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日本_第1页
走向世界的日本_第2页
走向世界的日本_第3页
走向世界的日本_第4页
走向世界的日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世界的日本日本宪法颁布日本与列强修约谈判甲午战争海战图日本侵入朝鲜江华岛结合这四幅图片,谈谈你对“走向世界的日本”中“走向世界”的含义。看图说史“走向世界的日本”中“走向世界”的含义:①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体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顺应世界潮流②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抄红色字体明治维新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是向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倾斜的政策,引起社会中下层的不满,导致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1)由于农民负担加重,很多地方发生农民暴动。(2)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掀起了遍及全国的“自由民权运动”。(3)为了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意识到有必要进行政治改革。(目的)1889年日本宪法颁布的背景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日本第一个内阁首相,第一个枢密院议长,第一个贵族院院长,首任韩国总监,明治宪法之父,立宪政友会的创始人,四次组阁,任期长期七年,任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使日本登上了东亚头号强国的地位。一、1889年日本宪法1、背景:2、颁布:

1889年伊藤博文起草,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以天皇的名义颁布《日本帝国宪法》

3、内容:

①君主立宪制(“天皇神圣不可侵犯”)②设立议会③设立内阁和枢密院

4、评价:

浓厚的封建性、历史的进步性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实质上天皇专制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总揽统治权、行使立法权掌握军队统帅权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成员由天皇任命协助天皇服务于天皇天皇议会(立法)内阁(行政)法院(司法)枢密院(顾问)三权分立神圣不可侵犯,享有实权4、评价(1)局限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仍掌握在天皇手里,缺乏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2)进步性: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有利于日本的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3)标志……(4)巩固了……性质: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独特视角

1889年,由伊藤博文起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帝国宪法》在巩固明治维新成果的同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并拥有统帅军队以及对外宣战等一切大权。《帝国宪法》使得日本在政治上实行的是表面上的多党制实际上的天皇制,由此决定了日本在崛起初期对外扩张对内高压的军国主义走向。伊藤博文化解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宪法》颁布后经济快速发展,极端西化被遏制。

——《大国崛起》比较: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异:英国国王的权利受到很大的限制;日本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抄君主:议会:内阁:权力较小,尤其是众议院(帝国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合作探究:

日本1889年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试比较这两部宪法的相同之处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君主权力突出,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抄红色字体二战的两大元凶二、崛起为东方强国1、原因(有利条件):

国际: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侵略中国

国内:加紧改革,大力发展资本主义2、表现:

①经济上:19C90S初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②军事上:现代化的军队③国际地位上:废除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独特视角

日本像德国那样采用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历史学家们称之为“统制主义经济模式”,就是在保留资本主义基本性质的前提下,改变经济运行的方法,使国家成为主导力量,从而让工业化以超出常规的速度腾飞起来。

——《大国崛起》

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过程①1894年废除与英国签订条约中的治外法权内容。此后与美国等国也订立类似条约。②1909年召开修改不平等条约会议③1910年发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同时着手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互惠条约,实现了关税自主和法权上的平等。④20世纪初,日本成为主权独立和完整的国家,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这里指的是狭义的治外法权,是一种以领事裁判权为主体的非法侵略特权。广义的治外法权是指一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人员在他国享有的特权。包括人身和住所不受侵犯,不受当地法律和行政管辖、免除捐税和服役等。综合国力;外交努力;国际环境等日本为何能够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材料阅读: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期,许多人都是不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产生了富国强兵的思想,参与推翻幕府的斗争和维新改革,但同时他们又热衷于对亚洲邻国的侵略。西乡隆盛的老师曾说日本“失之于欧美之物,取尝于朝鲜、满洲之地”。你对此有何看法?1、日本的侵略野心由来已久

既定的侵略国策——大陆政策2、日本很快走上扩张道路的原因:3、日本对外扩张史实①吞并琉球:1872年1879年②侵略朝鲜:1876年1910年③侵略中国:1874年1894年1900年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⑴明治维新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竭力推行军国主义;⑵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明治天皇图“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日本“大陆政策”内容: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期侵占亚洲称霸世界1876年日本侵入朝鲜江华岛181894年甲午战争海战图19明治维新的成功和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民族优越论在日本民众中滋生,他们蔑视亚洲邻国,甚至儿童游戏也模仿甲午战争。独特视角

19世纪末,福泽谕吉为日本指出脫亚入欧的便捷之路,选择与列强为伍的日本,加入到武力掠夺的行列。

1904年,日俄战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5年,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天皇向国民宣布战败,在战列舰“密苏里”号签署投降书

正如所有武力争霸的国家一样,侵略战争在给别国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了日本毁灭性的打击。从明治维新开始近八十年来积累的物质成果,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占领国美国每天要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000吨大米。

