.512.502.502.522.522.524.334.494.565.035.165.2812.1112.3812.65统计个数66666平均值2.512.524.224.9211.85标准差0.000.000.310.280.63变异系数0.0020.0020.0730.0570.052中等风化砂岩岩石物性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2-8岩性钻孔密度(g/cm³)含水率(%)饱水率(%)孔隙率(%)天然饱和砂岩ZK42.472.482.472.492.502.492.702.592.503.483.313.368.388.018.09ZK52.472.462.472.492.482.482.842.972.953.453.663.518.308.768.44统计个数66666平均值2.472.492.763.468.33标准差0.010.010.190.130.27变异系数0.0030.0030.0710.0360.032根据上表3.2-1、3.2-2统计场地中等风化带基岩,岩质不均,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将场地泥岩和砂岩分为:泥岩属极软岩,砂岩属较硬岩。拟建场地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详见下表3.2-9:表3.2-9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岩、土名称岩石单轴抗压强度(MPa)重度(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抗剪强度参数抗拉强度(MPa)变形模量(MPa)弹性模量(MPa)泊松比天然饱和天然饱和c(MPa)φ(°)粉质粘土//19.80*20.00*/15*28*////强风化泥岩////300*//////强风化砂岩////400*//////中风化泥岩6.574.1024.6024.7023850.40*30*0.19*1274.941411.890.32中风化砂岩42.8034.0724.2124.40123671.50*35*0.70*5701.215904.570.21岩层层面/////0.03012////LX1、LX2/////0.04215////岩性名称基底摩擦系数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强风化泥岩0.35*//15*/强风化砂岩0.40*//20*/中风化泥岩0.50/36060/中风化砂岩0.65/1200550/备注1、带“*”号者为根据实验数据并结合地区经验所提经验值;2、本次勘察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岩石(泥岩取天然,砂岩取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10×0.33得到;3、参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的规定结合重庆地区经验,中等风化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取0.90、时间效应系数0.95;粘聚力折减系数取0.30、时间效应系数0.95;抗拉强度折减系数取0.40、时间效应系数0.95;岩体变形及弹性模量由岩石变形及弹性模量×折减系数0.7×时间效应系数0.95得来;岩石泊松比可视为岩体泊松比;4、场地岩性结构变化稍大,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宜采用现场试验校核来确定;5、该表为综合建议值,设计、施工时应根据各段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意图进行选用。6、现场砂岩层厚较薄,呈透镜、夹层分布,建议按泥岩取值设计。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根据钻探岩芯结合现场调查情况,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6-1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将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岩体完整程度划分为:较完整。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7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判定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Ⅲ级;根据钻探揭露显示,基岩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岩质极软,判定砂、泥岩强风化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根据统计将场地中等风化带基岩按岩石坚硬程度分为:泥岩饱和抗压强度为4.10MPa属极软岩,砂岩5、岩土工程分析评价5.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及周边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断层、岩溶、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倾角23°左右,岩体裂隙不发育,局部较发育,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拟建场地整体稳定,适宜此工程的建设。5.2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本工程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六章规定,拟建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经地表地质调查及本次钻探揭露,场地第四系覆盖层为粉质粘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结合地区经验,建议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取160.0m/s,为中软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为500m/s,为软质岩石;中等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值>800m/s,为稳定岩石。