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丹东屯田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62335fa4d39a1998c01dbdf74efe6a4/f62335fa4d39a1998c01dbdf74efe6a41.gif)
![三国时期的丹东屯田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62335fa4d39a1998c01dbdf74efe6a4/f62335fa4d39a1998c01dbdf74efe6a42.gif)
![三国时期的丹东屯田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62335fa4d39a1998c01dbdf74efe6a4/f62335fa4d39a1998c01dbdf74efe6a43.gif)
![三国时期的丹东屯田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62335fa4d39a1998c01dbdf74efe6a4/f62335fa4d39a1998c01dbdf74efe6a44.gif)
![三国时期的丹东屯田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62335fa4d39a1998c01dbdf74efe6a4/f62335fa4d39a1998c01dbdf74efe6a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时期的丹东屯田制
旧史料中关于江东屯田制度的记载相对较短。在清代上午的《三国会议》中,有一个“吴堤”的项目,只记录了四个材料。清代余力初的《贵知礼》只有《魏店农志》一篇,而《东汉屯田制度》则没有《陶元珍三国粮食志》也详细了魏晋屯田制度,略于东吴屯田制度。缺乏专门的文章对河东屯田制度的研究也缺乏具体的文章。这些文章通常单独讨论,比研究魏晋屯田制度更受关注。至于东吴屯田制的具体内容,还存在不少疑问,象唐长孺先生这样著名的史学家,当论及东吴的屯田制时,也说:“孙吴的屯田制组织我们不太明白了,大体上农官与郡县分治,典农校尉相当于郡太守,都尉相当于县令。屯田民的来源我们也不知道。……孙吴屯田制度如此不明确……”,大有疑难重重之感。由此可见,对东吴屯田制度进行某些探讨,是十分必要的。谨就如下几个问题,略陈俚见,以求得教益!(一)陆逊曾任海昌屯里,过渡时期东吴屯田制始行于何时,史书无明确记载。著名历史学家王仲荦先生在其《魏晋南北朝史》中,虽正确地指出了“东吴屯田,开始于公元203——204年前后”,却未作详细论证,因思予以复证。《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云:“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据《陆逊传》,逊死于孙权赤乌七年(244年)后不久,死年六十三岁;《资治通鉴》系陆逊死年于赤乌八年(245年)。从此年上推至陆逊二十一岁时,应为建安五年(200年)。又《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谓建安五年,“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与《陆逊传》所说“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正合。因此,确知陆逊始仕孙权幕府在建安五年。陆逊担任了一段东西曹令史以后,就“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可见他任海昌屯田都尉在建安五年以后不久,但在建安五年以后多少年,无法断定。王仲荦先生估计说:“倘逊年二十二、三为海昌屯田都尉,是在建安八年、九年左右”。今据陆逊本传,知其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后,办了发展生产、召募兵员、镇压“会稽山贼大帅潘临”和“鄱阳贼帅尤突”等事,才被拜为定威校尉,这中间是经过了颇长一段时间的。《三国志·吴志·贺齐传》,谓:(建安)二十一年,鄱阳民尤突受曹公印缓,化民为贼,陵阳、始安、县,皆与突相应,齐与陆逊讨破突。”