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
“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
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教养一如
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
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
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
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
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
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
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一一不是因为
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
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
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
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
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
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
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
起他共鸣的作品。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
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
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
(摘编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材料二:
在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II即将到来的今天,人们的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方式,有什么显著变化?
我们能够明确的感知到,最大的变化是阅读的对象早已不只是纸质书籍,呈现多元化特点。有报
告显示,今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元,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在数字化阅
读日益普及的当下,有人习惯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有人钟情于视听兼备,在数字化世
界里享受读书的乐趣。数字化阅读确实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然而也引发了注意力碎
片化、内容娱乐化等方面的担忧。当白纸黑字化为虚拟数字、实体书籍变身数码屏幕,碎片化、
轻量化日益成为阅读的新特点,我们该怎样实现阅读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在阅读中求知。从''读书”至U“读屏”,阅读习惯的改变,换个角度看也是阅读方
式的丰富。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纸质书籍的电子化,让获取知识更为便捷;融合多重形态的视
听内容,更让阅读由平面式的“纸上得来”升级为立体式的“视通万里”。从“一卷在手”到“一
屏万卷”,数字化打通了书籍之间的“链接”,让人们能在跳转来源、聚合推荐等方式里,实现
知识的触类旁通、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可以说,数字化拓展了求知的渠道、丰富了学习的体验。
无论是“读书”还是“读屏”,都有益于知识的增长,而关键在于阅读的内容本身是否有意义。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阅读中思考。无论哪种阅读方式,沉潜往复都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过程。文
字留白处的掩卷沉思,声画落幕后的品味咀嚼,都丰富了读者的精神家园。读一本好书,如同攀
一座高峰,唯有不断向上攀爬,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以思考在信
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同样是阅读之于我们的意义。
可见,在阅读中获得沉甸甸的知识,阅读之后有所思考,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收获精神的启迪,
完成阅读的目的,实现阅读的意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时评《通过阅读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阅读者要找到特别能引起自己共鸣的作
品,由此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
B.人们应该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但必须是杰作。研读杰作不在于多读和
多知道,而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
C.“读屏”可以实现“视通万里”“一屏万卷”,从而拓展求知的渠道、丰富学习的体验,
因此“读屏”定会有益于知识的增长。
D.今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和阅读用户规模庞大,数字化阅读己取代纸质书卷的主要地位,
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读书的意义,不过二者针对的阅读对象并不完全相同。
B.阅读活动中阅读者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涵养阅读者的精神。
C.两则材料都针对读书发表议论,行文思路清晰,语言朴素犀利,富有哲理。
D.空暇时间通过电子书精读世界名著,掩卷沉思,反复品味,也能提升精神境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古人云: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B.赵恒《劝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栗。
C.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5.班里布置了一个读书角,班主任面向全班同学征集阅读建议,准备择优张贴上墙,以期启
迪同学,提高阅读效果。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百合花
茹志鹃
①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通讯员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
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
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
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先前那些做点缀的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
颤动着。
②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在新媳妇家借棉被时不小心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
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③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把唯
一的嫁妆——百合花棉被借给我们的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的抿着嘴,偶然从眼角
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
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
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
铺在门板上、桌子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④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
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
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
代价啊!
