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实训教程: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1页
刑法实训教程: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2页
刑法实训教程: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3页
刑法实训教程: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4页
刑法实训教程: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实训教程2015年3月1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本章重点问题】1.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既遂的概念和特征2.四种犯罪停止形态的主要区别【本章关键术语】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2.特征:

1)故意犯罪形态只能存在于犯罪过程中

2)故意犯罪形态是一种停止下来的静止的行为状态

3)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1.概念:是指在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种静止的犯罪行为状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二、故意犯罪形态存在的范围(一)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形态(二)间接故意犯罪中不存在犯罪形态(三)只有直接故意犯罪才存在犯罪形态第一节故意犯罪形态概述

三、故意犯罪形态与犯罪阶段的关系

犯罪阶段是指故意犯罪从开始、发展到结束的过程中先后可能经历的阶段。开始预备法定既遂状态出现着手实行实行终了犯罪预备阶段犯罪实行阶段预备或中止未遂或中止未遂或中止或既遂不同犯罪阶段可能出现的犯罪停止形态第一节故意犯罪形态概述

故意犯罪形态和犯罪阶段的联系:

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形象地说,犯罪形态与犯罪阶段之间是点与线的关系。

区别:(1)故意犯罪形态是指犯罪的结局状态,各种犯罪形态之间不是前后相继、依次递进的关系;而犯罪阶段则是前后相继、依次递进的。(2)某一具体故意犯罪不可能出现几种形态,但可能经过几个犯罪阶段。(3)故意犯罪形态影响量刑,犯罪阶段则不影响量刑。研究犯罪阶段是为确定犯罪的结局形态服务的,最终是要达到对犯罪和犯罪人准确定罪量刑的目的。第一节故意犯罪形态概述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通说)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二、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3.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通说)。以是否齐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构成全部要件为标准区分既未遂。理论的分歧1.犯罪结果发生说。以法律规定的犯罪结果是否发生来区分既未遂2.犯罪目的达到说。以犯罪人主观上的犯罪目的是否达到来区分既未遂三、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诬告陷害罪)

(一)结果犯(二)行为犯以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既遂标准的犯罪是结果犯。(故意杀人罪)

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某种法定的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破坏交通工具罪)(三)危险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犯罪即告完成,构成既遂的犯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煽动分裂国家罪)(四)举动犯第五节犯罪既遂四、既遂犯的处罚原则直接按分则的规定处罚(一)概念:是指为了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二)特征:(1)主观上具有犯罪意图,其行为的目的在于为了顺利的着手实行犯罪。(2)客观上实施了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预备行为。(3)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停顿在犯罪预备阶段。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一、概念和特征二、犯罪预备行为与犯意表示的区别

1.犯意表示:以口头、书面或其他方法,将真实犯罪意图表现于外部的行为。2.单纯的犯意表示不是犯罪。3.区别:犯罪预备行为是为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是实现犯意的行为,对犯罪的实施起促进作用,对法益构成了威胁。犯意表示仅仅是单纯流露犯意,没有去实现犯意,不对法益构成威胁。第二节犯罪预备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1.“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一般情况下要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某些情况下,可不从宽。2.如何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应当综合考虑所预备犯罪的罪行性质和严重程度;预备行为是否实施完毕、预备行为本身能否导致实行行为造成重大危害结果等。3.由于犯罪本身本质特征的制约以及证据证明问题,实践中处罚预备犯的很少见。第二节犯罪预备一、犯罪未遂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形态。(二)特征: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

着手的特征:1)着手实行的行为能够比较明显地反映出行为人特定的犯罪意图;2)着手实行的行为对于犯罪的直接客体具有直接侵害性;3)着手实行的行为可直接导致行为人所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危害结果。第三节犯罪未遂

2.犯罪未得逞

犯罪未得逞,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没有完全具备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

3.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违背犯罪人的意志,客观上使犯罪不可能既遂,或使犯罪人认为不可能既遂而被迫停止犯罪的原因。1)犯罪人自身的客观原因2)犯罪人自身以外的客观原因3)犯罪人主观上的认识错误足以阻止第三节犯罪未遂二、犯罪未遂的类型第三节犯罪未遂(一)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以犯罪行为本身能否犯罪既遂为标准。能犯未遂,是指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本身可能达到既遂,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如开枪打人不能犯未遂,是指因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所实施的行为本身就不可能既遂。对象不能犯未遂:如误把尸体当作活人进行砍杀手段不能犯未遂:如误把砂糖当作砒霜投毒杀人迷信犯:由于愚昧无知误认为实施某种行为能发生危害结果,但实际上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致结果发生。行为人实施的行为与认识的行为一致。迷信犯不是犯罪。

(二)实行终了未遂与未实行终了未遂

以实行行为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行为是否实行终了,应以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为标准,不以客观的因果法则为标准。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第三节犯罪未遂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对未遂犯定罪量刑,在罪名后应加括号标明未遂形态,如“故意杀人罪(未遂)”。

2)对于未遂犯一般应当予以从宽处罚。

3)对未遂犯确定是否从轻、减轻处罚时,应把未遂置于全案情节中统筹考虑。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与特征(一)概念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两类: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二)特征

(1)中止的时间性: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实行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结束以后。(2)中止的自动性:“能而不欲”本质特征。

“能”是行为人在主观上认为的能,而非客观上的能自动性应当有两层含义:其一,行为人自认为当时可以继续实施与完成犯罪。其二,行为人出于本人意志而停止犯罪。(3)中止的彻底性或有效性:彻底放弃原来的犯罪或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这里的犯罪结果是指行为人原本所追求的、行为性质决定的犯罪结果。第四节犯罪中止消极中止积极中止

二、犯罪中止的类型根据犯罪中止发生的时空范围根据中止行为的性质预备阶段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实行终了的中止第四节犯罪中止三、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特定犯罪的实行行为,未能发生预期的结果,在能够继续重复实施同一性质的危害行为并造成预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行为人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放弃犯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