以此言之,陆逊拜定威校尉,是在建安二十一年。换言之,陆逊出任海昌屯田都尉,是在建安二十一年之前很久,与王先生认为在建安八、九年的推断大体吻合。何况海昌屯田都尉之设置,有可能还在陆逊出任此职之前哩!因此,可以认定东吴的屯田应始于建安五年以后不久。另外,东吴屯田制的实行,实与其对山越人的镇压有密切关系,因为对山越人的镇压,给它提供了实行屯田制的劳动力与地盘。而孙吴政权对山越人的镇压,早在孙策时期就已开始。太史慈就曾任“建昌都尉,治海昬”;建安五年孙权任讨虏将军以后,就立即开始“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建安八年,又命吕范、程普、太史慈、韩当、周泰、吕蒙等分别镇压山越,成效显著。由此可见,东吴屯田制的创立与初步推广,很可能就在这段时期。至于东吴屯田制的进一步推广,则在黄武五年(226年),《三国志·吴志·孙权传》云:“黄武五年春著令曰:军兴日久,民离农畔,父子夫妇,不能相卹,孤甚愍之。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是时,陆逊以所在穀少,表令诸将增广农亩。权报曰:甚善。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这里的陆逊“表令诸将增广农亩”,正说明在此之前,诸将都已兴建军屯,此次“增广农亩”,意在扩大屯田。孙权之所以同意陆逊建议,并父子“亲自受田”,意在鼓励。因此,黄武五年,实为东吴屯田制的进一步推广之时。(二)是兵士,还是民屯东吴屯田的类别,也同曹魏一样,分军屯与民屯两种类型。前引《孙权传》载黄武五年,陆逊“表令诸将增广农亩”,孙权许之,便是扩大军屯。又《三国志·魏志·满宠传》云:“(青龙)三年(235年),(孙)权遣兵数千家,佃于江北。至八月,宠以为田向收熟,男女布野,其屯卫兵去城远者数百里,可掩击也。遣长史督二军循江东下,摧破诸屯,焚烧谷物而还。”在这里,前云孙权“遣兵数千家”,后又云“其屯卫兵去城远者数百里”,可见这些“佃于江北”者属于军屯类型。又《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附子融传》注引《吴书》曰:“融字叔长……拜骑都尉,赤乌中(238年——250年),诸郡出部伍,新都都尉陈表、吴郡都尉顾承各率所领人会佃毗陵,男女各数万口。表病死,以融代表,后代父瑾领摄”。有人认为这是民屯,实则仍为军屯。因为“诸郡出部伍”,显系军队。这些“部伍”,虽多来源于被征服的山越人,而以山越人中之精锐者为兵的事实,是屡见不鲜的。单以顾承所领来说,《三国志·吴志·顾雍传附孙顾承传》云:“(承)为吴郡西部都尉,与诸葛恪等共平山越,别将精兵八千人,还屯军章阮。”由此可见,顾承所率领者确是兵士。因此,不能以其有“男女各数万口”而认为是民屯,因为东吴兵士的家属是随军行动的,故上引孙权所遣“佃于江北”的兵士,也以“家”计和“男女布野”。至于《三国志·吴志·陆凯传》附凯陈孙皓二十事中第十五事所云“先帝战士,不给他役使,春惟知农,秋惟收稻,江渚有事,责以死效”,更说明自孙权以来,兵士是必须屯田的。除有以兵士屯垦的军屯外,还有民屯。《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云:“永安六年(263年)十月,丞相(吕)兴建取屯田万人以为兵”。既然“取屯田万人”的目的是“以为兵”,则这里的“屯田万人”,原来显然不是“兵”而是民屯的民。这种简称屯田民为“屯田”的情况,在东吴的有关史籍中还有所见,如《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谓吕蒙以战功,孙权“别赐寻阳屯田六百户”,便是简称屯田民为“屯田”之例证。此外,也有称屯田民为“客”者或“民”者。详见后引文。这些情况表明:东吴的军屯与民屯,是被明显区分为二的。(三)医、郡、县、典农校尉根据十分有限的资料,可知东吴屯田除军屯与民屯外,且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组织系统,由不同的机构管理之。以军屯来说,最基层的屯田管理机构叫做“屯”,上引《三国志·魏志·满宠传》所说的“摧破诸屯”可证,《晋书·王浑传》载王浑遣军攻破东吴在皖城的屯田区,“并破诸别屯”的话亦可证。诸“屯”之上,则由所属各将领统摄,不与于地方。至于民屯,其基层机构,也叫做“屯”,且名之曰“屯府”。诸民“屯”之内,还有设置“屯吏”以专司屯田事务者。诸民屯之上,则设屯田都尉与典农校尉,以专管民屯事务。