⑤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⑥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⑦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
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
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
里,又想起通讯员,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
他现在大概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
⑧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
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⑨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
⑩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
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
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
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
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
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
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
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⑪''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
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摆下颗手榴弹来,
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
了。……”
⑫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
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
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
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⑬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
“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⑭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
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
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
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⑮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
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
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⑯“是我的一一”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
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
竹的青年人的脸。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女性视角,观察细致,更多地展现细节,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鲜明生动,
也使作品充满抒情色彩。
B.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她对卫生员揭掉被子
这一无理动作的愤怒和责怪。
C.文本第⑭段三个“我想”开头的句子突出“我”对通讯员的牺牲难以置信,表现了极为不
舍又非常沉痛的复杂心理。
D.小说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关于战争的故
事,写得充满诗意。
7.关于文中通讯员受伤被送到卫生所时众人的表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这句话表现了担架队员对通讯员因救助他们而身负重伤的感激
之情及自责之意。
B.”猛然醒悟地跳起身”表明“我”乍一见到负重伤的通讯员极为震惊,“磕磕绊绊地跑”
表明我此时异常慌乱。
C.新媳妇第一声“啊”是吃惊地发现了伤员是通讯员,第二声“啊”反映了她内心的震动、
痛惜、歉疚和崇敬等复杂情感。
D.医生说“不用打针了”,是在委婉告诉众人通讯员已经牺牲,与前文被送来时''已变得灰
黄。他安详地合着眼”相照应。
8.为什么文中反复强调通讯员是“拖毛竹”的年轻人?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著名作家欧阳文彬评价《百合花》:“特别善于运用道具,并且在情节上前后呼应,有时
候还赋予他们象征性的风味……”请结合文本,试举一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后赤壁娥
苏轼
是岁十月之挚,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
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己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妒。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
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蟾岩,披蒙
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名装缅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跪趾,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
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
笑,予亦惊寤。开广视之,不见其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B.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C.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D.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他休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侧重于写景,景中寓情。
B.“望”在古代是表示日期的词,其他常见词语还有既望、晦、朔等,既望是十六,朔是初
一,晦指每月阴历最后一天。
C.“玄裳缩衣”中“玄”是黑色,“编”是白色,“玄裳编衣”意为黑色的上衣,白色的裙
子,这里来描写鹤的颜色。
D.“开户视之”句中“户”指的是“门”,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木兰当户织”句中
的''户"意思是一样的。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自然段作者独自“摄衣而上”,描绘了冬夜赤壁凄凉可怕的景色,此景衬托出作者无
限感伤的心绪。
B.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
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C.文章末尾“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
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D.《前赤壁赋》比较积极乐观,表达了一种豁达随性的情感。《后赤壁赚》则显得有些消沉,
流露出一种苦闷孤独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②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14.夜游赤壁,作者的心境随着时间景物的变化而起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
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
B.“迢迢”二字极言银河的辽阔,从而更加凸显了相思之苦;“暗度”二字紧扣一个“恨”
字,让欢乐的相聚带上了一丝悲愁。
C.“忍顾鹊桥归路”一句,承上启下,既是“佳期”快乐的延续,又为下文的议论张本,使
得本诗构思巧妙,浑然天成。
D.本词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哀乐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
宕,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16.宋代的欧阳修、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
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请分别就诗中上下片的议论,
作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
名的两首乐曲。
(2)杜甫《登高》中“,”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
伤怀的感受。
(3)“月”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意象,唐宋诗人常常借“月”来抒发不同的感情,如“,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
师”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比如信息技术的
发展让知识“触手可得”,以至于部分学生丧失思考的能力;还有人只为考高分,家事国事
天下事事事不关心...
诸葛亮关于学习也曾经说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思考与启示?请针对自己当下网课阶段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
新说》为题,为网络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我与地坛》的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
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了一段段高墙,又了玉砌雕栏,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
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
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
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材料二:
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走下山去熄灭着收尽苍凉残照之际,另一面正
是他在燃烧着布散烈烈朝辉爬上山巅之时。那一天,翻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超的拐杖。有
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整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19.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淡褪
②散落
③坍圮
④剥蚀
A.③②©©
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他走下山去熄灭着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
时。
B.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
时。
C.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烈烈朝辉爬上山巅布散之
时。
D.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在另一面正是他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
时。
21.材料二中用了四个“我”,你认为哪个“我”与其他三个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现在只要打开古代《岁时广记》一
类的文献看看,就会使你感到惊异了。①?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
所以要来弄弄这些“四时八节”吗?不是的。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
厌的,②,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在过去节日及其活动中,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
和作用的,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的。③_____,这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
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又比较低下。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巫术及宗教信仰、
仪式.