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规定,地震效应评价按设计高程整平后的土层覆盖厚度计,详见下表5.2-1:拟建物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一览表表5.2-2建筑物名称按设计高程平场后最大土层厚度(m)素填土层厚度(m)粉质粘土层厚度(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土的类型场地类别特征周期(s)所处地段1#楼0.000.000.00>800.00岩石=1\*ROMANI10.25一般地段2#楼0.000.000.00>800.00岩石=1\*ROMANI10.25一般地段3#楼0.000.000.00>800.00岩石=1\*ROMANI10.25一般地段4#楼0.000.000.00>800.00岩石=1\*ROMANI10.25一般地段5#楼0.000.000.00>800.00岩石=1\*ROMANI10.25一般地段吊层车库0.000.000.00>800.00岩石=1\*ROMANI10.25一般地段地下车库0.000.000.00>800.00岩石=1\*ROMANI10.25一般地段5.3边坡稳定性评价5.3.1环境边坡:拟建场地按设计环境高程整平后,将在场地北侧形成最高约34.82m的环境边坡。按设计意图,北侧西段环境边坡采用坡率法直接放坡,北侧东段环境边坡下部拟采用挡墙支挡,上部按坡率法放坡。北侧西段环境边坡按设计坡率(1:1.20~3.00)放坡后,大部分边坡段较缓,现选取相对较陡处进行分析(代表性剖面9~13)。此段边坡高约17.80m,倾向约209°,为岩质边坡,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见下图):根据边坡赤平投影图,岩层面与边坡反向相交;LX1与边坡反向相交;LX2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属Ⅲ类边坡岩体,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为45°+/2即(泥岩取60°、砂岩取62.5°),按设计坡率放坡后边坡稳定,边坡无明显不利结构面,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局部掉块,建议格构种草护坡,同时做好截排水措施。北侧东段环境边坡下部拟采用挡墙支挡后再按坡率法放坡至红线处,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形成较多的岩质边坡,现对将形成的边坡特征、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供支护措施建议,边坡编号详见平面图与剖面图。北侧东段环境边坡支挡示意图1、ac段环境边坡拟建场地整平后,将形成ac段环境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5#楼的北侧(见剖面14、16)。此段边坡长约33m,形成的边坡高1.63~17.00m,倾向约189°。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砂泥岩,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见下图):根据边坡赤平投影图,岩层面与边坡反向相交;LX1与边坡反向相交;LX2与边坡反向相交;属Ⅲ类边坡岩体,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为45°+/2即(泥岩取60°、砂岩取62.5°),上部边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稳定,下部边坡无明显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局部掉块。场地主要岩性为泥岩,易风化,且此段设计为直立边坡,高度较高,建议锚杆支护喷浆护坡,同时做好截排水措施。2、bd段环境边坡拟建场地整平后,将形成bd段环境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1#楼的北侧(见剖面16、17、18)。此段边坡长约72m,形成的边坡侧壁高4.45~17.00m,倾向约213°。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砂泥岩,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见下图):根据边坡赤平投影图,岩层面与边坡反向相交;LX1与边坡反向相交;LX2与边坡反向相交;属Ⅲ类边坡岩体,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为45°+/2即(泥岩取60°、砂岩取62.5°),上部边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稳定,下部边坡无明显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局部掉块。场地主要岩性为泥岩,易风化,且此段设计为直立边坡,高度较高,建议锚杆支护喷浆护坡,同时做好截排水措施。3、cf段环境边坡拟建场地整平后,将形成cf段环境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1#楼的东侧(见剖面5、6)。此段边坡长约22m,形成的边坡侧壁高1.50~17.00m,倾向约293°。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砂泥岩,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见下图):根据边坡赤平投影图,岩层面与边坡反向相交;LX1与边坡大角度相交;LX2与边坡顺向相交,夹角为17°;属Ⅳ类边坡岩体,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5°,边坡岩体破裂角取外倾结构面倾角和45°+/2两者中的较小值即60°(岩性为泥岩)。边坡稳定性主要受LX2控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沿外倾裂隙面滑移,现按沿裂隙面的平面滑动破坏模式分析如下:①计算参数取值根据现场调查,边坡岩体为泥岩,裂隙结构面属软弱结构面,结合程度很差。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和地区经验,按不利原则考虑,边坡中外倾结构面倾角按61°考虑,岩体结构面参数取:内摩擦角=15°,凝聚力c=42kPa。泥岩的天然重度取24.60kN/m3。②计算公式Ks——边坡稳定性系数;——岩土体重度(kN/m3);c——结构面的粘聚力(kpa);——结构面的内摩擦角(°);A——结构面的面积(m2);V——岩体的体积(m3);——结构面的倾角(°)。边坡稳定性分析经计算,该段岩质段边坡稳定系数为0.62Ks=0.62<1.30(稳定安全系数),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建议设计根据地面实际荷载情况等,重新计算稳定系数及剩余下滑力进行挡墙设计。建议施工期间按61°外倾结构面放坡后采用锚杆挡墙支护。4、ed段环境边坡拟建场地整平后,将形成ec段环境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1#楼的北侧(见剖面17、18)。此段边坡长约63m,形成的边坡高约11m,倾向约190°。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砂泥岩,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见下图):根据边坡赤平投影图,岩层面与边坡大角度相交;LX1与边坡反向相交;LX2与边坡反向相交;属Ⅲ类边坡岩体,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为45°+/2即(泥岩取60°、砂岩取62.5°),边坡无明显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局部掉块。