日本战败后被炸为废墟,留下了百年发展的底子如科学技术人才等软实力,这是战后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

战后的日本还得到了《和平宪法》的护航。这部从1947年开始实施的新宪法规定:日本的主权属于国民,天皇只作为日本国的象征存在;日本永久放弃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的第三大经济强国。而这一年,正是明治维新一百周年。日本百年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一个国家的崛起,对内给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

2003年,小城横须贺港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就是那个叫佩理的美国将军。从这些笑脸上,人们很难想象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国走上了充斥着悲剧奇迹屈服的历史

——《大国崛起》

明治天皇真“明智”,

引领日本向“西”进;

美中不足“憾”历史,

亚洲人民遇“不幸”!综合评价明治维新评价明治维新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作用: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近代化的历程,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①政治: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确立了近代宪政体制②经济:改变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迅速成为先进工业国。③文化:近代文明的传播改变了日本文化落后的面貌④国际地位:摆脱民族危机,崛起为东方强国。抄说出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上出现的新变化!政治上:封建割据→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经济上:大力发展工商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对外关系上: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局限性①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②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③走上对外殖民扩展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抄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受到欧美国家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却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唯一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也成为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探究【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较强(有武装,得到天皇和强藩支持)历史潮流力量对比政策措施改革者素质国际环境实施全面、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日本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明治政府的决心和努力视觉:日本近代化道路独特性

(在英、俄等国家比较中的独特性)后发优势:用50年走完了西方200年的路程。全面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政府主导:岩仓使团,扶植工业,政府示范。教育强国:发展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95%以上的男子,90%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独特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如:“文明开化”、“和魂洋才”,“帝国宪法”。战争崛起:发展新经济-确立宪法-对外扩张。倒幕英雄——西乡隆盛

1868年,隆盛担任征讨大总督参谋,兵不血刃进入江户城。但是西乡隆盛却在此时急流勇退,返回老家萨摩。因为他认为不可留在中央,担任比藩主地位还高的职位。到江户开城为止,他是代表下级武士改革派的最佳领袖。他视名利如粪土,视死如归,不为子孙买美田,西乡隆盛的人格最受日本人喜爱。感悟一:从“维新人物”活动中体验勇于学习的能力。感悟历史

高衫晋作、木户孝允等西南强藩早于明治维新改革高衫晋作敏锐从中国的失败中吸收教训,认识到幕府的腐败,扫除旧势力。西乡盛隆在倒幕运动中屡建奇功派出强大的岩仓使团考察欧美,求知于世界,认识差距,实现民族自强的决心大久保利通抓住机遇,超常规追赶的措施:政府主导,样版企业示范推进工业化。明治政府全面学习、分步推进,较好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情感体验:“勇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

—在明治维新中感受日本民族的学习精神感悟二:从务实变法措施中体验求知于世界的能力项目

内容作用政治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加强中央集权自由的劳动力经济(1)土地改革(2)“殖产兴业”(3)开拓国内外市场发展资本主义推动工业化文化“文明开化”、生活习俗西化近代教育、国民素质军事实行征兵制,新式军队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感悟历史

探讨明治维新措施产生的革命性的变化。感悟三:明治维新失误引出的历史教训。

日本的“拿来主义”确实很值得后发展国家借鉴。但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日本终因选错了榜样而走上歧途,给日本现代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失误。明治维新后,手忙脚乱的新政权派出使团赴欧洲考察各国制度,以便为日本规划蓝图。代表团在考察后得出结论:一切效仿德国。选择德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德国相对落后,与日本的“国情”比较接近。结局是大家都熟悉的,日本实行了德式军制,把军队直接置于天皇指挥下;同时效法德意志宪法,制定了一部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议会既无财权又无军权的帝国宪法,这一切都成为日本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基础。

明治政权有意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恰恰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准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却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这样做的结果,是最终把日本造就成德意志帝国那样的军国主义怪物。感悟三:明治维新失误引出的历史教训。感悟历史

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明治维新的比较

(1)相同之处:①时代: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背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方式: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④目的:都巩固君主及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⑤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⑥结果: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⑦影响: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俄国1861年改革与明治维新的比较(2)不同之处:①背景(直接原因):俄国是对外战争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统治危机。日本:民族危机加剧了幕府统治危机。②领导力量不同:俄国是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日本是以倒幕派为核心的改革派.。③清除障碍的激烈程度:日本要激烈一些,爆发了推翻幕府的武装斗争④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成为亚洲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俄国改革不彻底,资本主义发展缓慢。项目明治维新前明治维新后国家政体幕府制度先建立中央集权政体,后确立近代天皇制度中央地方关系地方藩国相对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