我们已经采用了一些新节日,如青年节、劳动节、建军节、国庆节。但同时有些传统节日仍在普
遍或局部沿用,如春节、清明、中秋节等。……这样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些有长远历
史的古老节日,在新社会中就成了新文化的一部分。我以为传统节日行事中,还有些是颇有意义
或情趣的,像上文所提到的晒衣物、弹尘等,符合新学理和新社会要求。此外,如清明踏青、踢
毯子、重阳登高(南方并放纸莺),甚至如七夕的女儿月下穿针、中秋的玩兔儿爷等,虽没有显
著的社会或科学意义,但作为民族的传统生活情趣,以某种适当形式给予保留,也是可以考虑的
吧?
一一节选自《节日与文化》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
23.请结合选文第二段,概括作者保留“传统节日行事”的理由,每条不超过10个字。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A、B、B、、
【解析】(1)B.“而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于文无据。原文“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
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
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
动而跳动”可知,原文的意思是要沉浸在杰作中,和作品中的所思、所求建立密切的关系。
C.“因此'读屏'定会有益于知识的增长”错误。原文“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数字
化打通了书籍之间的‘链接',让人们能在跳转来源、聚合推荐等方式里,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
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可以说,数字化拓展了求知的渠道、丰富了学习的体验。无论是‘读书’
还是‘读屏’,都有益于知识的增长,而关键在于阅读的内容本身是否有意义”可知,是否有益
于知识的增长还要看阅读的内容本身。
D.“数字化阅读已取代纸质书卷的主要地位”错误。原文''在数字化阅读日益普及的当下,有人
习惯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可知,还有人习惯阅读纸质书籍。
故选Ao
(2)B.“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涵养阅读者的精神”过于绝对。材料二“首先,我们要在阅读中求
知”“可以说,数字化拓展了求知的渠道、丰富了学习的体验。无论是‘读书'还是'读屏',
都有益于知识的增长”可知,除了“涵养精神”,还有“益于知识的增长”。
故选B。
(3)材料一的观点是:教养是一个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的素养。而阅读世界上的杰出作品是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A.选项的意思是阅读好书可以改变人们愚昧的一面。
B.选项的意思是读书好的人可以不用买田置地就可以得到财富。
C.选项的意思是阅读书籍可以提升人类精神的高度。
D.选项的意思是读书使人成为优雅和有魅力的人。
故选Bo
(4)由材料二“人们的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方式,有什么显著变化?”可知,第一段是提出问题,
即数字时代,人们如何实现阅读的意义。
由材料二“首先,我们要在阅读中求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阅读中思考”可知,第二、三
段是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阅读中求知、并思考。
由材料二“可见,在阅读中获得沉甸甸的知识,阅读之后有所思考,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收获精
神的启迪,完成阅读的目的,实现阅读的意义”可知,最后总结问题,即经过求知和思考后才能
实现阅读的意义。
(5)由原文“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
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然而,对每
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可知,要阅读世界文学中的杰
作。
由原文“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
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
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可知,阅读不贪多,要选择
自己能和作品中的精神世界相沟通的作品。
由原文“首先,我们要在阅读中求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阅读中思考”可知,在阅读中要
学会求知,更重要的学会思考。
答案:
(1)A
(2)B
(3)B
(4)①第一段是提出问题,即数字时代,人们如何实现阅读的意义。②第二、三段是分析问题和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阅读中求知、并思考。③最后总结问题,即经过求知和思考后才能实现
阅读的意义。
(5)①要阅读世界文学中的杰作。②阅读不贪多,要选择自己能和作品中的精神世界相沟通的作
品。③在阅读中要学会求知,更重要的学会思考。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根据对材料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
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
文中找到依据。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材料一观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特点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从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等角度加以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回归材料,从材料
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
高考中对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判断,
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加因果等。考查的方
式往往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
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6~9.【答案】C、B、、
【解析】(l)C."突出‘我’对通讯员的牺牲难以置信”错误。由14段“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