场地主要岩性为泥岩,易风化,且此段设计为直立边坡,高度较高,建议锚杆支护喷浆护坡,同时做好截排水措施。5.3.2地下车库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按地下车库-1F、-2F及吊层设计标高整平后,拟建地下车库与环境地坪间,将形成较多的基坑边坡,现对将形成的边坡特征、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供支护措施建议,边坡编号详见平面图与剖面图。地下车库平面图1、AE段基坑边坡拟建场地按地下车库底设计标高平整场地后,将形成AE段基坑边坡,为地下车库-2F与环境间形成的基坑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4、5#楼的南侧(见剖面9~16),此段边坡长约140m,形成的基坑边坡高约7.00m,倾向约190°。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砂泥岩,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见下图):根据边坡赤平投影图,岩层面与边坡大角度相交;LX1与边坡反向相交;LX2与边坡反向相交;属Ⅲ类边坡岩体,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为45°+/2即(泥岩取60°、砂岩取62.5°),边坡无明显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局部掉块。根据平面图所示,有放坡场地,建议施工期间放坡开挖,结合拟建地下室结构采用加厚剪力墙进行永久支挡,高度大于8.00m的岩质基坑边坡建议采用锚杆挡墙进行支挡。临时边坡坡率建议值:土层H≤5m1:1.00H>5m1:1.25强风化基岩H≤5m1:0.75中等风化基岩H≤8m1:0.158m≤H<15m1:0.302、CD段基坑边坡拟建场地按地下车库底设计标高平整场地后,将形成CD段基坑边坡,为吊层-1F~-3F与环境间形成的基坑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4、5#楼底部(见剖面9~16),此段边坡长约135m,形成的基坑边坡高约6.50~12.00m,倾向约190°。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砂泥岩,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见下图):根据边坡赤平投影图,岩层面与边坡大角度相交;LX1与边坡反向相交;LX2与边坡反向相交;属Ⅲ类边坡岩体,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为45°+/2即(泥岩取60°、砂岩取62.5°),边坡无明显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局部掉块。根据平面图所示,有放坡场地,建议施工期间放坡开挖,结合拟建地下室结构采用加厚剪力墙进行永久支挡,高度大于8.00m的岩质基坑边坡建议采用锚杆挡墙进行支挡。临时边坡坡率建议值:土层H≤5m1:1.00H>5m1:1.25强风化基岩H≤5m1:0.75中等风化基岩H≤8m1:0.158m≤H<15m1:0.303、EF、GH、IJ段基坑边坡拟建场地按地下车库底设计标高平整场地后,将形成EF、GH、IJ段基坑边坡,为地下车库-2F与环境间形成的基坑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1#楼北侧和东侧(见剖面5、6),此段边坡长约7~11.50m,形成的基坑边坡高约7.00m,倾向约278°。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砂泥岩,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见下图):根据边坡赤平投影图,岩层面与边坡反向相交;LX1与边坡反向相交;LX2与边坡顺向相交,夹角为31°;属Ⅳ类边坡岩体,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5°,边坡岩体破裂角取外倾结构面倾角和45°+/2两者中的较小值即60°(岩性为泥岩)。边坡稳定性主要受LX2控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沿外倾结构面滑移,现按沿岩层面的平面滑动破坏模式分析如下:根据图示存在放坡空间,建议施工期间按外倾结构面倾角61°放坡开挖,结合拟建地下室结构采用加厚剪力墙进行永久支挡。4、FG段基坑边坡拟建场地按地下车库底设计标高平整场地后,将形成FG段基坑边坡,为地下车库-2F与环境间形成的基坑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1#楼的北侧(见剖面17、18),此段边坡长约47m,形成的基坑边坡高约9.00m,倾向约190°。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砂泥岩,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见下图):根据边坡赤平投影图,岩层面与边坡大角度相交;LX1与边坡反向相交;LX2与边坡反向相交;属Ⅲ类边坡岩体,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为45°+/2即(泥岩取60°、砂岩取62.5°),边坡无明显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局部掉块。根据平面图所示,有放坡场地,建议施工期间放坡开挖,结合拟建地下室结构采用加厚剪力墙进行永久支挡,高度大于8.00m的岩质基坑边坡建议采用锚杆挡墙进行支挡。临时边坡坡率建议值:土层H≤5m1:1.00H>5m1:1.25强风化基岩H≤5m1:0.75中等风化基岩H≤8m1:0.158m≤H<15m1:0.305、HI段基坑边坡拟建场地按地下车库底设计标高平整场地后,将形成HI段基坑边坡,为地下车库-2F与环境间形成的基坑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1#楼的东侧(见剖面18),此段边坡长约4.70m,形成的基坑边坡高约7.00m,倾向约190°。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泥岩,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见下图):根据边坡赤平投影图,岩层面与边坡大角度相交;LX1与边坡反向相交;LX2与边坡反向相交;属Ⅲ类边坡岩体,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为45°+/2即(泥岩取60°),边坡无明显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局部掉块。