“屯田都尉”,又可称为典农都尉,如《三国志·吴志·华传》,谓“始为上虞尉、典农都尉”,可见“典农都尉”也是县级农官。再据《宋书·州郡志》卷一所载,得知扬州丹阳郡之溧阳县,“吴省为屯田”;湖熟县,“吴首为典农都尉”;南徐州琅邪郡之江乘县,吴时也“省为典农都尉”。由此可见,县级设“屯田都尉”或“典农都尉”,确是东吴通制,且与曹魏民屯之制相同。但也有不同曹魏者,这便是“屯田都尉”或“典农都尉”与县级机构不并置,往往互相兼领。如陆逊以海昌屯田都尉,“兼领县事”;华同时作上虞县尉和典农都尉,也是合农官与县级官吏于一身。正因为农官与县官不并设,故《宋书·州郡志》讲到东吴之诸“汉旧县”情况时,都说某某县,“汉旧县,吴省为典农都尉”,即吴省去其县官而改为农官之意。又如《宋书·州郡志》吴郡盐官县条引《吴记》曰:“盐官本属嘉兴,吴立为海昌都尉治,此后改为县。”意即盐官县,吴时改为海昌屯田都尉,后来才改为县。可见设海昌屯田都尉时,无县级官吏与机构。这一切都是东吴县级农官与县官不并设之证。正因为县级农官与县官不并设,所以,设农官者,以农官兼领县事;设县官者,则以县官兼理农官之政。陆逊之例,即属于前者;徐盛之例,则属于后者。徐盛以“芜湖令”的身份,有权收捕属于蒋钦管辖的诸屯之内的“屯吏”,并表请斩之,如果县官不兼领农官之事何能如此呢?至于郡级农官,也同曹魏一样名“典农校尉”。《宋书·州郡志》卷一《南徐州·晋陵郡》条云:“晋陵太守,吴时分吴郡无锡以西为毗陵典农校尉。”这是东吴于郡级设“典农校尉”以司民屯事务之明证。“典农校尉”又名“督农校尉”,《宋书·州郡志·扬州·淮南郡》条云:“于湖令,晋武帝太康二年,分丹阳县立,本吴督农校尉治”,可见“督农校尉”可能是典农校尉之别名。但东吴无“典农中郎将”之名,又郡级农官,似乎也可以称为都尉,如前引《吴志》称陈表为新都都尉及顾承为吴郡都尉,便是例证。这就是在郡级农官方面,东吴之异于曹魏者。至于郡太守与典农校尉是否不并置如县制,虽无确证,但也很可能不并设,如毗陵有典农校尉,却无太守之设;其他郡则屡见郡太守,而无典农校尉的记载,这就从侧面反映了这一情况。此外,在东吴中央政府中,还设有专司屯田事务的官吏叫“监农御史”。《三国志·吴志·楼玄传》曰:“孙休时,(玄)为监农御史。孙皓即位,与王蕃、郭连、万彧俱为散骑常待;出为会稽太守,入为大司农。”此大司农与监农御史并置之证。如上所云,东吴屯田的组织系统与管理制度,与曹魏之制有同有异。清人俞理初在《癸已类稿》卷11中关于东吴的典农辖民屯之制,“其不隶郡县,则同魏”的说法,似嫌失实。实则东吴关于农官与地方官的划分并不十分严格,至少县级农官与县官的情况是如此,这同曹魏存在两个截然划分,互不相涉的管理系统的情况是颇不一致的。(四)未来之地,国家之布局、诸郡以及增加以都郡为都郡的屯体系,形成区域性布局东吴屯田,主要集中于下面三个地带:首先,同曹魏接壤的江北地带,是东吴屯田的集中地区之一。《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谓在赤壁战后,“乃渡江立屯”;“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显然皆在江北。又上引《魏志·满宠传》,载青龙年间,孙权“遣兵数千家佃于江北”。《晋书·王浑传》也说“吴人大佃皖城”,浑派兵攻破之,“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稻田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皖城屯田之多可以想见。《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载恪曾“率众佃庐江皖口”;又吕蒙曾以战功,孙权“别赐寻阳屯田六百户”,可见庐江、寻阳也有屯田。而皖城、皖口、庐江,都在同曹魏接壤的长江之北。其目的显然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其次,临近长江之南的毗陵、丹阳、豫章、鄱阳、江夏等郡,也是东吴屯田集中的地带。其三,山越人集中的地区,也往往是东吴屯田分布最多的地区。上述豫章、丹阳与鄱阳三郡,既是山越人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是屯田比较多的地区。另外,还有吴郡、新都郡与会稽郡,更是山越人集中的地区,屯田也特别多。