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历史上学期高效教学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历史上学期高效教学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历史上学期高效教学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历史上学期高效教学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历史上学期高效教学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佛、道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3.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成果及影响。目录0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02.文学艺术与科技03.中外文化交流新课导入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佛教进入中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文化第一次接受另一个人类重要文明的影响,相当程度地改变了自己的文化特质。在佛教进入中国以前,中国人的信仰,是对神祇的祭祀与对祖先的崇敬……神祇与祖先的信仰,没有深刻的教义,对人生种种终极关怀,不足以提供普世超越的解释。来自印度的佛教填补了中国文化的这一空间……自此以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始终是儒、道、佛三家激荡,互相影响的后果。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永平十年(公元68年),汉明帝“永平求法”,建洛阳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佛教从西域正式传入中原。0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魏晋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点。

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东汉末兴起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为主“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原因:①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

②佛教和道教注重解决人生的现实问题,关注人的精神需求。③儒学自身存在没有关注人生终极目标的缺陷。④统治者借助佛教、道教巩固自身统治。新课导入一、魏晋时期之儒学式微二、儒学式微与玄学兴起新知讲解1.曹魏正始年间,以何晏、王弼为首的学者,摆脱经学的束缚,将老庄思想与儒学融为一体,形成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史称“正始之音”。受其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代表人物有竹林七贤。他们“越名教而任自然”,史称魏晋风度。

【魏晋玄学】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内容:思想上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张“无为”;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竹林七贤之首嵇康——《广陵散》

史料实证多少楼台烟雨中

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

——《魏书·释老志》社会问题: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逃避赋税,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②人口减少,兵源枯竭,战斗力下降,统治危机。思考:佛教、道教的盛行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三、魏晋时期之三教融合“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范缜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统治者灭佛民间反佛新知讲解三、魏晋时期之三教融合

佛教的中国化是文化的移植,是一个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吸收磨合的连续的整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化不但没有被佛教征服,反而彻底同化了外来宗教,这反映了中华文化极具包容性。新知讲解四、三教融合与儒学复兴思考:韩愈反佛的目的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措施?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臣君之义,父子之情。

——韩愈【参考答案】目的: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护封建统治。措施:复兴儒学,用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反对佛教观点。3.唐代和宋代前期的儒学复兴运动,为宋明理学兴起奠定了基础。随堂演练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缁衣之众,参半于平俗;黄服之徒,数过于正户。所以国给为此不足,王用因之取乏。”材料反映出南北朝时期()A.佛、道教势力已对政权构成威胁A02文学艺术与科技史料引导一、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文学走出了经学的附庸境地,而转向了独立发展的广阔空间……魏晋是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时期。——李泽厚《美的历程》1.东汉末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风骨遒劲,形成了俊爽刚健的独特风格,后人尊称为“建安风骨”。

被封侯的诗人,建安七子之首——王粲

背景: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相交织。2.东晋·陶渊明:田园诗——逃避现实,归隐田园,追寻理想人格。史料引导一、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3.南朝·骈文:局部统一安逸——间律和谐,词句华丽。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南北朝·民歌:南北对峙民俗差异——语言质朴、风格豪迈。敕勒歌北魏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5.唐朝·唐诗:唐朝气象——国力强盛到由盛转衰。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新知讲解二、三国至隋唐的书法艺术1.书法:①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④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书法鉴赏二、三国至隋唐的书法艺术1、东晋:出现专职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形写神:追求外在形象兼内在精神本质的刻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新知讲解三、三国至隋唐的绘画艺术2、唐朝: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代表人物是吴道子,被尊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阎立本《步辇图》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探究三、三国至隋唐的绘画艺术【参考答案】原因:①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物质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继续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隋唐时期,大运河沟通南北,社会经济繁荣。②选官制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人才基础。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成熟,官僚成为了文学艺术创作的最主要的人才群体,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③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社会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相对安定,隋唐统一后政治稳定,带来了全国的社会安定。④民族交融及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多元的文化基因。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印度、中亚文化传入,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在文艺领域以绘画和雕塑较为显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及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1、雕塑: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2、舞蹈:隋唐时期的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特色。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胡旋舞新知讲解四、三国至隋唐的雕塑舞蹈1、魏晋南北朝时:(1)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3)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新知讲解四、三国至隋唐的科学技术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齐民要术·序》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参考答案】贾思勰这段话反映了:其重农抑商、农本商末的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隋唐时期:(1)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2)印刷术: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3)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4)天文: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5)医学: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它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新知讲解四、三国至隋唐的科学技术随堂演练文学艺术与科技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书法艺术有这样的发展的主观原因是()B随堂演练文学艺术与科技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反映的农学思想是()C.商品生产D.重农抑商A03中外文化交流1、佛教传入中国:(1)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2)中国名僧西行取经东晋: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3)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新知讲解一、佛教传入中国和向外传播2、佛教向外传播:(1)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经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佛教发展有着重要贡献。(2)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3、其他文化交流(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新知讲解二、三国至隋唐的其他文化交流长安不仅是一个传教的地方,并且是一个有国际性格的都会,内中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其他种族与信仰不同的人都能在此和衷共处,这与当日欧洲因人种及宗教而发生凶狠的争端相较,成为一个显然的对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思维拓展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有哪些?【参考答案】文字:日本文字的创制受到了汉字的影响,汉字在朝鲜广泛使用。思想与宗教:佛教经过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中国的儒学也传入朝鲜、日本,产生深远的影响。社会与习俗:饮茶与围棋在隋唐时期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朝鲜贵族宽衣博带的服饰和妇女的发式多是模仿南朝,日本的和服深受唐朝影响。城市与建筑:新罗都城平壤,日本飞鸟、奈良时代的都城藤原京、平城京都是模仿隋唐的长安、洛阳建造起来的;日本寺院建筑也往往仿唐,如奈良法隆寺、唐招提寺,是由鉴真大师及其弟子依据唐朝寺院的风格式样建造的。科技方面: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朝鲜,漏刻、测影等仪器,印刷、水车制造、瓷器烧制、铜镜铸造等技术,均在唐朝传入日本;在农业上,中国茶种传入日本。制度方面:日本仿照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交流随堂演练中外文化交流《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B一、魏晋时期之儒学式微二、儒学式微与玄学兴起三、魏晋时期之三教融合四、三教融合与儒学复兴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一、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二、三国至隋唐的书法艺术三、三国至隋唐的绘画艺术四、三国至隋唐的雕塑舞蹈文学艺术与科技2一、佛教传入中国和向外传播二、三国至隋唐的其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