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可知,“我”并不是对通讯员的牺牲难以置信,而是对新媳
妇的行为感到痛苦、压抑,虽然对通讯员的死亡感到极为不舍又非常沉痛,但也希望新媳妇能够
直面通讯员的死亡。
故选Co
(2)B.“'猛然醒悟地跳起身’表明‘我’乍一见到负重伤的通讯员极为震惊”错误。结合前文
“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一处可知,“我”从新
媳妇对通讯员伤势的处理方式中,突然想到得赶紧找医生过来帮忙,因此“猛然醒悟地跳起身”
更多的是“我”意识到要去找医生时候的状态。
故选B。
(3)在文学作品中,毛竹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毛竹竹根盘错,象征生命有源、根基稳固;竹体
中空,象征虚怀若谷、可塑可造;竹节连连,象征生而有节、有节必露;竹性柔韧,象征弯而不
折、柔中有刚。而由原文“我就让通讯员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
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
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等处可看出,通讯员充满朝气,不
设城府,青春洋溢,这些品质与毛竹十分相似。据此可以概括出:以竹写人。毛竹生长漫山遍野,
不经开化,尽显质朴、自然之气;19岁的通讯员充满朝气,不设城府,甚至有些孩子气。毛竹和
通讯员在生长环境、内蕴气质上十分相似,小说通过毛竹意象寓示这个淳朴大男孩昂扬向上的青
春气息。
由原文”这都是为了我们,……””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
屋顶上摆下颗手榴弹来……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等处可知,通讯员舍身救助战友,显示了他高尚的革命情操和无私的舍身精神。牺牲自我成全他
人是革命大节。这种“节”与竹性相合,由此可概括出:通讯员在民族大义的担当上毫不含糊,
他有朴素而鲜明的革命意识和使命担当,在精神气度上有毛竹一般的坚毅刚强的特征。
(4)“被子”是在小说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道具,小说中的“被子”是有多种类型的一一“棉
絮”“被子,,“百合花被子”三种类型。
“被子”作为该小说中出现最多的道具和意象,是小说情节推动的驱动力和主题完成的核心,小
说高潮部分都是围绕“被子”这一道具展开的。“被子”的存在,让人物得以生发关系,“被子”
成为一个重要的纽带,文字围绕“被子”发生。如“那位把唯一的嫁妆一一百合花棉被借给我们
的新媳妇也来了”中的“百合花棉被”,这里“被子”受到“唯一的嫁妆”的催化,文字背景得
以加厚,“被子”依附在人物上,成为新媳妇的性格的某种支点。
但是,“被子”最终的走向是“(新媳妇)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对于新
媳妇来说,“被子”就这样彻底消失,成为小通讯员的物品。
从现实和革命的角度来看,“百合花被子”是一个隐喻和符号,代表着革命年代的物质,但是战
争的本质是对物质的破坏和毁灭,新媳妇虽然失去了“被子”,但是精神却获得了超脱,为“通
讯员”完成了“死”的仪式,尊重死亡,升华主旨,为革命贡献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此时不论
是物质还是她自身,都成为一个符号和缩影,“被子”的使用功能变成审美功能,不再是“嫁妆”,
而是“通讯员”的勋章。由此可概括被子的象征。
答案:
(DC
(2)B
(3)①以竹写人。毛竹生长漫山遍野,不经开化,尽显质朴、自然之气;19岁的通讯员充满朝
气,不设城府,甚至有些孩子气。毛竹和通讯员在生长环境、内蕴气质上十分相似,小说通过毛
竹意象寓示这个淳朴大男孩昂扬向上的青春气息。②通讯员在民族大义的担当上毫不含糊,他有
朴素而鲜明的革命意识和使命担当,在精神气度上有毛竹一般的坚毅刚强的特征。
(4)①道具:被子;②情节:“借被子被刁难(失利)”“(新媳妇)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
展地铺在棺材底”等情节形成呼应;③象征:“百合花被子”在小说中的应用具有多元的作用和
丰富的文化意蕴。于普通人来说,它是一种实用性的物质,具有保暧御寒的功能;于“新媳妇”
来说,是她唯一的“嫁妆”和美好爱情的象征;于“通讯员”来说,是他生命最后的尊严;于读
者来看,它是军民情同鱼水、水乳交融的重要见证。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
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仔细比对各个选
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情节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小
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指定的某种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写作
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艺术特色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
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
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
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
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
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0~14.【答案】C、C、B、、
【解析】(1)句意: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
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凛乎”是“其不可留也”的原因,
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D。
故选:Co
(2)A.正确。
B.正确。
C.“'玄裳编衣’意为黑色的上衣,白色的裙子”错误。玄,黑。裳,下服。缩,白。衣,上衣。
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
D.正确。句意:开门一看。/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木门轴不易被虫蛀蚀。/木兰姑娘当门
在织布。
故选C。
(3)B.“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
态美”错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是动静结合。
故选:Bo
(4)①“已而”,过了一会儿;“肴”,菜肴;“何”,怎么。译文: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
“有客人却没有酒,即使有酒也没有菜肴。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
过呢?”