以新都郡来说,据《三国志·吴志·贺齐传》,贺齐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大举镇压丹阳黟县与歙县一带的山越人后,在这里设新都郡,以始新县为都尉治。到孙权赤乌年间,陈表为新都都尉,可见新都郡之屯田不少。又《三国志·吴志·张传》谓于孙权“领会稽太守”时,曾为“会稽东部都尉”,可能也于屯田之事有关。这些情况表明,东吴时的吴郡、新都与会稽诸郡,确也是屯田比较集中的地带。(五)见“一人一也一人”,以压山越人之力应对社会的压迫同曹魏屯田制比较,东吴屯田制有它自己的特征。首先,在管理屯田的组织系统方面,民屯组织与郡县组织的分治制度,并不如曹魏严格和明确。所以,东吴诸将领兼任郡太守与县令长者不少,使他们既有主管屯田之权,又有主管民事之权;以致他们可以随意把郡县之民“料出”为屯田民或屯田兵;可以利用“召募”之名,强迫郡县之民与屯田客充当自己的私兵、部曲;有的还可以直接把屯田民据为己有之私家佃客,如周瑜、程普家所拥有的国家赏赐的“人客”;甚至还有郡县民与屯田兵、民在各将领之间公开瓜分,如诸葛恪之以其所获山越人“甲士四万”,除“自领万人”外,“余分给诸将”。又如吕蒙,“拜庐江太守”,孙权以其“所得人马,皆分与之”。这样一来,就使得东吴的将领,具有格外的权威与实力,加速了他们向世族地主的转化或者巩固了其原有的世族特权。因此,东吴之所以采取这种与曹魏不同的屯田管理制度,实同富阳孙氏政权的阶级基础是江南各世族强宗集团联盟这一点分不开。为了向这些世族强宗集团妥协,以实现政治、经济与军事权力的分割,在实行领兵制、复客制与奉邑制等的同时,也实行了以将领兼领郡县与屯田的制度,以致农官与郡县的分治制度,表现出不严格和不彻底的特征。其次,在民屯的劳动力来源和屯田的历史作用方面,也有不同于曹魏的地方。我们知道,曹魏民屯的劳动力来源,除所谓召募(实为强制)贫苦农民为屯田客外,主要是役使被镇压的黄巾起义军。但是,东吴民屯劳动力,却缺这个来源,于是对山越人进行残酷镇压,以获得实行屯田制的地盘与劳动力,就成了东吴的国策。事实证明,早在孙策统治时期,就局部开始了对山越人的镇压;建安五年,孙权代其兄统治江南后,就立即“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接着便大规模地开始对会稽、丹阳、吴郡、豫章、庐陵等郡的山越人进行镇压,吕范、程普、太史慈、韩当、周泰、吕蒙、贺齐、董袭、凌统、步骘、蒋钦、陆逊、朱桓、全综、诸葛恪等将领,无不参加了这种残酷的镇压山越人活动。特别是诸葛恪对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山越人的镇压,三年之内,得“甲士四万人”,据王仲荦先生估计,“东吴有军队共二十余万人,其中精锐十万余人,就是由山越人组成的”。按照当时人提出的以所获山越人之“强者为兵,羸者补户”的原则,山越人之为兵者固不少,而以之充屯田民者当更多。正因为如此,东吴屯田制的推行过程,几乎同其对山越人的镇压过程是一致的。因此,东吴屯田制的推行,固然给山越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却起了开发山区和发展江南经济的良好作用,给东晋南朝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不同于曹魏屯田制所起的社会作用的地方。其三,东吴的屯田制,是同它的世袭领兵制、复客制和奉邑制结合在一起的,本质上是江南的世族地主集团之间分割土地与劳动力的一种制度,这同单纯作封建国有土地制的曹魏屯田制是不同的。所谓世袭领兵制,就是东吴各世族地主集团之间在统兵权力方面的一种分割制度,即谁召募、征发与“料出”来的兵士,其统领权就始终属于谁,父死由其子“摄父兵”;子死又由其孙统其兵。如果因子孙年幼不能统兵时,则由他人代领,及其子孙长成,则“还其故兵”;“子弟虽小不可废也”,就是世袭领兵制的原则。随着世袭兵制的实行,于是兵士与将领之间,除了固定不变的兵、将之间统属关系外,还附加了一种主仆之间的隶属关系。又由于以兵士屯田的军屯制度的实行,则兵士同时又成某一固定将领的屯田劳动者,于是为将领剥削兵士大开了方便之门。这种领兵制与屯田制的结合,久而久之,就强化了两种世袭化倾向:一方面是领兵权的世袭化,另一方面是兵士身分的世袭化与家兵、部曲化,以致名义上的国家军队,实际上成了将领私家所有的部曲,可以任意役使。