根据平面图所示,有放坡场地,建议施工期间放坡开挖,结合拟建地下室结构采用加厚剪力墙进行永久支挡,高度大于8.00m的岩质基坑边坡建议采用锚杆挡墙进行支挡。临时边坡坡率建议值:土层H≤5m1:1.00H>5m1:1.25强风化基岩H≤5m1:0.75中等风化基岩H≤8m1:0.158m≤H<15m1:0.306、AK段基坑边坡拟建场地按地下车库底设计标高平整场地后,将形成AK段基坑边坡,为地下车库-2F与环境间形成的基坑边坡。该段边坡位于场地西侧(见剖面5、6),此段边坡长约27.00m,形成的基坑边坡高约3.50m,倾向约98°。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为泥岩,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见下图):根据边坡赤平投影图,岩层面与边坡顺向相交,夹角为17°;LX1与边坡大角度相交;LX2与边坡反向相交;属Ⅳ类边坡岩体,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5°,边坡岩体破裂角取外倾结构面倾角和45°+/2两者中的较小值(泥岩取60°、砂岩取62.5°)。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面控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沿岩层面滑移,现按沿岩层面的平面滑动破坏模式分析如下:计算参数取值根据现场调查,边坡岩体为泥岩,裂隙结构面属软弱结构面,结合程度很差。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和地区经验,按不利原则考虑,边坡中外倾结构面倾角按23°考虑,岩体结构面参数取:内摩擦角=12°,凝聚力c=30kPa。泥岩的天然重度取24.60kN/m3。②计算公式Ks——边坡稳定性系数;——岩土体重度(kN/m3);c——结构面的粘聚力(kpa);——结构面的内摩擦角(°);A——结构面的面积(m2);V——岩体的体积(m3);——结构面的倾角(°)。边坡稳定性分析经计算,该段岩质段边坡稳定系数为2.43Ks=2.43>1.30(稳定安全系数),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建议设计根据地面实际荷载情况等,重新计算稳定系数及剩余下滑力进行挡墙设计。根据平面图所示,有放坡场地,建议施工期间外倾结构面倾角23°放坡开挖,结合拟建地下室结构采用加厚剪力墙进行永久支挡,高度大于8.00m的岩质基坑边坡建议采用锚杆挡墙进行支挡。临时坑壁坡率建议值:土层H≤5m1:1.00H>5m1:1.25强风化基岩H≤5m1:0.75中等风化基岩H≤8m1:0.158m≤H<15m1:0.306地基评价6.1地基均匀性评价①场地第四系粉质粘土厚度0.00~1.70m,分布于整个场地,根据钻探及野外鉴别,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呈可塑状态,承载力低,工程地质特性差,根据设计意图,基本上被挖除,无实际工程意义。②场地基岩强风化带厚度较薄,底面随基岩面起伏而变化,钻探岩芯破碎,强度相对较低,工程特性差,分布不均匀,均匀性一般。③中等风化带基岩单层厚度5m以上,强度较大,承载力较高,分布连续、稳定,工程地质特性好,均匀性好6.2对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评价拟建场地西侧河沟旁为居民房屋,距离较近,约20m,项目建设时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对其造成影响。因此拟建场地施工对周边已有建构筑物影响较中等。6.3岩土层承载能力评价根据钻探揭露,按设计高程平整场地后,拟建场地基岩基本上直接出露,岩石地基稳定,根据取样试验,承载能力较好,各参数详见P8-10。嵌岩桩的承载力嵌岩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及嵌入中等风化带基岩的深度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9条计算确定:Quk=Qsk+Qrk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sk--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rk--嵌岩段总极限阻力标准值;所需岩土参数参见P8-P10页。场地距南侧跳石河很近,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泥岩取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砂岩取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建议强风化岩石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泥岩取经验值140Kpa,砂岩取经验值160Kpa,并应根据桩型确定;拟建场地原生土层较薄,且根据设计基本上被挖除,可不考虑负摩阻力。所有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尚应满足桩身承载力计算要求,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验证;拟建场地砂、泥岩混杂,承载力相差很大,建议全砂岩的采用砂岩值,全泥岩及砂、泥岩互层的采用泥岩值。6.4持力层及基础型式建议根据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南京租赁房屋装修验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酒店客房卫生间洁具更换与维修合同3篇
- 承揽合同范本(2篇)
- 个人土地承租合同:2024年限版
- 2025年度房屋买卖借贷合同争议解决机制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铝灰运输合同范本-铝灰运输与循环经济服务4篇
- 2025年度绿色住宅租赁及能源管理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零二五体育赛事转播权及体育场场地租赁合同
- 2025年度苗木种植基地灌溉设施租赁合同范本(升级版)
- 2025版智能家居系统与室内装修服务合同4篇
- 2025贵州贵阳市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和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理论考试试题
- 期末综合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结构力学本构模型:断裂力学模型:断裂力学实验技术教程
- 2024年贵州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 无人机技术与遥感
- PDCA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的执行率
- 新东方四级词汇-正序版
- 借名购车位协议书借名购车位协议书模板(五篇)
- 同步轮尺寸参数表详表参考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