②“畴昔”,昨天;“飞鸣”,边飞边叫;“子”,你。译文: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
经过的人,不是你吗?
(5)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
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
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崂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
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
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
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不得不返回舟中。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
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
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己经孤寂
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答案:
(DC
(2)C
(3)B
(4)①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即使有酒也没有菜肴。月色皎洁,清风吹
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②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
(5)①来到赤壁的下面,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安谧清幽、
山川寒寂,作者心胸开阔。
②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
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
③到半夜,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
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
即使有酒也没有菜肴。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
“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妒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
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
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
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
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
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
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
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
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
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
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
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
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
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
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
题。
(2)本题考查了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
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
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
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
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己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
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
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
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册,
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
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
最终概括出答案。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
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
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
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5~16.【答案】C、
【解析】(1)C“承上启下,既是‘佳期’快乐的延续”说法错误,应该是上文的转折,“忍顾
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
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所以不是“佳期”
快乐的延续。
故选C。
(2)上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意思是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
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
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下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意思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
欢暮乐呢。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
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
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答案:
(DC
(2)①上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牛郎织女的这种在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支
持下的相逢,其美妙的程度,胜过了人间的千遍万遍的逢场作戏般的相逢。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
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②下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向世人阐述自己的恋爱观: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
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译文:
轻盈的彩云在天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天
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若是两情相悦,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
“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
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
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
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
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
回肠,感人肺腑。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
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
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
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
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
个“恨”,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
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
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
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像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
“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
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
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
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回顾佳期幽会,
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
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
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
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
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
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
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
极好的艺术效果。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
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观点态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根据题干的提示,结
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
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
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0
17•【答案】【小题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小题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题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解析】故答案为:
(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重点字:霓、裳)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重点字:照)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
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登高》理解性默写:
1.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
倒新停浊酒杯。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8.【答案】“劝学”新说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转眼间,寒假在疫情的包围下告一段落。不过受疫情扩散的影响,各地的学校都延迟开学。
我们虽然停课了,但停课不停学。学校安排我们在家里上网课。
古有《劝学》荀子曰:“学不可以己。”现在我作《“劝学”新说》:“学习须自律”.
如今,在我们的学习中,尤其是网课中,出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自律。上课不能集中精
神,做作业时总是拖沓,不能及时上交,或者总喜欢把事情推到明天做,一拖再拖把时间都浪费
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最终只能懊悔。或者不能抵抗网络的诱惑,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毛泽东主席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
向。”从中我们便能感受到毛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是极高的。然而,鲁迅是如何成为如此优秀
的人的呢?