这种状况,早在孙权时已开其端,如赤乌八年(245年),孙权曾“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阳西城,通会市,作邸阁”;《孙权传》又载赤乌十年“作太初宫,诸将及州郡皆义作”;赤乌十三年,“遣军十万,作堂邑涂塘”,可见屯兵除耕田,打仗之外,还有其他劳役;凌统死后,骆统代领其兵时,便出现了“屯田贫兵,亦多弃子”的情形;至于孙休时期,各将领多驱使“诸营田,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为所属将领经营商贩之业;孙皓时期,更是本来“不给他役使”的“战士”,变成“供给众役,廪赐不赡”;更有甚者,公开“役使官兵”,为自己经营“诸屯邸”。其结果使兵士身分下降而沦为世族地主的依附民,世族地主的势力则进一步壮大,形成了“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的尾大不掉局面,为东晋的门阀世族地主专政奠定了阶级基础。由此可见,东吴屯田制与领兵制的结合,成了江南世族地主壮大势力和巩固特权的手段与工具。再以复客制来说,情况尤为明显。所谓“复客”,即不再向官府缴纳租税与负担徭役的依附民。东吴的将领,大都从官府获得若干户“复客”。而“复客”的来源,大都是从事民屯的屯田民。如孙权“赐(吕蒙)寻阳屯田六百户”就是明证。又如孙权“以芜湖民二百户”赐给蒋钦妻子,陈武家得会稽新安县“复客二百家”,潘璋家得建业“复客五十户”,由于这些地方都有屯田,所赐很可能都是屯田民。当他们获得“复客”的同时,还往往得到“赐田”与“复田”,如吕蒙死后,除得到“守冢三百家”外,同时“复田五十顷”;蒋钦在获得“芜湖民二百户”的同时,也得到“田二百顷”;潘璋之妻得到“复客五十家”的同时,同样得到“赐田宅”的奖赏。赐田(又名“复田”)与赐客(又称“复客”)同给之制,正是同时以国有屯田与屯田客赏赐于诸将领及其家属的写照。曹魏末年,虽然也有“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各有差”的制度,但只是屯田制濒于瓦解时的情况,与东吴实行屯田制之初便有复客制的情况是不同的。至于奉邑制,这是不同于封国制的特殊的权力与财产再分配制度。《三国会要》卷十《职官下》杨晨按云:“按《吴志》:将军、中郎将、校尉、太守等,每有奉邑”。杨晨还把这种奉邑同封爵制并存,可见他已初步意识到吴之奉邑制不同于封国食邑制。查《三国志·吴志》所载,享有“奉邑”者,不少于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J04-T 241-202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2025年中国体育场馆显示屏行业市场规模、行业集中度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01月2025湖北荆州市监利市事业单位人才引进69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课件
- 《轴承的材料》课件
- 《中医经络》课件
- 《青岛科瑞S》课件
- 《贫血患儿护理》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婴儿背巾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单针双压脚上下送平车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湖北省2025届高三T8联盟模拟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 2025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教育培训中心承包工程2篇
- 2025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招考聘用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华侨港澳台学生联招考试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 春节后复工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拆迁征收代理服务投标方案
- (完整版)仓储客户需求调研表.doc
- 锅炉检修培训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