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_第1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_第2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_第3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_第4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机械类相关专业【授课单位】 【总学时】48【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冯安平、刘时英、徐建敏,航空工业出版社【编写执笔人】 【编写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课程从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全面概括了解入手,以成形理论和切削理论为基础,介绍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以零件精度构成及实现为主线,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合理综合应用,阐明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获得分析和解决有关机械制造问题的基本能力,帮助其具备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的能力。1.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在设计上本着“懂方法、重应用”的总体思路,以“理论适度、重在实践”为原则,突出技能型、应用型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性质与课程定位,明确本课程是按机械制造技术为主线设计的技术平台课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以“能力本位、过程开发、行动导向”为指导思想,以工程实际中对机械制造技术知识的需求为主,提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核心目标,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构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法,结合课堂小组讨论、组织现场操作等形式进行教学实施。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应用能力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沟通、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好理论和实践基础,为达到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开展新工艺、新技术创新的目的打下基础。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了解机械制造过程和机械制造方法的概念、内容及特点;(2)使学生理解金属切削时的相关原理,了解常用的金属切削加工方法、设备及刀具,掌握金属切削加工中夹具的设计方法;(3)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及制定方法,掌握常用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过程,明确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方法及设计步骤,并且能够编制简单的机械装配工艺规程;(4)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机械加工表面的质量。2.2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刀具及夹具;(2)能够设计中等复杂零件一道工序的专用夹具;(3)具备编制中等复杂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4)具备编制简单部件或组件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能力;(5)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装配中的一般工艺技术问题;(6)具备分析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能力,能够初步解决一般的机械加工质量问题。2.3素质(思政)目标(1)树立制造强国的宏观职业理想,培养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工程意识等职业意识;(2)强化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4)具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学以致用、独立思考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能按时高效完成工作任务;(6)具有诚信、敬业、刻苦耐劳,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本课程内容分为8部分,内容包括机械制造概述、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机械装配工艺基础和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其教学要求和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表1《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要求及课时分配表序号课程名称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时分配1机械制造概述1、了解生产系统、生产过程的含义2、掌握工艺过程的组成3、掌握生产纲领的计算和不同生产类型的特点4、掌握零件成形方法及不同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1、能够根据生产纲领合理选择产品的生产类型2、能够编制简单零件的工艺过程,选择正确的机械加工方法22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1、掌握工件表面的成形方法和切削运动的组成2、掌握切削用量与切削层参数的组成3、掌握刀具的种类、材料及角度4、掌握切削层的变形规律及积屑瘤对切削过程的影响5、掌握切屑的类型及控制方法6、掌握切削力的组成和切削温度的分布7、掌握刀具磨损机理、磨钝标准及影响刀具寿命的因素8、掌握切削液的类型及选用9、掌握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10、掌握刀具角度及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1、能够正确计算切削用量和切削层参数2、能够正确标注刀具角度和测量切削力3、能够合理选择刀具角度和切削用量83金属切削机床1、掌握机床的分类、型号、结构及传动原理等基础知识2、掌握车床、铣床等几类常见机床的工作特点及组成3、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能够根据零件加工技术要求正确选择机床64机床夹具1、掌握机床夹具的功用、分类和组成2、掌握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3、掌握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4、掌握夹紧装置的组成和夹紧力的确定5、掌握常见机床夹具的分类及工作特点6、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1、能够根据零件加工技术要求选用夹具2、能够设计中等复杂零件一道工序的专用夹具85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1、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形式及作用2、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及步骤3、掌握零件工艺性的分析方法和毛坯的选择4、掌握机械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5、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订6、掌握机械加工工序的设计7、掌握工艺尺寸链的计算和应用8、了解时间定额及提高生产率的工艺措施1、能够编制中等复杂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能够初步分析解决生产中的一般工艺技术问题66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1、掌握轴类零件的主要加工工艺2、掌握套类零件的主要加工工艺3、掌握箱体类零件的主要加工工艺4、了解车床主轴、液压缸和车床主轴箱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般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工艺67机械装配工艺基础1、掌握装配的有关概念和工作内容2、掌握装配精度的内容及影响因素3、掌握装配尺寸链的建立方法和原则4、掌握装配方法的分类及特点5、了解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设计步骤和内容1、能够编制简单部件或组件的机械装配工艺规程2、能够初步分析解决装配生产中的一般工艺技术问题48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1、掌握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3、掌握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4、掌握提高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方法5、了解机械振动的基本规律6、掌握机械加工过程中自激振动的抑制方法1、能够对中等复杂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进行分析2、能够初步解决一般的机械加工质量问题8合计484.课程实施4.1教学条件(1)师资队伍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应确保已经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专任教师),能够操作典型机床进行切削加工,牢固掌握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具有能够开展项目教学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同时,因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建议组建专业教师团队,确保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授课经验。(2)教学环境现场教室1间(满足50人现场教学),应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板书设备和课程讲授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加工机床、刀具、夹具等)。4.2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遵循“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原则,采论引导提问、多媒体演示、项目模拟法、案例分析、翻转课堂等多种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多知识应用的机会。(1)引导提问法:主要用于引出新知识点或新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挖掘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2)多媒体演示法:在讲解过程中,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直观手段来呈现教学内容,在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其知识储备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此种方法同样适用于讲解课程中的基础概念、设计计算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3)项目模拟法:针对所教内容,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式的模拟训练来提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4)案例分析法:根据知识点,提供模拟案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讨论和分析,使其在讨论中逐步提升交际能力、思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5)翻转课堂法: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课上对自己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分享和讲解,并对其讲解进行补充和评价,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4.3教学评价与考核要求课程的教学评价如表所示由形成性测评(40%)和终结性测评(60%)组成,其考核要求如下:4.3.1形成性测评形成性测评考核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情况,包括出勤考核(10%)、课堂参与程度考核(10%)、项目实践考核(10%)以及作业完成质量考核(10%)。(1)出勤考核:本项考核通过课前点名考核学生的课堂出勤率。采取加分制方式计分,迟到15分钟以内每次扣1分,迟到15分钟以上或无故缺勤一节课每次扣2分,该项考核累计最多扣10分。(2)课堂参与程度考核:本项考核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堂积极发言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课堂参与程度,以及学生的思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其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只要学生能按时上课听讲,即可获得5分的基本分。学生上课发言一次,即可另外获得0.5分,课堂发言最多可得5分。学生的最后成绩为“5+课堂发言得分”。(3)实践训练考核:本项考核主要通过项目训练及实践操作的情况来检测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每次实训成绩按照“50%学生互评成绩+50%教师评价成绩”确定,最后的实训成绩为学生项目训练成绩的平均数。(4)作业完成质量考核:本项考核主要通过学生作业来检测其对教学主体内容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等。每次作业成绩按照相应标准而定,学生作业质量划分为优秀(10分)、良好(8分)、中等(7分)、及格(6分)和不及格(0分)五个档次。最后的作业成绩为学生作业完成质量成绩的平均数。4.3.2终结性测评终结性测评主要考核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所达到的水平,通过期末考试进行考核。期末考试由闭卷笔试(60%)组成,主要评估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与综合运用能力。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5.1教材使用1.建议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冯安平、刘时英、徐建敏,航空工业出版社2.参考书目[1]高莉莉.机械制造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