人常言成功的背后,是强大的自律。
鲁迅自幼勤奋好学,但家庭突遭变故,鲁迅的祖父入狱,父亲也病倒了年少的鲁迅便经常奔
走于当铺药铺之间,还经常帮助母亲料理家务。一天,他上学迟到了,先生严厉的对他说,以后
可不许迟到,他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默默地回到书桌前刻了个“早”字,这个早字更像一个信
念深深地可在了鲁迅的心中。自那以后,鲁迅便是“时时早”“事事早”,坚持了一辈子。正是
凭着自律,长大后,他也愈发优秀,在文坛上留下了不朽的杰作,成为时代领袖,民族之魂。
从中,我们便可以看到唯有自律,方能成就精彩人生•礼记中记载:“君子必慎其独也。”“慎”
即心真,“独”即独处。独处之时,仍旧心真,谨慎行事。慎独乃自律的最高境界。
唐代张九龄在《贬韩朝宗洪州刺史治》曾说到:“不能自律,何以正人?”明代的大学士徐
溥就是自律的典范。他总是以高标准来约束自己。自律的人,总能走向成功。
古往今来皆是如此,随着科技的发展,上网课就成了普遍的现象,然而,这就需要学生们依
靠自制力来学习了。现在已经是一个信息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沉迷
于网络,因此导致不能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导致了学习基础的不扎实,导致最后到考试成绩不理
想。但是也有同学能够认真对待学习。新闻里就曾报道过一个女孩儿家里没有网络,为了节约父
亲的流量,女孩每天到村支书部蹭网上课。微弱的灯光,洒在她小小的身躯,点亮她的求学之路。
此时的我深深地被她感动到,这才是我们青少年应该有的精神,自主学习,严于律己,即使
条件艰苦也无法打败她,正如这句话所言,任何事情都无法打倒一个自律的人。
在现今的时代,我们总会受到网络的诱惑,所以我们要自律,抵制诱惑,创出优异成绩,成
就更精彩的人生!自律是一种习惯,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正所谓“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自律使人强大。赛尼尔曾说:“能自律的人,就是强有力的人。"我们要
自律,要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人,方能成就精彩人生。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作文材料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劝学》《师说》这两篇经典文章的内容进行了简要概括。
我们知道,《劝学》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主要集中在“学不可以己”这句话上,文中讨论的学
习的重要性、学习需要积累和学习态度要专注等方面,依旧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而《师说》中
对士大夫“耻学于师”的批评在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微。
第二部分提出新的学习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今天的学习出现了新的挑战,除了材料中提
到的信息技术让知识似乎“触手可得”,但我们的思考能力却正在丧失,以及部分学生只关注分
数不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学习问题,如重新认识学习的意义,学习方法
应该与时俱进,如何看待网络学习的利弊,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如何创新性学习等。而诸葛亮的
名言则引导我们深入思考立志、学习与成才的关系问题。
由此我们应该明确,学习是我们从古到今以至于未来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
学习特点、学习方法等,但有些东西不会改变,如学习与思考必须相辅相成,学习过程中应当向
老师请教,学习是成才的必由之路,立大志才能成大才等。
写作任务要求我们针对自己当下网课阶段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为网络
班会写一篇发言稿。注意发言中针对的是网课学习中的问题,应当结合自己网课中遇到的问题,
如学习缺乏自律,学习效率不高,学习中遇到问题不方便与老师同学交流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
发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是罗列问题,而应当深入思考,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同学们在班
会上进行深度交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和发言情境。此外注意题目是《“劝学”新说》。
写作时考生可以从《劝学》《师说》切入,就着原文观点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无证建房出售合同(2篇)
- 粘土冰淇淋课件
- 语文单据 课件
- 专题01 字音字形词语(考点串讲)-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 第一讲 成长趣事(看图写话教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第七讲 做手工(看图写话教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西京学院《应用统计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数字电子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机械工程测试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冲突 作文 课件
-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
- 最新种植新病历
- 水联动试车方案(共33页)
- 高效电池片(TOPCon)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提供甲乙丙资质资信
- INPLAN操作培训PPT课件
- VB和Oracle的链接
- 代理报关委托书
- 小学美术四年级质量检测试卷(共3页)
- 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分析报告
- 大班科学四季的变化ppt课件
- 建设部211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